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阙永康 《临床军医杂志》2012,40(6):1445-1447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入选急性脑梗死病例70例随机分为两组:(1)治疗组(35例),GM1 100 mg/d,静脉滴注,联合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2)对照组(35例),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d,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14 d,评定指标包括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总体改善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显效率分别为57.14%(20/35)与34.29%(12/35),总有效率分别为94.3%(33/35)与71.43%(25/35);两组总体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残缺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M1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良好的中枢神经保护作用,其疗效明确,可大大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注射液对早产脑瘫儿的作用.方法 选择产科收治100例早产脑瘫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两组均实施康复治疗,实验组同时实施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实验组DQ有效率为96%,GMFM有效率为94%,对照组DQ有效率为84%,GMFM有效率为82%,且实验组治疗后DQ和GMFM评分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产脑瘫儿在常规康复治疗同时接受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对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278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对照组138例,治疗组14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分别对治疗前后两组的神经系统恢复情况、GCS评分、GOS分级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3%、69.6%;治疗组治疗6 w后GOS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在改善颅脑损伤病人预后、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降低病死率等方面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4.
曾琳  邵阳 《创伤外科杂志》1999,1(2):122-123
本文就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Monosialoganglioside,GMI)的特性、在神经创伤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它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神经节苷脂对急性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神经节苷脂(GM-1)对争性脊髓损伤病人神经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方法 29例急性脊髓损伤病人随机分为大剂量(100mg)GM-1组(例数=7)、小剂量(40mg)GM-1组(例数=9)和安慰剂组(例数=13)。在病人到达急诊室、伤后3和6个月时,分别对病人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大剂量组病人神经功能恢复较其他两组明显,尤以运动功能〔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标准评价〕改善  相似文献   

6.
神经节苷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危重疾病,是导致儿童神经系统伤残的常见原因之一作者2003年在上海儿童医院新生儿科进修期间应用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酯(GM1)治疗本病取得良好疗效.现作如下报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体质量300~350 g SD雄性大鼠60只,按照血管内穿刺法制作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30只。治疗组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腹内注射,对照组只进行穿刺手术。所有大鼠于模型建立后24 h予以麻醉后灌流固定,以TUNEL、Neu N法检测大鼠大脑皮质细胞凋亡程度。应用Sugawara出血量评分方法将血肿量分为中、重度出血并分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出血程度中、重度大鼠的细胞凋亡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具有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减轻早期脑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国正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9):1102-1103
目的:探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03~2010—03间治疗的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神经节苷脂和胞二磷胆碱,共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畀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神经节苷脂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外伤的神经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对急笥脑外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20例中,重型脑外伤患者缓慢静脉推注GM1 100mg/d,每次用药前,用药后1,3小时监测正中神经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经统计分析用GM1前后主要峰间潜伏期(IPL)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1)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3月—2010年8月收治的122例HIE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为81.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症状体征改善及后遗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治疗HIE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方法选取180例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90例,每组再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加用依达拉奉。分别于第1、4、7、10、14d检测两组患者血清CRP浓度,同型之间比较差异,分别于第1d和第14d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比较其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入院血清CRP均高于正常,第4d达高峰,并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相关,第7d开始逐渐下降,治疗4、7、10、14d治疗组各型血清CRP水平均低于相应对照组(P<0.05),治疗组重型水平下降明显,治疗后第14d治疗组各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相应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降低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CRP水平,能促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不同类型脑梗死(ACI)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我院69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发病1周内)进行CRP水平的测定,其中大梗死灶组28例、小梗死灶组30例、腔隙性脑梗死组11例,健康成人40例进行对照分析。测定发病24h内及第1、4周不同时期的血清CRP浓度。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各段病程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梗死面积大者其CRP值在各段病程均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梗死面积分层后,随着病情进展、症状好转,各组血浆CRP水平在病后4周均呈下降趋势。结论血清CRP可能在ACI患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且其水平随卒中类型的不同而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梗死面积大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脑梗死及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与病情轻重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患者组160例,其中伴发糖尿病者52例,正常对照组60人血清CRP水平,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结果脑梗死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明显高于无糖尿病脑梗死组(P<0.01),血清CRP升高的患者功能改善明显低于CRP正常的患者(P<0.01)。结论血清CRP水平的升高是脑梗死患者不良愈后的有用的指标,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升高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和D-二聚体( D-D)联合检测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另外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对各组别血清NSE、hs-CRP和D-D水平进行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中NSE、hs-CRP 和D-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患者NSE、hs-CRP和D-D水平亦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血清NSE、hs-CRP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联合检测有助于了解脑梗死的发生和病情变化,对脑梗死的预防、治疗和早期诊断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脑外伤早期蛋白质代谢的改变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严重脑外伤后机体蛋白质分解代谢的程度。方法:动态观察20例严重脑外伤患者伤后10天内的氮平衡、血清氨基酸谱、血清蛋白质的变化,和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尿氮排出量增加,平均尿氮排出量为16.23±5.34g/d;血清氨基酸谱紊乱,总氨基酸浓度下降及支链氨基酸和芳香氨基酸比值(BCAA/AAA)下降;血清前清蛋白、转铁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伤后立即下降,并持续10天。结论:脑外伤早期即出现营养不良,并影响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值明显降低,使病人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因此有必要在脑外伤早期加强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实验组患者在采用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甘露醇脱水降颅压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对照组则按照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等炎症指标及血脂(TG、TC、LDL-C、HDL-C)水平变化,评价瑞舒伐他汀钙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ESR、hs-CRP水平均随治疗时间逐渐下降,且实验组下降程度更明显,实验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FIB在第3天两组都表现轻度升高,后表现为逐渐下降,实验组下降趋势显著于对照组,实验组FI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HDL-C两组水平无明显差异( P>0.05),两组TG、TC、LDL-C水平均随着时间逐渐下降,且实验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实验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实验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瑞舒伐他汀钙显著降低脑梗死患者TG、TC、LDL-C水平、减轻炎症、抑制粥样斑块形成及稳定粥样斑块,降低脑卒中风险及病死率,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80 mg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预实行PCI术的100例AMI患者为AMI组,根据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剂量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术后每天20 mg,n=34)、B组(术后每天40 mg,n=33)、C组(术前80 mg+术后每天40 mg,n=33),另入选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健康人40例为对照组;测定各组术前、术后1、3 d与对照组入院时血清PCT、hsCR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组入院时PCT、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术后1、3 d C组患者PCT水平明显低于A、B组(P〈0.05);AMI各组患者术后1 d 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 C组hs-CRP水平明显低于A、B组(P〈0.05);AMI患者血清PCT峰值与hs-CRP峰值呈正相关(r=0.368,P=0.026)。结论术前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更有效降低AMI患者血清PCT和hs-CRP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张锋  岳树源 《西南军医》2012,14(1):15-17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降压对高血压脑出血(ICH)患者血肿扩大的影响。方法回顾高血压ICH患者88例,根据患者入院时收缩压分三组,Ⅰ组:140mmHg≤SBP≤159mmHgⅡ组:160mmHg≤SBP≤179mmHg;Ⅲ组:SBP≥180mmHg。根据收缩压控制情况分两组:A组:SBP〈160mmHg;B组:SBP≥160mmHg。把血肿体积扩大140%或者12.5cm^3,判定为血肿扩大。结果28例发生血肿扩大。入院时收缩压≥180mmHg患者较易发生血肿扩大,血压控制下收缩压≥160mmHg的患者也易发生血肿扩大,收缩压〈160mmHg患者血肿较少扩大;入院后SBP≥160mmHg的患者比SBP〈160mmHg的患者血肿扩大的发生率要高(P〈0.05)。结论高血压ICH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对控制血肿扩大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