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病例:女,69,岁。因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M4)伴两下肺感染于1990年10月26日入我院血液科。 实验室检查:Hb126g/L,血小板42×10~9/L,白细胞21.5×10~9/L,幼雅白细胞占70%。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M/E=15.9/1,粒细胞系统增生明显活跃,原粒占45.0%。红细胞系统重度抑制。单粒细胞系统增生活跃,原单占12.0%,幼单占8.0%。ABO血型:O型。11月1日因准备输血,在做交叉  相似文献   

2.
患者 :男 ,35岁。于 1998年 4月出现咽痛 ,在当地给予氧哌嗪输液 8d,咽痛消失后 ,出现牙龈肿胀 ,中医治疗效果不佳 ,近 1个月头晕、乏力、心悸 ,自觉发热。于 8月 2 2日转我院血液科求治。查体 :重度贫血貌 ,睑结膜苍白 ,浅表淋巴结肿大 ,胸骨压痛 ,牙龈肿胀 ,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查 :血象 :血红蛋白 47g/ L,白细胞 82 .5× 10 9/ L,血小板 10 5× 10 9/L;分类 :幼单 0 .0 2 ,单核 0 .96 ,淋巴 0 .0 2 ;骨髓象 :增生极度活跃 ,粒红两系增生受抑 ,粒系仅见晚幼以下阶段细胞 ,占 0 .0 2 ,红系仅见晚幼红占 0 .0 4,单核系统恶性增生 ;原单0 .0…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54岁。以上腹部闷痛一周、排黑便两次于1986年5月3日入院。体检:外观中度贫血。T37℃,BP120/78mmHg。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腹部(-)。Hb7g%,WBC11000/mm~3,中性杆状4%、分叶68%、淋巴22%、单核4%、嗜酸粒2%,血小板16万/mm~3,网织红细胞1.2%。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红=1.2:1,粒细胞系统增生,各阶段比例大致正常;红细胞系统明显增生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成熟红细  相似文献   

4.
报告13例Evans 综合征,其中男3例,女10例。年龄10~68岁。病程1周至7年。其中紫癜或紫斑11例,鼻衄8例,龈血4例,黑便5例,呕血1例,黄疸4例,畏寒或发热11例,肝脾肿大4例,肝肋下1~4cm,脾肋下3~7cm。Hb<2.5g/L4例,3~6g9例。红细胞0.9~2.28×10~(12)/L。白细胞3~57×10~9/L。血小板<50×10~9/L10例,>50×10~9/L3例。网织红细胞除2例<5%,余11例均>5%。11/13例均见有核红细胞。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12例,增生极度活跃1例。粒:红比例倒置9例。多为中晚幼红细胞增生。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血小板少见。7例作Ham’s试验阴性,12例作Coombs 试验阳性。7例做免疫球蛋白测定,1例IgA、IgM 明显高于正常。3例C_3测定1例低于正常。3例淋巴细胞转化率和E-玫瑰花结均低于正常。3例CIC 测定1例明显增高。本病有贫血、出血、血小板减少,肝脾肿大,黄疸等症状,故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本文部分病例曾误诊为急性  相似文献   

5.
麻静  范志宏 《临床医药实践》2004,13(10):746-746
患者 ,女 ,1 0岁 ,主因面色苍黄于 2 0 0 3年 8月 1 0日入外院 ,入院后体格检查 :双肺呼吸音粗 ,双肺底可闻及散在的湿性 口罗音 ,心率 6 4次 /min ,律齐 ,腹软 ,无压痛及反跳痛 ,肝脏、脾脏肋缘下未触及 ,肠鸣音正常 ,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 :WBC :8 5× 1 0 9/L ,RBC :3 6× 1 0 1 2 /L、Hb :1 1 2g/L、PLt:2 6 9×1 0 9/L ;肝功、肾功均正常。骨髓穿刺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G/E =2 76 / 1 ;粒系占 6 5 2 %,中幼以下阶段胞浆中颗粒粗大 ,可见类巨变、分裂相 ,偶见P H细胞 ;红系占 2 3 6 %,以中晚红为主 ,部分呈老核幼浆表现 ,成熟…  相似文献   

6.
患者 ,男 ,30岁。 1996年 1月 2 9日以进行性腹胀半年 ,伴牙龈出血 3天入院。查体 :T36 5℃ ,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牙龈出血 ,胸骨下段压痛 ,心肺无异常 ,肝肋下未及 ,脾肋下 2 1cm。血象 :Hb83g/L ,WBC661 0× 10 9/L ,分类 :原始粒细胞 0 0 1,早幼粒细胞 0 0 2 ,中性中幼粒细胞 0 2 3,晚幼粒细胞 0 14,杆状核细胞 0 17,分叶核细胞 0 32 ,嗜酸细胞 0 0 4 ,嗜碱细胞 0 0 5 ,淋巴细胞 0 0 2 ,见少数晚幼红细胞 ,BPC2 4 0× 10 9/L ;骨髓象 :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 ,粒 :红 =97 5 :1,粒系异常增生 ,占有核细胞的 0 …  相似文献   

7.
戈谢病1例     
1病例报告患者,刘×,男,12岁,因头痛就诊。无长期发热、鼻衄史。查体:肝、脾肿大,肝肋下6cm,腹部左季肋部膨隆,双眼球结膜于鼻侧出现黄色斑块。体征:发育营养一般,贫血貌,颈部及锁骨上淋巴结肿大。X线示,心肺(-)。实验室检查:Hb87g/L,RBC 2.8×1012/L,PLT 72×109/L,W BC 3.8×109/L。骨髓象检查:骨髓增生活跃,粒∶红=0.95∶1,粒系增生活跃,杆状核、分叶核细胞比值减低,形态大致正常;红系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形态大致正常。髓片各部位可发现多个G aucher细胞,该细胞胞体大小不等,圆或不规则形;胞浆量丰富,染灰兰色或灰紫…  相似文献   

8.
摘要:<正>1 病例资料患者男,40岁,因"咽痛伴发热10天"于2019年7月29日收入我院血液科。入院查血常规:WBC 99.5×109·L-1,RBC 1.53×1012·L-1,Hb 47 g·L-1,Plt 25×109·L-1;外周血分类可见幼稚细胞,比例为9%。骨髓穿刺检查示: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粒系占29.5%,红系占0.5%,原单+幼单核细胞占44.5%,原粒+早幼粒细胞占24%,淋巴细胞占4%,巨核细胞1个。骨髓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46,XY(20)。  相似文献   

9.
患儿,女,6个月,第二胎足月顺产,母乳喂养,生后半个月发现面色较苍白且渐加重,于1991年1月8日住本科治疗。出生以来未用过氯霉素等药物,患儿家中无类似病人,父母非近亲结婚。体检:精神萎糜,营养较差,重度贫血外观,无黄疸及出血现象,颈短,后发际低,心肺正常,肝脾无肿大。血象检查示血红蛋白30g/L,红细胞1.02×10~(12)/L,白细胞9.8×10~9/L,中性粒细胞36%,淋巴细胞62%,单核细胞2%,网织红细胞0.3%,血小板102×10~9/L。骨髓细胞检查示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红细胞系增生极低,有核红细胞仅占0.5%(为原始红细胞所占),粒系增生活跃,粒红之比为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40岁、教师。因齿龈出血、头晕、乏力、心悸二周於1991年3月7日入院。该患因患银屑病,服乙双吗啉二年。查体:T 37.4℃、P112次/分、BP 17/10 KPa.周身皮肤散在大小不等淡红色钱币状斑丘疹,边界清楚表面附有银白色鳞屑。于正常皮肤还可见少数米粒大小出血点。胸骨压痛(—),肝脾和浅表淋巴结不大。血常规:Hb 63g/L、Rbc2.27×10~(12)/L、wbc 5.4×10~9/L早幼粒0.86,分叶0.01,淋巴0.13,TPC 60×10~9/L。出血时间2分,凝血时间3分。骨髓象:增生极度活跃,未见巨核细胞,偶见血小板。粒:红≈18.1:l,粒细胞系统异常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37岁,因头晕、乏力,活动后心悸、气短、低热约1个月。近1周内鼻衄血、齿龈出血,皮肤出现瘀点瘀斑。于12—03—26来我院血液科入院治疗。既往史:该患者自幼患牛皮癣,曾常年服用乙双吗啡,查体:体温37.8℃,脉博86次/分,血压14/7kPa。患者意识清楚,口腔粘膜可见血泡,贫血外观,颌下淋巴结肿大,直径约0.5Cm,活动良好,有触痛,胸骨压痛,巩膜无黄染,右眼巩膜可见片状出血,结膜苍白,鼻腔有血迹,咽部充血,前胸部皮肤有出血点,双上肢及左内踝处有瘀斑。血常规:白细胞25.2×10~/L。血红蛋白86.5g/L,红细胞2.25×10~(12)/L ,血小板2×10~/L,,出血时间5分以上,凝血时间1.5分。白细胞分类:原粒%,早幼粒83%,分叶5%,淋巴3%。骨髓象:原始粒细胞10%,早幼粒细胞85%,分叶3%,淋巴2%,增生极度活跃,全片以原始粒细胞及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约占5%,细胞形态不规则,胞浆有伪足,淡蓝色,核圆或椭圆,核  相似文献   

12.
病例报告例1 男,56岁。1979年4月因乏力、心慌10月入院。血红蛋白4.6g,血小板3万,白细胞3800,中性66%,淋巴31%,单核2%,嗜酸1%,偶见有核红细胞。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红系统57.5%,有双核及巨幼样改变,分裂象易见。经排除溶贫后按再障治疗,注射丙睾4月后,血红蛋白增至7.2g,出院服康力龙。1980年2月及6月因贫血加重再次  相似文献   

13.
白血病细胞双侧乳腺浸润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32岁,妊娠34周。以面色苍白,四肢乏力,双侧乳腺肿胀,于2000-04-30来我院门诊就诊。 查体:双侧乳腺整体肿大、质地坚硬、表面凸凹不平、表浅静脉怒张。表浅淋巴结不大,由于妊娠的原因肝、脾不能清楚触及。血象:Hb 79g/L、RBC2.29×1012/L、PLT96×109/L、WBC110×109/L、分类原始细胞占86%。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全片增生以原始单核细胞为主,占87.5%。非特异性酯酶(α-NAE)染色强阳性。粒、红两系明显受抑制,全片巨核细胞41个,多为颗粒型,血小板可见。诊断为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M5)。乳腺肿物针…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6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巨脾。主诉,常感上腹部不适,无其它不良反应,智力发育一般,父母均健康,1999年8月入我院住院治疗。实验室检查:Hb90g/L,WBC3.2×109/L,BPC36×109/L,生化常规检查各项目大致正常。骨髓象: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系大致正常,红系增生活跃,除晚幼红比例稍高外,其它各阶段大致正常,巨核系统增生减低,重要的是阅片找到尼曼—匹克氏细胞,即神经磷脂细胞,该细胞较正常细胞增大,直径约15~90μm,胞核较小,1~2个,园形或卵园形,胞浆丰富,嗜酸性,充满许多大小均匀透明桑状的园形脂肪滴,此种构造使胞浆呈泡沫状,故又称泡…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35岁。主因头晕,乏力,心悸20天而于1995年11月24日入院。查:重度贫血貌,精神萎靡,呼吸急促,BP18/12kPa。P120次/分,R25次/分。血常规:Hb39g/L,RBC0.4×10~(12)/L,WBC9.5×10~9/L,BTC104×10~9/L。骨髓穿刺结果: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以晚期细胞为主,嗜酸细胞易见,红系受抑,成熟红细胞大小不一(早幼红<0.5,中幼红<1,晚幼红<0.5),巨核细胞5只,血小板成堆可见,血涂片未见幼稚细胞。印象: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既往体健,否认有贫血病史。缘于3个月前因患尖锐湿疣在我院妇科诊治,当时给予氟脲嘧啶1000mg+10%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1次/日连用7天。停药约1个月后患者出现头晕、全身乏力,休息后能自行缓解,未引起注意,以后上述症状逐渐加重而就诊。在迫问病史中患者除用氟脲嘧啶外无用过其  相似文献   

16.
报告1例化疗相关的表型转换型成人急性杂合自血病。病例介绍患者男,19岁,因渐进性头昏、发热和出血3周于1990年11月6日人院。既往健康,无毒药物接触史。家族中父母和唯一胞姐均健康。查体:面色苍白,巩膜无黄染,前下胸和双下肢瘀点散见。全身浅表淋巴结广泛肿大如黄豆。胸骨压痛。心肺(-)。肝肋下刚及,脾肋下2cm。Hb96g/L,Pt21×10~9/L,WBC70×10~9/L,分类见原、早幼粒各14%,淋巴4%。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粒红比190:1。原粒22.5%,早幼粒33%,红、淋巴系严重抑制。全片巨核细胞36只,血小板型  相似文献   

17.
近来,我们就诊了1例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增高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1例,现报道如下。 患者,男,16岁。全身乏力约4个月,贫血貌,时有牙龄出血,体温正常,肝脾、心肺未见异常,淋巴结无肿大。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60g/L,白细胞3.0×10~9/L,血小板48×10~9/L,网织红细胞3.8%,外周血未见幼稚细胞及有核红细胞。骨髓涂片检查:骨髓呈油滴状,骨髓增生中度低下,粒系增生不良,粒:红  相似文献   

18.
患儿,女,2岁.因面色苍白半个月入院.体检:颈部淋巴结肿大,肝右肋下 2cm、质Ⅰ°,脾左肋下3cm、质Ⅱ°.血常规示Hb62g/L,网织红细胞0.04,骨髓细胞学示粒红比例约1.6∶1.胸片示两肺纹理增强,见片絮状阴影.头颅片未见异常.入院后20余天出现低热,躯干部出现暗红色斑丘疹,面色苍白加剧.查血Hb32g/L;皮疹印片见大量网状细胞;淋巴结活检见淋巴结构消失,组织细胞明显增生.再次骨穿细胞学检查示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粒系统占79%,红系统占2%,粒红比例39.5∶1;粒系增生极度活跃,各阶段比例均增高,幼粒细胞体积大,胞浆丰富,少数有中毒样改变;红系增生减低,各阶段比例均减少,成熟红细胞无明显改变;巨核系未见异常,片尾可见少量网状细胞,偶见吞噬网状细胞.诊断:郎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合并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给予长春新碱、强的松、VP-16化疗,治疗2个疗程后复查血Hb升到92g/L.  相似文献   

19.
刘某女性56岁,因黄染乏力,食欲不振数月于1991年10月入院治疗。查体,一般状况尚可,皮肤,巩膜黄染,肝脏肋下3.0cm,脾大3.0cm。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0.775mmol/L,RBC1.8×10~(12)/L,WBC5.1×10~9/L,PLT0.05×10~(12)/L,S0.80,st0.05,L0.12,中幼粒0.02,中幼红0.01,晚幼红45/100w,网织红细胞0.34,尿常规,尿胆++,尿胆红质+,黄疸指数40单位,总胆红质5.0mg%,直接胆红质1.5mg,间接胆红质3.5mg%:Coomb′s试验:抗IgG阳性,抗C_3阳性,冷凝集试验1:4骨髓检查:提示溶血性贫血。用强  相似文献   

20.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羟基脲治疗致足部皮肤顽固性溃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关兴  陶瑞芳 《江苏医药》2001,27(10):779-779
羟基脲为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ML)等骨髓增生性疾病的首选药物 ,治疗效率高 ,骨髓抑制等副作用小 ,而下肢皮肤溃疡为不常见的毒副作用。本文报告 4例如下。临床资料4例均男性 ,初诊时间 1991~ 1994年 ,年龄平均 37 5 (2 6~ 5 0 )岁。血象Hb(80~ 90 ) g/L ,wbc(180~ 2 34 4 )× 10 9/L ,plt(78~ 2 2 4 )× 10 9/L。肝肿大 2例 ,脾肿大 3例。胸骨压痛 4例。骨髓涂片增生极度活跃 4例 ,分类均以中性中幼粒、晚幼粒、杆状核为主。 2例作Ph染色体均阳性。诊断均为CML慢性期。 4例均以羟基脲 (0 5~ 3 0 )g/d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