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经颅多普勒对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痉挛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军 《临床荟萃》2003,18(12):705-706
原发性珠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科较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病死率较高,其中导致患者致残、致死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脑血管痉挛的发生,为了进一步探索本疾病血管痉挛发生的时间、持续时间及解痉药物疗效,1999年至2001年我们应用床边经颅多普勒(TCD),对住院的28例原发SAH患者进行了动态监测,其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经颅多普勒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状况的评价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评估作用。方法 建立兔SAH模型。应用TCD动态观察方法。测定基底动脉峰值变化。结果 治疗组第3天峰值(51&;#177;8)cm/s,高于治疗前(40&;#177;6)cm/s(t=2.463,P&;lt;0.05)。第5天开始下降[(46&;#177;6)cm/s,第10天接近正常[(41&;#177;9)cm/s]。对照组第3,14天[(54&;#177;8),(46&;#177;6)cm/s]均高于治疗前(41&;#177;8)cm/s,也高于治疗组(t=2.275~2.495,P&;lt;0.05)。结论 CVS程度与脑损伤相关。TCD对CVS有诊断和判定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大耳白兔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前、术后兔基底动脉的血流峰速的观察发现,(1)动物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第3天为脑血管痉挛发生的高峰。(2)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诊断、监测、治疗时机的选择及疗效的评价有很大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与脑损伤的程度和蛛网膜下腔出血量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于入院时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根据CT扫描进行改良Fisher分级,采用经颅多普勒检测脑血管痉挛,观察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与脑损伤的程度及蛛网膜下腔出血量的关系。结果本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40%,随着入院后伤病情逐渐加重,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逐渐升高;随着改良Fisher分级的增加,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结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与脑损伤的程度和蛛网膜下腔出血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病人的预后及脑血管痉挛(CVS)的影响。方法:选择Fisher′s分类2-3级的tSAH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组中又根据不同的药物分为尼莫地平组、硫酸镁组及尼莫地平+硫酸镁组。通过动态TCD检查观察CVS情况,根据外伤后3个月时GOS评分评价病人的预后。结果:tSAH后CVS的发生率为45%,以SAH后7天时最明显,不良预后率为45%;单独使用尼莫地平时,CVS的发率为40%,不良预后率为30%;单独使用硫酸镁时效果与单独使用尼莫地平时相似;联合使用尼莫地平+硫酸镁时,CVS的发生率仅为10%,且程度较轻,不良预后率为15%。结论:tSAH后约1/2病人有CVS,单独使用尼莫地平或硫酸镁治疗时,对CVS的发生率并无影响,但可改善病人的预后;联合使用尼莫地平+硫酸镁时,其对预后的改善和CVS的防治作用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尼莫地平或硫酸镁治疗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在评价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大脑中动脉痉挛程度中的作用。方法对经CT确诊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00例,采用TCCS观察大脑中动脉彩色血流束的走行、方向、有无局部充盈缺损和色彩混叠,频谱多普勒检测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MCA)及同侧颈内动脉入颅段的血流速度(VICA),计算Lindegaard指数=VMCA/VICA。检查时间分别在脑外伤后1~3d、10d、14d,每次均测量3次取平均值。根据有无脑血管痉挛症状,分为有症状和无症状组,并对两组血流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外伤后3~7d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脑血管痉挛症状,以6~10d最显著,2周以后逐渐减轻,其中外伤后10d35例符合大脑中动脉痉挛的诊断标准;有症状组VMCA和Lindgaard指数明显大于无症状组(P<0.01或P<0.05)。结论TCCS检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大脑中动脉VMCA和Lindgaard指数可以很好地了解大脑中动脉痉挛程度。  相似文献   

7.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造成的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cular spasm,CVS)是1支或多支颅底大动脉血管平滑肌的收缩,表现为眼动脉以远的颈内动脉血管及其分支广泛性痉挛,或血管损伤引起管腔形态学变化,在动脉造影时表现为血管管腔狭窄,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严莺的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8.
尼莫通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尼莫通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脑血管痉挛(CVS)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6例tSAH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尼莫通治疗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TCD)观察治疗前、治疗后(3d、5d、lOd)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判断尼莫通对tSAH后CVS的治疗作用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有效率78.26%,对照组30.43%。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TCD检查MCA均轻度升高。治疗组第3天峰值明显增高,到第5天开始下降,第10天接近正常。对照组第3天到第10天峰值远比治疗组高。结论:尼莫通能明显缓解tSAH后早期CVS.改善临床症状。TCD对于tSAH后CVS的判断具有操作容易、安全、无创伤、迅速方便、反映客观,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有实用价值.能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9.
吴荣东  刘振华 《临床荟萃》2001,16(22):1049-1051
脑血管痉挛 (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早期最严重的并发症 ,发生率高达 16 %~ 6 6 % [1] ,是SAH患者病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SAH后CVS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 ,但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对SAH后CVS有了新的认识 ,并在治疗上提出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 ,现综述如下。1 药物治疗1.1 钙通道阻滞剂的应用 SAH后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Ca2 + 大量内流 ,激活一系列生物反应 ,引起平滑肌兴奋收缩是SAH后CVS的主要理论之一[2 ] 。钙通道阻滞剂正是通过抑制这一过程达到解除血管痉挛的目的。目前公认治疗效果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心房钠尿肽(ANP)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及低钠血症的关系.方法动态测定42例SAH患者发病后第1~3天和第7天、第14天的血浆ANP、血钠水平及颅内主要动脉的血流速度,分析三者间的关系.结果 42例SAH患者中,28例出现CSV,其血浆ANP水平高于对照组及无CVS者(P<0.05);CVS患者低钠血症发生率高于无CVS患者(P<0.05);SAH后第7天和第14天的血浆ANP水平与血钠浓度呈负相关(r 2=-0.778和r3=-0.653;P<0.01和P<0.05);出血后第7天的ANP与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呈正相关(r3=0.702,P<0.05);病后第7天和第14天的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与血钠浓度呈负相关(r 2=-0.693和r 3=-0.653,均为P<0.05).结论 ANP可能导致了SAH后的低钠血症,并在早期CVS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预测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中荣  潘华赵华 《现代护理》2006,12(10):955-956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预测.方法7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均行脑血管造影、TCD检查、Fisher量表评分,同时对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等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上述因素是否可对临床症状性脑血管痉挛进行预测.结果脑血管造影及TCD检查时有脑血管痉挛、Fisher分型Ⅲ型、高龄患者临床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性别、吸烟、高血压不是脑血管痉挛的危险因素.结论脑血管造影、TCD检查、Fisher量表可以进对临床症状性脑血管痉挛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正五聚蛋白-3(PTX-3)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检测SAH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和脑脊液(CSF)中WBC、PTX-3水平。结果 SAH患者外周血WBC、NE%和CSF WBC、多个核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P<0.05);并且,血清和CSF PTX-3水平也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P<0.05)。SAH患者痉挛组WBC、NE%与未痉挛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之相反,SAH患者痉挛组CSF WBC、多个核细胞数显著高于未痉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值得关注的是,血清PTX-3水平与未痉挛组相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而CSF PTX-3水平显著高于未痉挛组(P<0.01)。SAH患者痉挛组WBC、NE%和CSF WBC、多个核细胞数在1、2、3、5、7d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SAH患者痉挛组血清和CSF PTX-3水平在1、2、3、5、7d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AH患者机体存在高强度的全身和局部炎症反应。局部炎症反应与CVS的发生密切相关。CSF高水平PTX-3可能通过诱导局部炎症反应而介导CVS的发生。CVS的发生依赖于患者机体高强度炎症反应的持续存在,而PTX-3可能是介导高强度炎症反应持续存在的关键效应分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CVS)患者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的水平。方法 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发作〈72 h、1 w、2 w血浆vWF的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vWF含量。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的vW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脑血管痉挛患者vWF高于脑卒中组。结论 vWF水平的检测可以作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诊断的一个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关心  邓忠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5):1148-1148,1152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脑脊液置换术对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 56例SAH患者随机分别两组,对照组患者在发病10 d内,每2 d实施一次脑脊液置换手术,治疗10 d后频率减慢,改为每5 d置换一次,置换液使用4~6 ml生理盐水;研究组患者脑脊液置换方法前4次同对照组,第5次采用事先配备好、且预温达37℃的地塞米松10 ml。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率,研究组(1.79%)明显低于对照组(8.93%);头痛缓解时间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脑脊液置换术能有效预防SAH后迟发性CVS,并加快临床头痛症状的缓解。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研究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低钠血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3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出血量、病情轻重、脑血管痉挛的情况及血钠水平进行动态观察.用TCD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结果 脑血管痉挛的患者其血钠水平明显降低,有明显的临床意义.结论 低钠血症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的并发症,且是反映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情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应严密监测并及时明确病因、尽早治疗,以改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7.
腰池持续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评价腰池持续引流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traumaticsubarachnoidhemorrhage ,tSAH)的治疗效果。方法 患者 2 38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116例患者行腰池脑脊液持续引流 ,对照组 12 2例患者行腰穿放液。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脑脊液中红细胞 (RBC) <10 0× 10 6 /L的时间分别为伤后 (5 2± 2 6 )d和 (7 3± 3 8)d (P <0 0 1) ,两组脑脊液中蛋白 (TP) <0 8g/L时间分别为伤后(8 4± 3 8)和 (11 6± 4 6 )d ,治疗组伤后平均颅内压、甘露醇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治疗组头痛、脑膜刺激征持续时间短 ,脑积水及脑梗塞发生率、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腰池持续引流可快速廓清tSAH患者的脑脊液 ,患者临床症状迅速减轻 ,并发症明显减少 ,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脑外伤后脑血管痉挛 (CVS)的发生规律及经颅多普勒 (TCD)检测CVS的作用 ,并评价高氧液对脑外伤后CVS的治疗价值。方法 将 74例脑外伤后CVS患者分为治疗组 (高氧液治疗组 )3 2例和对照组 42例 ,分别于第 1天、3d、1周、2周通过TCD对双侧大脑中动脉 (MCA)及颈内动脉 (ICA)颅外段进行脑血流速度检测 ,分析比较CVS、动脉血氧分压 (PaO2 )、血氧饱和度 (SaO2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等生理及神经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及最后治疗效果。结果 伤后 1~ 3d已开始出现血管痉挛 ,3~ 7d达峰值 ,14d已明显减轻 ;治疗组血氧分压及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并且其血管痉挛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意识情况和预后均明显好于对照组 (P <0 .0 5 ) ;血管痉挛程度越重 ,病情越重 ,预后越差。结论 TCD是检测外伤后早期脑血管痉挛的有效方法 ,高氧液对纠正外伤后脑血管痉挛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