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甲胎蛋白(AFP)仍是诊断原发性肝癌(PHC)的最特异的肿瘤标志,但有10~30%病人,血清AFP为阴性,35~40%的PHC病人血清AFP测定值相似文献   

2.
尹登平  高焱明 《癌症》1990,9(1):42-44
本文分析了65例经B超、CT和肝动脉造影检查肝癌病人。结果提示,肝癌诊断符合率以CT最高,联合检测时其诊断符合率也以CT加B超为最高,肿瘤类型诊断符合率依次为CT、肝动脉造影和B超。本文还对三种影像学方法检查的优、缺点及误诊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70例肝脏B超检查中产生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各5例的原因。如慢性肝病伴肝血管瘤时因损害的肝组织与肝血管瘤间声阻抗差减少;结节型肝硬化时,很多纤维结缔组织在再生结节周围产生强大声衰减及早期肝脓疡因组织间声阻抗不同形成的回声团,B超检查时易误诊为肝癌,出现假阳性。而肝表面粟粒样的转移灶及卵巢癌囊性肝转移易漏诊。本文对如何提高B超诊断的准确性作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4.
范跃祖  伍福乐 《癌症》1989,8(1):74-76
目前,甲胎蛋白(AFP)仍是诊断原发性肝癌(PHC)的最特异的肿瘤标志,但尚有10~30%的PHC病人其血清AFP为阴性,35~40%的PHC病人血清AFP值<400ng/ml。这些AFP低浓度阳性或阴性PHC以及某些良性肝病患者出现的AFP假阳性,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还需寻找AFP以外的肝癌标志以弥补AFP的不足。本文依据现有的一些国内外资料,试对醛缩酶同功酶A(ALD—A)对PHC的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诊断早期肝癌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2月至2005年4月,我院在3280例有肝病史患者B超检查中共发现直径〈2cm肝内可疑小结节126例.在超声引导下对126例患者肝内可疑小结节进行细针穿刺活检.同时检测血AFP,将AFP检测与超声引导肝穿活检相结合,旨在评价超声引导细针穿刺活检诊断早期肝癌的价值及可行性.寻找早期肝癌的最佳确诊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方法 对18例接受肝脏移植的肝癌患者,术后定期行肝脏B超及CT、胸部X-Ray、全身骨扫描(ECT)检查,同时定期监测AFP定量变化情况,并对上述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 对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作出评价.结果 12例患者术后出现肝内复发和(或)肝外转移,其中肝内复发7例,肺转移5例,骨转移3例,脑、肾转移各1例.全部复发转移病灶均被B超、CT、X-Ray或ECT及时诊断.结论 B超、CT、X-Ray、ECT检查手段并结合病史资料及AFP定量分析,可以对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转移作出及时诊断.  相似文献   

7.
吕品 《实用癌症杂志》2016,(7):1114-111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与肝嗜铬细胞瘤的B超影像学特点及差异性。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患者43例、肝嗜铬细胞瘤患者37例,所有患者均进行B超检查分析B超声图像特征,以病理检查为标准,比较原发性肝癌与肝嗜铬细胞瘤的影像学差异及诊断率。结果 B超检查出原发性肝癌患者36例,肝嗜铬细胞癌患者26例,检出率分别为83.7%、70.3%,两者比较,χ2=8.121,P<0.05;B超检查对原发性肝癌和肝嗜铬细胞癌的检出符合率比较χ2=7.583,P<0.05,其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准确率高于肝嗜铬肿瘤。结论虽然B超检查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高于肝嗜铬细胞瘤,但是B超对这两种疾病的诊断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应结合多项影像学检查手段及临床病史等资料进行综合诊断,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同时作 B 型超声和 CT 检查的60例肝癌进行了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表明 B 型超声与 CT 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3%与96.7%,两者联合诊断符合率为98.3%。本文讨论了 B 型超声、CT 对肝癌诊断不符的原因,强调了 B 型超声在 AFP 阴性肝癌诊断中的重要性及 CT 在诊断肝癌肝外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指出了 B 型超声和 CT 的联合应用,有助于提商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9.
在高危人群中普查随访发现的肝癌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从1985年1月到1991年6月在高危人群中通过群众普查和肝病随访发现的肝癌102例.63例(6.6%)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21例(20.6%)AFP<50μg/L肝癌依赖B超发现,14例(9.8%)AFP50~400μg/L肝癌依赖AFP与B超获得诊断.102例肝癌中79.4%为亚临床癌.通过手术、B超和肝动脉造影证实肿块直径≤5cm的肝癌54例(52.9%).手术切除率为73.5%(25/34),1、3年生存率分别为70.8%和28.1%.因此,在高危人群中采用AFP和B超的联合检测来普查随访肝病患者对肝癌的Ⅱ级预防是十分重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前,甲胎蛋白(AFP)仍是诊断原发性肝癌(PHC)最特异的肿瘤标志,但尚有10~30%的病人其血清AFP为阴性,35~40%的PHC病人血清AFP值<400ng/ml。这些AFP低浓度阳性或阴性PHC以及某些良性肝病患者出现的AFP假阳性,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困难。为此,还需寻找另外肝癌标志以弥补AFP的不足。本文试对5′-核苷酸磷酸二酯酶(5′-NPDase)同工酶对肝癌,尤某是AFP低浓度阳性或阴性肝癌的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肝癌能否早期诊断,对于疾病的预后有直接关系。目前国内外医学临床工作者采取了血清标志物之间相联合,血清标志物与显像相结合,显像之间相联合等检测方法,使小肝癌的诊断率提高到97.5%,较好地解决了AFP既往假阳性和假阴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吡柔比星经动脉化疗治疗96例肝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吡柔比星(THP)是新一代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其药理作用为迅速进入肿瘤细胞,阻止肿瘤细胞DNA的合成。1996年1月至2000年6月应用深圳万乐药业公司生产的THP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经动脉插管化疗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96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96例患者,男72例,女24例;年龄32~81岁,平均46岁。原发性肝癌90例,根据AFP、B超、CT等检查确认符合1977年全国肝癌协作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且每例血管造影检查都有明确的新生肿瘤血管及肿瘤染色。其中Ⅱ期64例,Ⅲ期26例,AFP阳性占69.79%。转移性肝癌6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42例小儿原发性肝癌进行临床特点分析.小儿原发性肝癌除与成人肝癌有相同之处外,尚有其临床特点如下:病程短、发热病例多占70.5%,肝肿大100%,白细胞增高明显,占检查病例的89.5%,AFP阳性占检查病例的88%,B超有占位性病变的占检查病例的91.7%.小儿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效果较成人好的多,本文29例进行手术治疗,治愈好转者11例,非手术治疗者无1例成活.本文对肝癌的发病原因加以探讨,与HBV感染及寄生虫感染有一定关系,尚有相当一部分肝癌无HBV感染,是否与肝炎外原因有关尚需探索.  相似文献   

14.
B超引导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肝脏恶性肿瘤正确性约为76.9~83.1%,其优越性被多数人所接受。但也存在假阴性、假阳性、对良好分化型肝癌(HCC)细胞鉴别困难、差分化型HCC组织来源不易判断等问题。为此,我们采用肝素化细针吸取法(简称肝素针吸)与不用肝素细针吸取法(简称一般针吸)进行比较,结果提示肝素针吸诊断的正确性较高,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病例选择凡B超显示肝有占位性病变且符合下列标准者,即作针吸:(1)出凝血时间基本正常;(2)无大量腹水及恶病质;(3)病变位于肝包膜下2 cm以内。二、穿刺方法先B超选点定位,1%普鲁卡因局麻,用经肝素化处理过的国产细针(G-7~9号),达到目标后,接上20ml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肝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兴耀  袁爱军 《中国肿瘤》1999,8(7):317-318
启东市是我国原发性肝癌高发地区之一,从70年代初,应用AFP普查肝癌以来,开展了肝癌的外科治疗。从1972年1月至1998年12月,经手术探查且资料较完整的1152例,其中男867例、女285例,男女之比为3.3:1。AFP阳性(>20μg/L)983例、占85.3%。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手术切除手术共切除肝癌678例,其中根治性切除386例、姑息性切除292例。根治术的标准为:完整切除肿瘤,术中未见血管内癌栓、未见侵犯邻近脏器,术后2个月内AYP转为阴性;术前App阴性者,术后4个月内B超未见肝内占位性病灶。切除方式:肝叶切除(包括…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巨大肝癌疗效观察。材料与方法26例原发性肝癌,男性24例,女性2例,年龄24~72岁。所有肝癌患者术前诊断根据临床检查,AFP测定、B超、CT或MRI检查证实。采用Seldinger经皮股动脉插管方法,将导管尖端插入肝动脉进行造影后。方可以灌注及栓塞治疗。灌注抗癌药物有表阿霉素30~50mg、丝裂霉素30~60mg、顺铂300mg。栓塞剂为无水酒精6~10ml,碘化油10~20ml。结果本组按WHO标准,可初步评定CR2例、PR12例,无变化11例、PD1例,总缓解率53.8%。结论对巨大肝癌栓塞应掌握以下几点:(1)肿瘤限于肝脏的单侧或主要位于单侧,对测仅为小的子灶。(2)B超、CT或MRI检查肿瘤来侵犯门静脉系统。(3)肝脏之健侧肝组织有代偿性增大,或通过CT扫描栓塞术后可保留之功能性肝组织容量超过50%以上。(4)肝癌超过正常肝组织70%以上,同时伴有门脉高压时栓塞应谨慎。(5)术前检查肝储备功能基本正常,无介入治疗反指征存在。  相似文献   

17.
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及亚非地区消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高,预后差。肝癌患者一般从有症状出现到死亡平均只有3—6个月,早期多无症状,因此,及早发现和诊断肝癌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目前,AFP已被认为是肝恶性肿瘤的特异标志物,但由于近年来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发现仍有30%-40%的肝癌患者血清AFP浓度低或呈阴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阳性检出率。为此,本文通过联合检测AFP、CEA、CA1903种肿瘤标志物和γ-GT活性,以探讨肝癌临床诊断治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1986年6月~1996年1月共收治原发性肝癌52例。年龄26~68岁。HBsAg阳性率为72.3%,AFP阳性率为57.4%。病理类型:肝细胞癌47例,胆管细胞癌4例,混合型肝癌1例。所有病例均行剖腹探查,切除14例,占26.9%,其中局部切除7例。切除者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6.2%、44.4%、33.3%。未切除者38例,行姑息性外科治疗,其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8.9%、11.8%、3.3%。我们认为:B超检查是肝癌诊断中最常用、最有效的办法。肝癌局部切除代替肝叶切除,能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手术死亡率,而不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19.
青年原发性肝癌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青年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86例青年肝癌患者(年龄<40岁)的临床特点,包括临床症状体征、肝癌家族史、饮酒史、HBV感染率、HCV感染率、ALT异常、AFP阳性、AFU阳性、合并肝硬化、门静脉癌栓以及肝癌类型,并与同期122例老年肝癌患者(年龄>60岁)进行比较.结果青年肝癌患者占原发性肝癌患者的13.6%,在以下方面比例高于老年组,且有显著性或极其显著性差异:发热(36.0%)、HBV感染(86.0%)、ALT异常(74.4%)、AFP阳性(76.7%)、AFU阳性(81.4%)、门静脉癌栓(29.1%)和弥漫性肝癌(33.7%).结论青年肝癌恶性程度高,对HHBV感染ALT反复异常的青年人要定期进行B超和AFP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原发性肝癌.  相似文献   

20.
AFU、AFP及CEA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甲胎蛋白(AFP)作为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首选肿瘤标志物,自应用于临床以来已使肝癌的诊断准确率大大提高,至今仍作为肝癌诊断的首选肿瘤标志物。但仍有约20%~40%的原发性肝癌患者AFP呈阴性犤1犦。因此,对于影像学检查发现肝占位性病变的患者,通过联合检测多种肿瘤标志物以明确病变性质是必要的。以往研究结果均分别证实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AFP、AFU(α-L-岩藻糖苷酶)和CEA(癌胚抗原)水平与非肿瘤患者之间的差异,进而证明其作为肿瘤标志物的诊断价值。本研究从临床实际出发,选取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癌和肝良性肿瘤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