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妇科常见病、难治病。血瘀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基础,而"瘀阻络脉"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基本病机。"瘀阻络脉"理论由"久病伤络"、"盖久痛必入于络"和"阴络伤,血内溢"组成,可以说明子宫内膜异位症缠绵难愈、术后容易复发的特点。所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法应以化瘀通络为主。  相似文献   

2.
刘姣  贺克  李清 《中成药》2012,34(4):610-613
目的 探讨少腹逐瘀丸(当归、赤芍、川芎等)对患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体移植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孕三烯酮组、少腹逐瘀丸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另设假手术组.给药30 d后,以RT-PCR法检测大鼠在位以及异位内膜组织中MMP-9和TIMP-1 mRNA表达.结果 少腹逐瘀丸能显著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MMP-9 mRNA的表达(P<0.01),显著升高TIMP-1 mRNA的表达(P<0.01).结论 少腹逐瘀丸可调节MMP-9/TIMP-1的平衡,这可能是其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体会邓高丕广州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510405广州市机场路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的疑难病证,属中医"痛经"、"瘕"等范畴。笔者在近10年的妇科临床中,对不同患者、不同程度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分别采用中医、西医或中西医结合...  相似文献   

4.
立足中医理论,结合临床资料,通过对临床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深入评析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取穴规律和疗效机制,从瘀阻冲任这一全新视角总结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的方案。依托于针灸和中医妇科的学科交叉,提高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的科学性及有效性,为临床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瘀痛舒丸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达英-35药物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瘀痛舒丸治疗,2组均3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结果:瘀痛舒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仅为63.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瘀痛舒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证型分布与手术分期的情况,揭示其之间的规律。方法:基于证候形成规律,根据中医辨证标准,结合临床实际拟定肾虚瘀结型、气虚血瘀型、气滞血瘀型、寒凝瘀滞型、痰瘀互结型5个证型。通过14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证型分布与手术分期情况的统计分析,探讨本病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各证型与手术分期间病例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痛经程度与手术分期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各证型与手术分期间无明显相关性;手术期别高低与痛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机及中成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应用中成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凡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痛经,可选用活血破瘀,理气镇痛的血府逐瘀丸和舒肝调气丸;凡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血崩,可选用女金丹、震灵丹、三七粉;凡服药后痘状缓解者,可选用乌金丸。  相似文献   

8.
辨证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24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金淑 《陕西中医》2008,29(7):781-782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对2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医辨证分为气滞血瘀、痰瘀互结、肾虚血瘀等3型,分别采用膈下逐瘀汤、三棱煎、归肾丸等方辨证治疗。结果:痊愈104例,总有效率92.5%。结论:血瘀是产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键,除有血瘀表现外,部分患者有肾虚、痰瘀病症。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分别兼以滋阴补肾、燥湿化痰等法,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痰瘀分消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采用痰瘀分消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结果:痊愈15例,显效31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3%,不孕症17例中4例妊娠。通过观察发现: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除具备血瘀症候外,均有不同程度的痰湿表现。可见瘀久夹痰,痰瘀互凝,渐成疝瘕是其病机特征。是故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活血化瘀,渗湿除痰不能偏废其一。因此炎瘀分消法治疗本病,既符合中医辨证观点,又符合西医辨病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破瘀消癌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大鼠自体子宫内膜移植建立实验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观察破瘀消癌方对模型大鼠外周血清B、P含量及VEGF在大鼠异位内膜组织中表达的影响。结果:破瘀消癌方对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的降低或抑制作用,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破瘀消瘕方高剂量组与达那唑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破瘀消癌方对内分泌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调节作用是其抑制异位子宫内膜种植的部分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临床教学是临床医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作为教学医院,为了进一步改进临床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着重讨论了7个提高临床教学水平的策略,分别包括"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机构"、"加强临床师资队伍的建设"、"规范教学管理体系"、"丰富临床教学管理活动"、"重视学生素质道德教育"、"完善临床教学的督导和质量考核评价体系"以及"双向教学评价,引进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2.
基于“药性-功效知识元语义分析”探讨“淡味”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所载的药物为研究对象,尝试基于知识元语义分析,并藉以探讨药性-功效知识元之间的内在关联规律,从而探析"淡味"的科学内涵。结果示13味"淡味"药的药性、功效有其特点:淡味药性偏寒,"淡味"与"甘味"关系密切,"淡味"的归经与其表达的功效有内在联系,"淡味"与动词知识元"利"、"除"、"渗"、"下"和名词知识元"湿"、"尿"、"乳"等组成的功效群关系密切。分析结果与祖国医学"淡能利窍渗湿",淡味"通、清、利"的药效特点相符合。  相似文献   

13.
叶天士作为温病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创立卫气营血的辨治理论,针对卫气营血四个阶段分别用“汗之”“清气”“透热转气”“旅血散血”的治则、并提出“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的防治原则,但现代临床依叶法施治而乏效,暴露出叶氏治法的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4.
我院康复治疗专业的基础课程的设制由最初的稚嫩到现在的基本成形经历了一个长期不断的调查、求证、制订和更改的过程.06级开设《人体解剖与功能》、《免疫与病原生物》、《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学》和《中医学基础》六门课.07级调整为《康复医学导论》、《运动学》、《人体解剖与功能》、《免疫与病原生物》、《药理学》、《病理学》和《中医学基础》.08级进行微调.09级在08级的基础上增加了《运动生理》的课程.  相似文献   

15.
老庄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道法自然"思想是老庄思想的核心所在,表现出尊重自然、依循规律和崇尚自然道德的行为选择,有着深刻的养生学意义。中医学中的"治未病","和于四时阴阳",形神共养,调摄精神等养生思想的建构都与老庄"道法自然"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E)是老年人的常见危重病,病死率高。本文主要对其中医学病因病机进行探讨,认为该病为本虚标实之候,虚、毒、痰、瘀贯穿始终。其中"虚"为发病基础,"毒"是重要发病因素,"痰"、"瘀"为重要的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MODSE的发生是"痰"、"毒"、"瘀"、"虚"4种致病因素交互错杂、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肩关节周围炎,又称“露肩风”、“冻结肩”、“肩凝症”、“五十肩”等。本病是以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受限为主症的一种常见疾病。临床上多见于四十五岁以上年龄的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抑郁症相关性失眠和抑郁症不伴失眠两组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要素观察,探索抑郁症相关性失眠患者证候要素分布规律及特点,并分析抑郁症相关性失眠患者证候要素与失眠形式之间的关系。方法本实验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抑郁症相关性失眠组患者100例和抑郁症不伴失眠患者50例,自拟中医证候要素观察表,对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证候要素特点,统计抑郁症相关性失眠患者失眠形式特点,并进一步观察抑郁症相关性失眠患者证候要素与失眠形式间是否存相关性。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抑郁症相关性失眠患者中主要的中医证候要素依次为"气虚"、"气滞"、"火热"、"阴虚"、"血虚"、"痰证"(发生均大于50%)。两组患者在中医证候要素"阴虚"对比时存在明显差异(P〈0.01)。经相关性检验提示抑郁症相关性失眠患者中医证候要素"气虚"与"早醒"呈显著正相关性(P〈0.01)。结论抑郁症相关性失眠的患者较其他抑郁症患者存在明显的"阴虚"表现。抑郁症相关性失眠中医证候要素"气虚"与失眠形式中早醒表现相关。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之势,并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采取辨证施治治疗冠心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本文将对中医在社区临床诊治冠心病的方药做一总结,旨在进一步提倡在社区采用中医药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