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日益增多,加之人们饮食结构、作息习惯的改变,我国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升高又使重度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诱发脑卒中高发病证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因此,进一步探究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治疗方法十分必要[1]。本文对血管介入疗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及饮食方式的改变,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并且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心病、脑梗死也呈上升趋势,致残率及病死率也逐年增加,给我国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为此祖国医学也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痰瘀是最为重要的病理产物,本文就目前从痰瘀论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3.
瞿佐发 《时珍国医国药》2003,14(10):648-64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高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正日益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因素 ,以西药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 ,收到了一定疗效 ,但持久服用常产生较多的副作用 ,寻找经济实惠、副作用小的降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 ,成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后 ,我国中医药国际化的必然要求。作者整理近几年国内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资料 ,以期为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 ,提供理论帮助。1 动脉粥样硬化中药治疗的实验研究谢梅林等 [1~ 5]观察了消瘀片 (丹参和山楂提取物组成 )对兔腹主动脉粥样斑块的消退作用。采用高脂饮食 8周…  相似文献   

4.
抗动脉粥样硬化中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中老年人群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重要病理基础,研究者们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多成果,现就我国抗动脉粥样硬化中药单体、单味药和复方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动脉粥样硬化已成为导致全球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且发病率呈上升和年轻化趋势。中药在我国用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但作用机制研究仍不明晰。明确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及中药对其的防治作用对后续有针对性的研究中药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从炎症、氧化应激、细胞焦亡、自噬、铁死亡等方面综合阐述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及中药成分在各相关机制的具体应用研究,为充分发挥传统中医药在医学领域的作用,提升传统中医药的国际地位,更好的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夯实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进展中的关键因素,其引起的心脑血管相关疾病,目前在我国死亡原因中居于首位。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分析中药单体及其复方制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和机制,得出中药在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存在多角度、多层次、多靶点等作用优势,但具体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等仍需更进一步的研讨,进一步明确中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其机制也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障碍性疾病。近10多年来,由于我国人民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截至2002年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近4000万。糖尿病患者常并发肢体大中小动脉粥样硬化、微血管病变和周围神经病变,其中动脉粥样硬化病发得较早且严重,上述因素均可使患者肢体发生缺血或坏疽感染.从而失去正常的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疾病等重要的发病机制,对人体健康有较大的影响以及危害。运用中医理论解释及中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领域仍较少涉及。结合动脉粥样硬化现代病因、病理及临床特点与中医“癥积”理论、病因病机对比,并通过临床观察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属于中医学“癥积”范畴,创新性提出动脉粥样硬化微型癥积理论,故本文主要从脉络癥积的理论基础、动脉粥样硬化病因病机、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脉络癥积关系、运用脉络癥积理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进行认识动脉粥样硬化微型癥积新机理,为临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卒中致残率高,再发率高,死亡率高,不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而且为国家带来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学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而脂质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1]。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进展性不可逆转的疾病。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大量的临床试验显示,他汀类药物强化调脂能够减慢甚至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显著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他汀类药物是新一代调脂药,可竞争性抑制胆固醇合成酶系中的关键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使胆固醇合成受到限制。他汀类药物不仅能降低血脂水平,而且具有多效功能,可稳定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防止斑块破裂、继发出血、血栓形  相似文献   

10.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第一杀手。脑梗死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及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脑梗死患者人数在逐年增加。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学基础。AS最常涉及的部位有:主动脉、冠状动脉、颈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及下肢动脉,而主动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不广泛,颈动脉粥样硬化广泛且表浅.易被体表超声检测,是超声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最常采用的部位。颈动脉超声(CU)检测可作为观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窗口及其消长的检测指标。本研究就是应用高频超声显像技术观察临床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石菖蒲加冰片不同配比对新生大鼠脑皮质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从而筛选出较佳配比。方法 培养脑皮质神经细胞,造缺氧模型,观察给药组与对照组的bcl-2、bax、caspase-3、白细胞介素-6(IL-6)等指标及原位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药物组能降低促凋亡基因caspase-3、bax的表达;而提高抑制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减少脑皮质神经细胞凋亡;减少IL-6的生成。石菖蒲加冰片不同配比明显比单纯石菖蒲挥发油组和单纯冰片组的作用效果好,其中高、中、低配比组之间比较,高配比组作用效果最好。结论 石菖蒲加冰片能减少脑皮质神经细胞凋亡,对脑皮质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尤以高配比组(冰片:挥发油=2:1.46)作用更明显,为较佳配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药对远志-石菖蒲中的挥发性和脂溶性成分。方法:分别用水蒸汽蒸馏法和索氏提取法提取药对远志-石菖蒲及其单味药材中的挥发性和脂溶性成分,采用GC-MS分析其提取物所含成分,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含量。结果:挥发性成分中,药对中鉴定出7种成分,石菖蒲鉴定出6种成分,远志鉴定出4种成分;脂溶性成分中,药对中鉴定出5种成分,石菖蒲鉴定出4种成分,远志鉴定出2种成分。结论:对药中的挥发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均比单味药的成分种类要多,且成分、含量差异性较大。  相似文献   

13.
赵颖  李冰韶  赵馨雨  刘鑫  王永洁  刘欣妍  余玲  吴清 《中草药》2019,50(18):4398-4404
目的探究大黄不同炮制品对阿托伐他汀(ATS)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通过人肝脏L02细胞实验考察生、酒、熟大黄提取物与ATS联用后的保肝作用,从中筛选出二者联用后保肝作用最优的炮制品提取物。通过人肝癌Hep G2细胞实验确定该炮制品提取物的有效调脂剂量范围;基于SD大鼠高脂血症模型,通过测定血脂和转氨酶水平、相关氧化应激参数,检测肝脏组织病理切片对最优提取物和ATS联用的调脂和保肝作用进行整体评价。结果 3种大黄炮制品中酒大黄醇提物可显著提高L02细胞存活率,对ATS所致L02细胞损伤的保护效果最好;同时酒大黄醇提物也可有效降低Hep G2细胞内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水平;ATS与酒大黄醇提物的保肝配比和调脂配比(质量比)分别为1∶6.7~1∶9.0和1∶35.8~1∶71.6。酒大黄醇提物与ATS联用后可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水平和肝脏中脂质含量;使大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显著降低,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显著增强,丙二醛(MDA)水平显著降低;且高剂量酒大黄醇提物与ATS联用组可显著抑制炎细胞浸润和胆管增生。结论酒大黄醇提物能显著改善ATS引发的肝功能损伤,而且能增强ATS对高脂血症大鼠的调脂治疗效果,发挥减毒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强调的辨证论治是建立在整体观理念上的体现个体化诊疗和动态治疗的技术,然而目前中医药临床试验经常采用的RCT设计,并不能体现辨证论治的个体化诊疗和动态治疗观。适应性治疗策略是根据个体患者不断变化的状态调整治疗措施的一组决策规则,整个决策过程体现了个体化治疗和动态治疗。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医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一个适应性治疗决策的过程。因此,在开展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时,引入开发最优适应性治疗策略方法,可以真实客观地反应不同治疗策略的疗效。在已发表的国外文献中可以看到,已经有一些探索开发适应性治疗策略的临床研究,而国内真正使用适应性治疗策略的临床研究还鲜有报道。本文简单介绍了适应性治疗策略的概念,并重点探讨3种能够考虑远期疗效,并能比较不同适应性治疗策略整体疗效的方法,并详细介绍了SMART设计,以期为未来在中医科研工作中实施SMART设计奠定基础及提供新的科研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c-myc与Bcl-2在大鼠抗Thy1.1系膜增生性肾炎肾小球内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 SD大鼠抗 Thy1.1系膜增生性肾炎实验模型肾小球内 c-myc与 Bcl-2的表达在其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用 SD大鼠胸腺细胞免疫新西兰白兔 ,制备兔抗大鼠胸腺细胞免疫血清 (ATS) ,再将 ATS经尾静脉注射给 SD大鼠 ,诱导其发生系膜增生性肾炎 (Ms PGN)。用 HE和 PASM染色法计算肾小球内细胞数 ,用免疫组化法系膜区 c-m yc及Bcl-2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肾小球内均有 c-myc和 Bcl-2不同程度的表达 ;实验组肾小球内 c-myc和 Bcl-2的表达均明显多于对照组 (P<0 .0 1)。结论 :在大鼠 Ms PGN实验模型中 ,c-m yc及 Bcl-2的高表达参与了肾小球系膜增生的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防治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大鼠肾小球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18只,尾静脉注射抗大鼠胸腺细胞抗血清(ATS)建立MsPGN模型,治疗组在ATS注射后即以补肾活血方灌胃,每日1次,灌胃剂量为5ml/kg。各组分别于第2、4、8周各取6只大鼠,测定尿蛋白(Upro)、血尿素氮(BUN)和肌酐(SCr)含量;切取肾脏用于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型胶原(Col-Ⅳ)和层粘连蛋白(LN)的表达。结果病理学检查治疗组较同时间点模型组相比,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程度明显减轻,系膜基质明显减少。治疗组大鼠各时间点Upro、BUN和SCr含量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8周时,肾组织LN、Col-相对含量、积分光密度(ILD)值均较模型组亦明显降低(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能抑制MsPGN大鼠肾组织Col-Ⅳ和LN的表达,这可能是防治肾小球硬化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中草药有效成分 MACC5对 SD大鼠抗 Thy1.1系膜增生性肾炎实验模型的防治作用 ,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用 SD大鼠胸腺细胞免疫新西兰白兔 ,制备兔抗大鼠胸腺细胞免疫血清 ( ATS) ,再将 ATS经尾静脉注射给SD大鼠 ,诱导其发生系膜增生性肾炎 ( Ms PGN) ,然后腹腔注射 MACC5 ,观察其尿量、尿蛋白定量改变 ,并用 H E染色法检测系膜增殖程度 ,用免疫组化法 ( LSAB)检测其肾小球内细胞增殖核抗原 ( PCNA)的表达。结果 :MACC5两试验组尿量( 2 4小时 )均多于对照组 ( P<0 .0 1) ;MACC5 3.0 m L试验组尿蛋白定量少于对照组 ( P<0 .0 1) ;MACC5两试验组肾小球细胞数均少于对照组 ( P<0 .0 1) ;MACC5两试验组 PCNA的表达均少于对照组 ( P<0 .0 1)。结论 :MACC5对大鼠 Ms PGN实验模型具有利尿、降低尿蛋白和促进肾小球系膜损伤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浅谈肥胖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不合理的改变导致城市中肥胖人群日益增多。由肥胖引发的各种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的人数越来越多。肥胖作为一种单独的疾病种类,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减肥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最热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气交”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因阴阳是在“气交”中化生,万物是在“气交”中生存并依靠自身的“气交”延续生命。中医医理探索的宗旨就是如何掌握人体的“气交”变化并使之更适宜地运化,所以气交是中医不可忽略的概念。但目前在中医界讲阴阳五行者多,讲五运“气交”者少,重临床效果者多,重理论研究者少,如此与科学发展不相符的现象中,“气交”概念的淡化是其原因之一。为此本文从“气交”的原概念、中医学概念及该概念与系统科学的关系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气虚体质的调养方法。方法根据祖国医学对气虚体质调养的认识,结合近年来气虚体质的研究成果进行研究总结,探讨气虚体质调养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具体方法。结果气虚体质是形成许多疾病的内在基础,有必要早期干预。气虚体质调养的方法包括膳食调养法、中药调养法、针灸调养法、情志调养法等。结论应用上述调养法调养气虚体质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