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47株脑膜炎奈瑟氏菌药敏试验报告浙江省常山流脑监测组*(324200)为了给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人的治疗和接触者预防服药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我们对常山县在流脑监测中分离到的147株脑膜炎奈瑟氏菌(Nm),进行了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俞年生  朱水源 《疾病监测》1996,11(5):186-187
鉴定脑膜炎奈瑟氏菌的生化反应简易法浙江衢州市卫生防疫站(324000)俞年生浙江常山县卫生防疫站(324200)朱水源胸膜炎奈瑟氏菌(NM)生化反应是鉴定NM的重要一环。开展流脑流行病学监测进行人群中NM带菌调查时,大批量的NM菌株需做生化试验,工作...  相似文献   

3.
62株粘膜炎莫拉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临床意义李金钟(河北省新乐市医院050700)粘膜炎莫拉氏菌(M(B)catarrhalis又称卡他莫拉氏菌,卡他布兰汉氏菌或卡他奈瑟氏菌)。过去认为它是人口咽部及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之一,近十年来研究表明,它是一种机...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流行性脑膜炎在武汉地区人群感染及免疫水平的基本情况,分析脑膜炎奈瑟氏菌菌群分布特征。[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采集武汉市一特定地区人群血清,进行脑膜炎奈瑟氏菌A群和C群的抗体滴度测定。[结果]该地区流行性脑膜炎人群抗体水平较为低下,流脑A群,C群的人群抗体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各年龄组之间也存在着显著性差异。[结论]应加强免疫接种,提高人群流脑抗体水平,增强人群对流脑的免疫能力,预防流行性脑膜炎的爆发与流行。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的致病血清群是A、B、C、Y和W135群。近几年发生了由A群向B群及W135群变迁的趋势,我们分析了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脑脊液中脑膜炎奈瑟氏球菌菌群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俞年生  朱水源 《疾病监测》1997,12(3):106-107
42例流脑病人细菌培养结果分析浙江省衢州市卫生防疫站(324000)俞年生常山县卫生防疫站朱水源常山县是全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监测点,临床诊断的病人作了细菌培养。42例临床诊断的流脑病人,经血和CSF培养,共检出脑膜炎奈瑟氏菌(Nm)14株,均...  相似文献   

7.
为了监测健康人群血清中抗A群脑膜炎奈瑟氏菌(Nm)的抗体水平,1997年从本县中兴乡、宝山乡、巨宝乡和甘南镇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中采取血清270份。利用A群Nm荚膜多糖菌苗作为包被抗原,按照中国1黑龙江省甘南县卫生防疫站(162100)2黑龙江省甘南县...  相似文献   

8.
自制两种淋病奈瑟菌选择培养基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一种质优价谦的新型Neissera gonorrhoeas(淋病奈瑟菌)选择培养基。以MH琼脂为基础添加营养成份和抗生素制成MH婴牛血清培养基(MHSM)与MH蛋黄增减培养基(MHEM),将52株已分离纯化鉴定的淋病奈瑟力和泌尿和殖道常见寄居菌等量接种至以上两种培养基和对照市售洒病奈瑟菌培养基(MNCM)上,相同条件下培养,观察3种培养基支持淋病奈瑟菌生长和杂菌抑制能力。结果,淋病奈己菌在所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22年四川省泸州市一起流行性脑脊髓炎疫情的病原种类及分子特征。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病例中脑膜炎奈瑟菌基因片段,巢式PCR扩增管家基因并测序。对密切接触者分离出的脑膜炎奈瑟菌进行血清分群、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药敏试验和基因测序,分析菌株遗传进化关系。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病例为W群脑膜炎奈瑟菌感染,巢式PCR扩增出3条管家基因。密切接触者分离出2株W群脑膜炎奈瑟菌,其PFGE分子分型同源性为100.00%,抗原分子式为W:P1.5-3,10-2:F1-68:ST-17 462(CC4821);耐药基因分析显示该菌株喹诺酮类耐药相关基因T91I和β-内酰胺耐药基因PBP2发生突变,对青霉素[最小抑菌浓度(MIC) 1.00μg/mL]、左氧氟沙星(MIC 0.12μg/mL)、复方新诺明(MIC 1/19μg/mL)3种抗生素耐药。结论 病例与密切接触者分离株扩增出的管家基因一致,该流脑病例由W群ST-17462(CC4821)脑膜炎奈瑟菌引起。新序列型对人类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鉴别29E群、X群和Z群脑膜炎奈瑟菌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方法针对脑膜炎奈瑟菌IctrA/I基因变异区序列,设计合成PCR引物,分别用于扩增29E群、X群和Z群等3个血清群脑膜炎奈瑟菌。并将该方法应用于41份疑似脑膜炎奈瑟菌菌株标本的检测。结果3对引物分别能够特异性PCR扩增29E群、X群和Z群脑膜炎奈瑟菌菌株的IctrA/I基因,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667 bp、525 bp和667 bp,3个血清群之间以及与其他血清群脑膜炎奈瑟菌之间未出现交叉PCR扩增。41份疑似脑膜炎奈瑟菌菌株标本中,29E群和X群PCR阳性的标本分别有7份和2份,未检测出Z群菌株。结论本研究建立的PCR方法能准确、特异地鉴定29E群、X群和Z群脑膜炎奈瑟菌菌株。  相似文献   

11.
B群Nm菌苗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银燕 《疾病监测》1997,12(9):347-353
B群Nm菌苗的研究近况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102206)孙银燕综述胡绪敬审校流脑的防治是世界各国关注的问题,全球约90%的病例由A、B、C三群的脑膜炎奈瑟氏菌(Nm)引起,A群曾引起全世界的流行,而且经常在发展中国家引起大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005--2006年度我院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病原菌谱、血清型及耐药特点。方法脑脊液细菌鉴定采用细菌培养及实时定量PCR方法。肺炎链球菌血清分型采用荚膜肿胀试验,流感嗜血杆菌及脑膜炎奈瑟菌血清分型采用乳胶凝集法。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K—B法及E试验。结果入组的新生儿患者28例,脑脊液细菌检测总阳性率39.3%,大肠埃希菌6例,占21.4%,居首位,其中4例ESBL阳性。其次是肺炎链球菌,占7.1%(2例)。未检测到脑膜炎奈瑟菌。1个月至11岁年龄组90例.细菌检测总阳性率33.3%,第1位是肺炎链球菌,占16.7%(15例),其中5例培养阳性,菌株血清型为19F型,2例对青霉素中介。其次是脑膜炎奈瑟菌,占5.6%(5例),3例培养阳性,2例为A群,1例为C群。结论2005--2006年,我院收治的不同年龄组脑膜炎患儿病原菌分布有所不同,新生儿患儿病原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其次是肺炎链球菌。其他年龄组患小儿以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为主要病原菌。部分菌株已高度耐药。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可提高肺炎链球菌及脑膜炎奈瑟菌检测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了解流脑菌群在福建省的流行、分布及耐药状况,以便采取防止措施.方法 我们于2004年-2012年对我省流脑病例咽拭子及脑脊液、密切接触者、健康人群咽拭子,依据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进行了流脑菌群的分布监测.结果 共分离了脑膜炎奈瑟菌株70株.其中从流脑病人中分离脑膜炎奈瑟菌15株、密切接触者咽拭子分离脑膜炎奈瑟菌14株、健康人群咽拭子中分离脑膜炎奈瑟菌41株;分离到的70株脑膜炎奈瑟菌血清分布为A群27株(38.57%)、B群20株(28.57%)、C群22株(31.43%)、W135群1株(1.43%);对70株脑膜炎奈瑟菌做了药敏试验,敏感率依次为头孢唑啉100%、头孢呋辛100%、头孢噻肟100%、氯霉素100%,耐药率较高的为复方新诺明78.57%、阿莫西林80%.结论 福建省流脑的病原学和血清学特征为多菌型并存着,菌株对于一些药物出现了耐药现象,有必要加强流脑疫苗的免疫接种和流脑病原学监测.  相似文献   

14.
不可分群脑膜炎奈瑟菌PCR基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自健康人群鼻咽拭子中分离的74株表型特征为不可分群的脑膜炎奈瑟菌,利用PCR基因分型技术进行基因特征分析。方法用PCR方法扩增脑膜炎奈瑟菌种属特异性基因crgA和A、B、C、W135、Y、Z、X以及29E不同群的特异性基因片段,确定不同菌株的基因型。结果以脑膜炎奈瑟菌crgA基因为靶基因进行PCR扩增,74株不可分群脑膜炎奈瑟菌中,66株脑膜炎奈瑟菌crgA基因扩增阳性,检出率89.19%。66株菌株进行不同血清群的PCR分群鉴定,40株菌株(60.61%)可检测为不同的血清群基因型,B群27株,29E群7株,X、Y群各2株,C、W135各1株。结论不可分群脑膜炎奈瑟菌进行PCR基因分型研究对脑膜炎奈瑟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三种检测淋病奈瑟菌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种检测淋病奈瑟菌方法的比较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检验科(200025)张轶,倪语星淋病奈瑟菌(Neisseriagonorrhoeae,NG)是性传播疾病的主要病原。淋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传统的涂片染色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分离培养法所...  相似文献   

16.
高源  邵祝军  杨小平 《疾病监测》2008,23(9):597-598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患者的病死率可达到10%,幸存者中,大约有10%~15%的人伴有长期的后遗症。鼻咽部携带的脑膜炎奈瑟菌是流脑的前兆,但大部分携带者并不发病。患者的家庭成员及密切接触者是携带脑膜炎奈瑟菌和发病的高危人群,应尽快接受抗菌素预防性服药以清除鼻咽部携带的脑膜炎奈瑟菌。  相似文献   

17.
<正>长奈瑟菌(Neisseria elongata)属于奈瑟菌属。奈瑟菌属细菌主要寄居于人或动物的口咽、鼻咽、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等部位,人源性奈瑟菌除淋病奈瑟菌和脑膜炎奈瑟菌被认为是致病菌外[1],其他大部分奈瑟菌(包括长奈瑟菌)被认为是健康人群口咽部的定植菌,通常不致病。由长奈瑟菌引起的感染在国内鲜有报道,仅有的几例报道中以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多见[2-3]。现我院从1例胆道感染患者的血培养中分离到该菌,报道如下。1病例摘要患者,男,57岁,因“肝癌术后一年半,发热3 d”于2021年6月13日收住丽水市中心医院。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17年山西省由B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3例婴幼儿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病例病原学特征。方法收集3例婴幼儿流脑病例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采集病例脑脊液和血液标本进行脑膜炎奈瑟菌培养、分离、鉴定和血清分群,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进行分子分型,药敏E-test试纸条法检测抗生素敏感性。结果3例B群流脑病例发病月龄分别为12 d、5月龄和8月龄,符合化脓性脑膜炎症状,脑脊液标本均分离培养出3株B群脑膜炎奈瑟菌。 MLST序列分型分析显示,2株菌为ST-5664(CC4821),1株为ST-5662。 3株B群菌株均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等药物耐药。结论山西省首次从病例标本中分离到B群脑膜炎奈瑟菌,3例B群流脑病例均为婴幼儿发病,且主要基因型属于CC4821。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一起暴发型流脑死亡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为控制暴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现场采用病例收集、现况调查方法、实验室检测及病例的诊断参照《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结果:患者以发热、皮肤紫癜为首发症状,曾被误诊为"过敏性紫癜";脑脊液A群脑膜炎奈瑟氏菌乳胶凝集实验阳性,PCR检测脑膜炎奈瑟氏菌抗原A群阳性。结论:该病例暴发型流脑诊断成立,系由A群脑膜炎奈瑟氏菌引起;年幼儿童流脑早期诊断较为困难,要加强婴幼儿在流脑高发季节的甄别诊断;进行应急接种的同时重点开展教育宣传、加强居室的通风是控制流脑暴发疫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金黄奈瑟菌的分离鉴定秦文敬(东海县医院检验科,江苏东海,222300)金黄奈瑟菌属奈瑟菌科,一般无致病性,当体质虚弱、免疫功能低下时。可引起脑膜炎、败血症或心内膜炎,因而可视为机会致病菌。作者在1994年5月从一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血液中分离出金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