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矫正RK术后近视22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矫正角膜放射状切开术(RK)后残留近视及近视散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波长193nm的ArF准分子激光对22例39眼RK术后残留的近视及近视散光进行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治疗。结果:随访5a,平均屈光度由术前-4.21±1.42D下降至术后的-0.41±0.31D,34眼≥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前裸眼视力≥1.0者32眼,术后裸眼视力≥1.0者30眼,回退4眼(10%),回退度数<-1.25D。术前矫正视力≤0.9者,术后5a时仅2眼裸眼视力≥1.0。结论:PRK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矫正RK术后残留近视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 asik)对临床常见角膜屈光性手术 L asik、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放射性角膜切开术 (radial kerato-tomy,RK)后屈光回退的矫治效果。方法 自 1998年 1月~ 2 0 0 1年 10月 ,对 34例 (6 4只眼 )角膜屈光矫治术后屈光回退 >- 1.5 D患者进行 L asik手术再矫治 ,其中 RK术后 9例 (18只眼 ) ,PRK术后 9例 (17只眼 ) ,L asik术后16例 (2 9只眼 )。术前检查、手术步骤及术后用药同临床 L asik手术 ,术后随访 6个月~ 30个月 ,观察视力及屈光变化等。结果  2 1只曾行 L asik术眼掀开原角膜瓣 ,其他 4 3只眼制作角膜瓣 ,过程顺利 ,全部术眼术后 3~ 6个月裸眼视力由术前 0 .0 2~ 0 .2提高至 0 .5~ 1.2。 5 7只眼 (89.1% )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其平均屈光度由术前(- 5 .11± 1.97) D降至术后 (- 0 .16± 0 .5 6 ) 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L asik手术矫治 RK、PRK、L asik术后屈光回退安全有效 ,但需深入研究和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3.
LASIK矫治PRK术后屈光度欠矫及回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用于矫治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后欠矫及屈光度回退的效果。方法 2 6例(4 9眼)因PRK术后屈光度欠矫及回退再行LASIK矫治。49眼PRK术前的屈光度为-5 . 5 0D~-10 . 0 0D ,平均(-6 2 5±1 .5 0 )D ,PRK术后欠矫及回退的度数为-2. 2 5D~-5 . 75D ,平均(-3 0±1. 12 )D。观察LASIK矫治术后裸眼视力、屈光度、最佳矫正视力及并发症。术后随访6月以上。结果 裸眼视力≥0 .5者42眼(85. 71% ) ,其中≥1 .0者2 3眼(4 6 .94% )。实际屈光矫正度在预测矫正度的±0. 75以内者为43眼(87 .76% ) ,1眼发生角膜瓣下上皮植入。结论 PRK术后屈光欠矫及回退而残留的近视度数可以用LASIK手术矫治,且疗效好、安全性高,但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矫治 RK术后残余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接受 RK(放射状角膜切开术 )手术 3年以上 ,残留屈光度 - 2 .5 D~ - 6 .2 5 D稳定 1年以上的 36例患者 (4 0眼 )根据条件分别施行 PRK(准分子激光光学角膜切削术 )、L ASIK(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矫治 ,术后随访观察半年以上。结果 所有病例的术后裸眼视力均较术前提高。一般于 3个月以后趋于稳定 ,术后 6个月时≥ 1.0者 32例 (80 .0 % ) ,≥ 0 .6者 (10 0 % ) ,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术前者 10 0 %。 90 %的术眼术后残余近视度≤± 1.0 D,两组术式结果无显著性差异。除部分PRK手术患者术后出现≤ 1级的 Haze,少数术者出现眩光、暗适应下降外余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结论 两种术式均是弥补 RK术后屈光欠矫的有效方法。 PRK安全简便 ,L ASIK稳定性、预测性更好 ,应根据术眼的残余屈光度 ,疤痕愈合情况、角膜曲率、眼压等条件及患者的意愿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二次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残留近视及散光的疗效.方法对我院自1996年3月至1 998年7月间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的二次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残留近视及散光病人29例41眼进行观察,依术前病人屈光度分为两组,第一组<-3.00D,17例25眼,第二组≥-3.00D,12例16眼.随访时间1年以上.结果术后1年第一组裸跟视力为0.90±0.1 6,第二组为0.87±0.12.第一组最佳矫正视力为1.02±0.1 6,第二组为0.96±0.17.第一组球镜屈光度下降2.29±0.451),第二组下降4.37±1.66D.病人散光度下降2.11±0.73D.结论准发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残留近视及散光的预测性好,疗效确定,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PRK)治疗低、中度近视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 12 80眼屈光度为 -2 0~ -6 0DPRK术后六年以上患者进行视力、屈光度、并发症随访观察。结果 :PRK术后六年裸眼视力 >1 0者 1178眼 ( 92 % ) ,1 0~ 0 8者 5 3眼 ( 4 1% ) ,<0 8~ 0 6者 49眼 ( 3 9% ) ,仅 6眼视力下降一行。屈光度± 0 5D 112 8眼 ( 88 1% ) ,-0 5~ -1 0D15 2眼 ( 11 9% )。结论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低、中度近视的远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术中预防性使用丝裂霉素C(MMC)矫治角膜较薄的近视的作用。方法角膜较薄的近视(-2.00D--0.00D)128例(243眼)采用PRK+MMC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128例(243眼)均未出现2级或2级以上角膜上皮下雾状浑浊(haze),术后1周裸眼视力≥0.8者206眼(84.77%),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0.8者216眼(88.89%),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233眼(95.88%)。术后6个月与术后1周屈光状态相比无回退。使用MMC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角膜较薄的近视治疗采用PRK+MMC,在术后减少haze、预防屈光回退及改善视力方面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中、低度近视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PRK)治疗中、低度近视眼远期疗效。方法 应用日本 NIDEKEC- 5 0 0 0型准分子激光仪治疗屈光度≤ - 6 .0 0 D近视眼患者 172只眼 ,随访 4年 ,其中 5 3只眼随访 5年以上。结果 术后 1年、4年、5年时 ,裸眼视力≥ 0 .6者分别为 98.3%、95 .9%和 94.3% ;≥ 1.0者为 91.8%、88.9%和88.6 % ;术后裸眼视力大于或等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为 92 .4%、87.2 %和 86 .7% ;等值球镜度为 - 0 .0 9± 0 .44 D、- 0 .18± 0 .2 6 D和 - 0 .18± 0 .2 4D;屈光度在± 1.0 0 D以内者为 94.2 % ,93.6 %和 93.2 %。在第 4、5年时 ,最佳矫正视力无下降者 ,角膜混浊度 (Haze)均小于或等于 1级。结论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是治疗中、低度近视眼较简单、安全的手术方法 ,远期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9.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 193- nm excimerlaser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治疗近视已在临床普遍开展。一般认为 ,PRK治疗近视的预测性、屈光稳定性和安全性与预矫度数呈负相关 ,但也存在个体差异的影响 〔1〕。本文对我院 PRK中心接受 PRK治疗 ,双眼近视屈光度相差≥ - 2 .0 0 D,随访 1年以上 ,资料完整的 136例 ( 2 72眼 )近视病人作回顾性分析。材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136例 ( 2 72眼 )近视病人中 ,男4 8例 ( 96眼 ) ,女 88例 ( 176眼 ) ;年龄 2 9.11± 9.4 8( 18~ 54)岁。设近视屈光度较低者为 组 ,较高者为…  相似文献   

10.
PRK与LASIK矫正近视性散光准确性及预测性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对比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LASIK)矫治近视性散光的疗效及预测性,进一步分析两种手术在治疗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LASIK及PRK,对40例近视散光患者进行了分组治疗。结果:近视球镜矫正的准确性,LASIK组高于PRK组;近视散光度数的矫正及散光轴位矫正的准确性两组无明显改变;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眼,LASIK组大于PRK组;解膜表面规则性指数(SRI)及角膜表现非规则性指数(SAI)在手术前后的变化,LASIK及PRK组无明显差异。结论:LASIK治疗近视性散光的疗效优于PR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