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位母亲特别焦虑,原因是她14岁的儿子小明"早恋"了。因为她发现儿子近来心不在焉,晚上睡觉也很晚,她检查了儿子的QQ聊天记录,发现他连续几天和一个女孩聊到很晚。她想批评孩子,但又怕孩子听不进去更加叛逆。如何才能和儿子进行交流又不伤感情呢?处在青春期的孩子,由于性的萌动而产生对异性的关注和恋爱的感情,而且这种关注会不断增强,以致对特定的异性萌发出爱慕之情是很自然的。早恋  相似文献   

2.
正张女士的儿子出生后一直和她睡在一起。她特意在儿子睡的那边垫了一个枕头,防止他坠床。不久前的一个晚上,她在上厕所时突然听见儿子在哭。她赶紧跑进卧室,发现儿子摔到了地上。张女士赶紧把儿子抱上床,简单查看了一下,孩子的身体没有什么红肿或伤口。她以为没有大碍,便哄儿子睡觉了。过了一会儿儿子开始吐奶。她想可能是  相似文献   

3.
日前我接待了一位50多岁的女士,她有很好的文化素养,却掩不住脸上的焦虑。落座后,她开始了诉说。她说,我不是为自己的问题来访的,而是为了儿子。儿子今年27岁了,大学毕业后工作了两年,接着考取了研究生。这些不用我操心,让我头疼的是儿子读大学时谈过两个女友,对这两个女孩,我们做父母的看了都赞成,但是后来都没成。和第一个女友分手,是我儿子提出来的。和第二个女友交往两年多后,女孩提出了分手。主要原因是女孩特别好强,要求我们的儿子考研。而我们儿子不太在意,结果女友考研了,我儿子毕业就去工作了,于是女孩提出了分手。  相似文献   

4.
孙晴 《健康博览》2012,(6):38-39
接到一位家长的电话,她告诉我说,前些日子她竟然儿子的书包中有一双女性的丝袜。之后她就留意上了,结果是:儿子书包里面频频出现丝袜。吓坏了,她就和儿子好好地谈了一下,在确凿证据的前提下,儿子只得承认了自己这一"好"。  相似文献   

5.
龙丽萍 《大众健康》2007,(11):106-107
有位同事对我说,她儿子七岁时,对她的内衣裤有浓厚的兴趣,总是关上门偷偷地试穿。儿子上二年级时,曾经给孩子请了一个女家教,孩子常常不听课,而是把小手放在女家教的大腿上摸来摸去,女家教说了他几次,不管事,最后只得辞职了。孩子十岁时,便愉看她的月经纸。接着她换衣服、排便以及她和丈夫关着门过性生活时,儿子也想看个究竟。后来她在洗澡时,儿子会爬在地上,通过门缝来看,她吓了一跳[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对她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3分钟都坐不了,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妈妈,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只有她的儿子表现最差;唯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1分钟,现在能坐3分钟了。其他孩子的妈妈都非常羡慕你的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相似文献   

7.
邵女士与丈夫离婚时,儿子才3岁。一年后,她将新男友带进家中,儿子叫他叔叔。不忍心伤害孩子的妈妈有一天“灵机一动”告诉儿子,“这个叔叔才是你的真爸爸。”自从对儿子撒下这弥天大谎后,她每天忐忑不安,内心陷入一团乱麻之中。妈妈为何对儿子编造谎言?谎言又将如何收场?为此,她走进央视“心理访谈”演播室——她突然对儿子说,开车的人是你的真爸爸邵女士与男友相处5年了。因为住在一起,邵女士觉得不能总让儿子叫他叔叔,她担心儿子心里会奇怪:“别人家总是妈妈爸爸在一起,而我家怎么是妈妈和叔叔呢?”也许,他不会说出来,但如果与别的小朋友…  相似文献   

8.
日前的《辽沈晚报》刊登了这样一则报道:一名初二16岁男孩过生日,他要求父母都回避。恰值爸爸公出,妈妈依了他。在好吃的东西买足并摆在餐桌上之后,她被儿子“推”出了家门。当妈的还是怕儿子的生日不快乐,她到隔壁邻居家串门,边听着儿子的同学们为他儿子过生日的吵闹声。开始时她听得见儿子的说话声、喊声、笑声及别的孩子对儿子生日的祝贺声,她感到幸福。后来也听到了他们不断地碰杯、干杯、罚酒及唱歌声,她也感到高兴。如此她“放心”地让他们  相似文献   

9.
日前的《辽沈晚报》刊了这样一则报道:一初二16岁男孩过生日,他要求父母都回避。恰值爸爸公出,妈妈依了他。在好吃的东西买足并摆在餐桌上之后,她被儿子“推”出了家门。当妈的还是怕儿子的生日不快乐,她到隔壁邻居家串门,听着儿子的同学们为他儿子过生日的吵闹声。开始时她听得见儿子的说话声、喊声、笑声及别的孩子对儿子生日的祝贺声,她感到幸福;后来也听到了他们不断地碰杯、干杯、罚酒及唱歌声,她也感到高兴。如此她“放心”地让他们折腾了近三小时,忽然发觉没什么动静了才慌忙去探看究竟,只见她的儿子与十几个同学全已东倒西歪、乱七八糟地昏睡着,如中了蒙  相似文献   

10.
她是个单亲妈妈——在确诊孩子救治无望后,男人狠心地抛下了她们母子失踪了。这些年,她背着儿子到处求医问药,可惜医生对她儿子的自闭症还是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11.
那天,门诊室进来一位叫吴丽丽的少妇,她今年30岁,一年前开始失眠,持续一段时间后加重,出现乏力、少语、对生活不感兴趣等症状,并逐渐发展到有自杀的想法。这位患者童年时曾屡次被继母毒打,留下阴影,她考虑到自己死后丈夫一定会再娶,儿子同样也会受到继母虐待,为免去儿子的痛苦,她跟我说想先杀了儿子,然后自杀。我立即阻止了她的这种想法,同时初步诊断吴丽丽的行为是抑郁症的最坏结局——扩大性自杀。抑郁症是一种比较高发的精神、心理障碍。有文  相似文献   

12.
教子之道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对她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妈妈,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只有她的儿子表现最差;唯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  相似文献   

13.
一个女人,7年前,和曾经爱得至死不渝的丈夫劳燕分飞,聪明懂事的儿子成了她活下去并且好好活下去的惟一理由。然而,与她相依为命的儿子赴新西兰留学,6天后即传来噩耗,儿子因车祸永远地离开了她。短短7年间,她经历了一个女人一辈子都未必全部经历的痛。本文以主人公自传的形式,缅怀她至亲至爱的儿子--  相似文献   

14.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对她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妈妈,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只有她的儿子表现最差;唯有对她,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其他孩子的妈妈都非常羡慕你的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相似文献   

15.
正前年初的一天,我见儿媳唉声叹气的,问儿子她究竟有何烦恼和忧愁,儿子对我说:"这几天她听说她爸病了,所以才……"我想倒也是,儿媳作为独生子女,又远离家乡万水千山,不能常在父母身边尽孝,实在是一大遗憾。"那干脆将她爸妈接过来过吧。"我认真地对儿子说。"这倒是个好主意。"儿子顿时喜出望外地瞧着我。"那你还不……"我手指卧室,示意他去告诉儿媳。  相似文献   

16.
周末下午,一位中年妇女来到心理咨询室,尚未开口先哭出声来:她25岁守寡,为了孩子不受委屈,一直未再结婚。儿子成了她生命的支柱,从2岁到今年16岁,睡觉都带着同床睡。想不到前不久,她睡着后,儿子竟趴到她身上,企图强暴。她愤怒了,啪啪给了儿子几个耳光,才把他打“醒”。此后,她便与儿子分房间,儿子也不再有什么出格的行为,但却变得沉默少语,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人也日显消瘦。虽然她恨儿子不争气,怨自己命苦,但面对满脸愁云的儿子,她内心更多的还是心痛。无奈中,她抱着试试看  相似文献   

17.
有一位母亲特别焦虑,原因是她14岁的儿子小明"早恋"了.因为她发现儿子近来心不在焉,晚上睡觉也很晚,她检查了儿子的QQ聊天记录,发现他连续几天和一个女孩聊到很晚.她想批评孩子,但又怕孩子听不进去更加叛逆.如何才能和儿子进行交流又不伤感情呢?  相似文献   

18.
随着对京城巨贪毕玉玺的妻子王学英的审判,“贪内助”一词也随之成为一个流行词语。令人吃惊的是,王学英成为毕玉玺堕落过程中的催化剂,所有的起因竟然缘于一个“爱”字。她爱丈夫毕玉玺,所以纵容丈夫受贿;她爱儿子毕波,所以把贪来的钱财给了儿子。但她没有想到,正是这种畸形的爱,才害了丈夫和儿子,也最终害了自己。2005年9月26日,在王学英被判刑之后不到一个月,毕玉玺的儿子毕波被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王学英在法庭上泪水涟涟地哀求法官给她一次改过的机会。她想与亲人团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3分钟都坐不住,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你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唯有他表现最差;唯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  相似文献   

20.
案例1 咬指甲 一位母亲近6岁的儿子有吸手指和咬指甲的行为(只是咬秃,没咬出血).她对儿子说:“以前你打妈妈,妈妈会惩罚你,这样错了;你现在打打妈妈,妈妈不会惩罚你.”儿子的眼睛亮了,用很大力气打了她,很疼. 第二天,她又这样做,儿子还是打了她,但力道轻了. 第三天,儿子已没有了打妈妈的兴趣. 后来,他没有了咬指甲的行为. 她开始讲这个案例的时候,我有些不安,因为我一直觉得妈妈和宝宝的关系重在平衡,妈妈不必因为宝宝而过度失去自己,主动要宝宝打自己,对自己太不公平.但听她讲了整个案例后,我很感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