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研究联合应用精氨酸 (Arg)与谷氨酰胺 (Gln)对胃癌病人免疫功能和肿瘤细胞增殖动力学的作用。方法 :胃癌 5 8例 (男 4 2例 ,女 16例 )平均年龄 5 6.3± 11.4岁。术前每天静脉输注Arg 2 5 g、分 3次口服单体Gln粉剂 3 0g ,连续 7d。分别在用药前、后 (手术日晨 )检测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CD4 CD8、NK细胞活性和体液免疫指标IgG、IgA、IgM、C3、C4 ,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用药前胃镜活检标本和用药后手术切除标本的瘤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用药后CD3、CD4百分比明显提高 ,CD8百分比明显降低 ,CD4 CD8比值和NK细胞活性均明显提高 (P <0 .0 5 ) ;体液免疫指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瘤组织PCNA表达明显降低 ,而细胞凋亡明显增加 (P <0 .0 5 )。结论 :药理剂量精氨酸与谷氨酰胺联合应用能明显改善胃癌病人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瘤组织PCNA表达并促进瘤细胞凋亡 ,但对体液免疫指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 EGFR和磷酸化酪氨酸在继发性胆脂瘤型中耳炎的表达情况,分析酪氨酸蛋白激酶( PTK)途径在胆脂瘤上皮增殖演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 SP染色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连续观察 10例具有典型鼓膜后皱襞处穿孔的中耳继发性胆脂瘤患者的不同部位(胆脂瘤上皮、鼓膜穿孔部位邻近皮肤、耳道深部正常皮肤)中 EGRF和磷酸化酪氨酸的表达情况.结果 EGRF和磷酸化酪氨酸在耳道深部正常皮肤、鼓膜穿孔部位邻近皮肤和胆脂瘤上皮中呈一致性连续阶梯状上升,它们在胆脂瘤上皮各层细胞均存在高度表达,以基底层和棘层为著;穿孔部位邻近皮肤则在基底层和棘层细胞中等表达;耳道深部正常皮肤仅基底层弱表达.且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总相关系数为 0.989( p<0.01).结论酪氨酸蛋白激酶途径在胆脂瘤上皮增殖演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背景:目前尚未找到结直肠癌干细胞理想的标志物,结合周期蛋白能更精确的找到GO/G1期癌干细胞.目的:了解结直肠癌组织中CD44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CD44+肿瘤细胞与S期标志物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检测、免疫组织化学和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61例结直肠癌组织、10例正常肠黏膜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CD44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在结直肠癌组织中,PCNA+细胞数远多于CD44+细胞数,CD44+癌细胞形态有两种,一种核较大,染色质边集,呈空泡状,核膜核仁清晰,这些细胞大多数呈PCNA阳性;另一种核较小,染色质致密,呈小圆形,部分表达PCNA.在大多数病例中,CD44+细胞中90%以上的瘤细胞同时为PCNA阳性,只有(3.38±2.08)%细胞为单纯PCNA阳性.说明结直肠癌组织中大多数CD44+细胞呈现S期标志物PCNA阳性,处于S期;只有极少数CD44+/PCNA-处于G0/G1期的细胞可能为肿瘤干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瘢痕疙瘩和增殖性瘢痕等异常疤痕中血管作者简介:李军辉 (1970-),男,江西人,整形外科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异常疤痕防治。 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以正常皮肤和正常瘢痕作对照,观察了瘢痕疙瘩和增殖性瘢痕中 VEGF和 PCNA的表达。结果 瘢痕疙瘩和增殖性瘢痕基底层角朊细胞均大量表达 VEGF,较正常皮肤和正常瘢痕显著增加。 PCNA的表达与 VEGF相似,但真皮内少量的成纤维细胞有较弱的 PCNA表达。结论 瘢痕疙瘩和增殖性瘢痕表皮基底层的角朊细胞大量表达 VEGF和 PCNA可能与异常疤痕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 (HP)感染胃黏膜病变中细胞表面分子 (CD4 4V6 )、p16基因及细胞核增殖抗原 (PCNA)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  114例病人经胃镜及病理证实的不同胃黏膜病变标本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CD4 4V6、p16基因及PCNA基因的表达。HP感染由快速脲酶试验结合Warthin Starry银染色确定。结果 各组胃黏膜病变中HP阳性的病人与HP阴性的病人相比较 ,HP阳性的病人p16基因表达显著低于HP阴性的病人 (P <0 0 1) ;CD4 4V6表达HP阳性的病人显著高于阴性的病人 (P <0 0 1) ;HP阳性的病人PCNA LI%表达显著高于HP阴性的病人 (P <0 0 5 )。HP感染的胃黏膜病变中p16基因表达与CD4 4V6表达呈负相关 (rs=- 0 6 971,P <0 0 1) ;p16基因表达与PCNA表达呈负相关 (rs=- 0 6 0 75 ,P <0 0 1) ;CD4 4V6表达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 (rs=0 4 799,P <0 0 1)。结论 CD4 4V6、PCNA、p16基因在胃黏膜病变、癌前病变向胃癌转化中起了非常重要作用。HP感染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了CD4 4V6、PCNA的表达 ,并抑制了p16基因的表达。HP感染患者 3种基因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背景:目前尚未找到结直肠癌干细胞理想的标志物,结合周期蛋白能更精确的找到GO/G1期癌干细胞.目的:了解结直肠癌组织中CD44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CD44+肿瘤细胞与S期标志物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检测、免疫组织化学和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61例结直肠癌组织、10例正常肠黏膜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CD44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在结直肠癌组织中,PCNA+细胞数远多于CD44+细胞数,CD44+癌细胞形态有两种,一种核较大,染色质边集,呈空泡状,核膜核仁清晰,这些细胞大多数呈PCNA阳性;另一种核较小,染色质致密,呈小圆形,部分表达PCNA.在大多数病例中,CD44+细胞中90%以上的瘤细胞同时为PCNA阳性,只有(3.38±2.08)%细胞为单纯PCNA阳性.说明结直肠癌组织中大多数CD44+细胞呈现S期标志物PCNA阳性,处于S期;只有极少数CD44+/PCNA-处于G0/G1期的细胞可能为肿瘤干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PCNA对48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进行免疫组化表达研究.结果 发现10例为良性间质瘤,21例为低度恶性间质瘤,13例为中度恶性间质瘤,4例为重度恶性间质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染色阳性率分别为:0%,42.7%,76.9%,100%.PCNA的阳性率依次递增,同时发现PCNA阳性组患者3年存活率34.8%,阴性组3年存活率60%.结论 PCNA不仅能反映肿瘤细胞增殖活性,而且对患者的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细胞及癌细胞的增殖活性 ,判断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与宫颈鳞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 ,检测PCNA在 5 2例宫颈鳞癌 ,5例宫颈非典型性增生及8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CNA的表达。【结果】宫颈鳞癌PCNA强阳性表达率为 44 .2 9% ,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的0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其免疫反应产物定位于细胞核。宫颈鳞癌中阳性细胞分布不均 ,癌巢周边及前缘浸润细胞阳性率高 ,癌巢中央表达极低 ;分化差的肿瘤 ,癌旁增生严重 ,周围淋巴细胞及淋巴滤泡生发中心均有阳性表达。非典型增生的宫颈组织中 ,阳性细胞分布有规律 ,大多在基底层 ,部分达棘细胞层。正常宫颈组织着色仅限于基底细胞。PCNA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强阳性表达随病理分级的增高而明显提高 ,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宫颈鳞癌临床分期越晚 ,PCNA强阳性表达率越高 ,但未显示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PCNA是反映子宫颈鳞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现察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E)、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0例皮肤鳞癌石蜡包埋组织和8例正常皮肤组织CyclinE、PCNA的表达.结果 CyclinE在皮肤鳞癌组织中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各分级间表达强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CNA在皮肤鳞癌组织中表达强度高于对照组(P<0.00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各分级间表达强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CyclinE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上调,PCNA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强度上调,CyclinE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各分级间表达强度有显著差异,分级越高表达强度也越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在皮肤基底细胞癌和毛母细胞瘤鏊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复习皮肤基底细胞癌和毛母细胞瘤各20例的临床病理资料,40例均行AR、Bcl-2、CK7、CK14、CD10、CgA、NSE、EMA、CEA、P6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基底细胞癌和毛母细胞瘤均来源于基底样生发细胞,瘤巢周围的瘤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基底细胞癌AR、Bcl-2、CK7、P63均呈阳性表达,同时癌细胞CD10亦呈阳性表达,但其癌巢周围问质纤维CD10呈阴性表达.毛母细胞瘤CK14和P63呈阳性表达,AR、Bcl-2、CK7则呈阴性表达;瘤细胞CD10呈阴性表达,但瘤巢周围的间质成分CD10呈阳性表达.结论:皮肤基底细胞癌和毛母细胞瘤具有非常相似的组织学结构,诊断时容易混淆,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对其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D44拼接变异体V6(CD44 Splicevarint V6,CD44V6)和上皮钙粘附素(E-Cadherin,E-CD)在胰腺癌中表达及与胰腺癌浸润、转移的关系,评价CD44V6和E-CD在胰腺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43例胰腺癌组织中CD44V6和E-CD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CD44V6呈阴性表达,胰腺癌组织中CD44V6阳性表达率达58.1%(25/43),CD44V6阳性表达与胰腺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P〈0.05),与胰腺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E-CD呈强阳性表达,60.5%(26/43)的胰腺癌组织中E-CD呈异常表达,E-CD的异常表达与胰腺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关系密切(P〈0.01)。CD44V6和E-CD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CD44V6阳性表达和E-CD异常表达与胰腺癌浸润、转移关系密切,检测CD44V6和E-CD表达有助于对胰腺癌浸润转移潜能的判断,二者可以作为胰腺癌浸润转移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同一前列腺癌(Pca)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肿瘤血管形成和肿瘤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DP法检测40例Pca,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E)组织中VEGF及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Pca组织中VEGF和PCN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BPE;VEGF和PCNA在Pea中的表达水平与其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均有关;Pca的VEGF表达水平和PCNA的表达也有关(P〈0.01);在VEGF阳性表达病例中PCNA的表达随VEGF表达强度的升高而升高(P〈0.05)。结论VEGF和PCNA与Pea组织学分级、恶性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是检测Pca的较好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IGFBP-2、IGF-1和PC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和4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IGFBP-2、IGF-1和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1)IGFBP-2、IGF-1和PC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P<0.01)。(2)IGFBP-2、IGF-1和PCNA在有淋巴结转移胃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胃癌(P<0.05)。(3)IGFBP-2和IGF-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明显正相关(P<0.01)。(4)PCNA的表达率在IGFBP-2和IGF-1阳性胃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C-erbB-2阴性的胃癌(P<0.01)。结论:胃癌组织中IGFBP-2水平的升高可能增强IGF-1的表达,两者通过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4.
沈彦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8):4866-4868
目的探讨E-eadherin、CD44V6和HIF.1d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0例结肠癌及癌旁正常结肠组织中E-eadherin、CD44V6和HIF-1α的表达。结果(1)E-eadherin在结肠癌中的高表达率为58.89%,低于在癌旁正常结肠组织中的高表达率90.00%(P〈0.05),CD44V6在结肠癌中表达阳性率为57.78%,高于在癌旁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5.56%(P〈0.05),HIF-1α在结肠癌中表达阳性率为61.11%,高于在癌旁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6.67%(P〈0.05)。(2)E-cadherin、CD44V6和HIF-1口的表达均与结肠癌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结肠癌的Dukes分期有关(P〈0.05)。E-eadherin的表达还与结肠癌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3)结肠癌中CD44V6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E-cadherin、CD44V6和HW-1α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且在结肠癌的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结肠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CD44V6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对92例乳腺癌(20例导管内癌,72例乳腺浸润癌),20例乳腺增生组织MMP-9,CD44V6进行标记和分析。结果MMP-9和CD44V6在乳腺增生组织中几乎不表达,导管内癌,乳腺浸润癌表达率显著增高,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且MMP-9与CD44V6过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MMP-9和CD44V6的过表达在乳腺癌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可作为乳腺癌侵袭和转移的重要分子学标志。  相似文献   

16.
E-钙粘素和CD44V6的表达与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钙粘素、CD44V6的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评价二者在乳腺癌诊断、浸润、转移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乳腺增生及60例乳腺癌组织中E-钙粘素、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中E-钙粘素呈强阳性表达,阳性率为80%(8/10);乳腺癌组织中E-钙粘素表达减弱,阳性率为38.33%(23/60),两者差异显著(P<0.01),E-钙粘素表达减弱与乳腺癌分化程度相关;乳腺癌组织CD44V6的阳性率为71.67%(43/60),显著高于乳腺增生阳性率(50%,5/10,P<0.01);CD44V6的表达强度与乳腺癌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乳腺癌中E-钙粘素的表达与CD44V6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E-钙粘素及CD44V6的表达失调可能是乳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分子学改变,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E—cad、CD44v6在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E-cad、CD44v6在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例肺癌、13例支气管黏膜不典型增生和8例正常肺组织的E-cad、CD44v6蛋白表达.结果肺癌组织的E-cad阳性率(46.2%)显著低于支气管黏膜不典型增生(84.5%)和正常肺组织(100%)(P<0.05,P<0.01);肺癌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0.01,P<0.05).在肺癌的阳性率(83.1%)显著高于不典型增生(38.5%)和正常肺组织(25%)(P<0.01);CD44v6阳性表达与肺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呈正相关(P<0.05).肺癌组织的E-cad阴性与CD44v6阳性表达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结论肺癌组织中的E-cad失表达、CD44v6高表达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