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84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采用两性霉素B行病原治疗,强调其护理重点是给药护理、特殊护理、情感支持、人文关怀、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结果65例患者治愈无复发,12例好转,7例死亡。提示预防隐球菌性脑膜炎感染的关键是落实一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肾移植患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在诊治上非常困难,我们治愈1例。报告如下。患者为男性,63岁,因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于1991年4月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顺利。术后用环抱素A(CsA)8mg·kg-1/d、硫唑嘌呤(Aza)100mg/d及泼尼松(常规用量)行免疫抑制治疗。CsA用量根据血药浓度调整。肾功能正常,术后35天出院。定期随访。术后第748天出现急性排斥,经泼尼松龙冲击治疗逆转。术后第804天出现低热,再次入院,经抗感染及试验性抗结核治疗均无效,体温达38.7℃:以上,用复达欣未能控制,头痛加重,出现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  相似文献   

3.
病例1患者男,30岁,无基础疾病,无家禽喂养或接触史。患者20多天前出现头痛,进行性加重,以额颞部为甚,伴头晕眼痛、发热,体温最高达38.5℃,伴恶心,无呕吐,双下肢无力。查体:脑膜刺激征(+);胸部CT:两肺多发感染性病变,结核可能;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痰找结核分支杆菌(+),脑脊髓液检查:脑脊髓液压力420mmH2O(1mm H2O=0.0098kPa),  相似文献   

4.
对84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采用两性霉素B行病原治疗,强调其护理重点是给药护理、特殊护理、情感支持、人文关怀、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结果65例患者治愈无复发,12例好转,7例死亡.提示预防隐球菌性脑膜炎感染的关键是落实一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洁  马艳宏 《护理学杂志》2006,21(11):29-30
对6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采用两性霉素B进行病原治疗及鞘内注射药物、降低颅内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治疗期间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全面细致的基础护理和心理疏导,并做好相关的药物护理。结果 6例患者住院2~4个月均痊愈出院,无1例发生并发症。提示针对患者不同病情,及时予以精心护理及健康指导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两性霉素B和(或)氟康唑联合氟胞嘧啶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NM)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住院CNM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结果患者首发症状多表现为头痛(89/89,100.0%)和呕吐(62/89,69.7%)。发热、头痛、呕吐和脑膜刺激征为该病主要临床表现。CNM确诊前怀疑为结核性脑膜炎19例,占21.3%;怀疑为巨细胞病毒脑炎8例,占8.9%。经两性霉素B和(或)氟康唑联合氟胞嘧啶抗真菌治疗后,66例好转、治愈,20例自动出院,3例死亡。结论 CNM易出现误诊,两性霉素B和(或)氟康唑联合氟胞嘧啶抗真菌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1例慢性肾炎患者继发隐球菌性脑膜炎,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NM)的临床特点及对误诊原因,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16例CN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以颅高压征象多见,意识障碍、精神异常、抽搐、视力及听力的损害也较常见。16例患者中亚急性或慢性起病14例(87.5%)。近期使用皮质类固醇和(或)免疫抑制剂7例(43.75%),患者具有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综合征、白血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9例(56.25%)。首次涂片即发现隐球菌8例(50%),重复送检发现隐球菌4例(25%),反复涂片阴性2例(12.5%),隐球菌培养后确诊。曾被误诊为其他疾病10例(62.5%)。结论:新型隐球菌颅内感染大多数以亚急性或慢性起病,目前CNM的基础疾病谱更加广泛,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于误诊。  相似文献   

9.
栾洁  马艳宏 《护理学杂志》2006,21(21):29-30
对6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采用两性霉素B进行病原治疗及鞘内注射药物、降低颅内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治疗期间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全面细致的基础护理和心理疏导,并做好相关的药物护理.结果6例患者住院2~4个月均痊愈出院,无1例发生并发症.提示针对患者不同病情,及时予以精心护理及健康指导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6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护理经验,提出注意使用两性霉素B的药物护理、鞘内注药的护理,实施对症治疗的护理,并做好营养治疗及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溶血性尿毒症性综合征(HUS)的病因及临床诊疗。方法分析我院近10年来14例HU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患者具备HUS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和急性肾衰竭。1例患者虽不具有HUS的典型临床表现,但肾活检病理显示为典型的HUS肾脏微血管病变。经过包括血液净化在内的综合治疗,9例患者获得临床治愈,5例患者死亡。结论该病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及病理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早期改善肾衰竭、纠正重度贫血并积极进行抗凝是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腺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降低胰腺损伤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以提高胰腺损伤的临床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36例胰腺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胰腺损伤的损伤程度、诊断方法、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均行手术治疗。术前确诊7例,其余均在术中确诊。根据胰腺损伤的部位及程度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临床治愈29例,死亡7例,其中5例死于严重合并伤,2例死于胰腺损伤后各种并发症。结论胰腺损伤严重程度与预后密切相关。根据胰腺损伤的部位及程度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防止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强围术期管理,可提高胰腺损伤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阑尾炎临床特点,指导老年急性阑尾炎的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方法对54例60岁以上的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的相关资料收集分析。结果老年人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但右下腹固定压痛仍是老年急性阑尾炎诊断的一项重要指标;老年人急性阑尾炎起病急,发展快,阑尾穿孔率高。结论老年急性阑尾炎极易误诊和误治;早期手术是治疗老年急性阑尾炎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PGL)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2月至2010年12月间天津市肿瘤医院收治的200例PG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0例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中男110例,女90例,年龄19~80(中位年龄为54)岁.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治疗前确诊130例,另70例分别误诊为胃癌(59例)、胃溃疡(5例)和慢性胃炎(6例).行单纯化疗24例,单纯手术治疗29例,综合治疗(化疗加手术)132例患者,另有15例患者未经任何治疗.本组200例患者均接受了1~246(中位时间26)个月的随访,1、3、5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65.0%、57.5%、56.2%和55.0%.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消瘦(P<0.01)、肿瘤部位(P<0.05)、治疗方法(P<0.0l)、病理类型(P<0.05)及肿瘤分期(P<0.01)是影响PGL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 PGL的漏诊率和误诊率较高,治疗应首先考虑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5.
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 对18例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多数病变术前误诊为脑肿瘤。术后15例痊愈,2例重残,1例死亡。结论 脑内有包膜的占位性病变应考虑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的可能,最后诊断需手术及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16.
谢伟  林维正  吴分浪 《腹部外科》2001,14(6):352-353
目的 讨论胰腺损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方法 对 1 991~ 2 0 0 0年间收治的胰腺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收治胰腺损伤患者 2 7例 ,均经手术证实 ,其中术前确诊 4例 (占 1 4 .8% ) ,术中确诊 2 3例 (占 85 .2 % )。合并主胰管损伤的胰腺裂伤或断裂 7例 ,合并十二指肠损伤 3例 ,合并门静脉裂伤 1例 ,合并脾破裂 7例 ,合并肝破裂 5例 ,合并其他损伤 1 1例。治愈 2 4例 (占 88.9% ) ,死亡 3例 (占 1 1 .1 % )。结论 胰腺损伤术前诊断困难 ,及早剖腹探查是诊断胰腺损伤的主要方法 ,明确损伤程度和部位 ,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胆管炎(AC)的诊断、治疗方法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诊疗的142例A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34例.结果 手术治疗组治愈率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组,手术治疗组中急诊手术组病死率明显低于择期手术组.讨论对AC尤其是ACST患者早期及时行手术治疗,是彻底治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结肠冗长症的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方法,以减少误诊,缩短确诊前的就医时间.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117和322医院普外科2005年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7例结肠冗长症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27例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早期反复出现的顽固性便秘、腹胀、腹痛、消瘦等,容易被误诊.除3例患者因乙状结肠冗长症并发扭转急诊入院手术外,24例症状持续,反复多处就医长达2~32年.经门诊钡灌肠造影确立诊断,手术切除病变肠段,随访7~11个月,患者腹胀、腹痛、便秘、消瘦等全身症状消失.结论 本病较少见,要提高医务人员对本病的认识.钡灌肠X线检查是诊断本病的最好方法.确诊后外科手术是治疗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重复肾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提高重复肾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我院1993年5月至2001年6月收治的17例重复肾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明确诊断12例,术中发现5例,术前误诊3例。手术治疗15例。结论 重复肾本身无特殊临床症状,多因其并发症经B超、IVU、膀胱镜检查、逆行肾盂造影等检查可诊断。重复肾在无并发症或积水时,可不必处理。若有并发症存在,需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