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效果。方法 46例垂体腺瘤患者均采用单鼻孔经鼻蝶窦入路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结果肿瘤全切39例,次全切或大部分切除6例,未能切除1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3例,尿崩症19例,视力下降2例。结论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是治疗垂体腺瘤安全有效的术式。术前准确评估病情、熟悉解剖和精湛的手术操作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技巧以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治疗的51例垂体腺瘤患者。对比手术前后视力视野变化、垂体内分泌变化,并分析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全切除垂体腺瘤46例、次全切5例,视力症状改善(改善率82.1%),内分泌功能改善,术后出现尿崩症12例(2周后均恢复),术中脑脊液漏9例(经同期手术修补后痊愈)。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具有安全、简便、微创等优点,是大部分垂体腺瘤的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鞍区病变的疗效。方法鞍区病变患者54例,均采用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其中垂体腺瘤47例,行肿瘤全切术39例、次全切除术6例、部分切除术2例;Rathke囊肿3例,均行全切除术;颅咽管瘤3例,行全切除术1例、次全切除术2例;垂体脓肿1例行病灶清除术。10例次全切除+部分切除者,术后均行放疗。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发生暂时性尿崩症12例、脑脊液鼻漏4例、鼻腔出血2例、颅内感染1例,经对症治疗均恢复。术后随访6~24个月,患者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激素水平降至正常26例,较术前降低50.0%以上10例。术后随访无复发或瘤体增大。结论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鞍区病变创伤小、安全、肿瘤全切率高、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及术后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38例垂体微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8例垂体腺瘤中泌乳素( PRL)腺瘤18例,生长激素(GH)腺瘤12 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5例, 无分泌功能腺瘤3例.结果 肿瘤全切33例, 次全切5例;术后复查激素水平,降至正常26例, 下降大于50%的4例, 8例变化不明显.结论 单鼻孔经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该院103例垂体腺瘤患者,均采用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治疗,观察统计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3%(92/103),随访3~24个月,无复发病例,术后并发症以尿崩症、术区出血、脑脊液鼻漏并发症为主,无死亡病例。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肿瘤大小、鞍旁侵袭、基础内分泌及手术切除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β=0.92,1.02,1.03,1.21,P0.05)。结论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治疗垂体腺瘤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肿瘤大小、鞍旁侵袭、基础内分泌及手术切除情况密切相关,术前应全面认识影响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术中及时处理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陈航  史锡文 《山东医药》2008,48(3):87-88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216例.术中将扩张器直接置于蝶窦前壁,弧形切开鼻中隔根部和蝶窦腹侧壁,黏膜翻向外侧,鼻中隔被完整推向对侧,凿开蝶窦前壁骨质,进入蝶窦,常规切除肿瘤.无手术死亡者.术后82例出现暂时性尿崩,2例视力恶化,12例视力无明显改善,22例MRI示有肿瘤残留,36例出现较顽固电解质紊乱,7例出现脑脊液鼻漏.随访112例,治愈73例,病情控制32例,复发7例.认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可以较容易地切除垂体腺瘤,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单侧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对垂体瘤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疾病复发情况、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及手术切除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我院60例垂体瘤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研究组采用神经内镜下经单侧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对照组采用显微镜下经单侧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术后第1天对比两组手术情况、肿瘤切除效果、入院时及术后第1天血清IGF-1水平变化情况、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疾病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肿瘤完全切除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血清IGF-1水平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经单侧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治疗垂体瘤效果显著,创伤小,可改善血清IGF-1水平,提高肿瘤切除效果,且安全性较好,疾病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神经导航系统引导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32例垂体瘤患者,术前行MRI或CT薄层扫描,将图像资料输入Brain LAB Vector Vision神经导航系统中进行三维重建,据此设计最佳手术入路,并对肿瘤及重要结构作标记;术中在神经导航系统的引导下寻找蝶窦前壁、鞍底、颈内动脉、海绵窦和斜坡等结构,切除肿瘤。结果32例均在神经导航引导下经鼻蝶入路顺利到达肿瘤部位,注册误差0.3~2.5mm;肿瘤全切除24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切除2例;术后26例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6例无变化,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神经导航引导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定位准确、肿瘤全切除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前垂体腺瘤手术主要以经鼻入路为主,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等优点,但术中存在光线衰减及观察视角,很难达到肿瘤全切.我科自2005年3月到2007年1月在神经内窥镜辅助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老年人大型垂体腺瘤16例,取得了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观察单鼻孔经蝶(鼻蝶)入路与经颅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疗效,探讨垂体腺瘤的良好手术入路。方法48例患者分别采用经鼻蝶入路和经颅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结果与经颅入路手术者比较,经鼻蝶入路手术者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肿瘤全切除率高、激素改变明显、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P均〈0.05)。结论经鼻蝶入路是垂体腺瘤切除的良好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碘仿纱条蝶窦填塞治疗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脑脊液漏的疗效。方法采用鞍内填塞明胶海绵、鞍底应用人工硬膜贴附、碘仿纱布条填塞蝶窦的方法治疗垂体腺瘤切除术中脑脊液漏患者12例。结果患者本组患者术后自主活动,未平卧,未出现脑脊液鼻漏,无颅内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碘仿纱条蝶窦填塞治疗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脑脊液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手术配合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2007年我们对245例垂体腺瘤患者施行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效果理想。现报告手术配合体会。  相似文献   

13.
自从Schloffer于1907年首先采用经蝶手术治疗垂体腺瘤以后[1],该手术入路不断改良发展,尤其近十余年以来随着显微器械的改进以及高清神经内镜和手术显微镜的不断推陈出新,传统的"经唇下-鼻中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方法逐步被"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所取代.同时随着显微技术的进步,经鼻蝶入路在鞍区病变手术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具有疗效满意、损伤小、手术时间短、肿瘤全切率高、并发症少、术后康复时间短、手术死亡率极低、垂体功能保存率高等优点[2],"经鼻蝶显微手术为功能保护性手术"已成为广大神经外科医师的共识.  相似文献   

14.
马英花 《山东医药》2011,51(43):33-33
垂体瘤是颅内常见的肿瘤,可引起多种内分泌症状及多脏器、器官损害。2010年5月-2011年4月,我们共对39例垂体腺瘤患者行单鼻孔经蝶入路手术,其中19例术后出现不同类型并发症。现分析并发症发生原因并提出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垂体腺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21例60岁及以上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主要采用经鼻蝶窦入路,肿瘤全切除及次全切除91例,大部切除25例,部分切除5例.住院期间视力好转80例,占88.9%.随访MRI72例,肿瘤无复发或静止状态67例,复发需再次手术5例.术后生活自理率80%.结论 多数老年垂体腺瘤初期的临床表现隐匿,发现时往往肿瘤大、压迫视神经,尽早鞍区MRI检查可明确诊断.手术切除肿瘤对老年垂体瘤有效、安全,尤其是经鼻蝶入路.  相似文献   

16.
张东波 《山东医药》2012,52(2):46-47
目的分析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的并发症特点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对42例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并发脑脊液鼻漏2例,发生于巨大腺瘤、大腺瘤各1例,均经手术修补得以控制。术后并发高血糖10例,发生于微小腺瘤7例,大腺瘤2例,巨大腺瘤1例;其中8例予短期注射胰岛素等治疗后降至正常,2例在控制饮食和降糖药治疗后血糖控制。术后并发垂体功能低下12例,发生于微小腺瘤5例,大腺瘤4例,巨大腺瘤3例;予外源性激素补充治疗后,症状得以控制。术后并发尿崩症20例,发生于微小腺瘤13例,大腺瘤4例,巨大腺瘤3例;予氢氯噻嗪、垂体后叶素等药物治疗后,症状得到控制18例,形成永久性尿崩症2例,需长期服药治疗。术后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发生于大腺瘤、巨大腺瘤各1例;予解除血管痉挛、营养神经、腰穿引流等治疗,症状均得到控制。结论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尿崩症、垂体功能低下、高血糖、脑脊液鼻漏、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尿崩症、高血糖多发生于微小腺瘤;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多能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7.
丁文锋  刘付海 《山东医药》2009,49(42):39-39
2000年6月-2009年1月,笔者采用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1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对142例垂体瘤患者经单鼻孔-蝶窦入路行垂体瘤切除术,结果全部切除115例,次全切除21例,大部切除6例,无手术死亡者,随访37.6个月临床症状均改善.认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行垂体瘤切除术具有微创、安全、高效、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垂体瘤手术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9.
经蝶入路显微外科治疗老年人垂体腺瘤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老年人垂体腺瘤(SPA)的手术疗效。方法总结经CT扫描或MRI确诊的56例SPA经蝶显微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35例经唇下-鼻中隔-蝶窦入路、21例经鼻前庭-鼻中隔-蝶窦入路行肿瘤切除术。结果本组微腺瘤7例,大腺瘤30例,巨大腺瘤19例,术后无死亡。48例获长期随访(平均3.5年),41例恢复良好;7例术后平均3.4年肿瘤复发,其中2例再次手术,5例采用药物、放疗或放射外科治疗,于3个月时复查见患者恢复较为满意。结论采取经蝶显微外科治疗SPA,是一种安全、有较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创新性应用内窥镜技术行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11例。结果:10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1例复发GH腺瘤病人术后并发急性脑血管病死亡。经粘膜外入路可直接达蝶窦前壁,手术简捷,符合人体正常生理解剖,同时避免了对鼻中镉的损伤,提高了手术的准确性,减少了手术危险性及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