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脑电图为观察指标,从临床与实验两个角度研究抗痫胶囊对癫痫异常放电的影响。结果,临床用药4周,可明显缩短癫痫患儿脑电图癫痫异常放电的累计时间,与用药前比较,P<0.05,在脑电图改善的同时,临床发作次数也相应地减少或消失;即时实验用药,可使戊四氮诱发的大白鼠脑电图阵发性棘波样改变的持续时间明显缩短,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01。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醒神开窍针刺法治疗难治性癫痫对患者脑电图癫痫样波和背景活动的影响。方法对6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醒神开窍针刺法添加治疗,并进行常规脑电图检查。结果加用醒神开窍针刺法治疗后,19%患者发作停止,总有效率达65%;48%患者出现轻、中度副反应。在治疗有效的患者(发作减少≥50%)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显著减少或消失,但有9.3%患者癫痫样放电反而增多;醒神开窍针刺法所致EEG背景活动异常(38.9%)表现为θ活动和δ活动增多,α活动减少。结论醒神开窍针刺法是难治性癫痫的有效辅助治疗方法,癫痫样脑电活动的减少平行于发作频率的减少。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探究视频脑电图(V–EEG)检查在脑梗死后继发性癫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许昌市中心医 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7 月收治的 91 例脑梗死后继发性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脑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 磁共振检查确诊,均行常规脑电图检查、V–EEG 检查。比较常规脑电图检查、V–EEG 检查诊断异常脑电图、同步发作、 痫样放电检出率及对不同部位癫痫发作检出率。结果:V–EEG 检查异常脑电图检出率、同步发作检出率、痫样放电检出率 均高于常规脑电图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V–EEG 检查在深部白质区、脑叶皮质区有癫痫样波检出率均 高于常规脑电图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V–EEG 检查应用于脑梗死后继发性癫痫患者中可有效提 高检出率,可为临床诊断及制定针对性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对婴幼儿癫痫与非癫痫性发作性疾病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6例临床诊断为癫痫及非癫痫性发作的婴幼儿进行24小时动态脑电图观察分析.结果:在初步诊断为癫痫的46例婴幼儿中,AEEG异常率为83%,其中痫性波检出率为76%;非癫痫性发作性疾病组40例异常率为10%,痫性波检出率为4%,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动态脑电图对婴幼儿癫痫及非癫痫性发作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额叶癫痫临床特点,探讨额叶癫痫发作期与发作间期脑电图的特点。方法:选取郑州人民医院在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额叶癫痫患者,分析患者发作时临床特点。所有患者均行脑电图检查,分析其脑电图改变表现。结果:(1)80例患者额叶癫痫临床发作次数228次,其中睡眠期间癫痫发作次数161次,占70.61%,清醒期间癫痫发作67次,占29.39%。(2)发作表现:原发性或局灶性阵挛性发作、不对称性强直发作、快速继发全面性发作共43例,偏转性强直发作18例,姿势性强直发作5例,过度运动发作4例,阵挛性运动发作3例,单侧强直性发作3例,恐惧发作2例,发声2例。先兆发作患者15例,发作后表现患者18例,发作时意识清醒患者25例;丛集性发作31例。(3)长程脑电图监测异常率95.24%高于常规脑电图异常率55.26%,睡眠期患者脑电图痫样放电发生率95.24%高于清醒期的54.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额叶癫痫常在夜间发作,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无发作后状态;额叶癫痫脑电图特异性差,睡眠期脑电图阳性率超过清醒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青年眩晕型癫痫的误诊原因.方法 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2例青年眩晕型癫痫患者的临床及实验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患者中,3例(13.64%)患者可见棘波活动;7例(31.82%)患者换气时可出现尖波活动;8例(36.36%)患者换气时见2~3Hz,波幅200~300μV;3例(13.64%)患者换气时见4~7Hz,波幅100~200μV.对脑电图可疑的患者进行24h动态脑电图检查,均可见棘尖波活动.7例(31.82%)患者异常棘、尖波改变出现于双额区;5例(22.73%)患者出现于左颞区;3例(13.64%)患者出现于右颞区;3例(13.64%)患者出现于顶-枕区;2例(9.09%)患者出现于右额颞区;2例(9.09%)患者出现于左额颞区.经过抗癫痫治疗后,15例(68.18%)患者治疗1年后无眩晕发作,脑电图恢复正常;5例(22.73%)患者治疗半年后,眩晕发作次数减少,异常棘、尖波活动明显减少;2例(9.09%)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停止用药.结论 对反复发作而药物治疗无效的眩晕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及24h动态脑电图检查可以有效提高青年眩晕型癫痫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持续植物状态患者合并癫痫脑电图的特点.持续植物状态合并癫痫发作临床症状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观察方法 .将癫痫发作时症状采用表格式记录,然后进行数据分析.结合脑电图采集分析的方法。结论持续植物状态患者合并癫痫以症状性癫痫为多.脑电图以局限性散在慢波改变为主。  相似文献   

8.
以腹痛反复发作为主要表现的癫痫临床诊断易被忽视,现将我院近年来确诊的腹型癫痫20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男13例,女7例,年龄4~13岁,病程1月~3年;高热惊厥6例,癫痫家族史3例,发作前均无先兆;13例脐周疼痛,7例上腹部绞痛,约5~15分钟骤然消失,间歇期如常,发作时意识清楚,每次发作疼痛性质及部位相似,全部病例查体均未发现阳性体征。脑电图检查:5例脑电图示θ波增多,12例示弥漫性阵发性θ波,3例示双侧额中央顶部有6周/秒的阵发性θ节律,均给予鲁米那治疗,发作停止后连续用药4~6周,以后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蝶骨电极动态脑电图在对癫痫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96例临床初步诊断为癫痫患者进行常规脑电图及蝶骨电极动态脑电图描记,对比分析其结果。结果:蝶骨电极动态脑电图痫样波检出率及临床发作率均明显高于常规脑电图描记(P0.01),动态脑电图睡眠期痫样波检出率明显高于清醒期。讨论:蝶骨电极动态脑电图在癫痫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定位诊断中都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小针刀拔罐加埋线治疗癫痫病1000例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仁平  吴峰 《中国针灸》1999,19(9):547-548
癫痫是因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功能失常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属疑难病。笔者自1987~1996年间采用针刀加埋线法治疗1000例,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中,男389例,女611例;年龄6~65岁;病程2~40年。其中原发性癫痫392例,继发性癫痫608例。其服药或其它方法治疗后不能有效控制,每月发作多为3次以上。12 诊断标准[1](1)以反复发作性抽搐,意识障碍,感觉、精神及植物神经功能异常为主症,发作间歇期无任何不适。(2)常在过劳、惊恐、暴饮暴食、感染、过度换气和月经来潮等情况下诱发。(3)常规脑电图或诱发试验脑电图可见癫痫波…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实验性脑缺血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大鼠体温的变化,以及针刺人中、内关穴产生的体温调节作用。方法:建立脑缺血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分四个时间段测量大鼠的肛温。结果:正常组与假手术组肛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模型组与正常组、假手术组肛温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6 h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4 h组与72 h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组与正常组比较,1 h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6 h组与24 h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鼠实验性脑缺血并发MODS后基础体温会降低,针刺可以提高甚至恢复大鼠基础体温,从而保护机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抗癫痫的作用。方法:采用大脑皮质微量注射FeCl3溶液建立癫痫大鼠动物模型,将24只实验大鼠平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高频刺激组、低频刺激组。高频刺激组、低频刺激组均采用电针治疗仪在致痫后第2天开始经皮神经电刺激,共14d,对各组进行行为学观察,脑电图描记及脑电地形图分析。结果:模型建立后2.5h左右,大鼠开始出现癫痫发作,经皮神经电刺激可以降低FeCl3致痫大鼠脑电地形图各频段的功率,使其恢复正常,无论是短时间的刺激还是长程刺激都具有抗癫痫作用,并且高频刺激作用优于低频刺激。结论:经皮神经电刺激用于治疗癫痫辅助治疗,可达到减少发作次数、减轻发作强度,减少用药剂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头针结合体针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癫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药物组(30例)采用口服丙戊酸钠治疗,针灸组(30例)在药物组的治疗基础上加针刺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进行疗效。结果:针灸组的控制率及有效率分别为40%、90%,药物组的控制率及有效率分别为23.33%、73.33%,两组患者的控制率及有效率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结合体针治疗癫痫,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6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方法:将60例癫痫患儿完全随机分为丙戊酸钠组30例,左乙拉西坦组30例。丙戊酸钠组应用丙戊酸钠治疗;左乙拉西坦组应用左乙拉西坦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丙戊酸钠组30例癫痫患儿治疗后无效4例、有效20例、完全控制5例、加重1例、总有效率25例(83.4%)。左乙拉西坦组30例癫痫患儿治疗后无效3例、有效18例、完全控制6例、加重3例、总有效率24例(80%)。两组总有效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总有效率差异吴显著性。结论: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均是相对有效的小儿抗癫痫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常规药物治疗West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1例West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及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筋缩、命门、足三里穴位埋线加常规抗痫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痫药物治疗。两组均15天为一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结果:治疗纽总有效率90.32%,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经,检验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加常规药物治疗West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胃肠穴位帖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方法,将194例慢性胃炎患者分为治疗组98例,采用胃肠穴位帖治疗;对照组96例,采用香砂养胃丸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0日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3%(P〈0.05),两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肠穴位帖治疗慢性胃炎具有起效快,疗效满意,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50例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揭子慧  张玮 《山西中医》2007,23(4):58-59
目的:观察以针刺人迎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符合诊断标准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治疗组针刺人迎穴为主并配合人中、内关、太冲;对照组针刺风池、夹脊穴。结果:治疗组治愈38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治愈26例,有效1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针刺人迎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川芎嗪结合西药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7例)和对照组(8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癫痫药物治疗,治疗组同时合用川芎嗪,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脑电图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12%、67.90%,组间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脑电图异常率分别为23.38%、38.2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联合西药可以有效用于治疗癫痫,并可促进患者脑电图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休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人中穴对休克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为人中穴主治提供依据。方法将80例休克患者随机分成2组,西医组4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组4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同时针刺人中穴辅助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生命体征的改变,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组心率及血压改善情况优于西医组,有效率和显效率均明显高于西医组(P均<0.05),而且针刺辅助治疗对于轻中度休克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重度休克。结论针刺人中穴辅助治疗休克具有显著而肯定的临床效果,能及时有效地改善休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对于轻中度休克的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平补平泻针刺法与电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平补平泻针刺组)和对照组(电针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取常用穴位:翳风、合谷、颊车、攒竹、迎香、人中、阳白、四白、外关、足三里等。每天针刺1次,1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第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3天。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显效率及有效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显效率治疗组60.00%,对照组43.33%;有效率治疗组86.67%,对照组56.67%。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显效率及有效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显效率治疗组90.00%,对照组56.67%;有效率治疗组96.70%,对照组73.33%。结论:对周围性面瘫患者早期取常用穴,平补平泻针刺法的临床效果优于电针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