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旨在采用体元(voxel)模型动态三维重建技术,以立体角度观察分析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二尖瓣的形态学特征,为手术方法的选择和术后疗效的评价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行二尖瓣成形术的病 列共15例。术中图像采集选用HPSonos2500多功能超声诊断仪和5MHz多平面食管探头,三维重建选用德国TOMTEC公司生产的ECHOSCAN计算机工作站,结果:上述患者术前前叶脱垂3例,后叶脱垂10例,前后叶均脱垂2例;其中合并腱索断裂9例,包括前叶腱索断裂2例,后叶腱索断裂7例。术后再次三维重建发现10例患者术后仅为二尖瓣轻微或轻度返流。5例患者术后出现轻中度返流,三维重建示3例轻度残余脱垂,2例对合不良,当即予以换瓣治疗。5例术后出现二尖瓣轻中度返流患者术前二尖瓣后叶脱垂合并广泛腱索断裂仅占1例,前叶脱垂合并腱索断裂占2例,前后叶均脱垂占2例其中1例合并腱索断裂,以二尖瓣前叶病变为主的二尖瓣重度返流的患者行二尖瓣成行术的疗铲远不如以二尖瓣后叶病变为主的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P<0.05)。结论:以二尖瓣前叶病变为主的重度二在瓣返流患者宜采用换瓣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尝试运用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对二尖瓣脱垂的具体部位及病因进行详细区分和准确判断。方法39例二尖瓣脱垂患者,于二尖瓣成形或置换术前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初步判断脱垂瓣叶的准确部位及病因,外科术中直视下诊断。结果根据外科二尖瓣结构修正命名,术前二尖瓣水平短轴观及其衍生的非标准切面诊断出脱垂的局部瓣体44处,共涉及65个分区,15例患者发现断裂的腱索;术中证实分别为51处瓣体、78个分区,20例检出断裂腱索,符合率86%、83%和75%;5例患者脱垂瓣叶及腱索上发现赘生物并均在术中证实。结论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能对大多数二尖瓣脱垂的具体部位及病因作出准确判断。二尖瓣水平短轴观及其衍生的非标准切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成形矫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采用二尖瓣成形术治疗的35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8~65岁,平均34.6岁。手术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施行,根据不同的二尖瓣病变形态,采用交界环缩、后瓣叶矩形切除、腱索转移、前瓣叶腱索短缩、缘对缘技术、Carpentier环、自体心包片二尖瓣前叶徙前等不同技术,同期治疗部分合并的心内病变。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完全矫正二尖瓣关闭不全29例(82.9%),残留轻度反流4例(11.4%),中度反流2例(5.7%),1例术后轻度狭窄。出院前左房、左室直径均显著减小(P<0.01)。术后随访2个月~9年(平均5.2年),1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术后2个月再次出现心力衰竭死亡,其余32例(91.4%)心功能Ⅰ级,2例(5.7%)心功能Ⅱ级。结论:在合理把握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施行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前叶瓣膜病变不论采用何种技术,均应同时行交界环缩。成形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多次行左室注水观察瓣膜关闭情况及测瓣器评估二尖瓣开口面积。  相似文献   

4.
目前外科手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主要有两种基本术式:二尖瓣成形和二尖瓣置换。较之二尖瓣置换术,二尖瓣成形术保留了正常的瓣叶和瓣下结构,通过修复二尖瓣及其附属结构,可以更好地保留左心室形态结构,术后无需终生抗凝治疗,减少抗凝相关并发症发生,降低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率,患者远期生存率更高。目前,二尖瓣成形术包括多种术式,其适用范围亦各不相同,但二尖瓣瓣环成形术被认为是二尖瓣成型术的基石。不管瓣叶、腱索、乳头肌应用什么成形办法,大多数二尖瓣关闭不全行成形术时都会涉及瓣  相似文献   

5.
儿童二尖瓣脱垂多为先天性(腱索延长或断裂),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继发性左心增大、左心功能减低。我院行儿童二尖瓣成形人工腱索植入术治疗瓣叶脱垂,取得良好的效果。目前经食管超声(TEE)已成为二尖瓣成形术效果评价的常用方法,术后即刻观察二尖瓣反流量、人工腱索位置及活动情况,测量瓣叶对合高度及其他相关参数,因此,经TEE判断二尖瓣成形效果是较简捷和必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二尖瓣成形术经40多年不断改进,现今已经成为经得起考验的外科治疗手段。好的瓣膜成形术优于置换术勿容置疑。二尖瓣成形的处理对象可以为瓣环、瓣叶、腱索或乳头肌,任何成形方法的核心是恢复有效的对合面积[1]。  相似文献   

7.
经食管超声在二尖瓣成形术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多平面食管超声(TEE)在判断二尖瓣病变区域上的准确性、二尖瓣成形的效果及预测成形术能否成功等方面的作用。方法167例单纯二尖瓣反流接受瓣膜成形术患者,TEE术中全程监测,并与手术所见比较。结果TEE诊断二尖瓣叶病变区域的准确性为96.0%,而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4.8%和96.3%;TEE判断腱索断裂的准确性为95.8%。成形术的成功率为97.0%,失败的5例患者中,2例系手术技术原因,2例为前后叶多区域病变,另1例瓣环有明显钙化。结论TEE可准确评估二尖瓣病变的区域、腱索断裂及其部位,但对腱索断裂的根数不能准确判断;手术能否成功与瓣叶广泛的病变(至少累及3个区域)、瓣环钙化及外科医生的技术熟练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术中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RT-3D TEE)判断二尖瓣病变区域的准确性,以及评价二尖瓣成形术效果的价值.方法 19例因二尖瓣反流(MR)拟接受二尖瓣成形术患者,采集术前、术后RT-3D TEE图像,将术前所见与术中发现进行比较,并在术后即刻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RT-3DTEE诊断二尖瓣叶病变与术中发现完全相符16例,3例不符合,其中1例术前诊断前叶中间段、后叶中间段脱垂,术中仅发现瓣环扩大,瓣膜黏液退行性变;1例术前诊断后叶后内段脱垂,术中发现后叶中间段及后内段腱索断裂;1例术前提示瓣环扩大,术中发现后叶中间段脱垂.2D TEE诊断二尖瓣病变与术中发现完全相符仅10例,且对二尖瓣脱垂患者难以明确脱垂的确切瓣区和范围.术后即刻观察成形术效果,其中18例RT-3DTEE显示微量至少量二尖瓣反流,1例术后仍为中重度反流,改行二尖瓣置换术,二尖瓣成形术的成功率为94.7%.结论 RT-3D TEE明显提高了二尖瓣反流病因及病变部位定位的诊断准确性,在二尖瓣成形术手术方案制定及疗效的即刻评估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Doble-Orifice(双孔)术治疗二尖瓣前叶病变导致二尖瓣反流(M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8例因二尖瓣前叶脱垂或腱索断裂引起的MI患,行双孔修复二尖瓣。结果:出院前16例轻度或少许反流,1例中度反流,1例再次换瓣。结论:双孔术治疗二尖瓣反流的临床效果是令人满意的,特别是风心病患。  相似文献   

10.
儿童二尖瓣脱垂多为先天性(腱索延长或断裂),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继发性左心增大、左心功能减低。我院行儿童二尖瓣成形人工腱索植入术治疗瓣叶脱垂,取得良好的效果。目前经食管超声(TEE)已成为二尖瓣成形术效果评价的常用方法[1],术后即刻观察二尖瓣反流量、人工腱索位置及活动情况,测量瓣叶对合高度及其他相关参数,因此,经 TEE 判断二尖瓣成形效果是较简捷和必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旨在采用体元(voxel)模型动态三维重建技术,以立体角度观察分析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二尖瓣的形态学特征,为手术方法的选择和术后疗效的评价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行二尖瓣成形术的病例共15例。术中图象采集选用HPSonos2500多功能超声诊断仪和5MHz多平面食管探头,三维重建选用德国TOMTEC公司生产的ECHOSCAN计算机工作站。结果:上述患者术前前叶脱垂3例,后叶脱垂10例,前后叶均脱垂2例;其中合并位索断裂9例,包括前叶腺素断裂2例,后叶腱索断裂7例。术后再次三维重建发现10例患者术后仅为二尖瓣轻微或轻度返流。5例患者术后出现轻中度返流,三维重建示3例轻度残余脱垂,2例对合不良,当即予以换瓣治疗。5例术后出现二尖瓣轻中度返流患者术前二尖瓣后叶脱垂合并广泛腱索断裂仅占1例,前叶脱垂合并腱索断裂占2例,前后叶均脱垂占2例其中1例合并腱索断裂。以二尖瓣前叶病变为主的二尖瓣重度返流的患者行二尖瓣成行术的疗效远不如以二尖瓣后叶病变为主的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P<0.05)。结论:以二尖瓣前叶病变为主的重度二尖瓣返而患者宜采用换瓣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我院心外科收治的30例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二尖瓣成形术,术前术后应用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对瓣膜形态、腱索、瓣环等进行观察,并计算瓣环面积、瓣环周长和前后叶面积等二尖瓣三维结构参数,同时对手术成功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患者的瓣环面积、瓣环周长、瓣叶面积、前叶面积、后叶面积、脱垂高度、脱垂容积和瓣叶非平面夹角等参数均较术前明显减小,前叶角度、后叶角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患者中一次性二尖瓣手术成功者28例,成功率为93.3%,其余2例确定为术中3级反流后,改变手术方式采用二尖瓣人工瓣膜置换术进行了治疗。结论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极高,是评估二尖瓣成形术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人二尖瓣叶边缘部细小腱索断裂的超声影像特征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39例(其中26例行二尖瓣置换手术)确诊的老年二尖瓣边缘部细小腱索断裂的超声表现和手术所见。结果:26例二尖瓣换瓣手术病人,超声特征为二尖瓣边缘部呈“胡须”征,术中所见均为瓣叶边缘部细小腱索断裂,超声诊断准确性100%,其中6例(23.1%)发生在前叶,7例(27%)发生在后叶,13例(50%)发生在双叶。全部39例病例中,合并瓣叶脱垂29例(占74%);瓣叶边缘部前后叶关闭线缩短或消失、轻度脱垂23例(占58.9%);瓣叶中间部脱垂4例(占10.3%);瓣叶基底部脱垂2例(占5.1%)。病因分类:冠心病13例(占33.3%),冠心病合并高血压9例(占23.1%),高血压8例(占20.5%),心肌病2例(占5.1%),不明原因7例(占17.9%)。复习病史,曾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22例(占56.4%),二尖瓣脱垂9例(占23%),心肌病3例(占7.7%),不详5例(占12.8%)。结论:二尖瓣边缘部“胡须”征是二尖瓣叶边缘部细小腱索断裂的特征性超声表现,在诊断临床易误诊的老年二尖瓣腱索断裂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二尖瓣脱垂患者外科手术治疗中对二尖瓣结构精细化诊断、成形环选择的意义及术后即刻疗效评估的价值。 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为二尖瓣脱垂,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9例患者。19例患者均在麻醉后体外循环之前行实时三维TEE检查。并在手术完成心脏复跳后即刻再次进行检查,实时显示并记录存储图像。整个检查过程中与外科医师、麻醉医师同时观察图像,直接交流并与术中所见相对照,以术中所见为标准。应用实时三维超声重建对19例中度以上二尖瓣脱垂患者进行检查测量,观察二尖瓣瓣膜与腱索,测量二尖瓣的瓣环、瓣膜长度及纤维三角的直径。 结果术中TEE检查可从任意角度清晰显示二尖瓣瓣膜、瓣环、腱索、乳头肌的解剖结构、运动情况。实时观察二尖瓣厚度、活动度、有无钙化及赘生物,腱索有无断裂,并能补充诊断有无血栓及卵圆孔未闭。本组19例患者TEE判断二尖瓣脱垂区域与术中基本一致,以后叶P2区最多见。检出病因:二尖瓣腱索断裂导致脱垂共15例,其中12例探查到2处腱索断裂,与术中一致,准确率100%。本组19例患者TEE测量后提供的成形环尺寸14例一致,准确率73.7%(4/9),4例术中选择测瓣器size比TEE测值小一号,1例术中选择测瓣器size比TEE测值大一号。 结论应用实时三维超声重建可客观地反映二尖瓣脱垂的病因及病变情况,提供直观的立体图像,对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并能为选择成形环的大小提供依据,节约了手术时间,具有实际的临床指导意义。术后即刻评价自体成形瓣膜的功能,并实时了解室壁运动及左心室收缩功能,也可以监测左心气体,有助于麻醉医师术中监护,同时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二尖瓣成形术是近年来治疗风湿性二尖瓣膜病的一种新的手术方法。在心内膜炎反复发作和修复过程中,二尖瓣瓣叶纤维挛缩、增厚、硬化和钙化,腱索和乳头肌纤维硬化、融合,使瓣叶活动受限,瓣膜面积缩小及瓣环扩大而出现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术者运用成形刀,通过完成对...  相似文献   

16.
不同原因所致二尖瓣脱垂超声,手术及病理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性分析16例不同原因所致二尖瓣脱垂超声心动图表现,结合手术及病理改变,评价超声诊断价值。除二尖瓣不同程度脱垂外,9例粘液样变性的瓣叶冗长、活动幅度增强,青少年与老年瓣膜厚度及瓣口面积有所不同。5例瓣膜感染性炎性病变中4例瓣叶不厚或瓣尖轻度增厚,见赘生物;另1例瓣膜增厚、严重变形、穿孔。以上14例均有不同程度腱索延长、断裂。2例风湿性瓣膜病变的瓣叶增厚,部分钙化,1例无交界粘连,腱索延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探讨双孔成形技术治疗二尖瓣前叶脱垂手术效果的超声心动图经验。方法112例二尖瓣前叶脱垂的患者行双孔成形术,其中34例除双孔成形术外另加人工软环治疗。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术中、术后利用经胸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二尖瓣口面积及返流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查术前平均瓣口面积(5.3±1.2)cm2,术后瓣口面积(3.0±0.8)cm2。术后复查双孔成形后的瓣膜活动良好,无瓣口狭窄;83例患者无明显返流,19例二尖瓣轻度返流,7例中度返流,只有3例重度返流的患者即刻行换瓣治疗。结论超声心动图是直观、准确、简便易行的无创影像学手段,在病例筛选、术中检测、术后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单纯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行二尖瓣成形术单纯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检查提示中度反流8例,重度反流7例;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瓣环有不同程度扩大.结果 术中证实15例二尖瓣瓣环均有扩大,11例存在瓣裂,其中前瓣瓣裂4例,后瓣瓣裂3例,4例前、后瓣均存在瓣裂,余4例中1例为瓣叶增厚瓣膜发育短小并脱垂致对合不良,1例存在副瓣致关闭不全,2例A2区无腱索附着致前瓣脱垂.15例均行瓣环环缩术,其中加用成形环2例,缝合瓣裂11例,2例行腱索转移,1例将副瓣与前瓣缝合折叠并环缩相应瓣环.无手术死亡病例;体外循环时间(80.3±19.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0.9±16.6)min,ICU住院时间(10.5±192.0)h,术后住院时间(8.5±3.2)d;术后并发心包积液、一过性结性心律及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各1例,均治愈;出院时超声提示二尖瓣无反流5例,轻微反流6例,轻度反流3例,中度反流1例;随访1.7~49.4个月,二尖瓣无反流6例,轻微反流6例,轻度反流2例,中度反流1例.结论 单纯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多为二尖瓣瓣膜发育异常,及时行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手术应根据病理改变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二尖瓣成形术前后二尖瓣环及瓣叶三维结构特征进行定量对比研究,确定评价二尖瓣成形术治疗效果的主要形态学指标和关键影响因素。方法 10例二尖瓣脱垂患者在全麻下于二尖瓣成形术前后行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Philips IE33超声心动图成像仪、X7-2t探头)扫查。分别采集二尖瓣环与瓣叶结构的全容积三维动态超声图像以及二尖瓣反流束的彩色多普勒实时三维动态超声图像。运用Qlab7.0MVQ软件对图像进行脱机分析,获得二尖瓣瓣环在二维投影平面中的面积与周长、瓣环的最小三维面积与三维周长、主动脉口二尖瓣环平面夹角、二尖瓣的暴露面积、前叶面积、后叶面积、脱垂高度、脱垂容积等二尖瓣环及瓣叶的各项形态学参数测值,计算二尖瓣对合指数及二尖瓣环与瓣叶各参数在二尖瓣成形术前后的变化值,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①二尖瓣成形术后,二尖瓣环在二维投影平面中的面积和周长,瓣环的最小三维面积和三维周长,瓣环的前外侧至后内侧直径、前后直径、环的高度及环高度与前外侧至后内侧直径的比率均明显小于术前(P<0.01)。②二尖瓣成形术后,二尖瓣叶的暴露面积、前叶面积、后叶面积、脱垂高度、脱垂容积、前外侧至后内侧接合直径、前外侧至后内侧接合在投影平面内的弧长、投影在近似小叶表面的前外侧至后内侧的接合弧长及非平面小叶角度均明显小于术前(P<0.05),二尖瓣前叶角度、后叶角度及二尖瓣对合指数均明显大于术前(P<0.05)。③将二尖瓣成形术前后二尖瓣环与瓣叶各项形态学参数的变化值与二尖瓣成形术前后二尖瓣对合指数的变化值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Y=11.069-0.059χ1+0.530χ2(Y:二尖瓣成形术前后二尖瓣对合指数的变化值,χ1:二尖瓣成形术前后二尖瓣前叶面积变化值,χ2:二尖瓣成形术前后主动脉口二尖瓣环平面间角度变化值,P=0.002)。结论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为定量评价二尖瓣环与瓣叶的三维结构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二尖瓣对合指数作为评价二尖瓣成形术效果最重要的指标可以通过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得到准确测量。二尖瓣成形术要获得较大的对合指数,应尽量保存二尖瓣前叶的面积;二尖瓣成形术对主动脉口二尖瓣环平面间角度的改变应在确保二尖瓣有效对合指数的前提下尽可能使其接近正常的解剖角度。  相似文献   

20.
正二尖瓣腱索断裂是常见的退行性二尖瓣病变,如果行瓣膜置换,需长期抗凝且左心室功能受损。而二尖瓣成形术有利于保护左室功能[1],降低术后抗凝并发症[2],已成为退行性二尖瓣病变患者首选手术方式[3]。人工腱索移植术是二尖瓣腱索断裂常见术式,可有效保留瓣叶开放面积。但该术式技术难度较大,各项要求较高,国内开展较少,尚处于起步阶段[4]。2010年1月—201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