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37岁2004年7月20日来我院就诊,诉左眼视物不清3天,无视物变形,无眼痛或畏光流泪否认家族中有类似发作史。视力:右眼1.5,左眼0.1,定位:左眼上方三个象限光感消失,右眼正常。双眼前检查末见异常,散瞳后查眼底可见:右眼视盘鼻侧可见黄色隆起病灶,约3PD大小,边界较清,局部视网膜脱(图1);左眼颞侧,下方可见视网膜大片灰黄色隆起,视膜脱离,视网膜下方可见6PD大小隆起病灶,高约6mm病变波及黄斑区(图2)。眼压:右眼15mmHg,左12mmHg。眼部彩色B超检查显示双眼球后壁实性占位考虑来自脉络膜,病变处血供丰富,流速增高;双眼视膜部分脱离。头颅M…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65岁。因右眼下方黑影遮挡半个月于2011年2月24日来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就诊,门诊检查后以“右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收入院。患者40年前患黄疸肝炎,已治愈。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有轻度屈光不正,无其他眼病史。无手术史。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25,左眼0.6。眼压:右眼13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1 mmHg。右眼角膜透明,前房可,晶状体周边皮质混浊,玻璃体轻度絮状混浊,有少许色素状颗粒,眼底:视乳头边界清楚,颞上方视网膜呈青灰色泡状隆起,黄斑累及,颞上可见马蹄形裂孔,裂孔后缘稍有卷边,前缘可见广泛变性区(图1)。左眼前节及眼底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眼部B超示右眼颞上视网膜脱离,颞上可见视网膜裂孔,左眼未见视网膜脱离;双眼玻璃体混浊;双眼屈光不正。入院后于2011年3月1日在局部麻醉下行右眼巩膜外垫压术。术中颞上放液,裂孔周围冷凝,7 mm硅胶海绵纵行垫压裂孔及周围变性区,玻璃体腔内注入消毒空气0.4 ml。术后第1天患者诉眼前黑影消失。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2,眼压15 mmHg。眼底检查:玻璃体轻度絮状混浊,少量空气泡,颞上垫压嵴明确,裂孔位于嵴上,视网膜平伏。术后第7天,患者诉右眼下方再次出现黑影遮挡。眼科检查:右眼颞上垫压嵴可见,裂孔位于嵴上,裂孔后缘贴伏不良,鼻上视网膜青灰色泡状隆起,可见视网膜裂孔(图2)。B超示右眼颞上方垫压嵴,鼻上方视网膜脱离。左眼未见明显异常。2011年3月9日在局部麻醉下再次行右眼巩膜外垫压术。术中放液,鼻上裂孔周围冷凝,10 mm硅胶海绵纵行垫压鼻上裂孔,观察裂孔位于嵴上,褥式缝线固定。放液后发现11:30方位视网膜脱离皱褶处有新的裂孔,遂拟行颞上垫压带调整。当拆除原颞上垫压带后,突然感觉患者眼球变硬,眼压升高,并且出现剧烈眼痛,头痛症状。眼底检查见颞侧视网膜下棕色实性隆起。嘱患者张口呼吸,保持镇静,立即肌内注射立止血(注射用血凝酶)1000 U。观察颞侧视网膜下隆起无明显进展,眼压适中,手术继续进行。加宽原颞上硅胶海绵,褥式缝线固定,观察原裂孔及皱褶处裂孔均位于嵴上,测光感明确。手术后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 mg ,降眼压及镇静对症处理。术后第1天,患者诉眼胀。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15,眼压:55 mmHg。右眼玻璃体轻度混浊。眼底检查:颞上及鼻上垫压嵴明确,裂孔位于嵴上,颞侧视网膜下可见球形实性隆起。对症观察,眼压稳定。术后第6天眼底照相显示较前无明显变化(图3)。复查B超示右眼视网膜复位良好,脉络膜上腔积血(图4)。术后门诊观察。1个月后复查见右眼上方垫压嵴明确,裂孔位于嵴上,孔周视网膜稍有皱褶,视网膜平伏,脉络膜上腔积血完全吸收(图5)。复查B超示右眼视网膜复位良好,脉络膜上腔积血吸收(图6)。补充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后门诊观察稳定。2011年8月24日患者因“右眼视物不清半个月”再次入院。诊断:右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右眼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眼科检查:视力:右眼光感,左眼1.0。眼压:右眼9 mmHg,左眼11 mmHg。右眼眼底检查:视网膜广泛青灰色隆起,以视乳头为中心呈宽漏斗状,颞上、鼻上垫压嵴明确,裂孔位于嵴上,裂孔后缘开放,嵴上色素明显(图7)。眼部B超示右眼视网膜脱离,右眼巩膜外垫压术后(图8)。入院后于2011年8月30日在局部麻醉下行右眼玻璃体切除术。术中全氟化碳液体辅助下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晶体粉碎,注入硅油4.5 ml。术后早期视网膜复位良好,后复位不良致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眼内硅油存留。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 52岁。因右眼视力下降3 d, 就诊于柳州市工人医院眼科。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全身疾病史。眼部检查:视力右眼为0.5, 左眼为1.0;眼压右眼为15 mmHg(1 mmHg=0.133 kPa), 左眼为17 mmHg;双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右眼底颞下视网膜迂曲扩张的树枝状视网膜异常血管吻合累及黄斑(精粹图片1)。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检查:右眼动脉期颞下异常视网膜血管部分充盈, 分层明显;静脉早期颞下异常视网膜血管完全充盈, 而正常颞上静脉开始充盈, 正常颞下静脉尚未充盈(精粹图片2);晚期无荧光素渗漏。相干光层析成像术检查:右眼黄斑神经上皮层内异常血管信号, 中心凹神经上皮层脱离(精粹图片3)。临床诊断:右眼先天性视网膜血管异常;右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4.
1 病例报告 女,24岁,因双眼视物不清伴右眼视物发暗、遮挡感5d,于2005-07-29入院.既往无全身疾病史及眼部外伤史,1wk前曾患感冒,但未服用磺胺类等药物.查体:一般情况良好;眼部情况:右眼视力0.25,左眼0.3,矫正视力右眼 0.50 0.75×10°=O.4,左眼 1.25=0.6.双眼外眼正常,晶状体透明、玻璃体无浑浊,右眼眼底视盘边界清,色泽正常,坐位见鼻、颞侧及下方视网膜隆起,视网膜下积液透明,随体位变化而移动,周边360度环形脉络膜脱离,未见裂孔;左眼底检查除环形脉络膜脱离外,仅见下方局限性视刚膜浅脱离,未累及后极部.  相似文献   

5.
患者 ,男 ,40岁。主诉 :左眼视力下降 3月余伴视物变形 ,否认有眼病头痛史。曾在当地医院就诊 ,诊断为“左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用药治疗 (不详 )效果不佳而来我院就诊。查体 :Vod:4.9,Vos4.0 ,双眼外眼正常 ,前节正常。眼底 :左眼视乳头呈桔红色 ,动静脉比例 2∶ 3 ,视网膜后附图 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 FFA所见极部黄斑颞上方见杏黄色近似球形隆起物 ,为 2个屈光度 ,血管爬行其上 ,直径 3 .5 mm× 3 .5 mm。下方周边部视网膜脱离 ,肿物颞侧边缘可见条状色素沉着。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示 :动脉早期肿瘤区出现多湖状高荧光 ;…  相似文献   

6.
患者 男  2 9岁 因左眼视朦 3个月 ,右眼视朦、上方黑影 1月余 ,2 0 0 2年 5月 17日以双眼大泡性视网膜脱离入院。全身检查正常。右眼视力 0 3、左眼指数 /40cm ,眼前段正常。双眼玻璃体内可见尘埃状飘浮物 ,视乳头水肿 ,视网膜血管纡曲 ,黄斑区水肿 ,中心凹反光消失 ,下方 3点至 9点方位视网膜呈灰白色高度隆起、血管爬行其上、无裂孔。眼压Tn -1。实验室检查均正常。眼B超显示 :双眼玻璃体混浊声像 ,双眼视网膜脱离声像。眼底彩照显下方网脱、视网膜下积液。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示 :右眼视盘呈弱荧光、边界不清 ,视网膜上方数点高…  相似文献   

7.
葡萄膜结核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较为严重的眼部疾病 ,其临床表现复合如下。患者肖× 女  5 4岁 左眼眼前出现黑影 2个月。于 8月初起自感左眼眼前有黑影 ,眼科检查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 ,未予特殊治疗。以后症状逐渐加重 ,经散瞳检查眼底 ,发现左眼视乳头颞上、下方视网膜大面积隆起 ,结合B超检查诊断为左眼视网膜脱离 ,建议病人住院手术治疗。 9月 2 8日患者到我院诊治 ,矫正视力 ,右眼 1 2 ,左眼 0 2。双眼晶体轻度混浊 ,右眼眼底正常 ,左眼眼底视乳头边界清 ,杯盘比为0 3,颞上、下方视网膜大面积灰黄色隆起 ,未查见视网膜裂孔…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54岁.因右眼视物不清一周入院,既往冠心病病史7年.入院眼科检查:视力:右眼:手动/20 cm(矫正不应),左眼:1.0.双眼眼压均为17 mm Hg.右眼眼底检查:上方3/4视网膜青灰色隆起,颞上近血管弓马蹄形裂孔约2PD大小,周边格子样变性,可见6个小圆形裂孔,约1/6 PD大小.结合患者病史体征及眼B超、三面镜等辅助检查明确临床诊断为右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前经全科会诊明确无脉络膜脱离征象,于局麻下行玻璃体切割、光凝、注气术.采用三切口20 G玻璃体切割术,切割前检查灌注管已确切插进玻璃体内.在切割前部玻璃体时,周边眼底出现4个半球形隆起.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 37岁。因常规检查眼底发现双眼血管走行异常, 就诊于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眼科。糖尿病病史5年。眼部检查:双眼视力均为1.0, 眼压右眼为16 mmHg(1 mmHg=0.133 kPa), 右眼为17 mmHg;双眼前节未见异常;双眼视盘颜色正常, 边界清晰, 黄斑中心凹反光可见, 右眼眼底颞上方动脉和静脉紧密缠绕走行, 左眼眼底颞上方动脉和静脉松散缠绕走行(精粹图片1)。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检查情况见精粹图片2。临床诊断:双眼先天性视网膜动脉与静脉异常缠绕。  相似文献   

10.
孙则红  王志学 《眼科研究》2012,30(11):1003-1004
患者,女,48岁,因右眼视力下降20 d于2011年3月23日至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眼科就诊.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1,左眼0.5,矫正无助,双眼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眼底检查可见右眼黄斑区及颞侧桔黄色、椭圆形隆起,大小约为10个视盘直径(papillary diameter,PD),左眼视盘鼻下方呈桔黄色、圆形隆起,大小约为6 PD.眼科B型超声检查显示:右眼球壁局限性卵圆形隆起,突向玻璃体腔,表面光滑,内回声均匀,中等强度,其边缘可探及视网膜脱离光带.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检查显示:双眼早期病变区脉络膜荧光高低相间,隐见血管网形态,静脉期瘤体血管外组织中可见针尖状高荧光斑点,晚期病变区荧光素渗漏增强,呈现强荧光区,其范围与肿瘤大小一致.临床诊断:双眼脉络膜血管瘤.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24岁.因右眼视物发暗、遮挡感5d于2005年7月29日入院.既往无全身疾病史及眼部外伤史.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25,+0.50 (O)+0.75×105°=0.4,左眼视力0.3,+ 1.25=0.6.双眼外眼正常;晶状体透明、玻璃体无混浊.间接检眼镜检查见右眼坐位下方视网膜隆起,视网膜下积液透明,随体位变化而移动;三面镜检查见周边360.环形脉络膜脱离,未查见裂孔.左眼除周边环形脉络膜脱离外,无其他异常.眼压:右眼10.1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14.1 mm Hg.B型超声检查可见右眼球壁内层明显增厚伴视网膜脱离(图1).眼轴:右眼20.99 mm,左眼21.16 mm.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结果显示,右眼早期未脱离区视网膜下可见斑点状强荧光,视网膜脱离区可见荧光渗漏(图2);左眼FFA检查未见异常.脑脊液检查正常.双眼CT检查可见右眼后极部球壁呈现不均匀增厚(图3);左眼眼环未见增厚.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性, 31岁。因双眼酸涩半年, 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3年前体检发现胰腺囊肿、肝囊肿、肾脏多发小囊肿。全身体检:内分泌科行基因测序, 结果为Von Hippel-Lindau(VHL)基因突变。眼部检查:矫正视力右眼为1.2, 左眼为1.2(双眼近视度数约为4.00 D);双眼眼压正常;双眼前节无明显异常;右眼底颞下视网膜1个红色团块样病灶, 可见滋养血管, 周围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和硬性渗出, 未累及黄斑区(精粹图片1中A), 左眼底未见异常。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检查:右眼颞下方早期可见视网膜血管瘤以及粗大扩张的视网膜动脉和引流静脉(精粹图片1中B);晚期渗漏, 颞下方瘤体周围可见无灌注区(精粹图片1中C)。临床诊断:VHL综合征;右眼视网膜毛细血管瘤;双眼屈光不正。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性,60岁.自述双眼视物模糊5年,近期加重,5年前曾于外地诊治时发现左眼“视神经病变”,未能明确诊断.专科检查:双眼裸眼视力:右眼0.5,左眼0.3,验光矫正:OD:+0.75 DS矫正至1.0,OS:+0.5 DS矫正至1.0.双眼眼压:OD:14 mmHg(1 mmHg =0.133 kPa,OS:15 mmHg.眼前节检查:双眼结膜充血(+),角膜透明,房水清,晶状体轻度混浊.眼底检查:视盘上缘边界不清,周围视网膜轻度隆起,并见大片萎缩区域,乳头血管扭曲,视乳头表面可见散在色素沉着,后极部及周边视网膜未见异常,右眼底未见异常.OCT检查:视乳头上方及颞上视网膜神经上皮层隆起,层次结构模糊,其表面光反射增强,并见前膜形成,内部及下方反射减低(图1).荧光造影检查显示:动脉期可见视盘周围荧光遮蔽,视盘上亦可见散在见散在点状色素遮蔽荧光,静脉期:视盘周围仍呈现弱的脉络膜背景荧光,视网膜血管程度不同迂曲、轻度扩张,晚期:视盘周围病灶荧光素着染(图2).左眼B型超声检查未见异常.诊断:左眼视网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联合错构瘤.建议门诊随诊观察.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31岁。因右眼视物模糊、眼前有黑影5天,于1995年10月6日来我院求诊。当时查视力:右4.4,左4.8。矫正视力:右4.4,左5.0。眼压:双眼均为2.31kPa。双眼前节均未见异常。托品酰胺散瞳查眼底:左眼未见异常。右眼玻璃体轻度混浊,呈尘埃状。右视乳头界清色正常,视网膜静脉走行及管径均正常。视网膜动脉狭窄,大部分视网膜动脉可见长短不一的节段状白鞘,形似串珠状,尤以颞下分支动脉最为显著,部分小动脉呈白线状。而且在颞下方视网膜还可见点状及小片状出血。视野:左眼正常。右眼视野可见与出血部分对应的暗点。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提示:右眼视网…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74岁。因右眼前暗影,视物变形、变小半月余于2003年4月来我科门诊就诊。检查:视力:右眼0.6,不能矫正;左眼:1.2,眼压:双眼均为12mm Hg(1mm Hg=0.133kPa)。外眼及眼前节检查正常。眼底检查:右眼视盘边界清晰,颞下方视网膜明显灰黄色隆起,边缘不锐利。病变周围散在渗出,局部浅脱离(图1)。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右眼颞下方可见斑驳状强荧光,晚期无明显荧光素渗漏(图2,3);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右眼脉络膜血管层之间可见实性组织影,不渗漏。左眼眼前节及眼底检查均正常。既往史:50年前曾因右肺结核空洞行右上肺叶切除手…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 ,46岁。于 2 0 0 0年 6月自觉左眼前小黑影并逐渐扩大且伴有视物变形 ,遂就诊于我院眼科。检眼镜检查发现视网膜脱离 ,未见明确裂孔 ,以“左眼视网膜脱离”收入院。入院后检查 :视力右眼 1.0 ,左眼 0 .0 2。左眼球位置及运动正常 ,前节未见异常 ,瞳孔圆 ,对光反射正常 ,眼底视盘边界清楚 ,颜色正常。鼻上方视网膜灰白色隆起 ,表面视网膜血管弯曲、爬行 ,未见明确裂孔 ,视网膜下似有脉络膜实性隆起。右眼前节、眼底正常。B型超声检查 :左眼球内鼻上探及一约 17.2 mm× 17.2 mm×8.8mm大半球形实性光团 ,边界欠光滑 ,内部呈强均质回声…  相似文献   

17.
例1 女性,52岁.因"双眼视力渐降1年,左眼重"于2010年5月10日来我院就诊,视力:VOD 0.3、VOS 0.05,眼前节检查未见异常,眼底检查可见双眼视盘周围视网膜呈灰黄色及散在点片状色素斑,病变已累及黄斑,黄斑结构不清,中心凹光反射消失,视盘边界清楚,色淡红(图1A、2A).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显示:在造影早期暨动脉期双眼视盘周边及其颞侧见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呈点片状高低荧光柑间改变(图1B、2B),视网膜动脉变细,黄斑区见高低荧光相间改变;右眼视盘见环形斑,左眼视盘边界清楚.造影过程未见荧光素渗漏.眼科诊断:双眼视乳头周围脉络膜硬化症.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48岁.因左眼渐进性视力下降1月收治入院.既往史及家族史无特殊可记.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科检查:视力右0.8矫正1.0、左0.05不能矫正,眼压右18mmHg左17mmHg.右眼前节及眼底检查未见异常,左眼角膜透明,前房深浅正常,瞳孔圆,直径3mm,对光反射(+),晶状体无混浊,玻璃体透明,眼底检查可见视乳头较正常增大约4倍,中部明显凹陷,呈漏斗状,边缘隆起,视网膜血管分支较多,从视乳头边缘部呈放射状进出,鼻侧较颞侧明显,视乳头中央部被白色增生的胶质组织遮盖,视乳头颞侧及上方视网膜可见局限性脱离并累及黄斑,但未发现视网膜裂孔(图1).B超检查提示:左眼视网膜脱离,视盘缺损(图2).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显示:左眼视神经发育异常(图3);黄斑可见多发性神经上皮脱离(图4);眼底荧光造影显示:晚期视盘强荧光染色.  相似文献   

19.
作者报告一例女性,25岁。主诉每日头痛,左眼视力减退6个月。视力:右6/6,左1/120,左眼视力不能矫正。双眼后极部均有一轻微隆起的视网膜下桔红色肿块,由视乳头向各方向伸展几个视盘直径。右眼黄斑正常,左眼视网膜下色素增生和盘样黄斑脱离。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左眼后极部荧光增强,右眼后极部仅有轻微增强。超声扫描双眼眶后方无反射回声。CT扫描证实双眼后极部广泛钙化,符合脉络膜骨瘤诊断。一年后复查,视力:右眼6/4.5,左眼2尺指数。左眼视野有中心暗点,眼底大致无改变。3个月后右眼视力突然减退,双眼均为3尺指数。眼底检查发现右眼色素上皮和黄斑部有出血性脱离。此后5个月,右眼出血逐渐吸收。黄斑处虽有机化瘢痕但视力为6/15。视野检查:右眼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性,19岁。因右眼视物不清、逐渐加重2 d来我院首次就诊。眼部检查:右眼矫正视力0.1,左眼矫正1.0,双眼外眼均无异常,眼前节(-)。右眼视乳头色泽正常、界限清晰,视网膜血管静脉增粗,A:V约1:3,黄斑中心凹反光未见,黄斑旁鼻侧可见一个约1PD大小黄白色隆起病灶(图1);左眼眼底正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右眼病灶早期呈现高荧光,晚期有明显荧光素渗漏(图2)。眼部B超检查:显示右眼后极部视网膜浅脱离。 OCT示:右眼黄斑鼻侧视网膜有一约1 PD大小渗出性隆起病灶,神经上皮层脱离。纯化蛋白衍生物试验(0.1ml,5IU)呈强阳性。血常规、血沉、TORCH十项病毒血清学检查均正常。 X胸片未见异常。拟诊为结核性脉络膜炎疑似病例,给予抗结核治疗,口服异烟肼、利福平、比嗪酰胺、乙胺丁醇,同时口服泼尼松龙30mg,每天1次,共14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