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我国婴儿死亡率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影响婴儿死亡率(infant mortality rate,IMR)水平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降低我国IMR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全国116个妇幼卫生监测点为调查现场,收集监测点的IMR和社会、经济、教育、交通通信、社会保障、卫生以及人口等社会经济发展指标数据,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影响我国及不同地区IMR下降的主要因素。[结果]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影响和制约IMR的主要因素是卫生资源的配置、卫生服务的利用和流动人口管理,而经济发展较差的地区主要的制约因素是经济发展状况和居民收入。[结论]影响我国IMR的因素众多,各种因素对不同地区IMR影响的程度、方式、途径都有各自特点。为进一步控制和降低我国的IMR,应抓住各地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卫生Ⅷ项目地区婴儿死亡率影响因素的多水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索卫生Ⅷ项目地区婴儿死亡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重复测量的多水平模型分析卫生Ⅷ项目县8年监测资料.结果 项目地区婴儿死亡率的影响因素为年份、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年内四苗接种率和粗出生率,而干预类型、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变量对于婴儿死亡率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水平的提高对降低项目地区婴儿死亡率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影响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因素的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邵燕鸿  李丽 《中国妇幼保健》2001,16(10):650-652
为了研究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卫生资源状况、妇幼保健状况的关系,回顾调 查湖南省涟源市10年来的孕产妇、婴儿死亡率及其影响因素,以系统论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所选因素与孕产妇 死亡率、婴儿死亡率的关联度。结果显示:孕产妇死亡率与诸因素关联度依次为,卫生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为0.907,每千 人口病床数为0.887,新法接生率为0.868,产前检查率为0.866,妇幼卫生人员数为0.863,每千人口卫技人员数为 0.845,住院分娩率为0.736,农民人均纯收入为0.593,工农业生产总值为0.561;婴儿死亡率与诸因素的关联度虽有不 同,但与各因素的关联度的排序没有改变。提示:孕产妇、婴儿死亡率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卫生资源及妇幼保健状况关 系密切;加大卫生投入和提高农村住院分娩率是降低孕产妇与婴儿死亡率的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苏联的婴儿死亡率多高?过去12年间一直找不到答案。苏联官方为何不公布这一关键性社会指标呢?分析一下最近的资料不难解其中之谜。因为这些数据显出动态趋势失常:婴儿死亡率1971年为22.9‰,1974年却上升到27.9‰。这样苏联中央统计局中断定期公布婴儿死亡报告,引起的推测只能是:那些未发表的数据显示情况更为不妙,进而反映出苏联政府承担直接责任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状况低劣。1976年的可靠数字终于出现在一个发行量不大的专家出版物上,它证实苏联的婴儿死亡率确实猛增到30.8‰。Davis 和Fes-  相似文献   

5.
中国婴儿死亡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四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及文化水平的提高,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国城乡婴儿死亡率显著下降,受到国内外有关学者的关注。本文根据我国有关婴儿死亡率的调查统计资料,对我国解放前后婴儿死亡率的变动及其主要死因作了对比分析与评价,为确定当前妇幼保健工作的重点与对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贫困地区县级婴儿死亡率的多因素多水平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对影响婴儿死亡率的因素从宏观水平进行分析,从而制定优先的降低婴儿死亡率的措施.方法 运用多因素线性回归的方法,从人口学、社会学以及流行病学等方面,分析了1997年中国5个贫困省的县级的婴儿死亡率、社会人口学和卫生资源等方面的资料.结果 住院分娩率、人均卫生人员数、以及人口密度与婴儿死亡率呈负相关;高危妊娠率、人均儿科卫生人员数、年人均收入、以及少数民族人口比例与婴儿死亡率呈正相关.在分析中还发现了一些影响婴儿死亡率的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结论 结果提示提倡住院分娩,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高危管理,加强基层卫生人员的服务水平,提高他们的服务能力,并对少数民族和边远的地区,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倾斜,将有利于降低婴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8.
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及预测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趋势。方法 本文根据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邓列曲线拟合方法选用对数曲线对2000年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进行预测。结果 表明2000年我国婴儿死亡率(IMR)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U5MR)预测值为26.4‰,33.4‰;1998年中国可实现IMR、U5MR下降1/3的目标。对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相关的个因素通过Pearson相关及多元回归,筛选出我国5岁以  相似文献   

9.
调整婴儿死亡率对预期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率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对影响我国城乡死亡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缩小城乡差距,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保障体系覆盖率,推进公共卫生事业,是促进全民健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婴幼儿发展状态及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了解婴幼儿发展状态及能力,探讨婴幼儿智力及精神运动发展的影响因素,对122名婴幼儿采用贝利 婴幼儿发展量表进行评估并分析婴幼儿智力及精神运动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22例婴幼儿智力及精神运动发展 总体状态良好;出生体重,家庭收入,每日睡眠时间和孕周与智力发展指数显著相关,父亲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不同 家庭类型和不同胎次的婴幼儿之间智力发展指数有显著性差异;而出生体重,每日睡眠时间和孕周与精神运动发展指数 显著相关,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类型,儿童照顾者文化程度和母亲妊娠期用药史不同者的婴幼儿精神运动发展指数有显 著性差异。提示:加强孕产期保健,孕期合理用药,提高父母亲文化程度,积极发展社会经济对促进和保障婴幼儿的智力 及精神运动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1998~2003年婴儿死亡率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罗树生  王燕  高军  徐玲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3):1841-1845
目的:发现与婴儿死亡相关的因素,为降低婴儿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第3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资料,计算全国的婴儿死亡率,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999~2003年婴儿死亡率平均为11.3‰;农村地区的婴儿死亡率差异较大,经济最不发达的4类农村地区的婴儿死亡率最高,达到了25.1‰;对农村地区婴儿死亡影响大的因素包括:婴儿性别、母亲民族与受教育水平、家庭饮用水类型及年人均医疗卫生支出。结论:经济最不发达的4类农村地区应该成为卫生干预的重点对象,应加强健康教育、引入针对性干预项目和普及社会医疗保险。  相似文献   

13.
GM(1,1)灰色模型在拟合我国婴儿死亡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预测我国婴儿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为卫生部门制定相应的防制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GM(1,1)灰色模型对我国婴儿死亡率进行拟合和预测变化趋势。结果根据我国1999--2005年的婴儿死亡率建立的灰色预测模型为:Y(t)=-346.3109e^0.101(t-1)+379.6109,模型的平均误差率为0.03%,该模型精度为优(C=0.2092,P=1.000),预测效果好。结论GM(1,1)灰色模型为拟合和预测我国婴儿死亡率的理想模型,预测我国婴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婴儿行为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儿童心理置表对1岁婴儿进行发育商测定,同时应用自行设计的因素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所收集的资料采用广义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结果高危儿干预组与高危儿对照组的平均发育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儿早教组与正常儿对照组的平均发育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母亲文化程度、早期教育或早期干预、婴儿性别、出生体重、新生儿疾病是影响婴儿行为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加强孕产妇保健,减少窒息、颅内出血、产伤等围生期高危儿的发生;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对早期教育的认识;广泛开展有计划的、规范、系统的早期教育和早期干预是促进婴幼儿行为发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孕产妇死亡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邱艳  熊庆  肖兵  梁娟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2):3046-3049
目的:分析孕产妇死亡现状、了解相关因素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系,探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2000~2004年我国孕产妇死亡数据及全球154个国家的孕产妇死亡数据,用直线相关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孕产妇死亡相关因素。结果:人均国民总收入(r=-0.389)、享有足够的环境卫生设施的人口百分比(r=-0.664)、女性成人识字率(r=-0.722)、城市化人口百分比(r=-0.593)、采用避孕措施的比例(r=-0.742)、产前保健覆盖率(r=-0.473)、分娩时有专业医护人员护理的比例(r=-0.705)等因素与孕产妇死亡率呈负相关,总和生育率(r=0.336)与之呈正相关。不同水平的孕产妇死亡率,其影响因素各有不同。结论:我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重点在边远地区和农村,孕产妇死亡率水平不同的沿海、内陆、边远三类地区,应采取不同的策略,做好围产保健、计划生育、住院分娩等工作,以降低我国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自回归滑动平均混合模型(autoregressiveintegrated movingaverage,ARIMA) 预
测婴儿死亡率的可行性。方法 运用SPSS16.0 对1991-2012 年山西省妇幼卫生年报婴儿死亡率建立
ARIMA 模型,用所建模型比较预测值与实际值差异,并预测2013-2015年山西省婴儿死亡率。结果 模
型ARIMA (1,2,0)较好地拟合了既往时间段的婴儿死亡率的时间序列, 模型自回归参数AR1=
-0.754,犘<0.01,有统计学意义, 赤池信息准则(AIC) =68.213, 许瓦兹贝叶斯准则(SBC) =
70.204,模型残差为白噪声(犘>0.05), 模型数学函数式为^ 犢狋=0.067+1.246犢狋-1 +0.508犢狋-2 -
0.754犢狋-3,利用模型预测2013-2015 年婴儿死亡率分别为4.77‰、4.32‰、3.96‰。结论 ARIMA 模
型能够较好地拟合婴儿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并用于短期预测未来婴儿死亡率。
关键词:婴儿死亡率;时间序列;ARIMA 模型
中图分类号:R1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4)03 0256 04  相似文献   

17.
婴儿死亡率(IMR)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健康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趋势分析探讨广州市2001 -2010年IMR的变化趋势并预测未来10年的水平,旨在为制定进一步降低IMR的政策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叶烨  王洪源  纪颖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1):4422-4425
目的:探讨婴儿死亡率与新生儿死亡比的关系及成因。方法:从WHO死亡数据库、人口数据库中收集婴儿死亡数、新生儿死亡数和活产数等数据,利用各国的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比散点图分析、归纳两指标的关系,并通过对美国数据的分析探讨成因。结果:入选国家的婴儿死亡率与新生儿死亡比之间是一种曲线关系,随婴儿死亡率的下降,新生儿死亡比先上升至峰值(大致位置:婴儿死亡率为11.42‰、新生儿死亡比为70.32%),后下降至谷值(大致位置:婴儿死亡率为4.86‰、新生儿死亡比为61.22%),再上升。由于各国记录中婴儿死亡率范围的限制,各国散点图都只是完整曲线的一部分。美国新生儿期、新生儿后期主要死因别死亡率的变化导致新生儿期、新生儿后期死亡率大小关系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婴儿死亡率与新生儿死亡比呈现曲线关系。结论:婴儿死亡率与新生儿死亡比之间是一种曲线关系,出现原因可能为新生儿期、新生儿后期主要死因别死亡率的变化。婴儿死亡率较低(<11.42‰)的国家和地区需谨慎使用"婴儿死亡率与新生儿死亡比成负相关"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There is a paucity of research analysing the influence of fiscal decentralisation on health outcomes. Colombia is an interesting case study, as health expenditure there has been decentralising since 1993, leading to an improvement in health care insurance. However, it is unclear whether fiscal decentralisation has improved population health. We assess the effect of fiscal decentralisation of health expenditure on infant mortality rates in Colombia. Infant mortality rates for 1080 municipalities over a 10-year period (1998–2007) were related to fiscal decentralisation by using an unbalanced fixed-effect regression model with robust errors. Fiscal decentralisation was measured as the locally controlled health expenditure as a proportion of total health expenditure. We also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transfers from central government and municipal institutional capacity. In addition, we compared the effect of fiscal decentralisation at different levels of municipal poverty. Fiscal decentralisation decreased infant mortality rates (the elasticity was equal to −0.06). However, this effect was stronger in non-poor municipalities (−0.12) than poor ones (−0.081). We conclude that decentralising the fiscal allocation of responsibilities to municipalities decreased infant mortality rates. However, this improved health outcome effect depended greatly on the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 of the localities. The policy instrument used by the Health Minister to evaluate municipal institutional capacity in the health sector needs to be revi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