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26例接受TACE治疗的HCC患者的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以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相关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患者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3.90%、40.20%、22.20%,中位生存期21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甲胎蛋白(AFP)、γ-谷氨酰转肽酶(GGT)、肿瘤最大径、肿瘤数目、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门静脉癌栓、动静脉瘘、远处转移为影响HC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AFP、GGT、肿瘤最大径、肿瘤数目、BCLC分期、动静脉瘘为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影响TACE治疗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包括AFP、GGT、肿瘤最大径、肿瘤数目、BCLC分期及动静脉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影响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生存期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中晚期肝癌接受TACE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及Log-rank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12个月(95%CI:7.82,16.17),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4.78%(30/67)、13.43%(9/67)和5.97%(4/67)。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既往有无射频治疗、有无动静脉瘘、BCLC分期、有无门静脉癌栓、ECOG评分、远处转移、ALT、后继索拉菲尼治疗情况与中晚期肝癌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远处转移及门静脉癌栓与中晚期肝癌患者预后有关(B0,P0.05)。结论合并远处转移及门脉癌栓是中晚期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无法手术切除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术后预后的独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3例行TACE治疗的无法手术切除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63月,平均为(21.8±27.3)月。总体患者TACE术后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9.75%、37.49%和21.84%。单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癌灶个数、肿瘤有无假包膜、病灶分布情况、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情况、血清AFP状态、Child-Pugh分级、肿瘤碘油沉积情况及治疗次数与TACE术后生存率显著相关(P均<0.05);经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影响肝癌患者TACE术后长期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依次为:Child-Pugh分级、术后碘油沉积情况、门静脉癌栓。结论Child-Pugh分级、术后碘油沉积分型及门静脉癌栓是影响TACE术后肝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TACE对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肝切除术后远期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接受肝切除治疗的129例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照术后是否接受辅助性治疗分为TACE组(76例)和非TACE组(53例)。K-M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远期生存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术后远期生存的危险因素。通过分层分析比较TACE对不同癌栓类型(参照日本肝癌学习标准:Vp1/2和Vp3/4两组)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TACE组和非TACE组患者1、2和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6.7%、74.5%和76.8%vs.71.7%、90.6%、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Cox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癌栓分型、肿瘤直径大于5cm、肿瘤多发是影响患者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TACE是术后生存的影响因素。分层分析通过K-M曲线和Cox多因素回归结果表明,在Vp1/2型癌栓患者中术后TACE可以提高患者总体生存。结论术后TACE能够提高肝癌合并门脉癌栓患者的远期生存,尤其对于癌栓类型是Vp1和Vp2的患者,术后更应积极实施TACE治疗,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5.
术后预防TACE延缓微血管癌栓肝癌患者的抗复发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术后预防性TACE对存在微血管癌栓肝癌患者的抗复发作用。方法166例患者进入本研究,根据患者术后病理结果有无肿瘤微血管癌栓以及术后两个月内有无接受预防性TACE分为Ⅰ、Ⅱ、Ⅲ、Ⅳ四组。比较各组患者逐年肿瘤复发率及总体无瘤生存率。结果:共有85例患者存在肿瘤微血管癌栓,其中43例曾接受预防性TACE治疗(Ⅰ组),42例未接受预防性TACE治疗(Ⅱ组);有81例患者不存在肿瘤微血管癌栓,其中29例曾接受预防性TACE治疗(Ⅲ组),52例未接受预防性TACE治疗(Ⅳ组);Ⅰ、Ⅱ两组间及Ⅲ、Ⅳ两组间在肿瘤直径、切缘距离、AFP水平等三项因素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Ⅰ、Ⅱ组患者之间总体无瘤生存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Ⅲ、Ⅳ组患者之间无瘤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Ⅱ组患者之间仅第1年肝癌复发率存在显著性差异(34.9%vs73.8%,P=0.048),第2、3、4年的肝癌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Ⅲ、Ⅳ组患者之间各年度的肝癌复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后预防性TACE对于合并肿瘤微血管癌栓的肝癌患者,可以降低早期复发(1年内)的发生率,但对于1年以上较远期的肝癌复发无显著影响。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高峰在第一年内,因此预防性TACE也应在术后早期(1~2个月)内实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极样激酶1(Polo-like kinase 1,PLK1)在原发性肝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且探索其与肝癌病人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PLK1在40例原发性肝癌组织石蜡切片中的表达情况。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癌栓、包膜侵犯、肿瘤直径大小、BCLC分期等因素和PLK1的阳性表达呈明显相关性(P<0.05); PLK1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在术前AFP数值上存在着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29);通过生存分析,发现PLK1的表达情况和患者的生存时间没有明显关联;Kaplan-Meier法分析原发性肝癌的预后的单因素相关因子显示与包膜侵犯、TNM分期、癌栓及转移与生存期有相关性(P<0.05)。与性别、乙肝、肝硬化、肿瘤数目BCLC分期及临床分期无关。结论 PLK1的表达在肝癌的发展及其生物学行为方面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是重要的分子标记物,PLK1可能在肝癌早期的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切除手术与经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TACE)治疗巴塞罗那分期(BCLC)B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疗效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68例BCLC B期HC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式分为手术组86例以及TACE组82例,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术后对两组患者随访5年,应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BCLC B期HC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肝切除术组术后1、3、5年总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0.70%、48.84%、37.21%及32.56%,TACE组术后1、3、5年总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5.61%、29.77%、12.19%及2.44%。经Cox风险模型分析可知,TACE术、肿瘤直径、肿瘤数目是影响BCLC B期HCC患者生存率的危险因素,而无复发是BCLC B期HCC患者生存率的保护因素。结论肝切除术治疗BCLC B期HCC患者疗效较TACE显著,可有效提高后患者总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联合预防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4月我院肝胆外科1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将行肝切除术联合预防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10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单纯行肝切除术8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统计疗后生存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肿瘤标志物CEA、AFP、CA199、ALT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肝切除术联合TACE术后一年患者生存率为94. 00%,术后2年生存率为55. 00%,疗后3年生存率为30. 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患者病灶数目、分化程度、肿瘤直径、肝功能分级、有无肝静脉癌栓是影响肝切除术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肝切除术联合TACE治疗可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疗效,增加患者生存率,患者病灶数目、分化程度、肿瘤直径肝功能分级、有无肝静脉癌栓是影响肝切除术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率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前瞻性对合并门脉侵犯可切除肝癌患者术前行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研究探讨该方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术前影像学及多学科诊断为可切除肝癌合并门脉侵犯患者219例,按初始治疗分为一期手术切除的手术组(132例)和TACE组(87例),TACE组患者先行TACE治疗后再行手术切除。分层分析两组间的生存差异。结果手术组和TACE组1、3、5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2.4%、19.1%、13.1%、13.87个月和57.1%、27.2%、21.1%、16.13个月(P=0.037)。亚组分析中,段叶级癌栓手术组和TACE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1.0%、32.1%、20.1%和92.9%、55.7%、47.8%(P=0.012)。主分支癌栓中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2)。两组术后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伴有门脉侵犯可切除肝癌术前行肝动脉栓塞化疗安全有效,尤其可以显著延长伴有段叶级侵犯肝癌患者的生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TACE治疗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85例HCC合并PVTT患者的资料,其中475例接受TACE治疗(TACE组),210例接受支持治疗(支持治疗组)。比较2组患者生存时间,采用Cox模型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685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6.3个月,其中TACE组和支持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1个月、5.2个月(P=0.002)。TACE组和支持治疗组患者6、12、24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57.30%、27.30%、12.10%和37.90%、12.20%、3.10%。单因素分析显示,Child-Pugh分级、HCC病灶最大径、谷氨酰转肽酶水平、癌栓分型可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多元Cox风险比例模型显示,Child-Pugh分级和癌栓分型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Ⅰ、Ⅱ型癌栓患者中,TACE组和支持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8个月、5.5个月,2组6、12、24个月累计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Ⅲ、Ⅳ型癌栓患者中TACE治疗组和支持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3个月、4.5个月,2组6、12、24个月累计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2)。结论对HCC合并PVTT患者行TACE治疗有效,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为Child-Pugh分级和癌栓分型;对Ⅲ、Ⅳ型癌栓患者TACE未见明显获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病毒性肝炎相关的早期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肝切除与微波消融的疗效比较,探究肝切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89例病毒性肝炎相关的巴塞罗那分期早期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病人,将病人分为肝切除组(41例)及微波消融组(48例),并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比较两组的术后生存率。结果肝切除组肿瘤直径大于消融组,分别为(3.6±1.7)cm和(2.4±0.95)cm,P=0.01。而肝脏储备功能肝切除组则优于微波消融组(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10%),分别为19%和66.7%,P=0.01,经由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术前甲胎蛋白(AFP)400μg/L(P=0.019)及围手术期输血(P=0.001)是全部89例早期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病人术后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尽管两组的术后总生存期相似(P=0.908),但肝切除组在术后累积肿瘤无复发生存期上具有比微波消融组更好的预后(P=0.033)。结论肝切除对具有良好肝脏储备功能的巴塞罗那早期肝癌伴门静脉高压症病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而微波消融治疗则适用于肝脏储备功能较差的小肝癌病人。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乙肝相关性肝癌和丙肝相关性肝癌在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的临床意义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3年12月~2010年10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行手术治疗C-HCC标本18例和2011年3月~2012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B-HCC标本34例,以及这些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乙肝相关性肝癌和丙肝相关性肝癌在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的临床意义和对预后的影响。结果〓乙肝相关性肝癌平均年龄(46.9±10.5)显著低于丙肝相关性肝癌组(59.0±9.9),平均住院天数(17.9±6.8)显著低于丙肝相关性肝癌组(34.9±16.5),平均术后住院天数(11.5±4.3)显著低于丙肝相关性肝癌组(19.4±11.9),肝功能分级中A级肝功明显较丙肝相关性肝癌组多,最大肿瘤直径明显大于丙肝相关性肝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HCC组患者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13个月,1年、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6.3%和32.0%;C-HCC组患者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16.5个月,1年、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5%和75%。Cox模型分析提示肝炎类型是肝细胞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乙肝相关肝细胞癌术后复发的风险是丙肝相关性肝癌的2.35倍(P=0.108)。结论〓乙肝病毒与丙肝病毒相关肝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有显著差异。乙肝相关性肝癌术后恢复较丙肝相关性肝癌快,而丙肝相关肝细胞癌术后复发风险低于乙肝相关肝细胞癌。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 对于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患者而言,手术切除率低,复发率高,预后较差,其治疗方式目前仍有很多争议。笔者总结可切除HCC合并PVTT的外科治疗经验,比较手术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此类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云南省临沧市人民医院2016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39例可切除HCC合并PVT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患者施行手术治疗(手术组),16例行TACE治疗(TACE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与预后,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手术组除1例肿瘤广泛侵犯仅取材活检,其余均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19例示切缘阴性;2例术后肝功能不全,经人工肝及其他支持治疗痊愈出院。TACE组16例肝动脉超选、灌注、栓塞顺利;1例因肝动脉完全栓塞,术后3 d因急性肝衰竭救治无效死亡。手术组8例术后辅助TACE治疗,5例靶向治疗,其中1例I型PVTT患者手术后联合TACE等治疗后仍生存47个月。TACE组13例多次治疗,4例给靶向药物,其中1例II型PVTT患者TACE术后经过7次灌注化疗及栓塞仍然生存25个月。与TACE组比较,手术组住院时间延长、医疗成本增加、术后行TACE的例数更少、术后未做其他治疗的例数以及术后AFP恢复正常的例数更多(均P<0.05)。手术组与TACE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6.2个月与9.5个月;0.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5.2%、43.5%、34.8%、17.4%与46.7%、33.3.0%、13.3%、0。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与累积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VTT分型、甲胎蛋白(AFP)水平、肿瘤大小、肿瘤数目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方式、PVTT分型、肿瘤直径、AFP水平是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PVTT分型、肿瘤直径、AFP水平直接影响HCC合并PVTT患者的术后生存,外科手术切除治疗效果明显好于TACE治疗,尤其是对于可切除HCC合并I/II型PVTT的患者,但治疗选择可能受患者意愿、经济因素等的限制。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It is unclear whether hepatic resection (HR) or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 is associated with better outcomes for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in 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 (BCLC) stage A. The present study compared survival for patients with BCLC stage A HCC treated by HR or TACE.

Methods

Our study examined 360 patients treated by HR and 221 treated by TACE. To reduce bias in patient selection, 152 pairs of propensity-score-matched patients were generated, and their long-term survival was compared using the Kaplan–Meier method.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survival were identified using the 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

Results

Among propensity-score-matched pairs of patients with Child-Pugh A liver function who were treated by HR or TACE, the 1-, 3-, and 5-year overall survival rates were 75.5, 44.8, and 30.2 % after HR and 64.5, 24.1, and 13.7 % after TACE (P < 0.001). Serum AST level, serum AFP level, tumor size, and TACE independently predicted survival in Cox regression analysis.

Conclusions

Our propensity-score-matched study confirmed that HR wa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survival rates than was TACE in patients with BCLC stage A HCC.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丙肝相关性肝癌(HCV-HCC)根治术后复发规律及相关危险因素,探讨针对复发时相的个体化临床干预。 方法:回顾98例行HCV-HCC根治术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规律,对复发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对病毒因素进行分层分析。 结果:全组根治术后有2个复发高峰,以24个月为界分为早、晚期;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肿瘤低分化、镜下微血管侵犯为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病毒载量为晚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3);术后病毒载量持续阴性患者无瘤生存期明显长于术后持续高病毒载量或病毒载量不稳定者(P<0.001)。 结论:HCV-HCC根治术后早、晚期复发影响因素不同;早期复发率较高,预防性TACE可改善早期复发高危者预后;术后抗病毒治疗可改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放射介入栓塞化疗对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对影响疗效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219例肝癌并门静脉癌栓病人行介入治疗,18例单纯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A组),124例肝动脉碘油栓塞加化疗灌注(B组),77例肝动脉化疗灌注加碘油栓塞加明胶海绵颗粒栓塞(C组)。结果:影响肝癌合并癌栓介入治疗疗效及生存期的因素包括肝功能Child分级、肿瘤类型大小、癌栓部位、有无合并动脉门静脉瘘及动脉静脉瘘、治疗方法、 治疗次数以及治疗后癌栓的碘油聚集情况。三种治疗方法中以C组疗效最好,B组次之,A组最差。结论:肝癌合并癌栓病人的介入疗效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积极有针对性地选择肝动脉化疗灌注加碘油加明胶海绵栓塞有助于提高病人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TIPS序贯TACE、靶向和/或免疫治疗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D期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伴严重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BCLC D期HCC伴严重门静脉高压并发症患者,均首先接受TIPS,之后序贯接受TACE、靶向和/或免疫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并发症和预后。结果 20例TIPS均获成功,18例术中以弹簧圈或联合组织胶栓塞曲张静脉。TIPS前门体压力梯度为(32.25±4.51)mmHg,术后(18.05±7.54)mmHg,较术前降低(P<0.01),门静脉高压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未见手术相关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术后1个月功能状态(PS)评分较术前降低(P<0.01);17例肿瘤分期下降,其中14例降至BCLC C期、2例降至BCLC B期、1例降至BCLC A期。后续11例接受靶向治疗,接受TACE联合靶向治疗、TACE联合靶向及免疫治疗、靶向联合免疫治疗各3例。随访0~26个月,期间均未出现消化道出血,难治性腹腔积液均明显改善;未出现肝性脑病或分流道再狭窄。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术后3、6、12和24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3%、61%、35%和4%。结论 TIPS序贯TACE、靶向和/或免疫治疗BCLC D期原发性HCC伴严重门静脉高压并发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86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行肝切除+门静脉取栓+肝动脉、门静脉双灌注化疗栓塞及生物靶向治疗。结果 1年生存率为90%,2年生存率为85%,3年生存率为35%;结论肝切除+门静脉取癌栓+肝动脉、门静脉双灌注化疗栓塞+生物靶向治疗是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