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糖链抗原125(CAl25)、糖链抗原19—9(CAl9—9)、癌胚抗原(CEA)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不同病程中的变化规律,为分析其在慢性肝病进程中的临床意义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129例(慢性乙型肝炎41例,乙肝肝硬化39例,其中代偿期14例,失代偿期25例,乙肝肝癌49例)和健康体检者50例,使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CAl25、CAl9—9、CEA水平。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组中AFP分别为4.35ng/ml、5.78ng/ml和60.21ng/ml,CEA为1.51ng/ml、1.92ng/ml和2.45ng/ml,乙肝肝癌患者血清AFP、CEA水平明显高于其它三组(P〈0.05);肝硬化患者血清CAl25水平高于其它三组(P〈0.05)。对于中一大量腹水的肝硬化患者,血清CAl25水平明显高于少量腹水和无腹水的肝硬化患者(P〈0.05),且随腹水量的增多呈逐渐上升趋势。三组慢性肝病患者的血清CA19—9与健康体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CAl25、CEA与MLED评分呈正相关(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别为0.62,P〈0.05;0.36,P〈0.05),CA19—9-、AFP与MELD评分的线形相关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CAl25与Child—Pugh评分显著相关(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为O.84,P〈0.05),CA19—9、AFP、CEA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HBV感染者,血清CAl25与腹水量呈正相关,并与肝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因此CAl25可作为辅助指标监测腹水变化及判断预后。非胃肠道肿瘤患者,血清CEA也可随肝病严重程度加重而增高。 相似文献
2.
接种乙肝疫苗后乙肝标志物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体检和门诊及住院患者检查乙肝两对半,5项全部阴性162例,男84例,女78例,年龄4~55岁,平均27.3岁。方法分别按使用说明书注射3针国产抗乙肝疫苗(0、1、6个月)。并于第3针抗乙肝疫苗注射后的3~6个月复检。结果ELISA法17例HBsAb阴性(10.49%),即不产生保护性抗体,其余4项阴性;145例HBsAb阳性(89.51%),其中28例HBsAb、HBcAb均阳性(17.28%),其余3项阴性;11例只有HBcAb阳性,其余4项阴性(6.79oA)。结论注射抗乙肝疫苗后,24.07%HBcAb阳性是否为乙肝疫苗制备时纯度不够,或是部分人对乙肝疫苗免疫应答差异所致及运输保存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肺结核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5月至2014年10月的80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50例健康体检者、50例肺癌患者,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测定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健康体检者、肺癌患者血清CA125、CA199、CEA、SCC、NSE水平,比较肺结核患者、健康体检者、肺癌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结果肺癌组患者血清CA125、CA199、CEA、SCC、NSE水平明显高于肺结核组与正常组,肺结核患者治疗前血清CA125、NSE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肺结核组治疗2月后、治疗6月后血清CA125、NSE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组治疗2月后、治疗6月后血清CA125、CA199、CEA、SCC、NSE水平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血清CA125与NSE明显高于正常人,低于肺癌患者,可作为肺结核的重要鉴别诊断指标、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血清肿瘤标志物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糖类抗原(CA) 125、CA19-9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者中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经HPV DNA确诊的HPV感染者217例,其中高危型组130例,低危型组87例,采用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血清SCC、CA125、CA19-9的水平,以80例HPV阴性者作对照.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的LSD-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表示,进行秩和检验.结果 高危型组血清SCC、CA125、CA19-9的浓度分别为1.7(0.8,189.0) μg/L、(58.51±35.73)U/ml、21.11(14.98,83.80) U/ml,低危型组为1.8(1.0,74.0)μg/L、(30.45±25.69) U/ml、13.66(8.35,80.90) U/ml,均高于对照组的1.7(0.6,18.6)μg/L、(20.11±15.18) U/ml、7.36(5.64,12.76) 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高危组三项指标也高于低危组(P均<0.05).HPV感染与血清SCC、CA125及CA19-9水平三者之间呈正相关(r=0.3152、0.5111、0.4862).结论 HPV感染可致血清SCC、CA125、CA19-9水平升高,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分析,有利于宫颈病变的辅助诊断及病情估计.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化疗对晚期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晚期肺癌患者7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含铂类两药联合的化疗方法,根据影像学中实体瘤的变化评定化疗疗效,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及化疗4个疗程后血清各肿瘤标志物(血清中癌胚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糖类抗原125,细胞角蛋白Ig的可溶性片段CYFRA211,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等)的水平。结果化疗后患者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显著低于化疗前(P0.05)。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降低水平显著高于疾病加重患者(P0.05)。不同类型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血清标志物水平也存在差异。结论有效的化疗可以显著降低晚期肺癌患者血清肿瘤学标志物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癌症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心健康的疾病.肿瘤标志物在癌症诊断和治疗中有独特的作用,但一直缺乏基于循证依据且符合我国国情的系统性指南.《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建议》对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将对我国肿瘤标志物的科学合理应用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后仍并发原发性肝癌(HCC)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肝病科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3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抗病毒治疗期间并发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抗病毒治疗情况、相关疾病史等。【结果】35例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4例;年龄大于40岁29例,小于40岁6例;7例有长期大量饮酒史,5例有长期吸烟史;6例合并有糖尿病,4例有 HCC 家族史(均为一级亲属);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滴度在6000~9000 COI 所占比例最高,为57.13%;乙型肝炎 e 抗原 HBeAg 阳性8例,HBeAg 阴性27例;经规范抗病毒治疗后,23例乙型肝炎病毒载量(HBV-DNA)<20 IU/mL,11例20 IU/mL ﹤ HBV-DNA ﹤2.0×103 IU/mL,1例 HBV-DNA 为4.0×107 IU/mL。【结论】抗病毒治疗并不能完全消除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 HCC 的风险,年龄大于40岁、男性、有肝癌家族史、长期饮酒、HBsAg 高滴度、HBV-DNA 阳性、糖尿病史等可能与 HCC 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慢性乙肝和乙肝后肝硬化肝脏MRI形态的变化.方法 对慢性乙肝患者32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17例及无肝脏疾病的患者(对照组)18例行MR轴位T1W、T2W及动态增强扫描,观察肝脏形态.结果 肝脏表面不规则、肝脏边缘变钝、胆囊窝扩大、肝脏右后切迹征及再生结节能提示肝硬化(P<0.05),以其中任一种阳性诊断肝硬化,敏感度为99.85%,以其中任两种同时阳性诊断肝硬化,特异度为98.80%~99.96%;上述指标与炎症活动度无关(P>0.05);肝脏边缘变钝提示早期肝硬化(P<0.05),其余各指标在对照组和慢性乙肝不同分期、分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RI显示的肝脏形态变化能提示乙肝后肝硬化,与肝炎症活动度无关. 相似文献
11.
我们对我院消化内科1991年l0月~1992年7月间接受马洛替酯治疗的慢性肝硬变失代偿期病例进行了血清学观察,分别测定用药前后的过氧化酯质(LPO),将其作自身对照并与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正常人血清LOP测定作对比研究,观察马洛替酯对慢性肝硬变病人肝细胞损害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IK治疗恶性实体肿瘤的疗效及相关肿瘤标志物的改变。方法选择32例恶性实体肿瘤患者进行CIK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客观疗效、肿瘤标志物及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 CIK治疗后患者卡氏评分(KPS)提高率59.4%,RR为46.9%,DCR为84.4%。治疗后,相关肿瘤标志物CEA、NSE、AFP、CA153、CA199、Fer检测值总体有所下降。CD_3~+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CD_4~+、CD_8~+、CD_4~+/CD_8~+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CIK细胞治疗可提高恶性实体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但相关肿瘤标志物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3.
14.
肝硬化是肝纤维化的终末阶段,是全球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危害性极大[1].近年来研究[2]显示,干细胞移植是肝脏细胞移植治疗的重要途径,可以逆转肝纤维化过程,而且干细胞可以在体内转化成具有功能性的肝细胞[3]. 相似文献
15.
早在1848年,Bence-Jones发现,检测尿中Bence-Jones蛋白是确诊多发性骨髓瘤的重要手段,此乃利用肿瘤标志物诊断肿瘤的开端。但直到1960年Abelev用血清甲胎蛋白诊断原发性肝癌取得成功以后,才引起人们对肿瘤标志物的重视。到目前已相继发现了 相似文献
16.
消化道肿瘤患者肿瘤标志物和肿瘤坏死因子等水平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消化道肿瘤患者血清中糖类抗原(CA)72-4、19-9和癌胚抗原(CEA)的检出率,同时探讨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恶性消化道肿瘤患者43例、非肿瘤性消化道疾病患者26例,均采用ELISA检测血清sIL-2R、TNF和CA72-4,采用IMX仪器检测CA19-9和CEA。结果:消化道肿瘤患者血清sIL-2R和TNF水平明显高于非肿瘤患者对照组,TNF水平与CA72-4浓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CA72-4与CA19-9双指标组合检测阳性率高于单项检测,3项指标组合检测不再提高阳性率。结论:CA72-4与CA19-9组合检测有助于提高消化道肿瘤的检出率,3项指标组合检测并无实际意义。消化道肿瘤患者TNF水平与CA72-4浓度密切相关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病情,为肿瘤患者的治疗提供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50(CA50)的水平变化及其阳性率,探讨CA50与RA及RA活动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2015年确诊为RA同时行肿瘤标志物CA50检测的住院患者86例作为RA组,以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88例作为对照组。收集RA的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疾病活动度分数(DAS28)。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A组血清肿瘤标志物CA50阳性率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A组血清肿瘤标志物CA50水平与RF、抗CCP抗体、ESR、DAS28评分呈正相关(P0.05),而与hs-CRP无相关性,肿瘤标志物升高的患者未发现肿瘤共存依据。结论 RA患者血清CA50升高,且与病情活动度相关,但并不提示相关肿瘤共存,之后患肿瘤风险是否增加仍需继续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消化道肿瘤患者血清中糖类抗原(CA)72-4、19-9和癌胚抗原(CEA)的检出率,同时探讨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恶性消化道肿瘤患者43例、非肿瘤性消化道疾病患者26例,均采用ELISA检测血清sIL-2R、TNF和CA72-4,采用IMX仪器检测CA19-9和CEA。结果消化道肿瘤患者血清sIL-2R和TNF水平明显高于非肿瘤患者对照组,TNF水平与CA72-4浓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CA72-4与CA19-9双指标组合检测阳性率高于单项检测,3项指标组合检测不再提高阳性率。结论CA72-4与CA19-9组合检测有助于提高消化道肿瘤的检出率,3项指标组合检测并无实际意义。消化道肿瘤患者TNF水平与CA72-4浓度密切相关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病情,为肿瘤患者的治疗提供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9.
消化道癌症血清肿瘤标志物及血液粘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消化道癌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清多种瘤标志物糖类抗原的变化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重庆大学产FASCO-3010全自动血流变测定仪测定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糖类抗原用上海数康科技公司的蛋白芯片多种瘤标志物检测系统和电化学发光仪测定多种瘤标志物糖类蛋白,共检测66例消化道癌症病人血清及50例正常对照血清.结论癌症病人血清中糖类抗原增加,引起蛋白质增加,致使血浆粘度和血液粘度增加,加之癌症患者红细胞的变性,细胞内粘度增加,聚集性增加,血液流动时阻力加大,致使血液粘度增高. 相似文献
20.
《检验医学》2019,(11)
目的计算7项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CA15-3、CA19-9、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的参考变化值(RCV)和参考变化因子(RCF)。方法根据公式计算RCV及参考变化上限因子(RCFup)和参考变化下限因子(RCFdown)的单向范围和双向范围。结果根据公式计算出AFP、CEA、CA125、CA15-3、CA19-9、f-PSA、t-PSA的RCV和RCF。结论建议临床实验室同时使用RCV和RCF作为健康人群的参考区间。在连续监测肿瘤患者相关指标时将RCF作为临床动态判读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