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伴抑郁焦虑症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伴抑郁焦虑症患者的心律变异性及心律失常特点。方法年龄≥60岁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伴抑郁焦虑症患者39例(A组),不伴抑郁焦虑症患者51例(B组),分析Holter监测结果。结果与B组相比,A组患者24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24h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24h相邻R-R间期差值〉50ms的百分数(PNN50)减低(P〈0.05),室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缺血性ST-T改变以及心率变异性(HRV)减低的检出率升高(P〈0.05)。结论伴抑郁焦虑症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HRV减低,并且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及缺血性ST-T改变。  相似文献   

2.
张尔永  石应康 《华西医学》1992,7(2):195-198
本文报告3例心内直视手术后阵发性Ⅲ°房室传导阻滞。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循环稳定。但术后第3~5天发生短暂的意识消失、肢体抽搐等,且反复多次发生。心电图检查证实为阵发性Ⅲ°房室传导阻滞。经应用心内膜临时起搏器后,病人均度过危险期,于1~10天后,心律恢复为窦性,房室传导阻滞消失。作者对心内直视手术后阵发性Ⅲ°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我院于1997年为1例Ⅲ°房室传导阻滞伴隐匿性预激综合征病人安装VVI型永久性起搏器,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病历简介该患既往有室上速发作史(未出现Ⅲ°房室传导阻滞前),其心室率较快,出现Ⅲ°房室传导阻滞后,心电图为:窦性P波规律出现,室性逸搏心搏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房扑动射频消融术后出现房室传导阻滞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心房扑动患者,存在房室传导比率≥5:1,均采用消融下腔静脉至三尖瓣峡部,终点达到双向阻滞。29例于房扑下消融,6例是转窦性心律后消融,分析术后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的原因。结果 9例患者术后发生I°至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其中4例患者恢复,5例患者未恢复。结论心房扑动行射频消融术有造成房室传导阻滞可能,但发生率低。缓慢心室率的心房扑动术前可能合并房室传导阻滞,转窦性心律后消融对增加手术安全性及是否存在并发症的判定有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体表心电图鉴别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以及诊断房室结双径路与隐性旁路的准确率。方法:经射频消融术证实的59例房室结双径路(A组)和40例隐匿性房室旁路(B组)患者,分析其术前窦性心律与室上速的体表心电图,总结具有特异性改变的P—QRS波型。结果:射频消融术前窦性心律下,V1导联呈rSr’,A组6例,B组5例,分别占10.17%和12.50%(P〉0.05);但术前窦性心律下V6导联呈qRs,A组仅21例,B组24例,分别占60.00%和35.59%(P〈0.05);射频消融术前室上速时12导联体表心电图比较,由于逆P(P’)使V-导联呈rSr’,A组43例,发生率72.88%;B组7例,发生率17.5%(P〈0.01)。结论:术前窦性心律时,心电图V6导联qRs三相波形对隐匿性预激诊断特异性强,准确性高。室上速时,V1导联呈rSr’多提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检查在房颤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50例房颤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根据有无临床症状(黑矇、晕厥、头晕)分为症状组(22例)和无症状组(28例)。对比两组24 h发生2 s以上长R-R间期,逸搏频率例数,最快心室率及24 h平均心室率。结果:症状组夜间、日间发生2 s以上长R-R间期和逸搏频率例数多于无症状组(P<0.05);症状组24 h平均心室率、最快心室率低于无症状组(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较常规心电图检查更加便捷、细致,方便临床医师寻找有临床意义的长间歇,为房颤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诊治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7.
急性草乌和川乌中毒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我科 1998— 2 0 0 2年救治 10例急性草乌和川乌中毒患者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 :10例中毒患者中男 6例 ,女4例 ;年龄 4 0~ 6 5岁。全部因为腰腿和颈肩部疼痛服用自配偏方药酒 (草乌、川乌各 15 g,浸酒约 5 0 0 m l)后发病 ,服用量 30~ 5 0 ml。 5例服后 0 .5 h内发病 ,5例 0 .5~ 1.0 h内发病。患者均有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症状 ;1例出现惊厥 ;患者均有程度的心律失常 ,其中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 2例 ,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伴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2例 ,多形性室速 3例 ,快速型心房纤颤1例 ,ST T改变 5例 ,8例重症出…  相似文献   

8.
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心律失常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报告 例1:女,9岁.术前超声心动图诊断室间隔膜周部缺损,测缺损口10/6 mm,听诊:胸骨左缘3/6级收缩期杂音,p2亢进.术中行经导管左窒造影,测缺损口13 mm,选用16 mm Amplatzer封堵器,封堵顺利.术前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封堵术后7 d,阵发性头晕伴意识不清5 h,ECG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交界性自主心律.经药物治疗几日后复查ECG示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应用于老年心血管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分析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评价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测患者出现缺血性ST段改变90例,其中60例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30例为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中42例(70.0%)发生在0:00~8:00,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中20例(66.7%)发生在0:00~8:00,0:00~8:00是心肌缺血的高发时段;24 h动态心电图的房颤、房扑、房速、室速、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及束支阻滞诊断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结论: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能够全面掌握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发展,有助于疾病的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老年开腹手术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开腹手术治疗的160例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80例采取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A组)、80例采取全身麻醉(B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麻醉前,A、B两组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饱和度(Sp O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10 min、术后5 min,A组的HR、MAP均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的Sp O2水平在各个时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24 h,A组患者的简明精神状态量表评分高于B组(P0.05);手术后24 h,A组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11.25%低于B组的26.25%(P0.05);术后24 h、术后72 h,B组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高于A组(P0.05);术后24 h,B组的CD4+/CD8+水平低于A组(P0.05);手术后7 d内,A组肺部感染发生率6.25%(5/80)低于B组患者的16.25%(1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6,P=0.045)。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老年开腹手术患者认知功能影响较小、肺部感染发生率较低,但是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硬膜外麻醉的腰背痛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本研究应用氯诺昔康复合地塞米松防治硬膜外麻醉后腰背痛发生,以减少患者受腰背痛的困扰.方法:选择拟在腰部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行下腹部、下肢或会阴部手术的患者360例,均分为3组,每组120例.硬膜外穿刺成功后,3组给药情况分别如下:A组,2%利多卡因3 mL试验量,分3次追加0.5%罗哌卡因15 mL,术中根据情况追加0.5%罗哌卡因5~8 mL;B组,加药同A组,开放浅表静脉后静注氯诺昔康8 mg,并于穿刺后4 h肌注氯诺昔康8 mg;C组用药同B组,术毕时于硬膜外腔推注地塞米松1 mL(5 mg)+0.9%氯化钠5 mL.记录穿刺次数、麻醉效果、手术时间以及辅助用药情况,并于术后24、72 h随访记录患者腰背痛情况,包括疼痛分级、穿刺局部压痛等.结果:24 h后随访,C组腰痛发生率也明显低于A、B组,48h后随访,3组腰痛发生率均有所下降,但与A组比较,C组腰痛率及严重程度明显下降(P<0.01),B组与A组比较,两者腰痛率及严重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实践中,如能很好地掌握硬膜外麻醉穿刺技术并合理灵活应用氯诺昔康和局部注射地塞米松,将能有效防治椎管内麻醉术后腰背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单次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效果。方法急诊手术240例,随机分为3组,A组为单次硬膜外麻醉,B组为腰-硬联合麻醉,C组为连续硬膜外麻醉。术中观察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记录麻醉效果和起效时间、局麻药用量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3组患者在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麻醉效果最好,满意率100%,B组次之,C组最差;起效时间,B组最快,A组次之,C组最慢,C组与A、B间有显著性差异。局麻药用量B组最少。术中、术后并发症A组有低血压4例,B组有低血压12例,恶心呕吐4例;术后头痛9例;C组低血压5例,恶心呕吐1例。三组患者均无全脊髓麻发生。结论单次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是最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3.
例1,男58岁,因阵发性胸闷、心悸8年,加重伴头1周入院。在当地医院有阵发性室上速的心电图记录.予药物或自行终止。入院后再次发作室上性心动过趣静推异搏定终止后出现窦性静止达2.48s,伴结性逸搏。后行射频消融手术治疗,术中证实为双经路引起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行房室结慢径改良术成功,再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窦房结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术毕硬膜外隙注入林格液对高龄患者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全子宫及附件切除术且麻醉效果确切的高龄患者148例,随机分为术毕硬膜外隙注入林格液组(A组)、术毕硬膜外隙未注入林格液组(B组),各74例。麻醉平面出现后,0.75%左布比卡因7~10mL注入硬膜外隙。术中根据腹部肌肉松弛情况追加0.75%左布比卡因。A组在术毕即将林格液20mL注入硬膜外隙,B组在术毕硬膜外隙未注入林格液。观察并记录麻醉前10min(T0)、术毕(硬膜外隙注入林格液时)(T1)、术毕15min(T2)、术毕30min(T3)、术毕45min(T4)及术毕1h(T5)时的MAP、CVP、HR及SpO2的变化。结果:A组于T1、T2时MAP值、CVP值及HR值显著低于T0时(P<0.05);B组T1、T2、T3、T4及T5时MAP值,T1、T2、T3、T4时CVP及HR值显著低于T0时(P<0.05),而T4、T5时MAP值、T3、T4时CVP及HR值显著低于A组(P<0.05),SpO2值均在正常值范围内,组间及各时间点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术毕硬膜外隙注入林格液可有效地缩短硬膜外麻醉后续影响,使高龄患者术后循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化学消融术后合并晚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2000年12月至2011年12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HOCM化学消融术235例患者中合并晚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5例患者的病例特点,提出临床护理要点.结果 5例患者出现晚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为2.1%,晚发时间中位数为术后32 h,R-R最长间歇中位数为30 s,5例患者均被及时发现,再次植入临时起搏器后恢复正常窦性心律.结论 HOCM化学消融术后合并晚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低,而一旦发生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因而临床护士应加强护理,提高认识.  相似文献   

16.
我们选自2005-01/2006-12共540例心悸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21例,女319例,年龄15~82(平均50.1)岁。均为阵发性心悸患者,除外因发热或使用药物如阿托品、氨茶碱、麻黄素等因素。1.2方法采用PH IL IPS公司的动态心电图监测系统进行检测,Ch1、Ch2、Ch3三通道连续24 h记录,有效监测超过23 h,其中502例在DCG检查前做普通心电图(ECG)检查,记录结果经计算机处理,经人机对话,剔出伪差干扰,并做χ2检验。2结果2.1动态心电图表现540例心悸患者DCG检查共发现各种心律失常407例,检出率75.37%。其中室性早搏177例,房性早搏159例,交界性早搏5例,短阵室速20例,短阵房速58例,阵发性室上速4例,房颤7例,阵发性房颤10例,窦房传导阻滞5例,房室传导阻滞15例,预激综合征6例,一过性窦缓4例,窦性心律不齐15例,部分患者合并存在两种以上心律失常,另外尚有36例出现ST-T改变。2.2与普通心电图阳性检出率比较502例ECG检查共发现各种心律失常55例,检出率10.95%,明显低于动态心电图的心律失常检出率(χ2=...  相似文献   

17.
杨传高  郁志明  张笛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1):3377-3378
目的:观察扩张型心肌病伴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心率震荡(HRT)变化。方法:32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行Holter检查,计算HRT的震荡初始值(TO)、震荡斜率(TS)及心率变异性的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值。取同期住院无器质性心脏病者20例为对照组。并据Holter结果将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分为无室性心动过速组(A组)和伴室性心动过速组(B组)。结果:A组18例,B组14例。两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左室射血分数(LVEF)、TO、TS、SDNN差异有显著性;与A组相比,B组心功能较差(P<0.05),LVEF较低(P<0.01),TO值较高(P<0.01),TS较低(P<0.01),SDNN较低(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伴室性心动过速患者较不伴室性心动过速者HRT减弱。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给予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1 d、术后5 d血清Aβ、Tau蛋白浓度、MMSE评分、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情况及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应答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5 d血清Aβ、Tau蛋白浓度、MMSE评分、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 A组患者Aβ、Tau蛋白浓度均高于B组患者,MMSE评分低于B组患者,患者POCD发生率较B组患者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应答时间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术后1 d MMSE评分提高,POCD发生率显著降低,改善患者的血清Aβ、Tau蛋白浓度,为降低患者术后POCD的发生率,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更宜采用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19.
0.75%罗哌卡因在剖宫产手术三种麻醉方法中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从夺  杨恒 《临床医学》2009,29(10):24-25
目的比较0.75%罗哌卡因应用于连续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单次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单胎初产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连续硬膜外组,B组腰-硬联合麻醉组,C组单次硬膜外组。术中观察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记录麻醉镇痛效果和肌松满意度,起效时间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三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麻醉效果最好,满意率100%,B组次之,A组最差;起效时间,B组最快,C组次之,A组最慢,A组与B、C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术后并发症:A组有低血压1例,恶心呕吐2例;B组有低血压4例,恶心、呕吐5例,术后头痛2例;C组低血压1例。三组患者均无全脊髓麻发生。结论0.75%罗哌卡因结合单次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是最好的麻醉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室缺)经导管封堵术后早期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100例膜周部室缺患儿,隔瓣下室缺30例、膜部室缺21例、偏流出道室缺29例、嵴内室缺20例,其中伴有成熟膜部瘤27例。患儿均采用经皮介入封堵术,术后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术后早期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结果本组介入治疗成功率97%(97/100),3例介入治疗失败,其中2例因主动脉瓣右冠瓣脱垂伴主动脉瓣中-重度反流而停止介入手术,1例封堵器移位外科手术取出;7例术后12h内发生不同类型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为7.2%(7/97);体质量〈10kg及动-静脉轨道建立时间〉1h和膜周部室缺类型与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相关。结论严格手术适应证,缩短手术操作时间,有助于降低膜周部室缺介入封堵术后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