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下睑眼袋畸形大多好发于 40岁以上的中老年 ,是由于下睑皮肤、眼轮匝肌及眶隔筋膜松弛 ,眶内脂肪膨出。青年人单纯眶内脂肪膨出及眼轮匝肌肥厚者也可形成眼袋。作者于 1989年 1月~ 1999年 10月对 15 6例眼袋行手术整复 ,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5 6例 ,年龄 2 5~ 71岁 ,以 35~ 5 0岁居多。其中皮肤松弛型 45例 ,眶脂肪膨出型 36例 ,混合型 75例。1.2 整复原则及术式选择 眼袋整形有下睑皮肤和下睑结膜径路两种方法 ,前者适用于皮肤、眼轮匝肌及眶隔松弛的中老年 ,后者适用于无皮肤松弛的青年人。…  相似文献   

2.
随着年龄的增长,下睑的皮肤、眼轮匝肌和眶隔的张力降低,加上眶隔后脂肪增多、堆积,向前推压眶隔形成假性眶隔脂肪疝,形成下睑袋畸形。眶内脂肪除真性脂肪增多外,皮肤眶隔松弛型的患者,由于面部软组织萎缩,颜面部骨性结构的轮廓趋于明显,眼眶区深度增加,直径增大,形成典型的老化面容。故此型患者的眶隔脂肪不易切除,而是将疝出的脂肪填充于下睑。其优点可使下睑平整、饱满,并可使下睑沟消失。笔者自2000年3月以来对睑袋手术除常规切除多余皮肤,修补松弛的眼轮匝肌外,对疝出的眶隔脂肪和松弛的眶隔加强处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睑袋是指下睑皮肤肌肉眶隔退行性变松弛,眶隔内脂肪堆积向前膨出而形成的下眼睑松垂臃肿征象,睑袋的出现是中面部衰老的标志之一[1]。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作者采用结膜入路及皮肤入路整复睑袋64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4例(128眼),女51例,男13例,年龄27~55岁。按丁芷林[2]分型标准,单纯眼睑部皮肤松弛型15例,单纯眼轮匝肌肥厚型8例,眶隔脂肪增多型18例,下睑皮肤松弛合并眶隔脂肪疝出型23例。1.2手术方法1.2.1术式选择:单纯下睑眶脂肪疝出而皮肤和眼轮匝肌不松弛者采用结膜入路整复,对于下睑皮肤松弛、眼轮匝肌肥厚及下睑皮肤松弛合并眶隔脂肪疝出者均采用皮肤入路整复睑袋。本组结膜入路整复眼袋18例,皮肤入路整复睑袋46例。1.2.2手术操作:术前检查判定睑袋类型、睑袋范围、皮肤松弛量。结膜入路:下睑皮肤用10~20g/L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地卡因结膜表面麻醉,下睑皮肤缝合做牵引,翻转下睑板于结膜最隆起部位略偏内侧做长约1~1.5cm切口,深达结膜下,眼科钩牵拉创缘,眼科剪于结膜下分离达眶下缘,将眶隔筋膜打开,眶内脂肪会自动脱出,轻按眼球,适度切除突出内、中...  相似文献   

4.
刘开东 《中外医疗》2008,27(36):51-51
目的 研究皮肤和眼轮匝肌严重松弛性睑袋的手术治疗技术.方法 选择52例60~70岁老年睑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下睑皮肤、眼轮匝肌、眶隔组织过度松弛,眶隔内脂肪明显突出的特点,去除多余下睑皮肤及多余眶内脂肪,将下睑肌皮瓣在眶下缘、眶外侧缘充分游离,向外上轻轻牵拉、展平,缩短眼轮匝肌并行外眼角骨膜部缝扎、悬吊.结果 52例病人随访6个月~2年,刀口痕迹不明显,眶下皱纹不明显,无眶隔脂肪脱垂,无一例睑外翻.结论 对老年人睑袋,缩短眼轮匝肌,行外眼角骨膜部缝扎、悬吊, 能充分去除松弛的皮肤,术后眶下区皮肤平整,鼻唇沟变浅,不会出现睑外翻.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眼轮匝肌提紧的眼袋整形方法。方法 本文进行眼轮匝肌提紧眼袋整形 4 6例 ,手术中应用下睑睫毛下 1mm做皮肤切口 ,摘除眶隔脂肪 2~ 3块 ,剥离出下睑切口处的眼轮匝肌肌瓣 ,调整切除多余眼轮匝肌 ,皮肤约 5~ 15mm。结果 解剖剥离出下睑缘的眼轮匝肌 ,眼轮匝肌深面是眶肌筋膜韧带 ,位于眶脂肪囊的外侧 ,剪断眶肌筋膜韧带 ,修整眼轮匝肌与外眦韧带或眶外缘骨膜固定 ,达到眼轮匝肌提紧 ,眶筋膜提紧 ,使下眼袋松弛得以矫正。本文 4 6例病人 ,经术后 6个月~ 2年的随访 ,满意率为 10 0 % ,近远期疗效较好。结论 眼轮匝肌提紧及眶肌筋膜提紧眼袋整形 ,既可避免少数人单纯眶隔筋膜提紧后造成的下睑缘僵直 ,又可避免留有暂时性下睑凹陷或睁眼易疲劳感  相似文献   

6.
人们随年龄增长,40岁以后眶内脂肪、眶隔筋膜、眼轮匝肌及皮肤等组织的退行性改变可导致组织松垂、眶隔内脂肪疝出,从而形成眼袋[1,2].近年来,眼袋手术日益增加,常见并发症有切除过多组织形成睑外翻和切除组织不够而致仍有皮肤松弛和皱纹.为了解决此矛盾,自2012年9月~2013年3月,我科对33例下睑松弛患者应用眶肌筋膜韧带提紧眼袋整形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随年龄的增长,下脸皮肤松弛、眼轮匝肌肥厚、松弛、眶隔脂肪增多及眶隔筋膜出现退行性改变,从而导致睦袋形成。年育人的眼袋形成多为遗传性,其原因多为眼轮匝肌肥厚及眶隔脂肪过多。而在中、老年人几乎是各种因素同时出现,手术时以切除多余的皮肤,去除疝出的脂肪同时,也需要收紧松弛的眼轮匝肌才能达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唐爱东 《黑龙江医学》2005,29(10):800-801
下睑眼袋主要因下睑皮肤松弛,眶隔脂肪脱出,眼轮匝肌松弛所致。治疗以手术为主,其目的是使松弛的各层组织得以修复和加强。所以,术式应根据下睑局部解剖组织结构特点及不同患者眼袋的轻重来选择。术式虽然各有特点,但所出现的并发症则适得其反,甚至丑容,给手术者带来痛苦。所以,加强预防和及时治疗并发症至关重要。本人结合30例眼袋术,将其术后并发症及处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0例,60眼。女20例,44眼;男10例,16眼。年龄26~70岁。2手术方法2·1内路法眼外皮肤切口适合于中、老人,皮肤松、眼轮匝肌松弛,眶脂肪膨出。2·2内路法(经结…  相似文献   

9.
麦慧 《广西医学》2001,23(6):1569-1570
睑袋的形成是由于皮肤、眼轮匝肌、眶内脂肪、眶隔筋膜等组织退行性变化的结果 ,是面部老化的表现。常规的手术方法是行眼轮匝肌浅面剥离 ,切除内、中、外三团眶脂肪及少量多余的皮肤 ,对中老年患者术后易形成下睑凹陷及不同程度的外翻畸形 ,且无法消除睑袋沟 ,达不到下睑年轻化的效果。为此我们采用眶隔固定法对中老年患者行睑袋整复术 ,已为 34例整复 ,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98年开始采用本法行中老年睑袋整复 34例 ,均系双侧。女 30例 ,男 4例。年龄在 39~ 6 8岁之间。均为门诊病例。1 2 手术方法 :沿下睑睫毛下 1m…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在外路法眼袋整复术中,同时行眶隔脂肪释放填充下睑眶缘凹陷和眼轮匝肌再造眼台综合术式的效果。方法对25例36~58岁眼袋伴下睑眶缘凹陷、眼台退缩的患者,采用经皮肤入路切口,沿眶下缘剪开眶隔,释放眶内脂肪,若脂肪过多,予以部分切除,将眶隔脂肪缝合固定于眶下缘下方骨膜上,以缩紧眶隔以及填充眶下缘凹陷,达到重塑下睑外形的效果。同时将多余睑缘皮肤去除之后,将睑缘多余轮匝肌适度折叠固定重塑眼台。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眼袋消失,眶下缘凹陷改善,形成自然眼台,无下睑外翻、下睑退缩、血肿等并发症,随访24个月以上,有2例患者对眶缘下凹陷填充效果不满意,经吸取自身腹部脂肪再次填充凹陷处后,均获得良好疗效。结论外路法祛眼袋术中,同时行眶隔脂肪释放并转移填充眶下缘凹陷以及眼轮匝肌眼台成形综合术式,对伴有下睑眶缘凹陷以及眼台退缩的眼袋患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外路法眼袋整形术中切口的设计、双层瓦合眼轮匝肌肌瓣的形成以及眶隔脂肪处理的重要性,观察双层瓦合眼轮匝肌肌瓣应用于眼袋整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88例下睑袋明显者,采取睑缘入口(外路法)手术,切口与外眦隐沟线平行,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适当祛除或重置眶隔脂肪,缝合睑缘眼轮匝肌瓣与上提的肌皮瓣形成双层瓦合肌瓣,对合修整切口皮肤并缝合.结果 388例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整体效果满意,其中皮肤松弛明显者168例,颧面沟凹陷者62例,眶脂肪突出明显者158例,采用双层瓦合眼轮匝肌肌瓣,能保留更多下睑条状轮匝肌嵴,术后均无睑外翻发生.其中260例患者随访1~2年,下睑形态自然,未见明显手术瘢痕,无睑缘退缩.结论 在外路法眼袋整形术中,切口的设计、双层瓦合眼轮匝肌肌瓣的形成以及眶隔脂肪的恰当处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睑袋皮肤经呼整复手术留下的细浅瘢痕对于原本下睑皮肤松弛,布满皱纹的老年人应是无可非议,然而,对于皮肤弹性尚好,无明显皱纹的青中年人,却不免遗憾,作者自从1991年以来,采用保持下睑皮肤和眼轮匝肌的完整性,作结膜囊入路切开,经结膜下组织和眶隔,直接切除眶隔脂肪球的方法,对252例中青年人下睑袋进行了整复手术,并对204例作1~4年随访观察,其中202例获得了满足的临床效果,作者还对本组252例30岁  相似文献   

13.
随着年龄的增长,下睑的皮肤、眼轮匝肌和眶隔的张力降低,加以眶隔后脂肪增多、堆积,向前推压眶隔形成假性眶隔脂肪疝,成为下睑袋畸形。眶内脂肪除真性脂肪增多者外,皮肤眶隔松弛型的患者,由于面部软组织萎缩,颜面部骨性结构的轮廓趋于明显,眼眶区深度增加,直径增大,形成典型的老化面容。故此型患者的眶隔脂肪不易切除,而是将疝出的脂肪填充于下睑。  相似文献   

14.
睑袋通常是指下睑皮肤松弛、眶隔脂肪堆积较多所造成的下睑皮肤下垂而且臃肿的征象。眼球位于眼眶内,周围有脂肪组织起保护、稳定及缓冲作用,并便于眼球的转动。眼球四周尚有悬韧带将它从四面托起,具有防震作用。下睑的皮下为眼轮匝肌,眼轮匝肌的后下方为眶隔脂肪,眶隔脂肪由下斜肌及筋膜组织分成内、中、外3团脂肪组织,而以外侧脂肪团位置最深。  相似文献   

15.
眼袋通常是指下睑皮肤松弛,眶隔脂肪堆积较多造成的下睑皮肤下垂而且臃肿的征象.老年人眼袋的主要原因是睑组织松弛,伴眶隔脂肪膨出[1],临床上表现为下睑呈袋状臃肿,且皮肤皱纹明显.手术方法是在下睑缘切开,适当去除多余脂肪及皮肤,收紧眼轮匝肌.  相似文献   

16.
焦俊光 《医学文选》1999,18(3):404-405
眼袋通常是指下睑皮肤松弛,眶隔脂肪堆积较多造成的下睑皮肤下垂而且臃肿的征象。老年人眼袋的主要原因是睑组织松弛,伴眶隔脂肪膨出[1],临床上表现为下睑呈袋状臃肿,且皮肤皱纹明显。手术方法是在下睑缘切开,适当去除多余脂肪及皮肤,收紧眼轮匝肌。中青年眼袋表现为下睑眼轮匝肌下方有一皮肤袋状隆起,其原因为脂肪膨出,无明显皮肤松弛及皱纹。对这些人的眼袋若采取传统方法手术,会破坏下睑皮肤的正常外形,使下睑略显呆板,失去了一定的生动美感。而睑结膜入路单纯除脂去眼袋则可取得天衣无缝的美学效果。作者1996~199…  相似文献   

17.
朱健  章庆国  蔡国锋 《现代医学》2003,31(6):392-393
目的 探索不同类型下睑袋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 2000年1月~2003年1月间共行下睑袋成形术156例,对16例单纯眶脂肪疝出型下睑袋采用结膜入路祛除疝出脂肪;对105例脂肪疝出同时伴皮肤、眼轮匝肌松弛者采用下睑皮肤切口法,祛除多余的脂肪、皮肤和肌肉;对35例眶骨下缘凹陷明显者保留眶脂肪,充填眶下凹陷。结果 随访3~20个月,下睑形态良好,无睑外翻、下睑凹陷等并发症,效果均满意。结论 在下睑袋成形中,术式的选择及对眶脂肪、眼轮匝肌、下睑皮肤的切除作出准确的判断是获得良好美学效果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保留眶隔脂肪的下眼袋整形术。方法:为避免下眼袋整形术传统的眶脂肪切除所带来的下空虚或潜在的眼球下沉表现,从1999年9月至2000年8月,应用这一方法矫治眼袋36例,将疝出的脂肪回纳到眶内和将囊筋膜间断缝合到裂开的眶隔或下睑缘骨膜上,并紧缩外眦韧带,重塑眼轮匝肌,切除因老化松驰而形成的过多的下睑皮肤,上提面中部软组织。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眼袋消失,下睑形态良好,效果满意。随访6个月以上,无下睑外翻、下睑凹陷等并发症,无一例复发。结论:睑囊筋膜眶隔脂肪疝修补术矫治眼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电凝在眶隔膨松征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眶隔膨松征的治疗方法,近2年来,在眶隔松垂膨出的重睑和眼袋成形术中,我们采用膨松的眶隔筋膜给予间断电灼凝固法治疗142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重睑67例,其中男3例,女64例。平均年龄29岁。眼袋75例,男4例,女71例,平均年龄34岁。1.2 眶隔膨松征诊断 眶隔松垂征诊断方法:上睑皮肤松垂即上睑皮肤松弛,臃肿饱满向前突出,呈单睑或隐双、“水泡状”。下睑皮肤松弛,有新月状膨出。术中轻指压眼球有脂肪外疝。1.3 手术方法 术前设计按常规进行,术中根据各类重睑及下眼袋情况对皮肤、轮匝肌及疝出的眶脂进行…  相似文献   

20.
杨楠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4):2898-2898
睑袋整形术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美容整形手术,许多整形外科专家经过数年不断的研究与探索,创立了眶下脂肪疝出部分切除、松弛皮肤切除、眼轮匝肌提紧或切除、眶下缘眶筋膜松解移位等睑袋整复术的重要思路。根据需整复的内容不同,分别有皮肤入路及经结膜入路两种基本手术方法。我科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在眶隔脂肪疝出部位,采用结膜径路间断小切口行睑袋整复术,术式灵活、损伤小、痛苦小、恢复快,取得肯定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