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硫磺熏蒸前后太子参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硫磺熏蒸前后太子参样品中挥发性成分,用GC-MS法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数据经预处理后导入SIMCA-P 11.5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结果硫磺熏蒸前后太子参样品能较为明显的分开;初步筛选并鉴定出硫磺熏蒸前后太子参挥发性成分中20种差异显著的化学成分,其中11种共有的差异成分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结论为揭示硫磺熏蒸对太子参药材中挥发性成分的影响规律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不同产地太子参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GC-MS法分析太子参的挥发性成分。方法用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并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初步鉴定出78种化合物,不同产地太子参挥发性成分有一定差异。结论此方法稳定可靠,适用于太子参挥发性成分分析,可为太子参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太子参脂溶性成份GC指纹图谱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GC法建立太子参脂溶性成份指纹图谱,为太子参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用GC对不同产地太子参的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建立其指纹图谱。结果太子参挥发性成分中含有6个特征性指标成分,初步建立了以此6个共有峰为特征指纹信息的GC指纹图谱。结论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太子参药材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4.
太子参GC-MS指纹图谱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太子参挥发性成分GC-MS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太子参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用GC-MS联用技术对不同产地太子参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建立其指纹图谱,确定共有指纹峰,并选用模糊聚类法分析比较。结果太子参挥发性成分中含有12个特征性指标成分,初步建立了以此12个共有峰为特征指纹信息的GC-MS指纹图谱。结论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太子参内在质量评价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干燥方式对太子参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常温晾干、晒干、热风干燥(40、60、80℃)和真空冷冻干燥的方式处理太子参,通过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GC-IMS)分析挥发性成分的变化,样品在500 r·min-1转速下80℃孵化15 min,进样针温度85℃,进样量200μL,载气程序为20 min内从2 mL线性上升到150 mL,IMS迁移管温度60℃,SE-54毛细管色谱柱(0.32 mm×30 m,0.25μm),柱温60℃,时间35 min。构建挥发性成分的差异谱图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在干燥后的太子参中鉴别出了37种挥发性成分,化合物的种类数量从多到少依次为酮类、醛类、醇类。不同干燥方式的太子参中挥发性成分存在一定差异,晒干、晾干和40℃热风干燥后挥发性成分相近,真空冷冻干燥与80℃热风干燥处理对太子参挥发性成分有较大的影响,且真空冷冻干燥样品中化合物种类最少。结论:建立了一种太子参挥发性成分的GC-IMS检测分析方法,具有高效无损、样品处理简单的特点,可实现不同干燥方式太子参样品的区分。40℃热风干燥可以有效保留太子参样品...  相似文献   

6.
太子参的生物学与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彭华胜  刘文哲  胡正海 《中草药》2008,39(3):470-473
太子参是华东地区主产的大宗药材之一,大面积栽培已有3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太子参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现就其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种子休眠、良种选育等生物学特性及其主要药用成分苷类、多糖类、氨基酸类、挥发性成分、微量元素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生产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太子参近年研究概况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介绍太子参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加工炮制与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查阅近5年的文献资料34篇。从太子参中不断首次分离得到各种化合物;在药理研究上,对改善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慢性心衰从作用机制上进行了多方面探讨,并对改善记忆、降血糖、抗氧化作了相关报道;药材加工主要报道了太子参产地加工情况,以多糖、挥发油等考查多种干燥方法,并对去须根从重金属含量、多糖、组织化学定位和化学方法测定上提出理论依据。质量控制方面,2010年版《中国药典》加强了对太子参质量控制,增加对太子参环肽B含量检测方法并对水分、总灰分、浸出物都有一定的要求。另外,近年对不同产地太子参药材进行了系列研究,对太子参中皂苷、多糖、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检测,对氨基酸、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对农药残留进行研究,采用HPLC,HPLC-MS联用技术,GC,GC-MS联用技术构建太子参指纹图谱,为太子参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比较不同道地产区艾叶化学成分差异,共收集了3个主要道地产区(河北安国、河南南阳、湖北蕲春)共24批艾叶药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对艾叶药材中13个非挥发性成分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进一步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GC-MS)对艾叶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艾叶非挥发性成分中酚酸类成分的含量明显高于黄酮类成分,但3个道地产区艾叶药材中非挥发性成分含量差异不明显;而3个道地产区艾叶药材中挥发性成分种类虽无显著差异,均含所鉴定出的40种挥发性成分,但在各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上有显著差异;进一步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对不同道地产区艾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共寻找到8个挥发性差异化合物,可以作为区分3个道地产区艾叶药材的指标性成分。通过以上研究,明确了不同道地产区艾叶药材的化学成分差异,为艾叶药材道地产地区分和质量评价提供了分析方法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考察酒醋共制对美洲大蠊腥臭气味与化学成分的影响及其矫味机制的研究。方法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分析美洲大蠊炮制前后关键性腥臭气味成分;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炮制前后尿嘧啶与肌苷的变化;采用一级动力学速率方程,研究关键腥臭成分的挥发性。结果 美洲大蠊炮制后己醛、庚醛、壬醛等臭味成分含量下降,香味成分苯乙醛、酯类、吡嗪类含量上升;ROAV法确认美洲大蠊关键性腥臭气味成分主要为醛类和含氮化合物;HPLC结果显示美洲大蠊炮制前后尿嘧啶与肌苷无显著性差异;动力学方法分析关键气味成分的挥发性,发现酒醋共制可改善美洲大蠊腥臭气味。结论 酒醋共制可有效矫正美洲大蠊腥臭气味,且酒醋共制优于单一辅料炮制;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酒醋共制通过形成共沸物,促进醛类挥发以矫正美洲大蠊不良气味。  相似文献   

10.
许丹娜  李学涛  程怡 《中药材》2008,31(3):442-444
目的研究姜科药材的汤剂等量性.方法根据姜科药材均含挥发油且有一定药理活性的特点,在模拟汤剂条件下进行煎煮,收集煎煮和浓缩过程中逸散的挥发性成分,药液浓缩干燥,计算收率.结果得到各药材在煎煮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损失率、药液中的挥发性成分含量及药材干膏的得率,并进一步推算出其与饮片的等量剂量.结论煎煮时挥发性成分逸散严重,建议姜科药材在煎煮过程中进行挥发性成分的收集;药材的汤剂等量性实验可为单味颗粒剂的生产工艺和药材标示量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江苏地产太子参中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的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探讨地产药材太子参的内在质量,方法:用氨基酸分析仪和等离子发射光谱对江苏地产太子参载培品和野生品中的氨基酸,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江苏地产太子参中邻居在量人体必需氨工笔微量元素,结论:为评价太子参内在质量,发展江苏地质药材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太子参药材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方法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不同产地太子参中六六六、滴滴涕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太子参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符合BHC≤0.1 mg/kg、DDT≤0.1 mg/kg的规定,不同产区太子参中农药残留量有些差异。结论为太子参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13.
不同产地太子参中重金属含量检测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检测不同产地太子参中重金属含量。方法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度法对不同产地太子参中铅、铬和砷、汞、镉的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太子参中重金属均低于《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2001)规定重金属限量,不同产区太子参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有一定差异。结论实验检测太子参中重金属既为太子参药材的质量评价及发展道地药材生产提供资料,也为制定药材中重金属限量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太子参对去甲肾上腺素(NE)诱发原代培养心肌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活性部位.方法:采用系统溶剂分离制备提取太子参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及水层部位.取1~3d的SD大鼠乳鼠制备原代培养心肌细胞,以1×105/mL的细胞密度接种于96孔培养板,以相当于生药0.1~0.25 g·mL-1的太子参不同提取部位作用于原代培养心肌细胞30 min后,以1 μmol· L- NE作用于心肌细胞24 h复制细胞损伤模型,MTT法分析不同提取部位太子参的保护作用.结果:正丁醇和水层提取部位对NE诱导原代培养心肌细胞损伤吸光度(A570)降低具有显著的提高作用;进一步分析提示0.1 g·mL-1和0.25 g·mL-1太子参25%乙醇洗脱正丁醇部位和多糖物质群对NE诱导心肌细胞A570的降低保护作用显著(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P<0.05).结论:初步的活性筛选发现太子参的正丁醇部位和水层部位对NE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进一步的活性追踪确定正丁醇部位经25%乙醇洗脱物质群及水层中的粗多糖为太子参防治NE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主要活性物质群.  相似文献   

15.
太子参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5,自引:8,他引:5  
目的:为规范太子参商品市场秩序,实现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定太子参商品规格等级标准。方法:对市场上收集到的不同产地、不同等级太子参药材的9个外观性状量化指标进行测量,并结合内在质量的化学成分指标验证商品药材等级的科学性,在此基础上运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合生产和市场实际运用,制定出太子参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结果:通过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合生产实际筛选出上中部直径、单个重量、50 g块根数3个指标,并划分大选、中选、小选、大统、小统5个等级。相关性分析认为,块根长度不宜作为太子参药材商品分级指标,多糖含量的高低与太子参商品等级有关系。结论:以上中部直径、单个质量、50 g块根数作为太子参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划分的外观量化指标,以太子参多糖含量作为药材内在质量评价指标。制定的太子参商品规格分为5级,各等级与市场上太子参药材等级现状及其内在品质相一致,可作为市场商品规格等级的划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太子参药材中无机元素的含量。方法:采用ICP和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太子参中无机元素含量,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检测了22个无机元素,元素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为太子参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7.
太子参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维克  周涛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3):2377-2380
太子参是我国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中药材品种,特别是太子参的种植在多个省区中药产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该文通过资料查询、产区情况的实地调查,在历史沿革方面理清了太子参从人参之小者到石竹科孩儿参的变化过程,理清了从山东、江苏产地到福建、安徽、贵州的产地变迁;从市场供求及价格的变化理清太子参从一个小品种成为一个常用中药材的关键节点,从发表的研究文章情况显示出太子参逐渐成为医药行业中基础和应用研究的热点;同时,分析了太子参的产业现状、优势和存在的关键问题及技术瓶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太子参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s in the accumulation and biosynthesis of metabolites in different lactic acid of Pseudostellariae Radix. METHODS 1H-NMR based metabolomic approach combined with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and find the different metabolites in cultivated Pseudostellariae Radix and its wild-type. RESULTS Thirty-five metabolite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1H-NMR spectra, and 15 of which showed remarkable differences. The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ultivated Pseudostellariae Radix and its wild-type could be distinguished obviously. The contents of isoleucine, linolenic acid, lactic acid, alanine, lysine, glutamic acid, glutamine, acetoacetic acid, succinic acid, ??-aminobutyric acid, phenylalanine, and sucrose in cultivated 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were lower than its wild-type, while the cultivated Pseudostellariae Radix contained more xylose, raffinose, and fumaric acid. CONCLUSION This study will provide basic information for exploring the quality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revealing the accumulation and biosynthesis of metabolites in different ecotypes of Pseudostellariae Radi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