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呋塞米、多巴胺、氨茶碱注射液合用治疗慢性心衰合并顽固性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心衰合并顽固性水肿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治疗组4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多巴胺20 mg+氨茶碱0.125+呋塞米20~60 mg加入5%葡萄糖中静脉滴注,1次/d,根据水肿减轻情况调整呋塞米剂量,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呋塞米、多巴胺、氨茶碱注射液合用对慢性心衰合并顽固性水肿心功能改善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
周东河 《海南医学》2006,17(4):13-14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酚妥拉明、多巴胺、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并顽固性心衰的疗效.方法将72例慢性肺心病顽固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两组均给予抗炎、平喘、祛痰、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酚妥拉明、多巴胺、复方丹参注射液.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x2=8.87,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酚妥拉明、多巴胺、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顽固性心衰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心衰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疗效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法:80例慢性肺心病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按慢性肺心病心衰治疗原则常规用药,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多巴酚丁胺、黄芪注射液和生脉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心脏射血分数。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黄芪、生脉注射液与多巴酚丁胺注射液三药合用治疗慢性肺心病心衰疗效显著,三药合用具有协同强心、改善心功能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慢性原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在临床上是一组较常见的疾病,血管扩张药及强心药用于肺心病的治疗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对17例肺心病心衰患者,采用多巴胺、立其丁联合治疗取得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杨德春  顾学仁 《华夏医学》2004,17(2):171-172
目的:观察29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顽固性心衰患者静脉应用米力农及速尿治疗1周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米力农及速尿治疗组和一般治疗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对照组总有效率7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X线、心胸比例、超声心动图右室内径上治疗前后得到改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亦改善(P<0.05)。结论:米力农联合速尿是治疗慢性肺心病较好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黄彩英  黄爱萍 《右江医学》2005,33(4):359-360
目的观察潘南金联合立其丁治疗肺心病合并心衰的疗效。方法将60例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潘南金及立其丁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心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经过1周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与对照组的66.3%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χ2=5.96P<0.05)。结论潘南金联合立其丁治疗肺心病合并心衰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7.
贾天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11):1272-1272
本文分析了酚妥拉明、多巴胺治疗肺心病顽固性心衰21例的疗效,探讨和讨论了其作用机理及两药合用的优点,并提出用药滴速监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合用治疗顽固性心衰的疗效.方法:选择70例顽固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地高辛、利尿剂、转换酶抑制剂、小剂量倍他乐克等常规治疗,治疗组35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合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43%、显效率48.57%,对照组57.14%、2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合用在治疗顽固性心衰中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酚妥拉明、多巴胺、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顽固性心衰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出现顽固性心衰患者5 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 8例。两组均给予抗炎、平喘、祛痰、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酚妥拉明、多巴胺、参麦注射液。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 .86% )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 % ) ,χ2 =4.3 8,P <0 .0 5 ,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酚妥拉明、多巴胺、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顽固性心衰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曾锐群 《广州医药》1998,29(3):49-50
立其丁与多巴胺治疗28例肺心病合并心衰疗效显优广州市东山区人民医院内科(510080)曾锐群血管活性物质治疗肺心病近年来已有较多报道[1]。我们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立其丁与多巴胺,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28例。分析其临床疗效及血气分析(氧分压PO2...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并重度心功能不全机械瓣替换术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04年在体外循环下机械瓣替换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并重度心功能不全80例.结果:均在充分术前准备全麻体外循环下行机械瓣替换术.术后17例出现并发症但病人无围术期死亡.所有病人临床症状缓解,心功能及全身情况均有明显改善,近期效果良好.结论:外科手术机械瓣替换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并重度心功能不全的有效方法.术前、术中、术后广义的心肌保护是手术成功降低手术死亡率的重要环节.防止术后出血、血栓形成及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长期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50例(A组)、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B组)、正常健康对照者50例(对照组).根据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的记录资料,计算HRT的2个参数震荡初始(turbulence onset,TO)和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e,TS),通过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评估慢性心力衰竭的常用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较各组之间的TO、TS、LVEF、LVEDD的差别.结果 A组TO值、LVEDD值高于对照组(P<0.05),而TS、LVEF值低于对照组(P<0.05);B组TO值、LVEDD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TS值、LVEF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B组TO值、LVEDD值高于A组(P<0.05),而TS值、LVEF值低于A组(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HRT现象减弱,而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HRT现象减弱更明显.HRT可能成为评价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预测其危险程度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室率控制对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160例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高心室率组和低心室率组,两组患者均经美托洛尔缓释片单药或联合胺碘酮控制心室率,治疗目标:高心室率组为80次/分≤心室率<100次/分,低心室率组为60次/分≤心室率<80次/分。根据心室率达目标值后开始进入观察期2年。观察2年内患者临床心力衰竭症状变化、心绞痛发作情况、血清N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浓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各项数据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高心室率组临床心功能不全情况优于低心室率组,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无明显差别。NT-proBN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在治疗后两组均有下降,但高心室率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 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合并慢性房颤患者的心室率控制在80~100次/分相对优于60~80次/分。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心病是小儿常见病,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先心病致死的主要原因。先心病是一大类疾病,其解剖畸形各不相同,发生心功能衰竭的机制各不相同,治疗方法也不相同。本文着重介绍先心病并发心功能衰竭的机制及其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纤毛是细胞表面的突起状细胞结构,几乎存在于每一类细胞。根据微管蛋白的组成结构及数量的不同,可以将纤毛分为运动纤毛和感觉纤毛两类,其中感觉纤毛又称非运动纤毛和初级纤毛。纤毛与内脏器官的发育及许多人体生理活动密切相关,已有研究证明,纤毛参与调控心脏左右房室结构的形成过程,并最终使心脏发育为不完全对称的左右房室腔。而先天性心脏疾病(CHD)是一类以心腔与流出道空间结构发育异常为特征的疾病,因此,纤毛在CHD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心脏左右不对称结构的形成、细胞的极性及迁移均受纤毛调控,并主要通过纤毛转导信号通路来实现,明确纤毛转导信号通路对心脏发育的调控机制,可以为CHD的临床治疗提供新靶点和新思路,同时为CHD的产前筛查提供新的检测基因。本文总结了纤毛在心脏发育及CHD中作用及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矫正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畸形手术的经验。方法:126例先天性心脏病均在浅低温(32℃-34℃)不阻断主动脉,心脏不停跳施行心内畸形矫正术。结果:全组均无气栓发生,术后低心排血量5例,室性心律失常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亡1例,死亡率0.79%。结论: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简化手术操作,缩短体外循环时间。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环抱霉素A等免疫抑制剂广泛运用于心脏移植,心脏移植的效果显著提高,心脏移植迅速发展.在左心辅助系统等人工心脏进一步发展并能取代心脏移植之前,心脏移植已经成为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1 供心的保存原则及特殊性 供心的保护措施应针对心肌结构的保护、能量状态的保护和能量资源的保护[1].其原则是:(1)供心快速地停搏并均匀地降温,从而减少能量消耗.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