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初步探讨输血对贫血早产儿脑血流动力学及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入住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胎龄≤34周且出生1周后接受输血治疗的贫血早产儿为研究对象,运用便携式超声诊断仪测定输血前与输血后各24 h内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的5个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收缩期峰流速(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运用二维超声观察输血前24 h及输血后1周内头颅超声变化.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40例早产儿,输血后ACA的Vs、RI较输血前降低[Vs:(46.0±10.8) cm/s比(50.6±10.9) cm/s,RI:(0.79±0.10)比(0.84 ±0.13),P<0.05],Vm、PI、Vd输血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A各血流动力学参数与ACA血流动力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89.3%的早产儿脑损伤较前无变化或减轻,10.7%的早产儿输血后出现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或出血程度较前加重.结论 输血可影响早产儿大脑血流动力学,以ACA最为显著.输血可能对早产儿脑损伤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nography,TCD)观察脑功能损害患儿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TCD在监测与评估脑损害患儿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以大脑中动脉为靶血管,检测脑功能损害组20例及无脑损害组(对照组)20例患儿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流速(Vs)、平均血流速度(Vm)、舒张期流速(Vd)、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对比两组患儿各参数间的差异.脑功能损害组患儿按Glasgow评分、预后再分组,比较不同Glasgow评分(≤6分组和7~13分组)、不同预后患儿的TCD各参数的差异.每日动态监测脑功能损害组患儿的TCD直至TCD参数正常,将TCD参数达正常时间与Glasgow评分、意识障碍持续时间进行相关分析.对比脑功能损害组不同Glasgow评分、不同预后患儿TCD达正常时间的差异.结果 (1)脑功能损害组大脑中动脉的Vs、PI、RI均较对照组高,Vd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脑功能损害组Glasgow评分≤6分患儿的PI(0.91±0.21)高于Glasgow评分7~13分患儿(0.83±0.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s、Vd、RI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脑功能损害组不同预后患儿间的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脑功能损害组患儿TCD参数达正常时间与入院当日Glasgow评分呈负相关(r=-0.653,P<0.01);TCD参数达正常时间与意识障碍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0.923,P<0.01).不同Glasgow评分、不同预后患儿的TCD参数达正常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lasgow评分≤6分、预后差患儿的TCD达正常时间更长(P均<0.05).结论 脑功能损害患儿的脑血流动力学异常,脑损害程度越重者,PI越高,TCD参数恢复正常的时间越长;动态监测TCD可反映脑血流变化,对评估病情和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多普勒超声显像法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儿童的血管内皮功能。方法研究对象共20例,均为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儿童,分为VVS组(n=10)及非VVS对照组(n=10),对10例经直立倾斜试验确诊的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应用多普勒超声测定肱动脉的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并与10例经直立倾斜试验除外VVS的对照组儿童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基础血压及基础肱动脉血管内径均无显著性差异,但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较对照组显著增强[(11.93±4.46)%vs(8.46±2.18)%,P<0.05]。结论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增强可能是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a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脑血流改变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HIE患儿86例,分为轻度HIE组(46例)、中度HIE组(29例)、重度HIE组(11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各组患儿出生后第24、48、120小时左右两侧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systolic maximum velocity,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Vd)、平均速度(mean velocity,Vm)、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及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的变化.结果(1)频谱特征:中、重度HIE组患儿在第24小时Vs减低,部分舒张末期血流信号不明显,呈现仅有收缩峰而无舒张期的单峰型特点,至第120小时接近正常的双峰型.(2)血流速度变化:生后第24小时,轻、中、重度HIE组患儿Vs、Vd、Vm均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HIE组在第48小时Vs、Vd、Vm接近正常或已恢复正常(P>0.05),而中、重度HIE组至第120小时尚未接近正常(P<0.05).(3)血管阻力指数变化:生后第24小时内PI、RI均增高,且中、重度组与轻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120小时,PI、RI接近正常水平(P>0.05).结论运用彩色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可用于HIE患儿早期诊断、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对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彩色经颅多普勒(TCD)技术,检测正常儿童各年龄组TCD参数,旨在确立正常值范围.方法 对2004-2006年健康儿童颅内血管TCD检测的、资料数据完整的100例不同年龄段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同年龄段各组儿童颅内大脑前动脉(A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为(73.13±10.30)cm/s、收缩期流速(Vs)为(96.105±13.00)cm/s、舒张期流速(Vd)为(48.20±10.00)cm/s、血管搏动指数(PI)为0.88±10.10、血管阻力指数(RI)为0.56±0.15;大脑中动脉(MCA)的Vm为(96.10±11.06)cm/s、Vs为(138.00±14.00)cm/s、Vd为(68.00±8.00)cm/s、PI为(0.80±0.15)、RI为(0.53±0.20);大脑后动脉(PCA)的Vm为(53.00±12.20)cm/s、Vs为(85.20±12.10)cm/s、Vd为(42.06±6.00)cm/s、PI为(0.85±0.19)、RI为(0.52±0.12);颈内动脉颅内段(ICA)的Vm为(83.16±16.05)cm/s、Vs为(129.00±13.81)cm/s、Vd为(58.10±11.22)cm/s、PI为0.80±0.26、RI为0.60±0.14;椎动脉(VA)的Vm为(59.00±10.04)cm/s、Vs为(86.00±15.00)cm/s、Vd为(39.00±7.00)cm/s、PI为0.88±0.21、RI为0.57±0.26;基底动脉(BA)的Vm为(60.00±11.00)cm/s、Vs为(73.00±13.00)cm/s、Vd为(38.00±7.00)cm/s、PI为0.72±0.17、RI为0.52±0.22.结论 TCD各参数正常值范围的建立,使儿童TCD检查结果更为客观真实,对提高儿童TCD检查的阳性率、降低假阳性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儿童直立倾斜试验(HUTT)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身高、体重及体质量指数(BMI)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0年1月至2012年8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 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头痛、头晕、胸闷、叹气等儿童1 906例,男964例,女942例,年龄2.00 ~ 17.92岁,平均10.84±2.97)岁.测量身高、体重,计算BMI.在取得受试者或监护人书面知情同意后,进行HUTT.根据HUTT结果及反应类犁分HUTT阴性组、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组、血管迷走性晕厥(VVS)血管抑制型组、VVS心脏抑制型组、VVS混合型组.结果 与HUTT阴性组相比,年龄在POTS组、VVS血管抑制型组、VVS混合型组较大(P<0.05),身高、体重、体表面积在POTS组、VVS血管抑制型组、VVS混合型组增加(P<0.01).与POTS组相比,体重、体表面积在VVS血管抑制型组、VVS混合型组降低(P<0.05),VVS心脏抑制型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HUTT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身高、体重及BMI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期脑血流随日龄的动态变化。方法选择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适于胎龄儿和健康足月儿,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测定不同胎龄新生儿生后7d内每天大脑中动脉(MAC)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结果早产适于胎龄儿组65例,足月儿组49例。足月儿组脑血流速度较早产儿组明显增快(P<0.05);各组2~7d各时间段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s)、平均血流速度(Vm)、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均较第1天增快(P<0.05);早产适于胎龄儿组3~7d各时间段Vs、4~7d各时间段Vm与第2天比较均增快(P<0.05);足月儿组4~7d各时间段Vs和Vm均较第2天增快(P<0.05);早产适于胎龄儿与足月儿Vs、Vm4~7d各时间段呈逐渐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d增加较缓慢,2~7d各时间段差异不明显;新生儿早期RI、PI亦呈渐增趋势,生后第1天较高,2~7d内RI、PI短时期降低之后RI、PI又逐渐升高。结论新生儿早期脑血流速度随日龄增大逐渐增快,生后前3d波动较大,然后缓慢增加,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8.
Li YJ  Qian SY  Wang L  Yin HH 《中华儿科杂志》2005,43(3):188-191
目的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观察甘露醇对复苏后患儿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以大脑中动脉(MCA)和颈内动脉颅外段 (EICA)为靶血管,观察 21例复苏后患儿脑血流变化的趋势及应用首剂甘露醇前后各指标的变化。据舒张期血流将患儿分为 2组:Ⅰ组为舒张期血流消失或反流(9例);Ⅱ组为舒张期血流正向(12例)。结果 Ⅰ组静注甘露醇前后MCA和EICA的收缩期峰流速(Vp)、舒张期流速(Vd)、平均流速(Vm)、脉动指数(PI)无明显改变 (P>0.05), Glasgow评分最高值明显低于Ⅱ组(P<0.05 ),随病程TCD频谱形态无改善,预后极差。Ⅱ组用药后MCA的Vd、Vm、Vp增加,PI降低 (P<0 05 );EICA的Vd增加 (P<0.05 ),Vp、Vm、PI无明显变化 (P>0.05),随病程TCD频谱形态渐趋正常,患儿全部存活。结论 脑损害较轻的患儿应用甘露醇可改善脑灌注,舒张期血流消失或反向频谱提示预后不良,与严重脑损伤密切相关,甘露醇对此类患儿难以发挥调节脑血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生儿早期脑血流随日龄的动态变化.方法 选择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适于胎龄儿和健康足月儿,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测定不同胎龄新生儿生后7 d内每天大脑中动脉(MAC)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结果 早产适于胎龄儿组65例,足月儿组49例.足月儿组脑血流速度较早产儿组明显增快(P<0.05);各组2~7 d各时间段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s)、平均血流速度(Vm)、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均较第1天增快(P<0.05);早产适于胎龄儿组3~7 d各时间段Vs、4~7 d各时间段Vm与第2天比较均增快(P<0.05);足月儿组4~7 d各时间段Vs和Vm均较第2天增快(P<0.05);早产适于胎龄儿与足月儿Vs、Vm 4~7 d各时间段呈逐渐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d增加较缓慢,2~7 d各时间段差异不明显;新生儿早期RI、PI亦呈渐增趋势,生后第1天较高,2~7 d内RI、PI短时期降低之后砌、PI又逐渐升高.结论 新生儿早期脑血流速度随日龄增大逐渐增快,生后前3 d波动较大,然后缓慢增加,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水肿重症患儿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急性脑水肿患儿经颅多普勒(TCD)各项检测参数及频谱的变化,探讨TCD在监测与评估急性脑水肿患儿颅内压的作用.方法 对广州市儿童医院2004年6月至2007年4月收治的73例符合急性脑水肿诊断的危重症患儿应用TCD进行床边监测,分析各年龄段急性脑水肿患儿以及小儿昏迷量表评分不同分值下TCD的各项参数(Vs、Vd、Vm、PI、RI)和血流频谱特征并与同龄段的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脑水肿患儿的TCD显示,Vd及Vm下降,PI、RI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着显著性差异(P<0.01),Vs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其血流频谱在颅内压升高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性改变即急性脑水肿ICP增高初期,血流频谱表现为收缩峰变尖锐,而平均血流速度无明显改变.部分病例表现为收缩期与舒张期血流速度均升高,频窗紊乱,Lindegaard指数(VmMCA/VmICA)>3,提示脑血管痉挛;随病情发展,脑血流速度进一步下降,频谱表现为收缩峰尖锐高阻波形.当脑血管阻力进一步增加,TCD监测频谱表现为高尖的收缩期正相血流,舒张期逆向负相血流的"振荡波",当颅内压接近舒张压时,舒张期血流消失,频谱表现为"钉子波",病情进展最终血流信号减弱直至消失.结论 TCD可直接提示脑血流灌注的状态,反映脑水肿患儿颅内压力的变化,以及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是否尚存,对于病情判断以及颅内压增高的早期干预均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当TCD频谱表现为收缩期血流正相而舒张期血流负相的振荡波、收缩期血流钉子波或无血流信号,患儿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昏迷患儿脑血流动力学的一般情况及变化趋势,以及了解脑血流动力学与颅内压之间的联系。方法以大脑中动脉(MCA)为靶血管,观察昏迷组及对照组患儿(其中56例昏迷患儿)脑血流变化;腰穿或应用甘露醇前后各指标的变化;昏迷患儿不同时期及不同昏迷程度时的各指标的变化。结果昏迷组收缩期峰流速(Vp)、平均血流速度(Vm)、脉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明显高于对照组;昏迷患儿在治疗前Vp、Vm、PI、RI均高于治疗后;患儿在腰穿前大脑中动脉Vp、Vm、PI、RI均高于腰穿后;甘露醇使用前Vp、Vm、PI、RI均高于其使用后;Glasgow评分分值低者Vp、舒张期流速(Vd)、Vm偏低,而RI、PI偏高。结论昏迷患儿的脑血流动力学异于正常,TCD可反映颅内脑血流灌注情况,脑血流动力参数可随颅内压而变;因此TCD有助于判断病情、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2.
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间的差异。方法经常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卧立位血压、辅助检查、直立倾斜试验(HUT)确诊的VVS患儿40例,比较不同类型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间的差异。结果VVS患儿的血流动力学类型以血管抑制性为主。不同类型VVS患儿的临床特征,包括晕厥的诱因、先兆、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基础心率、血压及血清电解质水平等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血管抑制型反应是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的主要血流动力学类型。  相似文献   

13.
李勇 《新生儿科杂志》1995,10(4):167-169
125例正常足月新生儿,按不同日龄分为5组,以经颅多谱勒超声(TCD)测量其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颈内动脉(ICA)的收缩峰流速VS,舒张峰流速Vd,平均流速Vm及收缩、舒张流速比(S/D),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统计各参数左右两侧的平均值及标准差。统计结果指示:新生儿期脑内各血管各期血流速度(s,Va,Vm)均较成人及年长儿低。各期血流速度均随日龄增加而加快。S/D,PI,RI也随日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合并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地复习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经直立倾斜试验(HUT)诊断为POTS的57例儿童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28例,年龄5~16(12.2±1.9)岁。结果:57例POTS儿童中,在可以耐受倾斜体位的前提下,通过延长HUT时间,24例(42%)经HUT诊断合并VVS,其中血管抑制型20例,混合型3例,心脏抑制型1例。合并VVS儿童平均年龄(13.0±1.4岁)大于未合并VVS的POTS儿童(11.5±2.1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POTS儿童合并VVS,在可以耐受倾斜体位的前提下,延长HUT时间有利于防止VVS漏诊。与未合并VVS的POTS儿童比较,合并VVS儿童年龄较大,但性别、临床症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糖异常对轻度窒息新生儿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2005-2007年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的足月轻度窒息新生儿55例,根据入院时血糖值分组,各组患儿均在生后24 h内做脑血流检查,血糖异常者在血糖改善后,再行1次脑血流检查.结果 与窒息血糖正常组相比,窒息伴低血糖组患儿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时间平均流速(Vm)增加,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Vs-Vd/Vs)降低,脑血流量(CBF)增加,脑组织呈过度灌注状态.血糖恢复正常后,脑血流的各项参数有所恢复,但与单纯窒息组相比仍存在统计学意义.窒息伴高血糖组患儿,PI、RI较单纯窒息组增加,Vs、Vd、Vm降低,CBF减少,脑组织呈低灌注状态.血糖改善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恢复较慢,以Vd、PI、RI更明显,脑组织仍呈低灌注状态.结论 血糖异常使轻度窒息新生儿脑血流动力学异常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基础状态下空腹血糖与儿童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able test,HUTT)结果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头痛、头晕、胸闷、叹气等儿童157例,男86例,女71例,年龄3 ~18岁,平均(11.34±3.29)岁.在排除器质性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原因所致上述症状,取得受试者或监护人书面知情同意后,进行HUTT.HUTT前监测患儿基础状态下空腹微量血血糖.结果 (1) HUTT阴性组(n=63)与HUTT阳性组(n=94)之间空腹血糖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5.40 ±0.52) mmol/L vs (5.35±0.61) mmol/L,t=-0.590,P>0.05].(2) 94例HUTT阳性儿童中心脏抑制型血管迷走性晕厥仅l例未纳入统计,血管抑制型血管迷走性晕厥(n=67)、混合型血管迷走性晕厥(n=10)及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n=16)之间空腹血糖未见组间差异[(5.34±0.54)mmol/L vs (5.07 ±0.64) mmol/L vs (5.49 ±0.81) mmol/L,P均>0.05].(3) 67例血管抑制型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中基础直立倾斜试验(n=16)与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倾斜试验(n=51)两种诱发方式的空腹血糖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5.32±0.54) mmol/L vs(5.35 ±0.55) mmol/L,t=0.166,P>0.05].(4)空腹血糖<5.5 mmol/L与≥5.5 mmol/L两组的HUTT阴性率[37.63%(35/93) vs43.75%(28/64)]和HUTT阳性率[62.37% (58/93) vs 56.25% (36/64)]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x2 =0.585,P>0.05).结论 空腹血糖对儿童HUTT结果没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儿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临床特征和血浆、血小板中5-羟色胺(5-HT)的变化.方法 2006年10月-2009年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经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确诊为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儿41例(HUTT阳性组),诊断标准参照基础HUTT对儿童不明原因晕厥的诊断研究,男17名,女24名,年龄6~14岁,平均年龄(10.5 ±1.8)岁.匹配健康儿童(对照组):当地幼儿园和中小学36名健康小儿,男16名,女20名,年龄9~14岁,平均年龄(10.7±1.5)岁.分析晕厥诱因和先兆症状、HUTT反应方式、晕厥发作时间、VVS患儿静息状态各亚型血压和心率变化等临床特点.全体研究对象抽取静脉血3 ml,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ELISA)法对41例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及36名健康儿童的血浆和血小板中5-HT进行测定.结果 ①41例血管迷走性患儿平均年龄为(10.5±1.8)岁,女童比例高于男童,为1.4:1.②VVS先兆症状:患儿中33例存在晕厥先兆(80.4%),其中头晕发生率高达78.8%.③VVS发生诱因:儿童VVS发作前常存在诱发因素,包括:长久站立、劳累、情绪影响等.其中长久站立比例最高,达90.2%.④HUTT平均反应时间及晕厥持续时间: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阶段平均反应时间为(20.6±8.6)min;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激发倾斜试验(SNHUT)阶段平均反应时间(5.0±2.2)min.晕厥持续时间均短于5 min.⑤HUTT不间反应类型的分布:血管抑制型61.0%,混合型24.4%,心脏抑制型14.6%.⑥血压和心率的比较:VVS患儿和正常儿童静息状态下基础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VS患儿中血管抑制型、混合型和心脏抑制型静息状态下基础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⑦VVS患儿基础状态和HUTT阳性时血浆中5-HT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51±1.32)μg/Lvs.(27.28±2.48)μg/L,t=0.518,P=0.606;(27.51±1.32)μg/L vs.(28.05 ±1.40)μg/L,t=2.044,P=0.167],基础状态下血小板5-HT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30 ±6.06)10~9ng/L vs.(79.88±5.79)10~9ng/L,t=1.788,P=0.780].⑧VVS患儿基础状态下和HUTT阳性时的血小板5-H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30±6.06)10~9ns/L vs.(97.90±6.59)10~9ng/L,t=11.26,P=0.00].结论 VVS患儿具有明显的临床特征;VVS患儿基础状态和晕厥(或晕厥先兆发生时)血浆中5-HT变化不明显;VVS患儿晕厥或晕厥先兆发生时血小板5-HT明显升高,提示中枢5-HT系统可能参与了VVS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8.
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儿童狼疮脑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儿童狼疮脑病(NPLE)诊断中的意义.方法5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分为三组无NPLE组即SLE组(15例);NPLE组(20例);NPLE亚临床组(19例).应用TCD仪,常规探查颅内双侧大脑前、中、后动脉和颈内动脉、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共11条动脉;探测参数有脑动脉平均峰流速(Vm)、左右大脑半球血流速度对称性、频谱形态、血流声频、血管波动指数(PI);对NPLE组中16例TCD异常者做了动态TCD观察.结果TCD异常表现为Vm增高或下降、左右半球血流速度不对称、涡流频谱、粗糙血流声频、PI下降等.SLE组正常12例,异常3例;NPLE组正常2例,异常18例;NPLE亚临床组正常0例,异常19例.NPLE组及NPLE亚临床组TCD异常率高于SLE组(x2=32.13,P<0.01),而前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x2检验显示NPLE组和NPLE亚临床组PI下降、Vm增高或下降、双半球血流速度差、涡流频谱、粗糙血流声频异常率均比SLE组高,P均<0.01;NPLE组与NPLE亚临床组各项参数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TCD简便、无创、价优,有助于长期随访观察SLE患儿病情,为NPLE患儿脑血管早期功能性变化的检测提供了一项较敏感和特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晕厥是引起一过性意识丧失最常见的原因,引起晕厥的病因主要有器质性晕厥、神经介导的反射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和精神性疾病,其中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最常见.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主要包括血管迷走性晕厥(VVS)、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及直立性低血压(OH)等.直立倾斜试验(HUT)是VVS诊断中的重要客观检查手段,它包括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和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激发的倾斜试验(SNHUT).VVS的治疗主要包括直立训练等物理疗法、增加患儿盐和液体的摄入量及药物治疗等.  相似文献   

20.
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是小儿不明原因晕厥中最常见的原因。VVS病因复杂,其诊断主要通过临床表现及直立倾斜试验(HUT)。目前有研究指出,神经内分泌系统在晕厥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HUT诱发晕厥时伴有异常的神经体液激活。VVS患儿内皮系统分泌的血管内皮素1、一氧化氮等在VVS晕厥发生前后存在血浆浓度改变,提示内皮系统参与儿童VVS的发生。文章综述关于血管内皮系统参与儿童VVS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