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活动性眼弓形虫病(OT)的临床表现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的同步检查图像特征。方法 除临床检查外,对21例33眼活动性眼OT患者行眼底彩色照相,FFA和ICGA检查及血清抗体(单疱病毒、巨细胞病毒及抗弓形虫抗体)检测。结果 初诊5例为后部葡萄膜炎,16例为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脉络膜炎,但血清抗弓形虫抗体阳性。22眼见黄斑区瘢痕样改变,15眼瘢痕周围可见小片状出血。19眼FFA和ICGA均发现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结论 可致盲的活动性眼弓形虫病之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眼弓形虫感染可能是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病因之一,免疫因素可能参与了其发病过程;FFA和ICGA同步检查可增加CNV的检出率,给激光治疗提供定位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梅毒性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视力。方法:梅毒性葡萄膜炎患者3例在USM医院接受治疗。结果:患者3例被诊断为继发性梅毒性葡萄膜炎,这3例患者患病之前均不知道患有梅毒,但他们有明确的乱交史。并且每个月都伴有逐步的视力下降。其中两人伴有发热、眼痛、眼前悬浮物。视力从6/12到手动。所有患者均出现前葡萄膜炎,玻璃体炎和视神经炎。第一例患者出现了多灶性脉络膜视网膜炎,并伴有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第二例患者出现渗出性视网膜脱离,而第三例患者仅出现了脉络膜视网膜炎。所有患者每周注射苄青霉素2.4MU,共4wk,其中2例患者口服多西霉素200mg2次/d,共3mo。治疗效果良好,其中2例患者有显著的视力上升,分别从6/120到6/21和6/12到6/6。其中较严重的1例患者出现逆转录酶为阳性。结论:眼梅毒作为非肉芽肿性的炎症与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有关。治疗后虽然视力恢复比较缓慢,但普遍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ol Exudative Choroidoretinopathy,简称“中渗”)为发生于眼底黄斑部的非特异性疾患。自Rieger氏1939年首先报告以来,有很多报告,并出现许多命名。如: 中心性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炎(Rieger)、中心性渗出性网脉络膜炎(鬼木等)、青年性出血性黄斑病变(Wessing)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吉冈等)等。国内1983年罗成仁报告8例,1986年谷万章等报告随访观察3例,1987年冀天恩等报告60例,对本病的发生发展及临  相似文献   

4.
《眼科》2019,28(5):0
本期以眼底病诊治研究作为重点报道内容。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本期发表了周楠、魏文斌撰写的“眼底病药物治疗进展70年”,文中回顾了近70年随着国际上新的眼底病治疗方法和新的药物不断引入,我国眼底病药物治疗进展迅速,特别是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为代表的小分子抗体药物的出现以及玻璃体注射给药方式的推广,是眼底病药物治疗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国产全人源化重组融合蛋白康柏西普丰富了抗VEGF药物谱。随着眼底病治疗技术的多样化,我国眼底病的治疗水平也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神经眼科学组、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协作组在本期发布了对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这将对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发挥重要作用。结核性葡萄膜炎的诊断和治疗一直存在诸多困难,彭晓燕等就结核性葡萄膜炎目前的诊治困境及对策进行评述,强调对于存在眼部明显的化脓样炎性反应,包括前房积脓、进展迅速的玻璃体混浊、视网膜下脓肿等眼内炎性反应性葡萄膜炎,通过采取眼内液进行结核杆菌培养、涂片抗酸染色及结合聚合酶连反应(PCR)检查有较大的可能获得阳性结果,以期达到尽早诊断结核性葡萄膜炎的目的。对于一些表现为非迅速进展的、非化脓性的慢性眼内炎症病例,很难通过眼内液检查获得直接诊断的证据,此时疾病的结核相关性通常是临床拟诊的。治疗应早期足量使用抗结核药物,出现眼前节炎性反应者局部用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全身使用与否应听取内科医生的指导意见。针对结核性葡萄膜炎及相关疾病问题,本期刊登了曹绪胜等对39例拟诊结核性视网膜血管炎患者的观察结果,认为男性、双眼发病、玻璃体积血、闭塞性视网膜血管炎和/或继发视网膜新生血管、黄斑水肿、斑片状脉络膜炎性病灶、继发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等是拟诊结核性视网膜血管炎的临床特征。毛羽等对7例脉络膜结核瘤进行临床特征和疗效观察,认为脉络膜结核瘤可伴有全身活动性结核或发生于结核的既往感染和潜伏感染,主要表现为后极部视网膜下黄白色病灶合并渗出性视网膜脱离,规范化抗结核治疗可有效控制疾病。黄厚斌对拟眼组织胞浆菌病进行专题讲座,认为拟眼组织胞浆菌病是组织胞浆菌病在眼部的表现,其三联征为黄斑区或中周部孤立分散的萎缩性脉络膜视网膜瘢痕(组织斑或穿凿样病变)、视盘旁脉络膜视网膜萎缩、脉络膜新生血管或遗留的盘状瘢痕,通常不伴有玻璃体及房水的炎性反应。拟眼组织胞浆菌病目前的治疗主要是针对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本期还刊登了其他一些眼科研究成果,同样值得广大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5.
大多数葡萄膜炎病因还不清楚,部分病例通过从受累眼分离或检测到病毒,或者在房水中检测到抗病毒抗体的合成,而认为是病毒引起。作者在两年内对226例不同临床类型的葡萄膜炎患者,于同一天分别采集房水与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房水与血清中抗单疱病毒(HSV)、巨细胞病毒(CMV)、水痘带状疱  相似文献   

6.
氩激光治疗中心性渗分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疗效追踪观察刘崇哲,高育英,杨爱琴我们自1978年1月至1992年1月通过临床检查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简称造影)共确诊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渗)110例(119只眼),对其中16例(16只眼)进行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方法对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23例(23只眼)进行OCT检查并结合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结果进行测量、对比、分析。结果23只眼眼底黄斑中心凹或中心凹旁均有视网膜下新生血管(CNV)存在。边界清晰者占82.6%(19只眼),边界不清晰者占17.4%(4只眼)。全部突破Bruch膜及色素上皮层在神经上皮层下生长,伴有神经上皮层间水肿者78.9%(18只眼),伴神经上皮层浆液性脱离者10.5%(3只眼),伴出血性色素上皮脱离者5.3%(2只眼)。测量CNV最大直径和厚度分别为(1339.2±1010.8)μm、(230.8±111.5)μm。结论OCT检查可以发现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时视网膜下CNV的存在,是对FFA检查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梅毒性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视力. 方法:梅毒性葡萄膜炎患者3例在USM医院接受治疗. 结果:患者3例被诊断为继发性梅毒性葡萄膜炎,这3例患者患病之前均不知道患有梅毒,但他们有明确的乱交史.并且每个月都伴有逐步的视力下降.其中两人伴有发热、跟痛、眼前悬浮物.视力从6/12到手动.所有患者均出现前葡萄膜炎,玻璃体炎和视神经炎.第一例患者出现了多灶性脉络膜视网膜炎,并伴有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第二例患者出现渗出性视网膜脱离,而第三例患者仅出现了脉络膜视网膜炎.所有患者每周注射苄青霉素2.4MU,共4wk,其中2例患者口服多西霉素200mg 2次/d,共3mo.治疗效果良好,其中2例患者有显著的视力上升,分别从6/120到6/21和6/12到6/6.其中较严重的1例患者出现逆转录酶为阳性. 结论:眼梅毒作为非肉芽肿性的炎症与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有关.治疗后虽然视力恢复比较缓慢,但普遍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中渗”伴发“中浆”1例报告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眼科(100034)陈家彝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脉络膜炎(中渗)同时伴发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中浆)者临床上少见。1994年作者曾见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50岁1994年10月来我院就诊。主诉:近...  相似文献   

10.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光动力治疗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何守志  李晓陵  王玮  汤如 《眼科研究》2002,20(4):323-327
目的 观察光动力疗法(PDT)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眼底检查、视力、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吲哚菁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CG)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等影像学检查为观察指标,总结PDT治疗9例9眼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后不同时间的随访结果,从而评价PDT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随访时,荧光渗漏完全消退者分别为7眼、5眼和3眼。对复发的4眼进行了二次治疗;二次治疗后随访2-5个月未见荧光渗漏复发。9眼中8眼视力不同程度提高,1眼无变化。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光动力疗法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短期疗效满意、安全,对视力无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