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市社区0~12月龄儿童发展综合干预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索社区0~12月龄儿童发展干预模式,促进早期儿童发展。方法2005-06—2006-08在北京市城镇12个保健科采取病例对照、纵向追踪、随机整群抽样的研究方法,共收集数据210份,试验组66例、对照1组74例、对照2组70例。按各组的工作流程追访1年(6个月以内1个月1次,6~12个月每2个月1次)。采用Gesell发育诊断法、HOME量表、依恋问卷评估干预模式效果。结果试验组的安全依恋行为(F=4.35,P<0.05)、父母提供适宜玩具(F=5.37,P<0.01)、丰富环境刺激(F=5.87,P<0.01)与对照1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在家居组织环境(均数差=0.49,P<0.01)方面好于对照1组,在语言发育(均数差=5.12,P<0.05)、个人-社会能力发展(均数差=7.57,P<0.05)方面好于对照2组;试验组及对照1组的保健费用低而保健模式满意率高于对照2组。结论综合干预模式能够通过改善父母的养育知识及行为,促进早期儿童发育及社会性的发展;具有发育监测作用,适宜在社区儿童保健中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家庭养育环境对发育性语言障碍(DLD)儿童语言发育和社会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1~3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量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和1~3岁幼儿情绪及社会性发展量表对125例DLD儿童进行测评。13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语言发育正常的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 DLD组儿童的家庭养育环境中不良环境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家庭养育环境中的各领域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DLD儿童的家庭养育环境得分与儿童的语言发育水平(r=0.536,P0.01)、社会情绪中的能力域得分(r=0.397,P0.01)呈正相关,与社会情绪中的外显行为域、内隐行为域、失调域得分呈负相关(r分别为-0.455、-0.438、-0.390,P0.01)。DLD儿童的家庭养育环境对儿童的语言发育水平有直接的影响,也通过社会情绪的中介效应影响儿童的语言发育水平。结论家庭养育环境影响DLD儿童的语言发育和社会情绪;社会情绪在儿童家庭养育环境和语言发育中起部分中介效用。  相似文献   

3.
儿童对立违抗性障碍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对立违抗性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2004-04-06收集长沙某学校对立违抗性障碍(ODD)患儿34例和正常对照组34例,所有患儿均符合DSM-Ⅳ中ODD诊断标准。以家庭一般情况调查表及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进行家庭情况调查。结果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子女ODD的患病率越低,父母职业与子女ODD的患病率之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12.673~12.679,P<0.01)。ODD儿童家庭的矛盾性分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高度显著性(t=2.725,P<0.01)。父母文化、职业与家庭环境分量表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结论儿童ODD的发生与家庭结构以及父母文化、职业有关,对ODD的干预应注意改善家庭环境,提高父母素质。  相似文献   

4.
城市学龄儿童智商与家庭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研究家庭因素与学龄儿童智商 (IQ)的关系。方法 以 180例 10~ 14岁健康儿童及其父母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评定IQ ,其父母填写成人艾森克人格问卷、家庭教育指数量表和自行设计的有关家庭因素的调查问卷。将资料齐全 114例独生子女智商与家庭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Q与家庭早教指数、家庭胎教指数、期望上大学、期望成家立业和父母亲文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提高父母自身文化水平 ,重视儿童早期教育 ,对儿童智力发育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家庭早期干预促进早产儿智能发育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探讨家庭早期干预对早产儿在婴儿期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 2000年 6月至 2003年 6月,将 280例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出生存活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新生儿期即给于抚触、听背景音乐、看红球等刺激,指导家长在家中进行视、听、感知觉及运动方面的干预训练。用北京 -Gesell婴幼儿发育检查方法监测干预组与对照组在 3、6、12个月的发育商 (DQ)。结果 干预组在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和社会交往 5个能区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 家庭早期干预对早产儿在婴儿期智能发育方面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家庭早期干预治疗经济、方便、行之有效,家长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6.
早产儿容易出现神经精神发育问题,评估早期依恋行为可以预测这些异常.父母心理表现、早产儿自身特点和社会环境因素等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影响依恋质量:早产容易导致父母尤其是母亲的养育焦虑,进而影响其感知和态度,导致不安全依恋;早产儿自身的神经发育会影响父母对他们的情感反应,进而影响依恋质量;家庭和社会环境与早产儿自身反应及父母养育行为和谐一致时,易形成安全依恋关系.有必要对早产儿进行早期依恋测试,及早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干预,减少神经行为发育问题的出现.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早产儿容易出现神经精神发育问题,评估早期依恋行为可以预测这些异常.父母心理表现、早产儿自身特点和社会环境因素等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影响依恋质量:早产容易导致父母尤其是母亲的养育焦虑,进而影响其感知和态度,导致不安全依恋;早产儿自身的神经发育会影响父母对他们的情感反应,进而影响依恋质量;家庭和社会环境与早产儿自身反应及父母养育行为和谐一致时,易形成安全依恋关系.有必要对早产儿进行早期依恋测试,及早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干预,减少神经行为发育问题的出现.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早产儿容易出现神经精神发育问题,评估早期依恋行为可以预测这些异常.父母心理表现、早产儿自身特点和社会环境因素等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影响依恋质量:早产容易导致父母尤其是母亲的养育焦虑,进而影响其感知和态度,导致不安全依恋;早产儿自身的神经发育会影响父母对他们的情感反应,进而影响依恋质量;家庭和社会环境与早产儿自身反应及父母养育行为和谐一致时,易形成安全依恋关系.有必要对早产儿进行早期依恋测试,及早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干预,减少神经行为发育问题的出现.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纵向追踪考察生物因素(年龄、性别)和家庭因素(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育儿方式)对儿童早期词汇和智能发展的影响。方法 使用《汉语沟通发展量表》(普通话版,简称PCDI)、《年龄发育进程问卷》(ASQ)和自行设计的《父母调查问卷》,对38 名18~24 月龄汉语儿童进行测查,6 个月后对被试者再次进行PCDI 和ASQ 追踪测查。结果 (1)初测时生物因素可以解释词汇量65% 的变异(其中性别占10%);6 个月后检测时其解释量下降为26%,且性别的影响消失。(2)词汇发展可正向预测智能发展,控制年龄和性别后,词汇发展可解释智能发展22% 的变异。(3)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词汇和智能发展的影响均不显著。(4)家庭教养方式中“家长引导儿童认识环境中的人和物”可预测6 个月后儿童的智能发展(可解释10% 的变异)。结论 生物因素对儿童早期词汇发展有重要作用,但其影响力随月龄增长而减少。生物因素、词汇发展、家庭育儿方式等因素共同影响儿童的智能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教育对窒息儿童行为发育的影响,制定有效的早期教育方案,降低智能落后的程度及发病率。方法收集2003年~2005年我市生后窒息的学龄前儿童84例进行发育商(DQ)评估,半年后追踪随访。结果轻度窒息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Q值有显著差异(P<0.01),五个能区中:精细动作、适应能力有显著差异(P<0.01),其余3个能区无差异。重度窒息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5个能区及DQ值均有显著差异(P<0.01)。轻度窒息组干预前、后比较:5个能区及DQ值均有显著差异(P<0.01)。重度窒息组干预前、后比较:精细动作、适应能力有显著差异(P<0.01),其余3个能区及DQ值无差异。结论早期教育对窒息儿童行为发育有显著的影响可发挥其大脑的最大的潜力,创造出难以想象的奇迹。证明了我院制定的对窒息儿童的早期教育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自编早期干预方案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效果。方法对早产儿在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认知和社会适应等方面进行针对性干预,主要包括体疗、电疗以及家庭操作指导,运用Peabody运动发展量表、Gesell发展量表及气质测查量表对干预前后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前后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粗大运动商数、精细运动商数及总运动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早产儿Gesell发展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后气质类型分布发生明显改变,干预后难养型气质早产儿比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干预对提高早产儿智能发育有效,对早产儿气质的塑造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癫痫儿童及其家长社会心理状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癫痫儿童及其父母的社会心理状态 ,并进行干预。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癫痫儿童社会心理状况调查问卷”及“癫痫儿童家长问卷”观察 10 5例癫痫儿童及其家长的社会心理状态 ,以癫痫知识科普讲座及个别咨询相结合的方法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干预。结果  5 1.4%和 2 6 .7%患儿对患病及长期服药非常担心 ;情绪、社会适应能力很差者分别为 46 .7%及 2 3.8% ,自评健康状况差和对生活很不满意者分别为 31.4%及2 6 .7% ;6 1%家长情绪非常焦虑 ,约半数对患儿患病及需长期服抗癫痫药非常担心 ,1/ 3以上家长癫痫知识贫乏 ,并对患儿心理知之甚少。经过咨询 ,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状态明显改善 ,上述各项前后相比差异极为显著 (均P <0 .0 1)。结论 癫痫儿童及父母存在心理障碍 ,心理咨询是消除或减轻心理障碍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左启华修订的《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及自编《家庭情况问卷》,对市内4所幼儿园527名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幼儿社会适应能力高常及优秀25.3%,正常68.9%,边缘状态4.7%,轻度低下1.1%。对幼儿社会适应能力有影响的因素为父母文化水平、父母管教态度和婚姻关系。结论开展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筛查,及早发现问题非常必要;良好的教养方法和家庭环境有助于提高幼儿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
生理成熟度与儿童早期发育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Ding ZY 《中华儿科杂志》2006,44(3):164-166
儿童早期发育备受儿科研究者和广大家长的关注。儿童早期发育是一个生命现象,从生物进化史的角度来看,儿童早期发育的本质依然是获得生存适应能力(生物一生命生存和社会一文化生存)和潜能的最佳表达。从这个基点出发,我们有必要在科学方法学和学科分类学的领域里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分析招远市城区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Conners儿童行为父母问卷及自编问卷对 6 93名 7~ 11岁学生行为进行测评。结果 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 31.2 % ,行为问题检出率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均 <0 .0 1) ;男女间无差异 (P >0 .0 5 )。单亲家庭及大家庭生活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明显高于完整家庭儿童 (P <0 .0 5 )。家庭经济状况对儿童行为无影响。结论 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应加强家庭教育职能 ,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16.
抽动障碍儿童家庭、社会适应能力及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探讨抽动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在家庭、社会适应能力及行为心理方面的异同,采用自制定向问卷对80例抽动患儿和100例正常儿童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三方面共17项。对调查结果应用Epi info Version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家庭状况方面。抽动患儿和正常儿童在其家庭类型上几乎无差异,但前者神经精神阳性家族史显著高于后者(X_(MH)~2=8.93,P<0.05),在家庭教育上,抽动组家长以打骂、训斥为主的教育方式远较正常组高;在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抽动患儿与正常儿童相比,较多的表现为结识新友难,在校成绩相对较差,容易产生孤独感(t值=4.38,P<0.01);在行为问题上,抽动患儿更多的伴随多动注意障碍、攻击行为、精神紧张等。提示家族阳性神经精神病史、父母教养不当、社会适应能力欠佳、行为心理问题较多等与抽动障碍密切相关,并在该症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虽然父母养育是促进高危早产儿健康发育的关键,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常限制父母进入。本研究旨在评估父母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校正年龄24个月时精神运动发育结局的影响。方法:招募意大利北部Ⅲ级NICU的42名早产儿及其父母,随机分为早期干预组(接受2次小组指导培训和4次一对一的婴儿观察指导)和常规护理组(无小组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CCD)的疗效。方法2003-01—2007-01对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儿科70例CCD患儿据其入院康复年龄分为超早期综合干预组(~6月龄),26例;超早期对照组(~6月龄),20例;早期综合干预组(7~12月龄),24例。超早期综合干预组及早期综合干预组采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神经细胞激活剂及家庭干预等综合康复措施治疗;超早期对照组:行家庭干预;所有病例用上海-Gesell发育量表对发育商进行评估。结果超早期综合干预组的总有效率为92.3%,与早期综合干预及超早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超早期综合干预组在动作、应物及应人3个能区的发育商进步分数分别为8.25、8.30、7.54,均明显高于超早期对照组及早期综合干预组(P<0.01)。结论对CCD患儿实施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有效促进其动作、应人、应物的发展,可能在减轻围生期脑损伤儿残疾障碍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行为特征及父母养育态度和行为特征,探讨其临床干预方式。方法采用Conners父母问卷(PSQ)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146例6~15岁ADHD儿童及父母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与常模对比,ADHD儿童在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焦虑和多动指数6个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HD家庭父亲在养育过程中的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5个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母亲在养育过程中情感温暖、理解,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和偏爱被试4个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DHD儿童的父母存在不恰当的养育态度和行为,提示对ADHD儿童应根据个体情况给予药物治疗、心理干预和父母不良教养方式纠正等临床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伴学习障碍(LD)儿童父母教养方式及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特点。方法 2005年9月至12月采用两阶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湖南省9495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对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ADHD伴LD患儿123例(ADHD伴LD组)和正常儿童142名(对照组),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及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做进一步调查。结果 ADHD伴LD组父母惩罚、拒绝、过度干涉、过度保护及偏爱被试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母亲的情感温暖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HD伴LD组实际亲密度、理想亲密度、实际适应性和理想适应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DHD伴LD患儿父母养育方式存在诸多问题。对该类患儿避免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采取干预措施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