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功能成像技术是医学数据可视化技术的重要一类,他可以将人体组织器官的功能变化信息,进行直观的功能可视化显示。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针灸的作用路径,极有可能是首先针刺穴位,通过神经系统激活人脑相关功能区某些核团,进而控制相关神经递质的释放来调节靶器官的功能紊乱。因此,脑功能成像研究方法对于针灸原理的研究具有独特优势。脑功能成像实验结果的客观与否,取决于多个环节,其中对医学图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是比较重要的。目前所流行的SPM等处理软件存在待发展的空间,需要图像处理技术来完善。多种模式医学数据的配准多学科联合研究是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针灸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前运用功能磁共振脑成像技术探究针灸机制已经成为一大研究热点,在一些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其中主要包括探讨穴位、经络与脑功能区的特定联系、针灸镇痛的磁共振脑功能研究、针灸方法和参数对激活脑功能区影响及针灸治疗药物成瘾,但是针灸效应的脑功能成像研究还不够深入,仍需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本文对磁功能脑成像技术在探究针灸机制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RI,fMRI)近年在针灸脑效应、针灸治病脑机制研究的应用逐渐增多,取得了新的进展。研究在健康受试者及患者的治疗前后进行,采用任务态、静息态、脑结构等多模态成像方法,观察针刺后的脑形态、功能激活及网络的变化,初步发现了人体经穴针刺的脑效应特征,特别是针灸疗效相关的脑功能及网络变化规律,丰富了针灸脑科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目的:综述近年来脑功能多种成像技术在脑功能研究中的应用,以阐明各种脑功能成像技术在脑功能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0-01/2005-12期间与脑功能成像技术在脑功能研究中应用相关的文章,检索词“functional brain imaging”和“fMRI,PET,EEG”分别组合进行检索,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0-01/2005-12期间与脑功能成像技术在脑功能研究中的应用相关的文章,检索词“脑功能成像技术”和“fMRI,PET,EEG”,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出初审,选择脑功能多种成像技术在脑功能研究中具有较新进展性的文献。排除重复性研究。 资料提炼:共收集30篇文献,排除14篇重复性研究,其余16篇查找全文并进行综述。 资料综合:对脑功能各种成像技术,如脑电图、脑磁图、功能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及功能代谢计算机断层的原理、特点及作用进行简明介绍。空间成像技术和时间成像技术的结合可以更加完整深入地揭示认知加工过程、各脑区之间的动态联系和大脑活动机制。在此基础上分别详述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及功能性磁共振的临床应用,主要有在视觉、运动、幻觉刺激与想象运动方面及功能性磁共振在视觉、运动、感觉、语言、认知心理、癫痫病的研究及诊断。还例举在癫痫病的诊断定位及植物人状态的脑功能代谢、激活反应情况。这些研究不仅对于脑部疾病的发病学和病理生理过程及其脑功能变化机制的阐明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许多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决策产生影响。 结论:脑功能成像技术是目前惟一无创伤、无侵入性并有较高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高级脑功能研究手段,将功能、影像和解剖3个学科完美结合起来,是脑功能研究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5.
针刺脑功能成像的实验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功能成像技术是近代神经科学领域的一大革命,由于其具有的无创性、整体性、功能成像与结构成像相结合的优点符合针灸、经络的整体性、功能性的特点而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针灸和经络研究。此类研究,实验设计是否严谨直接决定了实验结果的可信度,这就要求研究者不仅要遵循实验研究中统计学的一般原则———对照、随机、重复,还要注意各种脑功能成像技术和针刺的特点,对实验进行周密设计。1应用于针刺脑功能成像研究的常用技术及选择方法1.1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positronemissionto鄄mography,PET)是利用发射正电子的短半衰期放射性核…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近年来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及其处理和分析技术进行了讨论和综述.以阐明图像处理和分析投术在应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脑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Pdline 1996—0-/2004-12期间与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及其处理和分析技术相关文章,检索词为“功能磁共振成像”和“processing and analvshsisl,ICA.FCM”、分别组合进行检索,限定文章语言为English,同时利用yahoo搜索引擎进行检索.检索词同上。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那些有关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及其处理和分析方面的文献。资料提炼:共搜集到35篇英文全文.2篇中文,这此资料在对脑功能磁共振图像的处理和分析方面均具有较新的进展性。资料综合:由于功能磁共振成像在成像原理上自其特殊性,其目的是标记(或映射)时应于大脑在执行特殊任务或受到某种刺激时脑的激活区域,在功能磁共振图像中,功能活动信号表现为微弱信号,难以用肉眼区分出哪些是功能活动区域。因此对功能磁共振成像得到的图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的目的是从图像中提取出微弱的功能活动信号,这与一般意义上的图像处理和分析有所不同,将搜集到的35篇英文文献,2篇中文文献按照处理方法是否依赖于刺激时程,把图像处理方法分成假设驱动的方法和数据驱动的方法,并分析和讨论这些方法各自的特点。结论:图像处理分析技术在利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对神经科学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图像处理和分析技术在功能磁共振成像实验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对于最终脑功能的精确定位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7.
脑功能磁共振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脑成像已经成为脑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功能磁共振作为一种新的成像手段具有高分辨率,高精确度,非侵袭性,无须注射对比剂,可同时获得脑的解剖与功能影像等特点而被广泛用于脑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现就fMRI的成像原理技术,正常皮层中枢功能和在相关疾病中的研究,应用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激光针灸作为社会科技进步的时代产物,是一种将低水平激光应用于经络系统的治疗方法,拓宽了传统针灸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其脑效应研究于近20年兴起,本文从当前应用较多的功能磁共振成像、脑电图和经颅多普勒超声3种技术层面对激光针灸脑效应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展望加以论述。研究表明激光针灸在刺激不同穴位时产生的脑效应能够体现穴位的特异性且与其主治存在关联,同时有相似作用的穴位产生的脑效应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目前激光针灸作用机制仍未探查清楚,脑效应研究为探索其治疗以疼痛为代表的某些疾病的疗效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虽然仍面临着许多挑战,但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综述近年来脑功能多种成像技术在脑功能研究中的应用,以阐明各种脑功能成像技术在脑功能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0-01/2005-12期间与脑功能成像技术在脑功能研究中应用相关的文章,检索词“functionalbrainimaging”和“fMRI,PET,EEG”分别组合进行检索,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0-01/2005-12期间与脑功能成像技术在脑功能研究中的应用相关的文章,检索词“脑功能成像技术”和“fMRI,PET,EEG”,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出初审,选择脑功能多种成像技术在脑功能研究中具有较新进展性的文献。排除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30篇文献,排除14篇重复性研究,其余16篇查找全文并进行综述。资料综合:对脑功能各种成像技术,如脑电图、脑磁图、功能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及功能代谢计算机断层的原理、特点及作用进行简明介绍。空间成像技术和时间成像技术的结合可以更加完整深入地揭示认知加工过程、各脑区之间的动态联系和大脑活动机制。在此基础上分别详述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及功能性磁共振的临床应用,主要有在视觉、运动、幻觉刺激与想象运动方面及功能性磁共振在视觉、运动、感觉、语言、认知心理、癫痫病的研究及诊断。还例举在癫痫病的诊断定位及植物人状态的脑功能代谢、激活反应情况。这些研究不仅对于脑部疾病的发病学和病理生理过程及其脑功能变化机制的阐明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许多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决策产生影响。结论:脑功能成像技术是目前惟一无创伤、无侵入性并有较高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高级脑功能研究手段,将功能、影像和解剖3个学科完美结合起来,是脑功能研究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10.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可以研究活体脑神经细胞活动的一项新技术,它将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技术和神经活动相结合,是目前人们所掌握的唯一无侵入、无创伤、可精确定位的人脑高级功能研究手段。针灸经络理论为指导,通过穴位刺激治疗疾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取得了神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近年来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及其处理和分析技术进行了讨论和综述,以阐明图像处理和分析技术在应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脑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6-01/2004-12期间与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及其处理和分析技术相关文章,检索词为“功能磁共振成像”和“processingandanalysis,ICA,FCM”,分别组合进行检索,限定文章语言为English。同时利用yahoo搜索引擎进行检索,检索词同上。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那些有关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及其处理和分析方面的文献。资料提炼:共搜集到35篇英文全文,2篇中文,这些资料在对脑功能磁共振图像的处理和分析方面均具有较新的进展性。资料综合:由于功能磁共振成像在成像原理上有其特殊性,其目的是标记(或映射)对应于大脑在执行特殊任务或受到某种刺激时脑的激活区域。在功能磁共振图像中,功能活动信号表现为微弱信号,难以用肉眼区分出哪些是功能活动区域。因此对功能磁共振成像得到的图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的目的是从图像中提取出微弱的功能活动信号,这与一般意义上的图像处理和分析有所不同。将搜集到的35篇英文文献,2篇中文文献按照处理方法是否依赖于刺激时程,把图像处理方法分成假设驱动的方法和数据驱动的方法,并分析和讨论这些方法各自的特点。结论:图像处理分析技术在利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对神经科学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图像处理和分析技术在功能磁共振成像实验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对于最终脑功能的精确定位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12.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具有复杂病理生理机制的多因素疾病,目前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脑-肠轴相互作用在IBS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为探究IBS患者脑结构、功能及代谢的改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本文就近年来磁共振成像技术在IBS相关脑改变的主要研究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脑内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一直是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磁共振成像(MRI)的应用,特别是MRI功能分子成像技术的出现,为脑胶质瘤的诊断、分级和预后评估、疗效评价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目前MRI在脑胶质瘤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如脑功能成像等), 神经科学研究积累了海量的数据,任何一个人或研究小组已无法掌握本领域的所有信息.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法就是采用信息学的工具和手段来整合脑研究数据(即神经信息学).脑功能成像领域的研究结果与数据挖掘方法的结合, 将对破译人脑奥秘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头针疗法是针灸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有关其作用原理研究的文献却不足以完全阐明头针机理,并指导其发展方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因其独特优势,成为穴位针刺脑部中枢效应机制研究的首选方法。通过阅读分析相关文献及该领域整体研究趋势,发现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头针疗法进行研究主要集中在特异性脑区激活、针刺作用机理分析、联合疗法等方面。头针选穴所激活的特定脑功能区与其所主疾病息息相关,可通过协同调节多个脑区,改善运动功能与提升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6.
应用时间簇方法分析针刺合谷穴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以时间簇方法分析针刺合谷穴(LI4)引起的脑功能变化的时间规律,探索脑功能成像数据处理的新方法。方法:对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10名右利手健康自愿进行针刺合谷穴后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用时间簇分析方法对得到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针刺引起的脑功能变化的时间规律。结果:9例样本时间簇分析的平均结果显示:在进针后出现一个明显的峰,表示中枢神经系统对针灸刺激有了反应;第二个明显的峰出现在拔针后,对应中枢神经系统对针刺结束也有明显的反应。2个单个样本的时间簇结果显示:每个样本脑活动第一个峰出现在进针后,第二个峰出现在拔针后;在每个人拔针后,还会不规律的出现若干小的峰。结论:针灸引起的脑功能变化的时间个体和平均结果比较一致,拔针后脑活动仍然出现了兴奋或抑制。时间簇分析算法可以给出中枢神经系统对针刺反应的时间曲线,用于研究针灸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的时间特性。根据不同脑区被针刺激活的时间差异,进而研究这些脑区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随着功能磁共振成像分子影像技术的逐步成熟,针刺的脑效应机制研究也步入可视化阶段,且在中风病领域应用较多。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范式主要分为任务态和静息态,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脑区激活、功能连接、脑网络等。本文根据现有针刺-功能磁共振成像相关文献,归纳出针刺治疗中风偏瘫脑机制的研究进展,针对其试验设计、分析方法等方面分析目前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应用前景。结果显示针刺可不同程度地激活大脑皮质运动区、感觉区以及小脑、基底节等部位,亦可提高脑区的功能连接,对运动、感觉、语言等脑功能网络发挥一定的调制作用。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去改进,未来倡导以中医传统理论为纲,充分融合现代技术,多学科并举,构建针刺治疗中风的特异性脑效应网络。   相似文献   

18.
脑成像已经成为脑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功能磁共振作为一种新的成像手段具有高分辨率、高精确度、非侵袭性、无须注射对比剂、可同时获得脑的解剖与功能影像等特点而被广泛用于脑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现就fMRI的成像原理技术、正常皮层中枢功能和在相关疾病中的研究、应用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随着CT、MRI等成像技术的广泛应用,对脑卒中的早期诊断与医疗水平的逐步提高,脑卒中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但由于对脑卒中后康复治疗护理干预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错过了康复治疗的最佳时机,以至病人致残率有所增加,给社会和家庭造成很大损失,而康复护理干预的作用与疗效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已经被世界医学所认可。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建立脑的侧肢循环和改善脑的血液循环及供氧状态,通过情志治疗、药物、针灸、按摩、功能锻炼等多种康复措施,尽可能的减轻脑神经功能的受损程度、促进自我调节功能的正常恢复。  相似文献   

20.
针刺合谷穴对脑功能成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针刺合谷穴引起的脑功能的即刻效应和后效应(时间变化规律).方法 用改进时间簇分析(MTCA)方法对针刺合谷穴功能磁共振成像(fMRl)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针刺后脑功能变化的时间和趋势.结果 针刺合谷穴引起脑功能的变化,MTCA方法得到针灸过程中脑功能变化的时间曲线.结论 针刺合谷穴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具有时间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