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从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理论的角度,以"湿邪"概念为例探讨了中医"六淫"概念隐喻。将中医"湿邪"的特征和致病特点与自然界之"湿(气)"的特征进行类比,认为中医"湿邪"概念的形成来源于自然界之"湿(气)"概念的跨域映射;进一步说明了中医"六淫"病因概念并非实体或具体概念,而是古人在"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导下,在身体体验的基础上根据人与自然界相似性的心理联想,不自觉地将自然界中的"风、寒、暑、湿、燥、火"等具体概念通过隐喻的认知手段跨域运用到病因领域而形成的抽象概念。中医"六淫"概念范畴经历了由真实病因向隐喻病因转变的历史过程,具有隐喻的认知特征。  相似文献   

2.
中医心与现代西医学组织器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连才  张启明 《辽宁中医杂志》2004,31(12):1000-1001
对古代医案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找到对中医心病及其证候最重要的病因或病理结果、症状和用药。根据中、西医学研究对象 (人体 )的一致性 ,寻找这些病因或病理结果、症状和用药的西医学解释 ,发现与中医心直接相关的组织器官是心和大脑皮质。另外 ,肝、甲状腺、消化管、肾也与中医心有间接关系。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加上20世纪80年代中医心理学概念的提出,中医七情学说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七情病因作为中医病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文章从发生学角度,详细论述了中医七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对更好地理解中医七情学说所包含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系统研究《本经》病因构成与现代中医病因构成比较的特点,以从一个角度反映《本经》作为中医病因学说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的意义。在病因提取、病因名称统一等工作的基础上,以现代中医病因为比较对象,从病因名称角度,总结了《本经》病因的特点。研究发现,与现代中医病因比较,《本经》病因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①《本经》迷信性质的病因多。②《本经》的病因较粗略。③《本经》"虫"类病因较为强调。《本经》病因的上述特点,应是主要源于《本经》病因学说的发展具有初步性。《本经》"虫"类病因较为强调,应是源于《本经》成书年代的医疗卫生条件。《本经》病因的上述特点,还应考虑《本经》是药物学专著这一特点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古代医案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找到对中医肺病及其证候最重要的病因或病理结果、症状和用药。根据中、西医学研究对象的一致性 (人体 ) ,寻找这些病因或病理结果、症状和用药的西医学解释 ,发现与中医肺直接相关的西医学组织器官主要是呼吸系统和支配该系统的神经系统。另外 ,泌尿系统、免疫器官、皮肤、心、肝、食管、胃、甲状腺、血液等与中医肺间接相关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医病因致病相对性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试对六版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及相关论文《中医病因与非病因的相对性》提出的"中医病因中的不少内容在病因与非病因之间具有相对性"问题,从医理和哲理的角度进行讨论,认为中医病因致病是绝对的,不存在相对性,邪气致病具有病因与非病因的相对性.  相似文献   

7.
周宏剑  黄铭涵  高远  林平 《新中医》2019,51(9):35-38
从病证结合角度对消化系统疾病进行诊疗,是中医脾胃病学的一个特色。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连接中医临床与基础研究的纽扣。因此,构建符合临床特征的病证结合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有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发挥中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辨证优势。目前多数学者常应用多因素复合法制备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但与自然发病状态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构建中医疾病的动物模型,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中医发病机理,并通过模拟中医病因、证候,以及方证结合等方法阐明中医证候的相关特征,优化构建方法,以促进中医药临床和科研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医病因造模法是证候动物模型的经典研究思路,在促进中医药现代化进程的同时亦暴露出部分问题.文章概述中医病因造模法在脾气虚证模型研制中的研究现状,从中管窥出制备思路缺乏共识、病因模拟方法多样化、"病"与"证"相互独立等共性问题,现行思路指导下的病因型模型仍难以实现"因-证-症"统一.故基于多层次逻辑角度论证关键问题探讨相...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中医内科中眩晕患者病因及诊治情况。方法时间以2018年1—12月为准,回顾江西省吉安县人民医院中医科75例眩晕患者病历资料,分析引起眩晕的病因,并从中医内科角度分析患者的证型情况。结果75例眩晕患者中60~69岁的发病率最高,20~29岁发病最少;病因分析得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高血压病、脑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精神障碍性眩晕、脑梗死是导致眩晕的主要原因,而其中脑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情况最多,脑梗死情况最少。从中医内科角度,眩晕分型中痰湿中阻证型数量高于其他证型(P<0.05)。治疗结果,75例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均消失或好转出院。结论眩晕的发生可能与患者年龄、脑供血不足等疾病有关,从中医角度来看,痰湿中阻证居多,治疗要注重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0.
《陕西中医》2015,(12):1633-1634
目的:探索活血化瘀法在眼底出血治疗过程中重要性,以拓宽眼底出血的治疗思路。方法:从中医角度去认识其病因病机,掌握其发生、发展规律,运用中医的理论从活血化瘀角度对眼底出血进行系统辨证论治。结论:活血化瘀法治疗眼底出血,体现中医诊疗特色,发挥了辨证论治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从整体观念出发,提出“一元医学模式”的医学基础理论,把中西医学及各民族医学从理论上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种中西医学及各民族医学相结合的医学科学理论体系。本文在介绍“一元医学模式”的同时,还简单地描述了该模式对医学临床现象的解释作用;对临床诊治的指导作用;对疾病治疗研究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医学理论,分别从经络循行,肺、脾、肾三脏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医"治未病"思想,阐述运用中药贴敷涌泉穴达到补肾益脾固肺、未病先防,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   

13.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早期仍以手术治疗为主,中、晚期以化疗、放疗为主,然而近年来针对大肠癌中医诊疗方法的研究日益深入,各种治疗手段配合中医药治疗,对降低复发、减轻放化疗副反应、延长病人生存期、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小川  余杨桂 《中医药学刊》2010,(10):2160-2161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诊断及疗效标准及中医治疗方法及实验研究中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防治新发传染病疫情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了解中医学防治疫病的历史及新发传染病的治病特点,分析中医药防治新发传染病的参与基础、应对策略及优势所在,提高广大公众对新发传染病的认识,并且提出今后发展方向,希望中医药防治新发传染病能得到国际医学界的认可。  相似文献   

16.
中西方不同的经济和地理环境造成了中西哲学的差异 ,本文详细比较了中西哲学的差异 ,总结出了中西哲学的特征 ,并指出二者的差异深刻影响了两种不同医学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方法。随着科学的发展 ,中西传统哲学观念都陷入了危机 ,二者在彼此融合 ,而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方向也是历史所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护理经验。[方法]采用生活护理,病情观察,临证施护,服药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等中医护理方法对慢性肾炎患者进行护理。[结果]通过应用中医护理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首届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成长历程、学术成就及高尚品德。方法:从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首届国医大师,全国脾胃病大家,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徐景藩教授继承家学、临床经验、科研成就、临证心法等方面,讲述徐景藩教授成长之路,评述其学术思想、临证心法和科研成就。结果和结论:徐景藩教授在临床、教学、科研方面成就斐然,堪称中医临床大家,其治学精神和崇高医德应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9.
在中医、针灸作用机理研究中,大量用到了定量形态学研究,这也是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定量研究的关键是能否使抽样更真实地反映总体,减少丢失和重复计算,使实验结果更精确,光学体视框更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成为目前最有效的无偏估计粒子数的体视学新技术。对其原理、应用方法等进行了阐述,说明了其优势,鉴于针灸治疗脑病的优势,总结了近年来其在脑神经相关疾病中的应用,希望能对针灸机理研究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前对乳腺癌及癌前病变的研究认为与乳腺癌发生密切相关的"毒"主要包括外感"六淫伏毒"和内伤"七情郁毒","毒瘀内生"既是乳腺癌癌前病变的病理产物,又是乳腺癌发生的直接病因。因此,"毒瘀互结"证可以看作是乳腺癌癌前病变特有的阶段,对其治疗是防止乳腺癌发病的最后防线,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