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比较替牙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nilateral complete cleft lip and palate,UCLP)患者裂隙侧与非裂隙侧下颌骨体积的差异,并将两者分别与非唇腭裂(non cleft lip and palate,NCLP)儿童单侧下颌骨体积比较,以研究唇腭裂对下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2016年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替牙期UCLP患者25例作为UCLP组,另选同期就诊的替牙期NCLP儿童25名作为NCLP组。对所有研究对象的头颅部进行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扫描,获取影像数据,利用Mimics 17.0软件对下颌骨进行三维重建。比较两组双侧的下颌升支、体部及半侧下颌骨体积,并将UCLP组裂隙侧和非裂隙侧的上述测量指标分别与NCLP组进行比较。结果 (1)UCLP组裂隙侧下颌升支体积大于非裂隙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192,P < 0.05);而下颌体部及半侧下颌骨的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NCLP组两侧的下颌升支、体部及半侧下颌骨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2)UCLP组裂隙侧与非裂隙侧的下颌升支体积均小于NCLP组,UCLP组非裂隙侧半侧下颌骨体积小于NCL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38、-3.325、-2.023,P < 0.05)。结论 替牙期UCLP患者两侧下颌骨体积存在差异,裂隙侧下颌升支体积大于非裂隙侧,且替牙期UCLP患者下颌骨的生长发育较NCLP儿童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 使用锥形束CT(CBCT)测量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的裂隙侧与非裂隙侧上颌尖牙的长度,包括尖牙的全长、冠长、根长及冠根比,比较两侧的差异,并同时对裂隙附近的其他牙齿异常进行统计.方法 对20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进行CBC扫描,经配套三维重建工作站进行处理后形成清晰的头颅三维重建图像,沿上颌两侧尖牙长轴获得牙齿的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Goslon Yardstick评价系统来评价替牙列期和恒牙列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上、下颌牙弓协调性的差异,为继发牙畸形的诊断、矫治设计和序列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40例患者取牙模型并根据牙列情况分为两组,替牙列期组(n=18)和恒牙列期组(n=22)。用石膏模型,对其牙弓关系行Goslon Yardstick等级评价,并对不同牙列期组间的Yardstick等级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替牙列期组中,22.2%患者上下颌牙弓协调性差,属于GoslonYardstick等级4和5;Goslon Yardstick均值为2.72。恒牙列期组中,40.9%患者上下颌牙弓协调性差,属于GoslonYardstick等级4和5;Goslon Yardstick均值为3.46。结论: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恒牙列期比替牙列期上下颌牙弓协调性差,治疗难度更大。  相似文献   

4.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快速扩弓的头影测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解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CLP)患者快速扩弓过程中牙齿、颌骨的变化。方法 对8例恒牙期UCLP患者(平均年龄14岁)进行快速扩弓,扩弓前后摄头颅后前位定位片,描绘后测量各线距指标的变化,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代表鼻腔宽度、上磨牙间宽度、上颌基骨宽度的指标治疗前后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 扩弓时,裂侧以骨段位移为主,健侧以牙性移动为主;鼻腔有所扩大,同时,相关部位的对称性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成年患者的上颌骨形态特征.方法:应用螺旋CT采集30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成年患者上颌骨数据,应用SimPlant11.04软件对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定点,建立三维坐标系,验证标记点的可重复性,测量标记点到三维坐标平面的距离.应用SAS6.1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个居中的标记点中,A、ANS显著偏向健侧(P<0.01);14对患健侧标记点的非对称率(Q)显示,INM’与INM 、SNM’与SNM、SPr’与SPr在到矢状面S的距离存在明显不对称畸形,而其余多数点在三维方向上无不对称畸形;患者上颌骨与正常人的主要不同是在前后方向上存在发育不足,患侧上颌骨错位较健侧明显.结论:应用螺旋CT及SimPlant 11.04软件三维测量上颌骨形态的方法,能够精确测量各标记点到坐标的三维距离,可用于评估患者患、健侧上颌骨的畸形程度.  相似文献   

6.
《口腔医学》2015,(4):274-277
目的三维分析成年期前未行腭裂修复术的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UCLP)的下颌骨形态对称性。方法对9例5岁前完成唇裂修复术、成年前未行腭裂修复术的UCLP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选择7个下颌骨标志点进行定点测量,分析下颌骨的三维形态。结果成年前未行腭裂修复术UCLP患者下颌骨各个部位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对称,其中CoGo、Cor-Go、∠Co'-Co-Me裂侧大于健侧;其他各指标裂侧均小于健侧。但配对t检验提示裂侧与健侧测量值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成年前未行腭裂修复术的UCLP患者下颌骨无明显不对称。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正畸治疗过程与疗效。方法临床矫治15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初诊年龄8~17岁,采用HX直丝弓矫治技术,部分配合活动矫治器进行矫治。结果矫治后牙列整齐,咬合良好,在患者有限的口腔解剖生理条件下达到最大程度的美观、稳定、健康和功能。结论正畸治疗是单侧唇腭裂患者序列治疗中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8.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咀嚼效能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定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UCLP)的咀嚼效能,掌握其口腔咀嚼功能状况,为UCLP患者的临床正畸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炒花生米作为测试物,用吸光度法测定28例UCLP患者和43例正常He者的咀嚼效能,结合模型检查和临床分析,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①UCLP患者的咀嚼效能明显低于正常He者,约为后者的53.97%;②UCLP患者的咀嚼铲能无性别差异;③在规定的时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三维分析成年期前未行腭裂修复术的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CLP)患者的鼻上颌复合体形态对称性.方法 对9例2.5岁前完成唇裂修复术、成年前未行腭裂修复术的UCLP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选择22个头颅标志点进行定点测量,分析鼻上颌复合体的三维形态.结果 成年前未行腭裂修复术UCLP患者裂侧NC-HP、PF-MSP距离分别为18.01mm、19.72mm,大于健侧13.35mm、17.31mm(P<0.05);裂侧NC-CP、U3-HP距离分别为59.64mm、39.55mm,小于健侧64.13mm、39.70mm(P<0.05),即裂侧鼻腔较健侧明显下凹和塌陷,裂侧后段硬腭宽度大于健侧,尖牙低位.正中结构存在偏移,鸡冠点、鼻中隔、上中切牙中点偏向裂侧,骨性前鼻棘点朝向健侧.结论 成年前未行腭裂修复术的UCLP患者颅面不对称主要集中在鼻腔和邻近裂隙的牙齿槽区,颅面上部和远离裂区的区域没有明显不对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CLP)患者牙龄(DCS)和颈椎骨龄(CVMS)间关系,为唇腭裂(CLP)患者选择治疗时间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选择UCLP患者123名,非CLP患者215名。通过Demirjian法评估非CLP患者下颌左侧和UCLP患者下颌双侧尖牙,前磨牙及第二磨牙的DCS;通过Baccetti法观测CVMS。将DCS和CVMS分布行Spearman相关分析,并对相关性进行比较。结果 非CLP患者和UCLP患者的所有DCS和CVMS均具有显著相关性(非CLP患者r=0.762~0.864,P<0.05;UCLP患者r=0.809~0.914,P<0.05)。其中,UCLP患者下颌第一前磨牙DCS和CVMS相关性最高。除UCLP女性前磨牙外,其余牙齿DCS和CVMS的相关性同非CLP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CS可以作为判定UCLP患者生长发育的生物学指标。其中,下颌第一前磨牙的DCS和CVMS相关性最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时唇裂修复同期硬腭裂隙封闭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47例年龄为3·0~7·5月龄的单侧唇腭裂患儿在唇裂修复同期行硬腭裂隙封闭,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恢复、创口愈合及腭部裂隙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患儿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与单纯唇裂修复术相比平均延长13 min , 术中出血平均增加5 ml,术后恢复好,无创口感染及裂开。至患儿9~18月龄二期手术时腭部裂隙比行单纯唇裂修复术平均小0·28 cm,使二期手术时软腭后退充分,腭咽闭合良好。结论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唇裂修复同期行硬腭裂隙封闭是安全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单侧完全性唇腭裂的唇鼻体表特点,为适龄婴儿手术治疗及治疗后效果的评估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导。方法:按纳入标准随机选取92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采用直接测量法对其唇鼻体表进行测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获得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婴儿和正常婴儿唇鼻体表的28项数据的基本均值和标准差。单侧完全性唇腭裂的数据与对照组比较:除去患侧高点上唇红厚、健侧唇高及健侧鼻孔底宽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数据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数据间的相关分析发现多项数据间存在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具有复杂的唇、鼻畸形,在三维空间上形成一个畸形的整体,既表现有组织的缺损又存在组织的移位,各项测量指标的差异很大但在同一个体的成对指标间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唇裂修复术对唇腭裂患者上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唇裂修复术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上颌骨生长受限中的作用。方法:52例唇裂修复术后的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恒牙列期患者,依是否已行腭裂修复分成两个实验组,通过头颅侧位头影测量片研究两组患者上颌骨生长变化规律,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唇腭裂均修复组与仅唇裂修复组具有基本相似的上颌骨生长抑制。结论:唇裂修复术是影响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上颌骨生长受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侧唇腭裂修复术对上颌骨及面部软组织发育的影响。方法:对不同年龄手术的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进行了标准头颅侧位片测量,并与同年龄正常儿童的各项指标分别进行比较。结果:正常对照组与病例组在腭平面长度、腭腔深度、前上半面高、腭平面倾斜角和SNA角等5项测量值上有显著性差异;正常对照组在腭平面长度与后上半面高的比值、腭腔深度与后上半面高的比值这2项上大于病例组,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在后面部高与前面部高的比值、下颌升支与前面部高的比值和前面部高与前颅底的比值这3项上,病例组大于对照组,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以上颌骨长度发育障碍为主,这主要是由于先天性发育畸形所致,与手术的早、晚无显著相关性。为了使腭裂患儿获得较好的发音功能,主张早期行腭裂修复术。关键词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 标准头颅侧位片 上颌骨 腭裂修复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CLP)患者下颌骨髁突及升支垂直向对称性。方法: 取25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作为实验组,25例同年龄正常牙合人群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拍摄锥形束CT(CBCT)图像,对下颌髁突高度(CH)、升支高度(RH)及髁突与升支高度和(CH+RH)进行测量分析及不对称指数计算,所得数据使用SPSS17.0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健侧与患侧下颌髁突高度、髁突与升支高度和具有统计学意义。单侧完全性唇腭裂组与对照组髁突与升支高度和不对称指数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下颌骨髁突高度、髁突与升支高度和存在不对称畸形,患侧明显小于健侧,且髁突与升支高度和不对称指数与正常牙合人群比较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牙槽突植骨同期髂软骨移植治疗单侧唇腭裂术后鼻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牙槽突植骨同期髂软骨移植治疗单侧唇腭裂术后鼻畸形的方法。方法:2003年3月~2004年3月,12例单侧唇腭裂术后严重鼻畸形患者在牙槽突植骨术的同时行鼻成形术,并切取部分髂软骨雕刻成"L"形,作为隆鼻支架移植于鼻背和鼻小柱处。所有患者术前、术后测量了鼻尖突度、鼻小柱高度、鼻孔横径、鼻孔纵径、鼻小柱偏斜度和鼻唇角,并拍摄面部照片。应用配对 t 检验对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术后患者鼻孔对称,鼻尖挺拔,鼻外形有了明显改观,术后鼻外形各项数值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髂软骨移植可为患侧鼻翼软骨提供额外的支持,可用以治疗唇腭裂术后鼻畸形。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替牙期正常儿童及单侧完全唇腭裂(UCLP)患者X线头影测量侧位片进行比较研究,了解唇腭裂及其手术对颌骨发育的影响,探索继发畸形的发病机制.方法将替牙期的正常儿童及UCLP患者分为四组①正常对照组(Normal),本组包括48名替牙期正常湖北地区儿童;②未手术组(NO),本组10名UCLP患者未经任何手术治疗;③唇裂修复组(OL),34名UCLP患者已行唇裂修复,腭裂暂未手术;④唇腭裂修复组(OLP),16名UCLP患者已行唇、腭裂修复.各受试对象拍摄X线头影测量侧位片,测量描述颌骨的形态特征及生长方向,对各组之间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未行手术治疗的UCLP患者颌骨形态除腭部先天性发育不足外,颌骨侧位头影测量与正常无显著性差异;OL和OLP组较正常存在严重的颌骨畸形,主要表现为上颌后缩、位置后移,同时下颌骨向后下旋转移位;OL和OLP组上颌后缩的程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UCLP患者颌骨具有趋于发育正常的生长能力;手术是导致颌骨继发畸形的主要因素;对于单侧完全唇腭裂患者,唇裂修复术对颌骨发育的影响较腭裂修复术更严重.  相似文献   

18.
双侧唇裂或唇腭裂患者唇裂术后鼻唇畸形的Ⅱ期整复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介绍双侧唇裂/唇腭裂患者术后鼻唇畸形的Ⅱ期整复方法及效果。方法:将50例患者按鼻畸形、唇畸形的不同,分别采用三种不同的术式治疗。对上唇组织较多者,采用鼻底叉形瓣延长鼻小柱,上唇创缘直接缝合法;对鼻及上唇畸形较轻者,采用Noordhoff整复法治疗;对鼻唇畸形严重并有上唇过紧者,采用前唇组织瓣延长鼻小柱,下唇Abbe瓣旋转修复上唇正中缺损。结果:50例患者中,30例Ⅱ期修复后鼻形态正常,鼻孔大小对称,有良好的鼻堤,鼻小柱长度适中;恢复了上唇的高度和宽度,有明显的人中嵴、唇峰及唇珠,上下唇和谐。11例患者一般。结论:本文介绍的三种术式适用于不同类型双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的患者。  相似文献   

19.
唇腭裂患儿的心理社会因素的分析研究(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113例唇腭裂患儿的自我评估以及患儿的父母对其术后容貌与语音效果的评估.发现容貌与语音相比,多数唇腭裂患儿(66.04%)和父母(66.04%)认为语音清晰比容貌更重要,语音不清是患者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几乎一半的患儿(49.02%)想首先改变发音不清的现状,而首先想改变容貌的则占(35.4%).由于面部畸形和语音障碍的存在,对患儿的个性心理正常发展以及对学习,社交的影响,加之这种先天畸形使患儿受到许多来自客观的歧视,导致了患儿的心理和情绪的压抑.本文分析了有语音障碍和面部畸形患儿的社会心理影响因素,试图为唇腭裂患儿的综合治疗从理论和方法上提出一些生理心理治疗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婴幼儿单侧完全性唇裂I期修复术同期矫正鼻畸形的手术方法、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对5l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采用Millard I或Ⅱ式手术方法修复唇裂,同期对其鼻畸形进行初步矫正,包括:恢复患侧鼻翼脚的水平高度,使之与健侧对称;重建患侧鼻底形态;延长患侧的鼻小柱长度;恢复患侧鼻嵴和鼻孔大小;鼻外形均得到改善。结果所有患儿均随访36~48个月,患侧鼻翼外侧脚上提内移,鼻小柱变长。所有患儿均未明昆增加术后瘢痕,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患侧鼻翼发育障碍所致畸形加重。结论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均伴有较严晕的鼻畸形,在I期唇裂修复术同期矫正鼻畸形可以在不增加附加切口的情况下,获得更佳的畸形矫正疗效,患儿术后鼻部的美观和对称性可得到进一步改善,对患侧鼻部的发育未见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