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作者根据中医理论从痰与癌症的病因病机关系 ,癌症从痰而治的机理进行论述。认为痰邪在癌症发病过程中无时不在 ,易于其他病邪胶结 ,遂成积块 ,所以治痰必须贯穿于癌症辨证论治的始终  相似文献   

2.
论痰与癌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根据中医理论从痰与癌症的病因病机关系,癌症从痰而治的机理进行论述。认为痰邪在癌症发病过程中无时不在,易于其他病邪胶结,遂成积块,所以治痰必须贯穿于癌症辨证论治的始终。  相似文献   

3.
笔者从《金匮要略》《内经》《难经》等进行剖析,认为癥瘕积聚不等于癌症,癌症与痰病相关,又与痹症相关,遵循痰病的命名规则,癌症就是兼有痹症特征的痰病,也就是痹痰,这样命名不仅符合癌症的基本特征,而且名正言顺地为癌症疼痛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更多的外治手段。  相似文献   

4.
王荣锦 《新中医》1999,31(9):58-58
《丹溪心法》是元代著名医家朱丹溪的一部重要著作,该书反映了其关于痰证的辨证论治经验。现略述于下。1 因病生痰,治其病而痰自消痰是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大凡肺脾肾三焦功能失常,均可聚湿生痰。许多疾病在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中,都可以影响津液的生成、运化、敷布而变生成痰。丹溪认为治其病而消除成痰之因,便可以达到祛痰的目的。因此提出了“见痰休治痰,而治其本”的学术观点,其治痰的主要途径有3个方面。11 清邪热而痰自除 火热内扰,煎熬津液而成痰。不清泻火热,则津液代谢失其常,虽治其痰而痰终不尽不除。治痰只是治标,…  相似文献   

5.
论痰病与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痰病学说为中医所特有,是具证、理、法、方药一完整的理论体系。肿瘤疾病(癌症)与痰病理论密不可分。因其病机复杂、多变,临床辨治中不易形成规律。本文从中医痰病理论来认识癌症的阴阳属性、病变成因及病机变化,推断本病形成规律既:湿、痰、瘀、肿瘤疾病形成。说明肿瘤疾病属中医痰病范畴,是痰病的坏病。应用痰病理论指导临床用药有效,也能够证明该理论的正确性,同时对肿瘤疾病的预防,提出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消痰化瘀攻毒是中医治癌的有效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本文发表之前,笔者已就中医治疗癌症先后发表了“癌症从痰论治”、“癌症从瘀论治”、“癌症从毒论治”等3篇文章,而实际上若从癌症病因学探讨,痰、瘀、毒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时表现为以痰为主,瘀毒为副;有时表现为  相似文献   

7.
南京中医药大学周仲瑛教授(以下简称“周老”)是当代著名中医临床大家、国医大师,在临床上诊治了大量的癌症患者,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笔者有幸跟师周老临证揣摩,稍有心得.现就周老中医辨治癌症的四则病案浅析如下:1 病因病机探讨癌症的病因既有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及禀赋不足,亦有发病后体内的病理产物作为第二病因,如毒、瘀、热、痰、湿等对人体的进一步损害.以上种种均可导致脏腑阴阳气血功能失调,正气亏虚,气滞、血瘀、痰凝、水饮、毒邪等相互搏结,留滞不去,结而成癥.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回顾方法,复习了中医古典至近现代文献中关于从痰证论治癌症/肿瘤及抑郁症的相关理论,提出"恶痰内阻"为癌症/肿瘤并发抑郁症的根本原因,为从痰论治癌症/肿瘤并发抑郁症提供部分理论基础,丰富和发展了本课题组提出的"肿瘤痰证学说"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9.
中风从痰论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秦毅 《河北中医》2001,23(6):442-443
中风以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复发率均高 ,而日益引起医学界乃至整个社会的普遍关注。但临床论治中风病 ,因受金元医家治风、治火、治痰、治虚的影响 ,目前认识尚不尽一致。笔者受“中风大率主血虚有痰 ,治痰为先 ,次养血行血”(《丹溪心法》) ,及“大法中风诸症 ,总属风痰 ,初中之时 ,不论在表在里 ,必先以攻痰祛风为主 ,待其苏醒 ,然后审其经络 ,分其气血而治之 ,不可因其内气之虚 ,而骤用补剂”(《丹台玉案》)之说的影响 ,复经长期临床实践验证 ,深感治痰法在中风病的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现将临证心得 ,择要概述如次。1 急性期…  相似文献   

10.
虚痰论     
陈杰 《湖北中医杂志》1999,21(8):372-372
世医但见痰证,便谓祛痰、化痰,习用宋代《和剂局方》二陈汤,谓为治痰之总剂。不知二陈汤能治实痰,不能治虚痰,即能治痰之标,不能治痰之本。痰饮一证最早出现于《金匮要略》,而在《内经》只有积饮之说,本无痰证之名,此《内经》之不重痰证可知。后世所谓怪病多痰,痰为百病之母,似乎痰之关系重大。何也?盖人体内本无痰,因风,因火,因虚,因实而生痰,痰阻经络、气机,而他病丛生。故二说皆不可废,唯着眼点不同,一在本,一在标。治病必求其本,治痰必求其因。张景岳在其《景岳全书》中指出:“凡将治痰者不可不先察虚实”,又谓:“痰之可攻者少,而不可攻…  相似文献   

11.
南新记  汪成书 《中医临床研究》2012,4(11):37+39-37,39
目的:从痰、瘀、虚论治癌痛。方法:痰、瘀、虚即是癌痛形成的原因,又是癌痛的结果。结果:从痰、瘀、虚论治癌痛符合癌痛的病因病机。结论:祛痰活血,补虚泻实是治疗癌痛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痰瘀证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就痰证、瘀证及痰瘀相兼证探讨痰饮、瘀血致病的临床基本特点。结果显示 ,痰证、瘀证及痰瘀相兼证在临床上十分常见 ;痰证及痰瘀相兼证多见于男性 ,而瘀证则以女性多见 ;痰证、瘀证及痰瘀相兼证均与增龄有关 ,且多有眼底动脉硬化的改变、血液循环障碍及微循环障碍 ,尤以痰瘀相兼证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3.
陈岩  李金龙  梁倩倩  施杞  王拥军 《世界中医药》2014,9(6):693-695,698
中医痰瘀相关学说萌芽于先秦,发端于晋唐,兴盛于宋元,深化于明清,在中医经典理论痰与瘀血的基础上经历代医家不断发挥、发展而形成的。本文从痰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痰瘀的生理和病理基础及临床应用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动脉粥样硬化属中医脉络病,动脉粥样硬化首要因素是血脂过高,脂质代谢失调,导致高脂血症,根据临床症状,可归属于痰瘀。动脉粥样硬化病机为本虚标实,肝脾肾脏虚损、功能失调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根本,痰瘀则是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病理因素,肝脾肾虚损,则生痰、生浊,痰浊日久化瘀,痰瘀伏络则发胸痹心痛。以中医络病学说为基础,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规律,从痰瘀伏络角度论治动脉粥样硬化开创一种崭新的诊治模式。  相似文献   

15.
痰浊致瘀,本虚标实,是高脂血症的基本病机。痰浊血瘀是高脂血症的主要病理基础,痰瘀互为因果,可相互转化,在病理演变过程中既是病理产物,又是新的致病因素。临床治疗中,祛痰化瘀法治疗高脂血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反正了痰瘀与高脂血症的密切联系。治疗上应注重祛痰降浊、活血化瘀,并兼顾其本,根据不同的病机特点,标本兼治,方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痰瘀不仅属于糖尿病发生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存在的病理产物,而且也是导致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的关键因素,以痰瘀论为切入点对糖尿病并发症进行防治的理念已经得到医学研究人员的广泛认可和接受。归纳痰瘀病理要素与2型糖尿病并发症间的关系,有助于在痰瘀辨证客观化的基础上综合提高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CAS患者的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及其与中医证候要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CAS住院患者411例为研究对象,对超声检查动脉斑块好发部位、动脉斑块性质与中医证候要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CAS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主要为气虚、阴虚、痰浊、血瘀;(2)CAS的斑块性质和血管狭窄程度均与血瘀、痰浊有高度相关性。结论 CAS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虚、阴虚,标实为痰浊、血瘀;痰浊、血瘀和痰瘀互结可能是促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痰瘀互结在强直性脊柱炎(AS)发病与治疗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AS发病过程中,肾气亏虚是痰瘀互结的内在因素,六淫侵袭是痰瘀互结的外部条件,脏腑功能失调加重痰瘀交结,痰瘀互结是AS发生、发展、演变的重要病理机制。涤痰化瘀有利于止痛,改善关节功能,遏止病情,提高远期疗效。涤痰化瘀法可在AS各期辨证使用,虫类药有助于提高AS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不稳定型心绞痛痰瘀阻络病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痰浊(热)、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气血津液运化失常,产生痰浊(热)、瘀血,痰瘀相互为患,搏结于络脉,致使络脉痹阻,又加重气血津液的代谢紊乱,导致本病的发展和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分布特点和演变的规律.方法 收集2016年6月-2019年1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太原市中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诊治的脑出血患者494例,研究证候要素的分布及变化规律.结果 494例脑出血患者中,最为常见的证候要素为痰,其次为血瘀、风、火,气滞出现最少;两个证候要素组合最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