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报导不同类型的哺乳动物对具有聚合物特性的各种表面粘附和增生与表面可湿性及带电相同,常常用系列甲基丙烯酸酯和共聚物作血小板,纤维母细胞及上皮细胞粘连的研究。而作者在本文中介绍了人内皮细胞(HEC)对甲基丙烯酸酯复合聚合物粘附的研究,这种复合聚合物包括聚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PHE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HEMA与MMA共聚物及HEMA或MMA与甲基丙烯酸(MAA)或三甲基氨乙基甲基丙烯酸酯(TMAEA-HCl),将其材料涂层于玻璃或硅化玻  相似文献   

2.
粘附蛋白包括纤维蛋白原(Fg)、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纤维连接蛋白(Fn)和血小板反应素(TSP),分别参与血小板粘附的聚集。血小板被激活时,粘附蛋白从α颗粒释放,与膜表面相应受体结合。血小板膜蛋白有100多种,主要为糖蛋白(GP),构成受体。GPⅡ_b-Ⅲ_a占血小板膜蛋白的主要部分,在血小板激活过程中起着各种粘附蛋白受体的作用。但GPⅠ_b是vWF的受体,参与血小板与内皮下粘附。  相似文献   

3.
一、绪言血小板在材料表面的粘附、聚集是引起血栓形成的主要途径。血小板因粘附于材料表面而被激活,释放ADP和凝血酶、血栓烷A2(TxA_2)等血小板释放物质,这些释放出来的物质进而刺激周围的血小板,使之激活。被激活的血小板表现有与细胞粘附性蛋白的结合活性,在其存在下,形成牢固的粘附和聚集块,导致血栓形成。众所周知,这一粘附初期过程受到吸附蛋白的种类及其形  相似文献   

4.
生物材料表面粘附的血小板形态变化及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狗的股动静脉短路半体内循环试验,使12种高分子材料与血液接触,然后对材料表面粘附的血小板形态结构进行大量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材料表面血小板粘附是一个动态过程,而且粘附的血小板并不一定都发生变性(即被激活);在早期粘附的血小板中大多未变性,在血流作用下,其中许多又重新返回血流,并不导致血栓形成。因此目前流行的把粘附血小板数目作为评价血液相容性的指标有一定局限性,会出现假阳性,而应该把变性的血小板数目作为评价指标。作者把血小板形态变化分成五型和十二个亚型,提出了半定量评价变性血小板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利用水蒸气辅助自组装方法在心血管支架用316L不锈钢表面上制备出了规则排列的微孔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LGA)薄膜.实验研究表明,大气湿度和聚合物溶液浓度对孔径大小和分布有较大影响.接触角检测结果表明,微孔结构改变了PLGA涂层的亲疏水性质,呈现出疏水特性,而致密涂层及不锈钢基体表面则为亲水性.血小板粘附实验显示血小板在孔径小于3~5μm微孔涂层的表面几乎不粘附;在孔径大于5μm微孔涂层表面有微量粘附;而在致密涂层和不锈钢表面则发生粘附、聚集,甚至产生伪足.这一研究结果证明:通过水蒸气辅助自组装法制备的PLGA微孔涂层具有较强的抗血小板粘附的能力,有助于提高金属血管支架表面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脉冲射频等离子体聚合技术,在医用不锈钢表面制备了等离子体聚烯丙胺薄膜,并进一步在聚合薄膜表面固定白蛋白(BSA)分子。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X光电子能谱(XPS)、台阶仪、原子力显微镜和淌滴法分别表征结构成分、厚度、表面形貌和水接触角。结果表明:随着放电功率增加,聚烯丙胺薄膜中氮含量及伯胺基浓度减小,薄膜厚度和表面粗糙度增加,接触角增大。XPS分析证明白蛋白分子被固定于聚烯丙胺薄膜表面。体外血小板粘附评价表明,不锈钢表面固定白蛋白的聚烯丙胺薄膜能显著抑制血小板粘附及激活。  相似文献   

7.
[英]/Hsu Shan-Hui… //Biomaterials. - 2000, 21(4).-359~367 聚氨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在心血管材料及其它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其表面的细胞粘附性较差,本文研究了运用等离子体引发表面接枝方法改善聚氨酯表面的细胞粘附性.市售聚氨酯溶于四氢呋喃铸成膜,用氩等离子体处理后在空气中放置一定时间,浸入溶有左旋丙交酯的甲苯中,脱气封管在70℃反应5h,得到表面接枝左旋丙交酯的PU膜.接触角测量显示等离子体处理后水接触角由73°下降到36.,接枝使接触角略有上升,但仍比未处理聚氨酯及聚左旋乳酸表面亲水性好.只用等离子体处理而未进行表面接枝的聚氨酯膜接触角会逐渐升高,原因是表面亲水基团的重新分布.表面接枝后即无此现象.ESCA分析显示处理后表面基团发生变化,O/C比上升,有新的表面基团形成,且结构也不同与本体聚合的聚左旋乳酸.经过如此表面接枝处理的聚氨酯膜对成纤维细胞的粘附性较未处理聚氨酯膜有了成倍增长,也优于仅用等离子体处理的聚氨酯膜,对上皮细胞的粘附情形也类似.SEM观察显示粘附在接枝处理后的聚氨酯膜表面的细胞更为伸展.而血小板在接枝处理过的聚氨酯膜表面的粘附量及活性明显下降.总之,运用等离子体引发聚氨酯表面接枝左旋丙交酯获得了更好的血液相容性,具有潜在的广泛应用前景. (陈晓东摘朴东旭校)  相似文献   

8.
与血液接触的医用材料用白蛋白进行表面处理后,可抑制血小板粘附、激活以及继而产生的血栓形成。尽管已被吸附的白蛋白能够改善材料的血液相容性,但当材料表面的白蛋白层与循环血液接触时,仍能迅速地发生能吸附作用。在本文中,作者将人血清白蛋白固定在聚氨酯(Pu)材料表面上,以研究其血液相容性及血液-材料相互作用方法的延伸效应。先用HMDI处理Pu材料表面,然后将白蛋白与Pu-HMDI接触,以便把白蛋白固定在Pu表面(P-u-Alb)。Pu-Alb材料表面具有富里叶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电子能谱、扫描电镜以及动态接触角等方面的特征。通过蛋白质吸附、血小板粘附等体外试验,  相似文献   

9.
血小板粘附与聚集是血液人工的、非生物学的表面接触所产生的一些特征,但是如何引起单一血小板粘附与聚集,至今未提供足够的资料来说明,本文作者曾在血流动的情况,加入凝血酶,刺激血小板,并在涂有纤维蛋白原和白蛋白的玻璃表面形成聚集。在本文中作者再次运用了该方  相似文献   

10.
液晶复合膜的表面形貌特征及其血液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模仿生物膜的表面结构形态,制备液晶/聚氨酯复合膜,作为抗凝血生物材料;材料和方法:将胆甾醇液晶引入到聚合物中,制成液晶复合材料,利用偏光显微镜观察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特征,并通过溶血率测试,动态凝血试验及血小板粘附试验探究液晶/PU复合膜的血液相溶性;结果:在聚合物基材中加入亲水性的胆甾醇液晶可使复合材料表面呈现有液晶微区的有序结构特征,复合膜表面的抗凝血性能提高;结论:胆甾醇液晶能明显改善材料的血液相容性,改善的程度与液晶的组成及复合膜中液晶的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