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肝后肝硬化腹水的中医治疗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治疗的乙肝后肝硬化腹水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的方法进行治疗,15d 为一个疗程,治疗6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77%,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腹水,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疗效,值的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乙肝后肝硬化腹水患者8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包括保肝、利尿、拉米夫定抗病毒、补充白蛋白及对症支持等),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综合方法(包括中药汤剂内服、中药自拟消胀散敷脐及中药灌肠等)。1周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为7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症状改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为短(P<0.05)。结论中医综合方法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腹水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以中医为主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8月~2010年11月收治的64例乙肝后肝硬化腹水患者分为治疗组(34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方法。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7例(79.41%),有效6例(17.65%),总有效率97.06%;对照组显效13例(43.33%),有效11例(36.67%),总有效率80.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中医为主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腹水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医为主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福秀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19(10):183-184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即标志着疾病已至晚期,其预后较差,严重威胁人的生命,在治疗上颇为棘手。为了探讨本病的治疗规律,我于06-08年以中医辩证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临床研究,本文针对06-08年收治的32例(其中治疗组20例,西医对照组12例)乙肝后肝硬化腹水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进行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并纳入我院2013年7月—2015年3月乙肝后肝硬化腹水患者68例,进行分组研究。目标组在常规保肝、利尿治疗同时结合中药汤剂口服,参照组应用常规保肝、利尿西医疗法。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结果、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目标组临床总疗效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经对比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标组患者肝功能指标TBIL、AST、ALB均明显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经对比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腹水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乙肝煎4号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2年~2004年,笔者运用中药乙肝煎4号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40例,并与同期西医治疗24例作对照比较,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中医三联疗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2组,冶疗组60例用中药内服、保留灌肠结合神阙穴外敷法治疗,对照组西医综合疗法治疗,治疗1~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三联疗法治疗肝硬化腹水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张海燕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6):1792-1793,1795
目的探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对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40例按肝硬化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干预组40例按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8周后观察2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满意度、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对护理的满意度、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中医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能提高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满意度及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0例乙肝后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40d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腹水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研究组则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在疗效及尿量、腹围、体重等指标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均存在显著优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控制病情发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分析中西医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72例,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行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基础联合中药治疗,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可取长补短,提高临床疗效,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8例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49例,观察组采用中成药、中药汤剂、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血清纤维化指标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纤维化各项指标有明显下降,且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为98%,对照组为81.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中药综合治疗方案治疗代偿期肝硬化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消除病因。方法:注重中药补气养血以扶正;健脾滋阴以固本;清热利湿以去邪;活血化瘀以软坚。结果:改善肝内微循环机能,适当增强肝细胞再生,调整全身免疫细统,阻断恶性循环。结论:使由失代偿期转为代偿期,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感染、呕血、便血、腹水、肝昏迷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进行治疗的100例慢性肝炎患者,并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干扰素α2b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上中医辨证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6.0%,对照组则为38.0%,其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在慢性肝炎治疗中的实施,可对其临床治疗有效率进行有效的提高,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为其临床治疗和理论研究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将本院收治的20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常规治疗,一组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临床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94.0%)优于对照组(82.0%),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中药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灌肠相比西医治疗以及经验方治疗对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科室9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实施常规西医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行经验方治疗,C组在A组基础上行自拟中药口服并经验方灌肠,对比三组治疗结果。结果:C组治疗后有23例显效(76.67%),明显高于B组16例(53.33%)和A组4例(13.33%),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86.67%),高于A组(50.00%)和B组(73.33%),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拟中药灌肠的治疗临床效果好,不良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保肝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22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12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保肝宁汤,观察治疗3个月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纤溶系统指标及影像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肝炎后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治疗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证候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均见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对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纤溶系统指标及影像学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保肝宁具有明显改善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的作用,且对阻断及逆转肝纤维化进程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