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后每天4次注射赖脯胰岛素+甘精胰岛素与每天3次注射门冬胰岛素30,治疗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低血糖风险。方法 48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泵治疗血糖达标后,随机分配至A组(赖脯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和B组(预混门冬胰岛素30),进行为期3个月的观察。比较3个月后两组血糖、HbA1c、血脂、C肽和低血糖发生频率等。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糖、血脂、HbA1c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C肽水平升高(P<0.05);低血糖发生次数两组相似。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后改为每天4次注射赖脯胰岛素+甘精胰岛素或每天3次注射门冬胰岛素30都能尽快控制血糖,改善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2.
胰岛素过敏反应包括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以局部反应较为多见,通常在治疗后的2周内发生,在胰岛紊注射部位出现皮疹、烧灼感、瘙痒、水疱和硬结.胰岛素注射部位脂肪萎缩多见于1型糖尿病患者,为使用低纯度的牛或猪胰岛寨发生免疫反应导致脂肪溶解所致.而胰岛泰注射引起的脂肪坏死一般表现为注射部位出现单个或多个坚硬、无包膜、可移动的无痛结节.针对以上少见不良反应也有不同的缓解方法.  相似文献   

3.
甘精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在口服二甲双胍的基础上,每日1次注射甘精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30在疗效上的差异。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给予甘精胰岛素睡前1次皮下注射,另一组给予门冬胰岛素30晚餐前1次皮下注射。比较用药后4周内的晨起空腹血糖及3个月、6个月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首次达标所需要的时间以及达标时的平均胰岛素用量。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晨起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空腹血糖达标所需要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达标时甘精胰岛素的用量少于门冬胰岛素30(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30均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门冬胰岛素30与人胰岛素30R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门冬胰岛素30组与人胰岛素30R组各33例,采用门冬胰岛素30每日3次皮下注射与人胰岛素30R每日2次皮下注射,进行8周的观察。比较治疗8周后两组8个时点的血糖,8周后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低血糖的差异。结果门冬胰岛素30组与人胰岛素30R组治疗后血糖,Hb A1c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门冬胰岛素30组餐前、餐后2 h血糖低于人胰岛素30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冬胰岛素30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人胰岛素30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3次/天注射门冬胰岛素30较人胰岛素30R 2次/天对餐后2 h血糖控制更有效,减少低血糖风险,为患者提供更灵活的用餐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预混30R)和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两种或两种以上口服降糖药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2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二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口服降糖药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使用预混30R治疗,另一组使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疗程4个月。结果治疗口服降糖药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4个月后,和治疗前相比,两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三餐后两小时血糖明显降低(P〈0.05),每日胰岛素用量较初始治疗时明显降低(P〈0.05),总低血糖发生率、糖尿病治疗月平均费用明显增加(P〈0.05),BMI、空腹C肽、OGTT2h C肽无明显变化。预混30R组治疗后患者低血糖发生率较治疗前增加(P〈0.05),而门冬胰岛素30组无明显变化。治疗后两组比较,患者HbA1c、空腹血糖、BMI、空腹C肽、OGTT2h C肽无明显差异。门冬胰岛素30组三餐后血糖、低血糖发生率、每日胰岛素用量较预混30R组低(P〈0.05),而治疗月平均费用较高(P〈0.05)。结论预混30R胰岛素注射或门冬胰岛素30注射是治疗两种或两种以上口服降糖药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有效降低血糖,提高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但费用较单用口服降糖药高。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在降低餐后血糖方面优于预混30R,且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低,胰岛素用量更少,但费用也更高。  相似文献   

6.
多种人胰岛素致过敏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例69岁女性糖尿病患者,入院前4个月使用人胰岛素类似物,用药2 d后注射部位皮下结节,伴刺痛。入院前1个月改为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注射2 d出现皮下结节,伴刺痛。入院后实验室检查:嗜酸粒细胞计数为0.44×109.L-1,嗜酸粒细胞百分比为7.3%,胰岛素自身抗体阳性。根据皮肤试验,选用人低精蛋白胰岛素,同时口服格列吡嗪片、马来酸罗格列酮片及盐酸二甲双胍片。患者血糖控制良好,注射部位无硬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2月—2022年1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鼎市医院收治的82例妊娠糖尿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门冬胰岛素组和地特胰岛素组,各41例。门冬胰岛素组予以门冬胰岛素注射液治疗3个月,地特胰岛素组在门冬胰岛素组基础上予以地特胰岛素注射液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标[包括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严重低血糖发生率、血糖达标率及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结果 治疗3个月后,2组FBG、2 hPG、HbA1c、FINS、HOMA-IR较治疗前降低,HOMA-β较治疗前升高,且地特胰岛素组FBG、2 hPG、HbA1c、HOMA-IR较门冬胰岛素组低,HOMA-β较门冬胰岛素组高(P<0.01)。地特胰岛素组FBG、2 hPG、FBG+2 h...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门冬胰岛素30与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成本.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门冬30组(38例)与甘精组(46例),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用药成本.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住院总成本比较,门冬30组成本低于甘精组.结论 门冬胰岛素30与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一致,前者起效快、成本低,但需多次注射,后者起效平稳、作用时间长,仅需注射1次,但成本高,临床用药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9.
冯凭 《药品评价》2011,8(17):59-62
1-2-3研究结果显示,门冬胰岛素30每天1、2、3次有效降糖的同时,轻微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15.4%、22.4%、12.0%/患者-年,增加注射次数并未带来额外的低血糖发生风险.随着门冬胰岛素30注射次数的增加,患者每千克体重餐时胰岛紊总剂量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30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36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组和门冬胰岛素30组,每组各18例,甘精胰岛素组每晚10时注射甘精胰岛素(来得时)一次,门冬胰岛素30组每日三餐前分别注射门冬胰岛素30(诺和锐30)。两组均联合二甲双胍口服(格华止,0.5,3次/d),根据空腹血糖(FBG)的水平,每周调整胰岛素剂量,胰岛素的调整原则是将空腹血糖(FBG)控制在5.5mmol/L以内。共治疗12周。观察血糖控制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HbA1c、FBG和餐后2h血糖(2hPBG)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甘精胰岛素组低血糖事件明显低于门冬胰岛素30组。甘精胰岛素组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门冬胰岛素30组。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可以良好控制高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患者治疗满意度高,适合初诊2型糖尿病的起始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诺和锐30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诺和锐30组和诺和灵30R组各30例。诺和锐30组每日早晚餐前皮下注射诺和锐30;诺和灵30R组每日早晚餐前15~30min皮下注射诺和灵30R。结果两组患者胰岛素治疗后FBG、2hPBG及HbAlc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诺和锐30组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自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空腹血糖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诺和锐30组空腹血糖下降幅度高于诺和灵30R组。诺和锐30组低血糖(〈2.8mmol/L)发生率显著低于诺和灵30R组(P〈0.05)。结论诺和锐30可模拟人胰岛素生理分泌模式,实现更佳降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为DM患者提供了方便、安全、灵活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与基础一餐时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或口服降糖药、预混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类似物不能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42例本科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n=21),每日3次门冬胰岛素30皮下注射;对照组(n=21),每日4次胰岛素治疗,三餐前30min皮下注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睡前皮下注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结果2组相比,2组血糖达标时间、达标日空腹血糖及午餐后2h血糖、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30每日3次注射可作为初诊或口服降糖药、预混胰岛素不能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与诺和锐30治疗口服降糖药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135例血糖控制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组(68例)与诺和锐30治疗组(67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及HbA1c变化,以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各监测点血糖及HbA1c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低血糖发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与诺和锐30都能有效控制血糖,两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且相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3种门冬胰岛素30联合用药方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每日2次,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B组: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每日3次.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C组: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每日2次.联合二甲双胍片和阿卡波糖片治疗。收集疗效及安全性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种方案控制患者血糖效果理想.疗效和安全性相似.组间无显著。眭差异.但3组间SDBG有显著性差异.B组〈C组〈A组(F=6.02.P〈0.01):A组晚餐前血糖值最高(7.14±1.06mmol/L.F=5.63.P〈0.05)。结论:B组方案血糖波动最小.A组方案晚餐前血糖控制效果差于B组和C组.治疗早期C组方案控制血糖显效更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2型糖尿病(T2DM)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6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三组:门冬胰岛素30组(n=22)、短效人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组(MDI)(n=21)和短效人胰岛素持续皮下输注组(CSII)(n=23)。观察三组治疗前后血糖的变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三组方案治疗后血糖下降均有显著差异(P〈0.01),门冬胰岛素30组胰岛素用量较MDI组无显著差异(P&gt;0.05),较CSII组显著增加(P〈0.05),CSII组与MDI组胰岛素用量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间血糖控制及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30组疗效及安全性较胰岛素泵或一天4次胰岛素皮下注射相当,且操作简单,依从性好,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人胰岛素三餐前30min皮下注射治疗;治疗组给予门冬胰岛素早晚餐前5min皮下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的FPG、2hPG、HbA1c的控制情况及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日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的FP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组FPG、2hPG、HbA1c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胰岛素用量较对照组低,且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的母婴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疗效确切,安全性可靠,对母婴结局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单用门冬胰岛素(诺和锐)30血糖控制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阿卡波糖后和其改用四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方案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将医院60例单用诺和锐30血糖控制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诺和锐30 3次皮下注射同时3餐嚼服阿卡波糖;研究组30例采用4次胰岛素皮下注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R+地特胰岛素)。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剂量,连续治疗12周后比较2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使用剂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2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HbA1c都较前明显下降(P〈0.05),但2组之间3项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且低血糖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和锐30+阿卡波糖较4次胰岛素注射使血糖达标时所用的胰岛素量减少,并具有更少的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卢传欣  张娴 《中国当代医药》2013,(30):136-137,142
目的调查分析本院2型糖尿病患者的药物应用经济学情况。方法将本院2012年1~12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治疗药物应用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甘精胰岛素、门冬胰岛素、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混合治疗,治疗组应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94.0%,治疗组有效率为98.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药物成本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对照组的成本效果值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要积极应用胰岛素治疗,其中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的应用能取得更好的药物应用经济学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门冬胰岛素与人正规胰岛素对不规律进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2006年2月至2007年4月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共33例[男性18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5.82±2.85)岁]被纳入研究,先后用方案A和方案B治疗,各4个月。方案A:三餐前30min皮下注射人正规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人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方案B:三餐后10~15min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人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每周检测2次空腹血糖(FBG)和早、午、晚餐后2h血糖;并对患者低血糖发生次数及其严重程度、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患者的FBG和早、午、晚餐后2h血糖,在方案A治疗期间分别为(7.37±4.22)mmol/L、(9.73±3.38)mmol/L、(10.23±3.96)mmol/L和(10.85±3.36)mmol/L,在方案B治疗期间分别为(7.01±1.74)mmol/L、(9.23±1.58)mmol/L、(9.22±1.28)mmol/L和(9.76±1.3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方案B较方案A的餐后血糖波动幅度明显降低;治疗前后HbA1c的差值在方案A、B分别为(3.08±0.96)%和(3.37±0.47)%(P〈0.01);低血糖发生次数及中重度低血糖发生率,在方案A治疗中分别为68例次及36.7%,在方案B治疗中分别为21例次及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门冬胰岛素餐后皮下注射可有效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减小餐后血糖波动幅度,减少低血糖的发作次数并降低其严重程度,对不规律进食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不同时间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内分泌科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型糖尿病患者35例,应用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在甘精胰岛素不改变用量前提下,给药时间由22:00调整到18:00前后,比较时间调整前后3d患者空腹血糖(FBG)、早中晚餐后2h血糖(2hPG)和午餐前血糖的变化情况、门冬胰岛素的用量及午餐前患者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甘精胰岛素调整用药时间后,患者午餐前血糖调整至理想水平,FBG、午餐后2hPG下降显著(P<0.05),早餐后2hPG和晚餐后2hPG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门冬胰岛素早餐前用量减少,午餐前和晚餐前用量增加;午餐前低血糖事件显著减少(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在不改变甘精胰岛素用量情况下,给药时间由22:00调整为18:00,可平稳降低空腹血糖,减少午餐前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