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脉血栓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越来越严重地危害人们的生命和健康。目前,大多采用抗血小板药对该类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有报道显示,阿司匹林能使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病死率下降15%~44%[1]。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实验室监测手段,抗血小板药未能在一些患者,尤其是阿司匹林抵抗患者中取得理想效果。因此,寻找最佳的阿司匹林抵抗实验诊断方法,对提高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疗效至关重要。本文将对阿司匹林抵抗及其实验监测作一综述。阿司匹林抵抗阿司匹林抵抗是指:①患者口服阿司匹林后不能起到预防或治疗动脉血栓的作用;②口服阿司匹…  相似文献   

2.
任利辉  彭建军  贾凯英 《临床荟萃》2008,23(18):1326-1327
目前,虽然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常规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抗血小板治疗来预防支架内再狭窄和血栓性并发症[1-2],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会复发缺血事件[3].  相似文献   

3.
<正>他汀类药物具有调节血脂、稳定颈动脉斑块、恢复内皮功能、抗血小板血栓形成、减少炎性反应作用[1-2]。我们选用辛伐他汀和肠溶阿司匹林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患者的二级预防,探讨辛伐他汀对于脑梗死复发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中国社会逐渐老龄化,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显著增加,而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和血管不良事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抗血小板药物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用已经得到证实[1]。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是近年来临床上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临床实践中,由于个体化差异,部分老年患者不能达到对血小板的良好抑制,还是会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称为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抵抗;同时,若抗血小板药物使用后发生出血相关不良反应,也会显  相似文献   

5.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最常见且有效的治疗方式,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及提高生活质量[1]。PCI术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双重抗血小板药物以及相关调脂药物治疗,对预防PCI术后晚期和极晚期血栓形成都极为关键,  相似文献   

6.
阿司匹林抵抗与心血管事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杨帆 《新医学》2003,34(12):769-771
1引言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预防心血管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临床试验证明,阿司匹林是一种有效的抗血小板聚集药。抗血小板聚集实验者协会回顾分析了超过10万例接受阿司匹林治疗者和未接受阿司匹林治疗者的资料,证实了阿司匹林的作用,表明阿司匹林能使高危血管性疾病患者的病死率、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生率降低25%,血管移植、动脉阻塞发生率减少48%,肺栓塞发生率减少67%,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减少23%[1]。然而不幸的是,并非所有的患者均能获得一致的抗血小板聚集效益。近年来,有学者采用“阿司匹林抵抗”来描述服用治疗剂量的阿…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60年代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被发现至今,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日益为人们所熟识.循证医学的大量研究显示,阿司匹林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稳定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以及冠脉血管重建(PCI及CABG)均可使患者受益[1].本文回顾性分析江苏省南京市胸科医院14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情况,进一步探讨阿司匹林与冠心病预防、发病、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阿司匹林(ASA)具有预防心脑血管血栓形成的作用,对潜在血栓形成也有治疗作用,该药抗凝效果好,安全可靠,价格低廉,在临床应用比较广泛。该药常见的并发症是上消化道出血,但由于其抗凝作用,亦可引起外科手术中和手术后出血量增加,严重者可能致命。我科曾收治1例口服阿司匹林致食管癌术后大出血的患者,现就其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阿司匹林抵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凌云  陈晓平 《华西医学》2005,20(3):604-605
1 阿司匹林抵抗问题的提出 临床试验表明阿司匹林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一二级预防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但是,仍有患者每天服用阿司匹林出现心血管事件。于是提出了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AR)这个概念。血小板形成血栓过程包括血小板黏附,活化和聚集。阿司匹林抗血栓作用主要通过抗血小板聚集完成。血小板聚集主要由血小板聚集仪测定,用聚集度表示。Mehta等人的研究表明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的血小板聚集度有很大差异,部分患者聚集度无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正最近研究表明,关节置换术后预防静脉血栓栓塞、术后VTE、胃肠道并发症,应用阿司匹林比华法林更有效和更安全,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组患者死亡率比华法林更低[1]。本文分析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抗凝后失血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结肠息肉是临床常见疾病,可引起便血、腹痛、腹泻,更重要的是可发生癌变,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预防结肠癌的关键,因此,一旦发现应尽早切除。电凝电切术切除结肠息肉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痛苦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故在临床上广泛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此药物有增加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当服用此药物的患者需要行内镜下息肉的切除时,术前至少需要停用阿司匹林7 d,而有的医师却认为无需停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人口老龄化脑卒中发生率逐年上升,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位原因。缺血性卒中(IS)发病率占脑卒中60%-80%[1],并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以及高死亡率等临床特征。对于IS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已经被写进多个国家的脑卒中防治指南。在心脑血管病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已经开始广泛使用阿司匹林作为抗血小板药物[2],但5%-45%[3]的患者存在阿司匹林抵抗(AR)[4]。阿司匹林的主要作用是阻断血栓素A2生成,而对于血小板活性没有完全抑制效应[5]。另外,由于长期应用阿司匹林可以对部分个体带来不  相似文献   

13.
<正>临床上,药物是引起急性肾损伤最常见的病因之一。据统计,社区及医院获得性急性肾衰竭的患者中,药源性肾毒性约有20%,占到医院急性肾损伤病死率的60%[1]。研究发现,一些具有抗氧化、抗炎、抗凋亡作用的药物可有效降低药源性肾损伤的发生[2-4]。也有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除了降脂作用外,尚有抗炎、抗氧化、抗增殖、抗血栓和抗缺血-再  相似文献   

14.
部分患者对抗血小板药物表现为低反应性或无反应, 接受抗血小板规范治疗后仍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本例患者为63岁女性,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多次出现肢体乏力, 行头颅磁共振扫描均提示急性脑梗死。后经血小板聚集试验、闭合试验及基因检测证实, 该患者存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低反应性。改服西洛他唑, 随访1年余, 未再发生心脑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5.
<正>冠心病(CHD)是临床上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心脏病之一,是老年常见病、多发病,致残或致死率已居常见病之首[1]。冠心病的治疗主要分为药物、介入和外科手术。大量研究显示,抗血小板药物拜阿司匹林可以作为冠心病的二级预防药物之一,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应用拜阿司匹林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静脉穿刺后,局部按压时间长短与皮下淤血面积及发生率有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内富含血小板的血栓形成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和心脏介入 (PCI)术后主要并发症的病理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因此 ,抗血栓治疗在临床上应用日益广泛。以往阿司匹林是治疗和预防心血管病的唯一选择 ,近年来随着抗血小板药物研究的逐渐深入 ,出现了多种可供选择的抗血小板药物。本文对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thicnopyridines(包括噻氯吡啶和氯吡格雷 )、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研究 ,以及它们对ACS、PCI术后并发症的治疗和预防的进展综述如下。1 阿司匹林 (aspirin)阿司匹林的使用已经有 10 0…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应用三联抗血小板药物(TAT: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西洛他唑)治疗冠心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h e Cochrane Library(2014年第2期)、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CBM、CNKI、VIP和Wan Fang Data数据库,纳入冠心病PCI术后三联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4年2月。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个RCT,包括6 98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T: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相比,TAT在非致死性心肌梗死[OR=0.72,95%CI(0.47,1.10),P=0.05]、脑卒中[OR=0.66,95%CI(0.38,1.16),P=0.15]、出血[OR=1.03,95%CI(0.74,1.44),P=0.85]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在心脑血管事件(MACCE)[OR=0.50,95%CI(0.39,0.65),P〈0.000 01]、心源性死亡[OR=0.53,95%CI(0.33,0.84),P=0.007]、支架内血栓形成[OR=0.52,95%CI(0.27,0.99),P=0.05]、靶血管重建[OR=0.63,95%CI(0.51,0.76),P〈0.000 01]、靶病变重建[OR=0.44,95%CI(0.28,0.70),P=0.000 6]方面,TAT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DAT组。3在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肝功损害等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胃肠道反应、心悸、头痛和皮疹方面,DAT组优于TAT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应用TAT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口服阿司匹林对胃肠粘膜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 ,阿司匹林 (ASA)作为解热镇痛药广泛用于临床 ,而近年发现ASA具有某些新用途 ,如作为心脑疾病、胆石症及术后预防血栓形成等。由于此类药物多采用简便且易为病人所接受的口服给药方法 ,因此 ,服药后导致胃粘膜损伤的机会亦越来越多 ,现就近几年的有关研究做以下概述。1 流行病学情况1 1 ASA有与剂量相关所致胃肠粘膜损伤 ,表现为胃肠粘膜出血、急性糜烂 ,亦可致急、慢性溃疡形成。Roderick[1] 对 2 1组ASA二级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随机对照试验表明 ,每天服用ASA 5 0~ 15 0 0mg ,1.0~ 5 .6年后 ,各…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60年代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被发现至今,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日益为人们所熟识。循证医学的大量研究显示,阿司匹林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稳定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以及冠脉血管重建(PCI及CABG)均可使患者受益。本文回顾性分析江苏省南京市胸科医院14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情况,进一步探讨阿司匹林与冠心病预防、发病、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方法综述各类有关于阿司匹林临床应用的文献报道。结果阿司匹林可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的一级预防,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防治老年痴呆,降低眼病发生风险,预防和降低肿瘤的发生风险,治疗胆道蛔虫及月经过多。结论阿司匹林可以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许多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