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房型人工晶体在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1994年以来,我院对现代白内障手术中后囊破裂大者,采用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下简称前房型)20眼,效果良好。并随机与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缝线固定(下简称后房型缝线固定)20眼对照。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在后囊破裂大者40眼中,分别植入前房型及后房型缝线固定各20眼。其中前房型组:男12眼,女8眼;后房型缝线固定组:男9眼,女11眼。两组在年龄、性别及眼别上均随机,年龄43~81岁,平均62岁。人工晶体的选择:均为美国进口。前房型为新型S型弹性开放襻、一体式PMMA人工晶体;后房型为大C型襻一体式PMMA人工晶体。方法:手术由同一医生操作。常规…  相似文献   

2.
人工晶体单襻睫状沟缝线固定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评价人工晶体单襻睫状沟缝线固定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后囊膜不完整的患者 5 8例 ( 5 8眼 )采用单襻睫状沟缝线固定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将上襻缝合固定于 12点睫状沟处 ,下襻置于下方囊膜前。术后观察眼前节情况、人工晶体位置及视力等 ,随访 6~ 12个月。术后一年对 2 6例测人工晶体光学中心与瞳孔中心的距离 ,并与随机选择的 2 4例非缝线睫状沟固定一年以上者作对比。结果 :植入 5 8例人工晶体无前后向倾斜 ,无钟摆现象。无角膜内皮失代偿及视网膜脱离发生。 89 5 %患者视力≥ 0 5。术后一年 2 6例单襻缝线固定与 2 4例非缝线睫状沟固定人工晶体光学中心与瞳孔中心距离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人工晶体单襻睫状沟缝线固定操作简便 ,手术时间短 ,术后并发症少 ,晶体位置与非缝线睫状沟固定相比无明显差别。对后囊膜不完整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者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无晶体后囊眼的人工晶体植入术。方法对21例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摘除后植入三襻后房型人工晶体,进行经巩膜缝线固定术。结果术后入工晶体位置全部正常,无偏斜,随访2~20个月,无并发症,视力增进。结论三襻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具有术后晶体不易倾斜和偏位的优点,是治疗无晶体后囊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外伤性白内障后囊破裂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方式选择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晶体后囊不存在时,采用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抑或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方法外伤性白内障患者86例(86只眼),其中前房型人工晶体(新型弹性开放襻)植入56例,Ⅰ期植入29例,Ⅱ期植入27例;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缝线固定(大C型襻,两根缝线睫状沟固定)30例,Ⅰ期植入14例,Ⅱ期植入16例。结果术后随访1~42个月。矫正视力≥0.5者,前房型人工晶体组40例,占71.4%;缝线固定组27例,占90.0%。矫正视力≥1.0者,前房型人工晶体组22例,占39.3%;缝线固定组14例,占46.7%。结论新型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和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均不失为常规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失败的补救措施,但前房型人工晶体适用于年龄较大、眼前段(角膜、虹膜和前房角)条件较好,而眼后段(玻璃体、视网膜)条件较差者;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则适用于年龄较小、眼前段条件较差而眼后段条件较好者。  相似文献   

5.
后囊破裂时一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伟奇  阎亦农 《眼科研究》1998,16(4):305-306
目的探讨后囊破裂时一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方法的选择。方法根据后囊破裂的位置和大小,对43例(43只眼)后囊破裂的病例采用不缝线固定,单独上襻固定和双襻固定3种方法一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人工晶状体植入成功率97.7%。术后有35只眼视力≥0.5,占81.4%。并发症较少。结论绝大部分后囊破裂的病例,采用不缝线固定或单独上襻固定的方法一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可获得良好的人工晶状体定位。  相似文献   

6.
超声乳化术中后囊膜破裂的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超声乳化术中后囊膜破裂的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分析,总结出一套较好的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过去3年中,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后,经过妥善处理后成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20例病例进行分析发现。术中能及时发现破孔,并充分利用粘障剂的作用,加上前段玻璃体切割器的作用,20例病例全部100%植入了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二襻植入囊袋内人工晶状体5眼,一襻植入囊袋内另一襻在睫状沟内或二襻在睫状沟内者12眼,人工晶体2襻缝线固定于巩膜上者3眼,术后随访6个月。视力≥0.5者18眼,占90%,0.3者1眼,占5%,0.2者1眼,占5%。结论: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如果发生后囊膜破裂,只要及时早期发现,并妥善处理。仍然能安全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且术后视力较好,随访无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后囊破损的Ⅱ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后囊破损Ⅱ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2例后囊破损的白内障术后患者,根据后囊破损的大小和位置,分别采用睫状沟或囊袋内固定和缝线睫状沟单襻或双襻固定的Ⅱ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主。结果 后囊破损的Ⅱ期后房型人工日本植入术术后矫正视力≥0.5者占59.1%,术后前房及人工晶体表面渗出者占22.7,而同期所做的后囊破损的Ⅰ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者后矫正视力≥0.5者占40%,术后前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囊破损Ⅱ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22只眼)后囊破损的白内障术后患者,根据后囊破损的大小和位置,分别采用睫状沟或囊袋内固定和缝线睫状沟单襻或双襻固定的Ⅱ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后囊破损的Ⅱ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矫正视力≥0.5者占59.1%(13例),术后前房及人工晶体表面渗出者占22.7%(5例),而同期所做的后囊破损的Ⅰ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者术后矫正视力≥0.5者占40%,术后前房及晶体表面渗出者占40%。结论后囊破损的白内障患者,在破损的范围不能确定或范围过大时,主张选择Ⅱ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主要探索白内障囊内摘除术后或白内障囊外伴后囊破损者,采用巩膜缝线固定技术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23例(23眼),13眼为白内障囊内摘除无晶体眼,10眼为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后囊破裂或外伤性白内障后囊不完整,用巩膜缝线固定晶体襻技术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本组病例随访3-16个月(平均8.3个月),视力在4.7(0.5)以上者21眼,5.0(1.0)以上者13眼,未发现严重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后房型人工晶体更换术矫治 7 例 (7 眼) 因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所致较大度数屈光误差及屈光参差。结果: 手术中顺利取出原后房型人工晶体 6 例 (6 眼), 1 例 (1 眼) 原人工晶体下襻与囊袋间固定粘连难以旋转取出, 剪断下襻后取出含人工晶体上襻的光学部, 后均顺利植入矫正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随访 6 个月至 3 年, 裸眼视力 04~10, 双眼屈光力差0~10 D。患者均可适应工作及生活需要。利用后房型人工晶体更换术为解决因人工晶体所致的难以适应的屈光误差及屈光参差提供了有效的矫治手段。  相似文献   

11.
陈伟蓉  王宁利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5):330-331,I023
目的 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房角的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 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滴除术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31例(41只眼)的房角改变。结果 虹膜周边前粘连6只眼,瞳孔变形12只眼,均与人工晶体襻的位置有关;关非所有非囊袋内固定的人工晶体襻均位于睫状体沟;术后残留的晶体皮质,术后3个月仍存留,较多晶体皮质的残留可引起周连虹膜膨隆、房角变  相似文献   

12.
42例(43眼)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人工晶体睫状沟缝合固定术在晶体囊内摘除术后、囊外术中囊膜破裂或晶体小带大范围的松解、以及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脱位、玻璃体切割术后等无晶体囊膜的患眼中的应用。方法我院1997年1月~2004年8月间采用后房型IOL缝线固定术完成了42例(43眼),均获得满意效果。其中:1.晶体后囊膜破损在2个象限残存后囊膜者,以此为依托将一侧人工晶体襻置于其上,另侧襻睫状沟缝线固定,即“一点固定法”实施了7例。2.因严重外伤或晶体囊内摘除术后而无晶体后囊者,施行双襻睫状沟缝线固定,即“二点固定法”实施了35例(36眼)。结果随访4~54个月,平均随访24个月复查时矫正视力最佳1.2,最低0.2,视力在0.6以上者22眼(占53.6%),视力偏低者多为角膜瘢痕或眼底病变所致。二期植入者术后视力均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均在正常范围。43眼中,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IOL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是无晶体囊膜及晶体后囊膜破裂或晶体小带大范围松解的首选。  相似文献   

13.
无晶体囊支持的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白内障囊内摘出术后的无晶体眼、或囊外摘出术中出现并发症的眼、或需要更换前房型人工晶体的眼,以及后房型人工晶体脱位,近年内已发展了一种无晶体囊支持的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其中主要是穿透巩膜的睫状沟固定术。研究证实睫状沟的定位在角巩膜缘后界不到1mm;应用聚丙烯缝线,结扎在晶体袢的最大直径部位,线头宜埋藏于巩膜辦之下,2根缝线即可达到良好的固定。已有的临床资料表明此技术安全、有效,矫正视力好,无特殊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Chen W  Wang N  Li H  Chen X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5):330-1, 23
目的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房角的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31例(41只眼)的房角改变。结果虹膜周边前粘连6只眼,瞳孔变形12只眼,均与人工晶体襻的位置有关;并非所有非囊袋内固定的人工晶体襻均位于睫状体沟;术后残留的晶体皮质,术后3个月仍存留,较多晶体皮质的残留可引起周边虹膜膨隆、房角变窄。结论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房角的改变与人工晶体襻的位置及残留的晶体皮质有关;建议尽可能采用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避免过多的晶体皮质残留。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二期后房型人晶状体固定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42眼后囊缺损或无后囊的无晶状体眼,行单襻(15眼)或双襻(27眼)人工晶状体穿透巩膜睫状沟固定术。单襻巩膜固定采用线结埋藏于角膜缘切口内;双襻巩膜固定采用在切开前房前已安置好固定缝线的方法。术后随访1~15个月。结果 术后裸眼视力0.1~0.4者24眼,0.5~0.9者15眼,1.0以上者3眼。结论 二期人工晶状体改良单襻或双襻穿透巩膜睫状沟固定,手术安全,术后视力恢复好,可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虹膜缝线固定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无囊膜眼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无囊膜眼15眼,采用经3.2mm角膜缘切口或透明角膜切口,植入后房型三片式折叠式人工晶状体(Alcon MA60BM),双襻用10-0聚丙烯缝线缝合固定于虹膜中周部,观察术中植入情况和术后视力、眼前段及眼压等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植入人工晶状体,3例术中出现前房出血。术后随访3~15mo,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人工晶状体位置正常,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虹膜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无囊膜眼是可行和有效的,长期的并发症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睫状沟组织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是否造成兔眼睫状沟组织细胞异常增殖。方法用96只新西兰白兔建立动物模型,行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和单纯固定术。分别于术后1/2、1、2、3个月摘除眼球,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两种术式及正常眼(对照组)睫状沟部位组织细胞的增殖细胞核抗原反应。结果两种术式均未导致睫状沟组织细胞的异常增殖反应。结论睫状沟缝线固定术不失为处理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后囊破裂及二期植入的可行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囊破损无晶体眼经巩膜睫状沟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的并发症预防和处理。方法7例后囊破损无晶体眼行经巩膜睫状沟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结果并发症主要为术中后房出血、前房瞳孔区少许玻璃体残留,术后玻璃体混浊加重、人工晶体移位、人工晶体瞳孔夹持、继发性青光眼及黄斑囊样水肿。结论为预防及处理以上并发症发生,应注意经巩膜睫状沟穿刺点选择,避免不必要的虹膜及睫状体骚扰,必要时行虹膜根部切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失去支撑作用或完全无后囊膜患者行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缝线四点固定法术后的视力及相应并发症。方法对40例术中或术后无后囊膜支撑的白内障病人行一期或二期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缝线四点固定法。其中老年性白内障20例,外伤性白内障18例,膜性白内障2例。结果术后视力大于0.5,30例占75%;小于0.5,8例占12%;小于0.1,2例占5%;术后前房及玻璃体出血、眼压增高及虹膜炎各1例。结论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为术中后囊破裂失去支撑作用或完全无后囊的无晶体限植入人工晶体,使患者获得良好视力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但是,由于手术设计的不完善,也出现了许多并发症,故在进外方向、距离、固定方式、固定线的选择及手术选择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对植入人工晶体位置观察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宋维贤  杨文利  周军 《眼科》1999,8(1):17-19
目的:了解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人工晶体在眼内确切的位置及其与周围组织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超高频超声波-超声生物显微对40例前房型,后房型和睫状沟缝线固定型人工晶体植入位置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前房型人工晶体位置对称,襻与房角间无直接接触,但亦可见1例人工晶体襻将周边虹膜推顶,囊袋内植入的人工晶体最为理想;睫状沟缝合固定的后房型人工晶体位置大多缝合固定位置在睫状沟后,且位置多不对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