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8 毫秒
1.
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手术失误及再手术治疗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目的:通过分析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病人的初次手术失误原因,以预防手术失误的发生,并提出再手术的注意事项。方法:对西安西京医院1955年1月~1993年12月所有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及椎管狭窄症2242例进行复查、整理,其中再手术者98例,43例(其中外院转入24例)因第一次手术失误,导致症状无明显好转,或进一步加重,或合并其它症状而需再手术治疗,对43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从43例再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病人分析中,发现初次手术失误原因主要为腰椎管狭窄未解除,多间隙间盘突出遗漏,术中未找到突出间盘,仅行减压术和髓核未取尽。43例再手术病人取得良好效果,优良率达95.3%。结论:(1)初次手术时要加强术前检查明确诊断,确立正确手术方案。术中应注意解决椎间盘突出及椎管狭窄问题,既不能遗漏椎间盘突出或未解除椎管狭窄,也不能扩大减压损伤。在处理椎间盘突出的同时又要注意解决脊柱稳定性,对并发症要及时处理。(2)二次手术时应从正常部位进入椎管后细心分离粘连,摘除突出的髓核和解除椎管狭窄,防止损伤硬膜、马尾神经和神经根。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盘突出症初次手术失误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初次手术失误的原因分析,提出减少手术失误的预防措施。方法:对自1977年3月~1997年11月因初次手术失误,导致手术失败矶再次手术的19例病例的再次手术前检查、再手术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初次手术失误原因主要是髓核遗留过多、多间隙间盘突出遗漏、椎管狭窄未减压、漏诊误诊及术中定位错误。19例再手术后经平均3.1年随手术失误原因主要是髓核遗留过多、多间隙是间盘突出遗  相似文献   

3.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手术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手术原因并探讨诊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3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表现、初次手术方案、再次手术探查结果及相应的再次手术方案。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手术的主要原因有:①椎间盘突出。②腰椎不稳。③椎管狭窄。④椎管内瘢痕形成。⑤漏诊和(或)误诊。39例均获随访,时间3-36个月,腰椎术后临床疗效评定参考侯树勋等制定的评价标准:优23例,良8例,可5例,差1例。颈椎手术1例术后JOA评分17分,疗效为优;胸椎手术1例,参考脊柱手术后Beau jon-Lassale功能评分标准评分:20分,疗效为优。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初次术后,腰腿痛复发或症状无缓解甚至加重,原因大部分为医源性。应严格把握手术指征,针对不同病因对患者制定个性化再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4.
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误及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误及并发症的原因分析,提出减少手术失误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我院自1993年-1999年因手术失误及并发症40例进行原因归类分析。结果 手术失误及并发症的原因主要是定位错误,术中各种遗漏,髓核摘除不彻底,硬膜囊破裂,神经根损伤及椎间盘炎等。结论 采取细致检查,明确诊断,严格手术适应证,准确定位,术式得当,操作仔细等预防措施,可减少手术失误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首次手术失败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因首次手术失误而导致的症状无明显好转或加重,或合并其他症状需再次手术治疗的84例病例,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再手术原因主要为术前诊断及定位错误,椎管狭窄未解除,退变突出髓核碎片残留,多节段髓核突出遗漏,椎管内粘连以及腰椎不稳。再手术效果优良率达82.0%。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首次手术前要加强术前检查,明确诊断,明确是否合并其它腰椎退变性疾病,确立正确的手术方案。术中同时解决其他合并疾病,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再手术率。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原因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摘除术后疗效欠佳及再手术的原因。方法对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者进行再手术,对术中所见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6个月-7年,术后优良率80.6%。结论再手术原因主要有:(1)诊断不明或漏诊,尤其是特殊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2)手术操作不够精细及手术适应证掌握不严。(3)术后腰椎不稳。(4)术后处理不当。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可收到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原因。方法对11例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改变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1例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患者2例保守治疗,9例再手术治疗.随访2~3年,平均2年7个月,全部有效。结论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原因与患者年龄、椎间盘退变程度、初次手术髓核组织残留多少、侧隐窝大小、黄韧带肥厚、关节突增生内聚、神经根周围瘢痕粘连及腰椎不稳等有关。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程建华 《颈腰痛杂志》2002,23(3):224-225
目的 探索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并制定对策。方法 通过对 2 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初次手术未能缓解症状而再手术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初次手术效果不佳原因有 :(1)定位错误。 (2 )髓核残留过多。 (3)多间隙突出仅手术一个间隙。 (4 )神经根通道减压不彻底。(5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其他疾病等。结论 术前详细理学检查和读片 ,术中认真周到操作是避免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效果不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失效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洋  张彤 《实用骨科杂志》2003,9(3):247-248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手术治疗失效的原因。方法:自1997年9月——2002年9月采用后路髓核除术治疗11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开窗术14例,半椎板切除术62例,全椎板切除术43例,结果:术后症状不缓解或加重7例,占7.2%;术后3个月症状复发9例,占9.3%;术后6个月以上病状复发16例,占16.5%。按照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外科组1993年评定标准,3个月内差7例,3个月以上差32例。结论:后路髓椎除术应注意其适应证、术式选择、手术操作,尽可能减少手术失误。  相似文献   

10.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分析庞健刘时麟由于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适应证不严,术式选择不当,检查定位不确切和技术失误,而致部分病例术后症状不缓解或治愈后复发,需要第二次手术治疗。我院1980~1994年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48例,其中31例进行了二...  相似文献   

11.
罗政  吴钢  黄秀生  吴良绍 《中国骨伤》2007,20(10):691-692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下治疗经胶原酶溶解术治疗失败的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胶原蛋白酶溶解髓核疗效不佳,甚至症状加重的原因,进一步规范胶原酶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方法:对52例经胶原蛋白酶溶解法治疗失败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36例,女16例;年龄18~72岁,平均45岁)采用后路腰椎间盘镜微创手术开窗摘除髓核、扩大侧隐窝及神经根管,充分减压,并定期随访。结果:5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6个月,48例腰腿痛合并麻木等症状完全缓解,4例残留肢体轻度麻木症状。按改良的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48例,良4例。结论:适应证选择范围过宽、操作不当、定位不准是胶原酶溶解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对溶解术治疗失败的患者应用椎间盘镜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具有对椎旁肌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对腰椎稳定性影响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提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注意事项。方法:对四○一医院1982年12月~1995年12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从2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病人分析中,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首次减压不彻底、髓核未取净是主要原因。再手术取得良好效果,优良率达96%。结论:初次手术前要仔细检查,准确定位,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术中减压充分髓核摘除干净,术后创口引流,直腿抬高锻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探讨再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7例常规髓核摘除术后症状复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再手术治疗。结果再手术原因:神经根管狭窄22例,腰椎不稳6例,手术失误8例(间隙错误3例,术侧错误3例,间隙遗漏2例),术后椎间隙感染1例。37例均顺利完成再手术,术后脑脊液漏2例,经头低脚高位及拔管后腹带加压治愈。37例均获随访,平均3.2(2~6)年。采用侯树勋评价标准评定疗效:优11例,良19例,可7例。结论继发性神经根管狭窄和腰椎不稳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症状复发的主要原因,再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侧后方入路手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侧后方入路手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和适应证。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18~61岁,平均35.6岁。单节段突出23例:L1,26例、L2,312例、L3,45例,多节段突出4例:L1,2 L4,51例、L2,3 L3,42例、L3,4 L4,51例所有病例均采用侧后方入路手术,直接摘除压迫脊髓前方的间盘组织、骨增生组织,如椎间盘不稳,则行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3个月,平均29个月。根据Otani等分级方法评定疗效:优13例,良10例,进步4例。结论:侧后方入路手术是一种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良好方法,临床应用时要掌握好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15.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手术治疗经CT诊断的4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结果 4例患者经6个月-4年随访效果优良。结论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以CT扫描确诊率较高,一经确诊,手术治疗为首选。  相似文献   

16.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原因和再手术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的原因及再手术的时机和方法。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患者的初次术前诊断、手术方法、再手术前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进行评估。分析初次手术失败原因及再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手术方法、手术入路及疗效。在获得随访的患者中,行开窗、扩大开窗法腰椎间盘摘除术46例,行半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摘除术12例,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摘除、神经根管松解术22例,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椎体后缘骨赘及软骨结节切除术16例,行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椎管减压、神经通道松解、后外侧植骨或椎间融合术47例。结果143例患者初次手术后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144个月,平均62个月。再手术后29例出现并发症。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腰背痛29分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患者再手术前JOA评分平均11.3分,术后随访时JOA评分平均24.2分,平均改善率72.9%。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原因包括手术适应证选择不当、多间隙突出遗漏、术中定位错误及髓核摘除不彻底、双侧型或中央型突出只切除一侧、椎体后缘软骨结节未切除、未处理中央椎管狭窄及神经根管狭窄、术后腰椎间盘突出复发、全椎板减压术后腰椎节段性不稳定。正确选择再手术时机及方法仍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对经手术治疗的92例(107个)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做MRI、CT和椎管造影(Mye)检查,进行破裂型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前瞻性研究。以手术所见髓核突出状态为标准诊断,确诊破裂型椎间盘突出38例(40个椎间盘),占37%,其准确率依次为:MRI+CT+Mye96.7%(29/30),MRI+CT91.2%(31/34),MRI+Mye81.1%(30/37),CT+Mye80.O%(32/40),MRI76.9%(30/39),CT65.2%(30/46),Mye64.4%(29/45)。经统计学处理各组差异无显著意义。运用MRI不同脉冲序列成像,可清楚地显示髓核、纤维环及后纵韧带和硬膜囊等结构。分别经椎间盘、椎间孔和椎弓根三个断层做CT扫描,并测量髓核突出率及动力位椎管造影有助于诊断破裂型椎间盘突出。文章讨论了椎间盘突出的分类及各种影像学检查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的临床资料,结合献提出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原因。结果:血肿压迫1例,椎管内感染1例,马尾粘连1例,原间隙丙突出3例,中一间隙突出2例。随访10个月~4年,结果优6例,良1例。结论:由于再手术原因众多,初次手术时做好详细的术前检查及周密的手术准备,术中针对出现的不同情况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是避免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开放手术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溶核失败4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通过开放手术观察分析椎间盘髓核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失败原因。方法 收集溶核失败的腰椎间盘突出症45例行开放手术治疗。结果 术中见45例硬膜外脂肪完全消失,43例髓核未见溶解,2例髓核溶解呈糊状但未被吸收,21例伴有侧隐窝狭窄,15例突出物与神经根粘连,20例黄韧带增厚,2例椎管骨性狭窄,14例突出物钙化。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变间隙合并有侧隐窝狭窄、神经根粘连、椎管狭窄、突出物钙化等,不是溶核治疗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