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周神经阻滞区域镇痛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患者自控镇痛在疼痛治疗过程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应用区域神经阻滞并结合自控镇痛形成患者自控区域镇痛,是一种新的镇痛方法。本文就区域镇痛及患者自控区域镇痛的操作技术、药物选择、临床应用及其评价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25%~60%的乳腺癌患者手术治疗后可出现剧烈疼痛,这种疼痛增加患者呼吸、心血管系统的相关并发症,也可致患者出现失眠、焦虑、恐惧等情绪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术后静脉注射镇痛药物虽然可以缓解患者疼痛,但同时易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区域神经阻滞不仅有满意的术后镇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更具有...  相似文献   

3.
刘桂颖 《吉林医学》2010,31(5):594-595
目的:观察肋间神经阻滞复合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开胸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择期开胸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A组),即肋间神经阻滞+PCIA组;对照组(B组),即单纯PCIA组,每组20例。观察各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测定心率、血压、血气PaO2及PaCO2。结果:A组止痛有效率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静脉镇痛药用量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明显少于B组。术后血气分析结果表明,A组可有效改善术后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状态。结论:关胸前施行肋间神经阻滞及术后复合PCIA能增强术后镇痛效果,减少术后静脉镇痛药的使用量,并可明显改善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4.
5.
金鑫 《中原医刊》2011,(3):92-93
目的观察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乳腺癌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50例择期乳腺癌手术患者(ASAⅠ~Ⅱ),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分别实施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PCIA)(Ⅰ组)、PCIA(II组)两种镇痛方法。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镇静评分以及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在T0、T1时刻的疼痛评分、MAP、HR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镇静评分、SpO2变化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肋间神经阻滞联合PCIA用于乳腺癌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弥补了PCIA早期镇痛不足的缺陷。  相似文献   

6.
上肢解剖特点使其易于应用几种有效的区域阻滞麻醉。通过重复的给药方法,能够给多数外科手术提供良好的手术条件和术后镇痛,新技术(超声定位)的应用使神经阻滞更易获得成功。臂神经丛由颈5~8和胸1神经组成,分为上、中、下3干,下行至第一肋骨和锁骨之间变得更加紧凑,继续向侧面下行,与腋动脉相伴并合成3束。根  相似文献   

7.
神经刺激器定位外周神经阻滞技术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神经刺激器利用电刺激器产生脉冲电流传送至穿刺针,当穿刺针接近混合神经时,会引起混合神经去极化[1],而运动神经较易去极化出现所支配的肌肉颤搐,通过肌颤搐来定位,不必通过寻找异感或针随动脉搏动而判断定位.从减少手术应激反应和镇痛机制的角度而言,区域麻醉特别是外周神经阻滞(peripheral nerve block ,PNB) 在临床麻醉和术后镇痛方面得到充分重视.为提高外周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我科于2008年2月~2008 年6月使用神经刺激定位器行外周神经阻滞60 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神经阻滞技术费用低、术后镇痛效果好,对于一些四肢或体表部位的手术尤为适应,但传统的依赖病人感觉进行神经定位阻滞需要一定的临床经验,即使操作者经验丰富,由于缺乏客观的指标,有时也难以保证阻滞的精确定位和效果确切近年来临床上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使得神经阻滞术有了客观指标,提高了阻滞定位的准确性和阻滞效果.外周神经刺激器的问世,对神经阻滞的麻醉是一突破性的进展.改变了传统异感法盲探式操作,精确定位所要阻滞的神经,大大提高了麻醉的成功率,最大程度的减少了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0.
神经阻滞技术费用低、术后镇痛效果好,对于一些四肢或体表部位的手术尤为适应,但传统的依赖病人感觉进行神经定位阻滞需要一定的临床经验,即使操作者经验丰富,由于缺乏客观的指标,有时也难以保证阻滞的精确定位和效果确切近年来临床上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使得神经阻滞术有了客观指标,提高了阻滞定位的准确性和阻滞效果.外周神经刺激器的问世,对神经阻滞的麻醉是一突破性的进展.改变了传统异感法盲探式操作,精确定位所要阻滞的神经,大大提高了麻醉的成功率,最大程度的减少了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病人自控静脉镇痛治疗(PCIA)复合神经阻滞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疗效.方法:40例PHN患者,均口服药物疗效不满意,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在口服药物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发病部位分别作相应神经阻滞;B组,在口服药物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发病部位分别作相应神经阻滞并且复合PCIA治疗.治疗观察时间为2周.所有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睡眠质量评分(QS)评估疗效.记录治疗前(T1)、治疗后1 d(T2)、治疗后3 d(T3)、治疗后6 d(T4)、治疗后10 d(T5)、治疗后14 d(T6)的VAS与Q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VAS评分、Q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均为100%,A组显效率为50%,B组显效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顽固PHN均有效,PCIA复合神经阻滞疗法止痛效果更佳,且能更好的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予经阴道分娩产妇开展瑞芬太尼PCIA(患者自控镇痛)联合阴部神经阻滞,比较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11月期间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经阴道分娩产妇77例,随机分为导乐组(38例)、镇痛组(39例),分别开展产科导乐分娩、瑞芬太尼PCIA联合阴部神经阻滞处理,比较产程用时、疼痛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新生儿情况。结果:镇痛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均短于导乐组,不同时间点疼痛水平均小于导乐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新生儿情况与导乐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经阴道分娩产妇开展瑞芬太尼PCIA联合阴部神经阻滞,临床镇痛效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全程腰-硬联合神经阻滞分娩镇痛对产妇的影响。方法:80例 ASAI 级的单胎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全产程分娩疼痛组(A组),活跃期分娩镇痛组(C 组)。A、C 组均采取腰-硬联合神经阻滞麻醉镇痛。A 组产妇进入产程时给予镇痛至产后2h;C 组产妇宫颈口开至>3 cm 时给予镇痛至宫口开全。观察两组产妇总产程,缩宫素使用率、不同时段 VAS 评分、产妇不良反应,新生儿 Apgar 评分,产妇满意度。结果:比较两组产妇总产程时间、缩宫素使用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 Apgar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第一产、第三产程、VSA 评分明显低于 C 组(P<0.05);A 组产妇满意率80%,B 组产妇满意率60%。结论:对产妇进行腰-硬联合神经阻滞麻醉的全程分娩镇痛可以减少产妇的疼痛,提高产妇分娩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陶爱玲  陶二丽 《中原医刊》2005,32(18):89-90
神经阻滞麻醉是手术室麻醉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生理干扰小,副作用少,术后镇痛效果好,费用低,对一些四肢或体表部位的手术更为适宜,尤其是ASA一级病人接受四肢手术时特别适用。我院麻醉科2003年5月~2003年12月以多用针灸治疗仪代替神经刺激器进行区域阻滞麻醉60例,在镇痛效果和节约患者费用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配合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PCA对开胸手术病人术后镇痛的效果,以及对病人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Ⅰ-Ⅲ择期开胸手术的病人90例,分为三组,分别实施PCEA、PCIA以及肋间神经阻滞复合PCIA三种镇痛方法。观察三组病人术后的疼痛评分、镇静评分以及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1)Ⅱ组在T0、T1时刻的VAS评分、MAP、HR显著增高(P〈0.05),在其余时刻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术后镇痛期间,三组间各时间点的镇静评分、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病人术后镇痛期间没有发生呼吸抑制,术后镇痛期间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PCA用于开胸手术病人术后镇痛,能获得与PCEA相似的镇痛,同时更弥补了静脉PCA早期镇痛不足的缺陷。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肌间沟臂丛神经自控镇痛(PCRA)对肱骨髁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20例(ASAⅠ~Ⅱ级)肱骨髁骨折患者在肌间沟臂丛麻醉下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PCRA法,镇痛药0.75%罗哌卡因30mL+芬太尼0.7mg,外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鞘穿刺置管接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镇痛泵,按锁定加压钢板(LCP)模式给药,即负荷量(5mL)+持续量(2mL/h)+PCA剂量(0.5mL/次),锁定时间15分钟;对照组采用PCIA法,镇痛药芬太尼0.7mg+氯偌昔康32mg,静脉穿刺置管接PCA镇痛泵,模式同治疗组。测定麻醉前、术后24小时和48小时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和血糖的血浆浓度及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变化,同时记录VAS疼痛评分、满意度评分,术后24小时和48小时肘关节活动度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24小时、48小时与麻醉前比较,SBP、DBP、HR显著降低(P〈0.05),VAS疼痛评分及满意度评分治疗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血糖的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24小时、48小时比较,SBP、DBP、HR无明显差异(P〉0.05),VAS疼痛评分及满意度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血糖的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肘关节伸、屈运动度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PCRA能有效降低肱骨髁术后患者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和血糖的血浆浓度等应激指标,在镇痛效果、患者舒适度、满意度及肘关节活动度方面,较PCIA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腰椎疾病发病率明显增加,包括,腰椎退行性疾病、骨折、畸形等,通常采用侵入手术治疗。腰椎手术创伤较大,会造成治疗区的神经和肌损伤。多伴有严重的术后疼痛,不仅影响循环、呼吸等生理功能,也严重影响术后早期活动及功能训练。虽然腰椎手术的数量多年来一直在增加,但有效的围术期疼痛管理方案仍然有限。有效的疼痛管理是促进术后康复的重要步骤,推荐采用多模式镇痛(multimodal analgesia,MMA)方案,即复合不同的镇痛药物或镇痛方式,作用于疼痛产生的不同层次和机制,以达到更好的镇痛更少的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多模式镇痛是目前控制急性术后疼痛的主要镇痛模式之一,区域神经阻滞作为多模式镇痛策略的基石,广泛用于胸部、腹部、四肢手术,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提高臂丛阻滞的成功率,同时探讨一种有相对椎管内麻醉禁忌病人下肢手术的麻醉方法,我们引进了神经刺激仪定位下神经阻滞法。方法:本组共采用病例634例,B·Braun公司Stimuplex神经刺激仪及22G绝缘针,局麻药使用0.3%~0.5%盐酸罗哌卡因和1%~2%盐酸利多卡因。以初始电流1mA在神经定位点穿刺,引出效应肌群颤搐后将刺激电流调小至0.2mA~0.3mA仍有明显肌肉颤搐时注入预定容量的局麻药。结果:634例病人效果优者566例,效果良者61例,优良率99%。结论:神经刺激仪定位下神经阻滞,效果确实可靠,对于上肢手术,能提高阻滞成功率和精准度,并非常适合于初学者,有客观的注药指征和效果评价。用于下肢神经阻滞时比传统椎管内麻醉对循环系统影响小,尤其适合于老年、腰椎穿刺有困难、凝血功能相对较差等有腰麻禁忌的患者。值得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9.
开胸术后肋间神经阻滞镇痛丁明宁吉顺姚树汉陈治平(第89医院麻醉科潍坊261200)剖胸手术后因刀口疼痛影响呼吸运动,降低潮气量及肺活量〔1〕,使开胸后本已受损的通气功能进一步加重。我们采用持续胸腔内肋间神经阻滞,有效地解除病人的痛苦,同时改善了患者的...  相似文献   

20.
下肢神经阻滞为麻醉科医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虽然下肢神经阻滞不常作为单纯的麻醉,但当联合应用置放导管连续给药方法时,此技术可达到用常规的镇痛方法无法达到的镇痛效果。下面介绍所涉及的这些技术常常需要阻滞多条神经/丛。下肢神经解剖位置较深,在多数情况下均需精确定位骨性标志。实施这些阻滞必须依靠外周神经刺激器。同时这些阻滞常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