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机体铁代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感染系世界范围广泛存在且最常见的细菌感染 ,近年国外研究认为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造成或加重机体铁营养不良的因素 ,特别是对于铁缺乏、缺铁性贫血的危险人群 (包括儿童 )。当机体处于铁营养相对不足的状态下 ,如同时并存幽门螺杆菌感染 ,通过铁的摄入量及吸收减少、机体对铁需求增加、铁流失等铁代谢变化 ,可出现明显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在幽门螺杆菌摄取铁的过程中 ,乳铁蛋白及其受体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儿童铁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测定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的铁生化指标,对2例缺铁性贫血的患儿给予铁剂治疗,同时所有患儿给予正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并进行治疗前后的铁生化指标的比较。[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儿大多数(17/23)存在隐性缺铁,部分存在缺铁性贫血(2/23),给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及补充铁剂治疗后,所有患儿铁营养状况恢复正常。[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必须进行正规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同时了解铁营养状况,若存在缺铁性贫血还须给予适当的补铁治疗。  相似文献   

3.
儿童是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高危人群,亦是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高发人群.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认为HP感染与许多胃肠外疾病关系密切,尤其是对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影响较大.为进一步探讨二者的关系,我们进行一些临床研究工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儿童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易感人群,绝大多数儿童均有短暂或持续存在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腹泻以及反复发作的腹痛等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甚至许多胃、十二指肠外疾病。如缺铁性贫血、荨麻疹等也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因此,寻找适合儿童的、快速准确检测幽门螺杆菌的诊断方法,对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影响因素及对儿童的适用性作以评价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5.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儿童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易感人群 ,绝大多数儿童均有短暂或持续存在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小儿消化系统疾病 ,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腹泻以及反复发作的腹痛等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甚至许多胃、十二指肠外疾病 ,如缺铁性贫血、荨麻疹等也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因此 ,寻找适合儿童的、快速准确检测幽门螺杆菌的诊断方法 ,对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影响因素及对儿童的适用性作以评价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2月于医院诊治的缺铁性贫血联合Hp感染阳性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铁剂治疗,观察组给予铁剂联合抗Hp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临床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升高;观察组升高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缺铁性贫血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患者铁剂加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进一步提示了Hp感染与缺铁性贫血之间存在相关性,此治疗手段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缺铁性贫血(IDA)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应的治疗方式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对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铁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根除HP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血液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血液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出现缺铁性贫血(IDA)的病因之一,根除HP联合铁剂治疗是一种方式,改善血液学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陆红 《大众医学》2014,(10):32-32
幽门螺杆菌(HP)是世界上流行较为广泛的慢性致病菌之一。尽管大部分感染者不出现临床症状,但幽门螺杆菌是许多胃十二指肠疾病(包括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也是胃恶性肿瘤的危险因子。此外,缺铁性贫血和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的发生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9.
第一节缺铁性贫血 1 概述 缺铁性贫血是人体贮存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而形成的一种贫血,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为典型表现。缺铁性贫血是机体铁缺乏症的最终表现。铁缺乏症是世界各国最为常见的营养缺乏症,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营养性贫血,多见于育龄妇女和儿童。临床特点是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减低。  相似文献   

10.
田旭  赵湘萍  朱海玲 《现代保健》2011,(16):153-154
目的 探讨铁剂联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联合治疗组与单用铁剂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82.0%,单用铁剂组总有效率达58.3%.结论 铁剂联合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方法疗效显著,92.3%的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血红蛋白恢复正常.这对于Hp感染引起的消化性溃疡,胃癌合并消化道出血时常可导致缺铁性贫血患者,铁剂联合是非常好的临床治疗方法,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所致缺铁性贫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00例缺铁性贫血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随机分组,A组给予去除缺铁原因治疗和补铁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幽门螺旋杆菌的变化。结果A组50例,治疗有效34例,有效率68%,;B组50例,治疗有效率48例,有效率96%。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缺铁性贫血的发生有关,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可改善缺铁性贫血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感染致缺铁性贫血(IDA)患者抗Hp感染加铁剂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变化及疗效,探讨HP感染与IDA形成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将32例Hp感染致缺铁性贫血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其中合并慢性胃炎22例,治疗组采用奥美拉唑+甲硝唑+阿莫西林治疗1周,其后口服铁剂;对照组单纯口服铁剂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8周分别测定血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血红蛋白(Hb)和血清铁蛋白(SF)。结果用三联疗法根除Hp加铁剂治疗后,其实验室指标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Hp加铁剂是治疗Hp感染相关性缺铁性贫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膳食因素与缺铁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指体内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贮存铁耗尽,红细胞生成受到障碍时所发生的贫血,是铁缺乏症(ID)的晚期表现。全球有66%~80%的人口处于铁缺乏状态,其中一半以上为缺铁性贫血。铁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严重影响了各年龄层次人群的精神状态、生理活动及工作能力,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尤其对儿童、妇女和老年人的危害较为严重。目前认为,低铁生物利用率是导致IDA和ID的主要原因之一,膳食因素可显著影响铁的生物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国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缺铁性贫血(IDA)的关联程度,为预防IDA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从1994~2009年,纳入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感染与IDA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用meta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估计其综合OR值和95%CI。结果:共有4个研究纳入Meta分析。两组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合并OR=4.36,95%CI为3.26~5.83。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IDA呈高度相关,故对我国儿童应加强卫生健康教育,减少幽门螺杆菌感染机会,预防IDA的发病。  相似文献   

15.
血红素铁治疗女大学生缺铁性贫血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钟才云  马凤楼 《中国校医》1995,9(3):167-169
缺铁性贫血的防治应注意解决铁的生物利用效率。通过学生营养调查发现贫血较普遍的主要原因是膳食中可利用铁较少,利用血红素铁强化食品对轻度贫血的女大学生每日补充6.0mg血红素铁,二个月后Hb、PCV等均明显增加,表明血红素铁对缺铁性贫血的良好防治作用,建议适量增加血红素铁供给量将可有效地改善机体铁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6.
1 概述 缺铁性贫血是人体贮存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而形成的一种贫血,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为典型表现.缺铁性贫血是机体铁缺乏症的最终表现.铁缺乏症是世界各国最为常见的营养缺乏症,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营养性贫血,多见于育龄妇女和儿童.临床特点是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减低.  相似文献   

17.
杨韵宏 《中国校医》2018,32(6):447-448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及治疗对长期应用阿司匹林的老年患者贫血发生的影响。方法 对连续服用肠溶阿司匹林达1个月老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观察其与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下降发生率。结果 共入组患者47例,发生贫血20例。34例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患者中,24例进行了抗幽门螺杆菌治疗,10例患者未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以及13例幽门螺杆菌检测阴性患者,其3组患者贫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01,P>0.05)。结论 对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患者应注意慢性失血发生,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并不能减少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老年患者贫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儿童缺铁性贫血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翠云 《中国校医》2002,16(2):190-191
缺铁性贫血是儿童常见病之一 ,在营养不良和肠道寄生虫病流行地区发病率达 5 0 %以上。缺铁性贫血可导致儿童发育迟缓 ,体力下降、行动及学习能力降低 ,应积极预防。缺铁性贫血是体内缺乏铁质 ,影响二价铁与原卟啉结合成血红素 ,阻碍血红素与珠蛋白构成血红蛋白。正常情况下 ,儿童每日需要吸收 1~ 1.5mg铁 ,需进食含铁量 10~ 15mg的食物(食物中的铁吸收率为 10 % )。正常人铁的排出量很少 ,食物中的铁一般足够补偿代谢。现就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及防治简述如下。1 缺铁性贫血的病因1.1 机体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子,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被列为Ⅰ类致癌因子。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机体后,胃粘膜的γ干扰素水平升高,并与胃粘膜炎症程度呈正相关,因此认为γ干扰素参与了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机制。本文就近年有关幽门螺杆菌感染时胃粘膜γ干扰素增加的机制及其在感染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阿玉 《健康人生》2010,(2):42-42
据有关资料显示,老年贫血患者日渐增多。老年人贫血以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当机体缺乏铁元素时,会直接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而导致贫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