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史坚鸣 《四川中医》2013,(7):120-122
目的:以桡骨茎突腱鞘炎的针灸治疗为例,来验证同名经配穴法在针灸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选取桡骨茎突腱鞘炎患者69例做单纯的针灸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治疗组35例,对照组经络辨证选穴;治疗组经络辨证选穴合同名经配穴。均为针灸治疗3日1次,15次为1疗程,观察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100%;治愈率分别为74.29%、52.94%;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无差异,治愈率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名经配穴法,辨证全面,标本兼治,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刺络拔罐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治疗组30例,在主穴治疗的基础上温针灸配合刺络拔罐疗法;对照组25例,在主穴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92%。结论:温针灸配合刺络拔罐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肩背三穴(膏肓、天宗、臑俞)及肘部阿是穴火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肩背三穴及肘部阿是穴火针治疗组45例和肘部火针治疗组45例,3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4.5%,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治愈率为48.9%,总有效率为86.7%;平均治疗次数分别为(3.255±1.223)和(5.243±1.134),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背三穴及肘部阿是穴火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寻找一种简便,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小的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方法.方法:将肱骨外上髁炎患者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分别采用浮针疗法治疗和针灸电针疗法治疗.结果:经过治疗,浮针疗法治疗组的治愈率为62.5%,总有效率为95.3%;针灸疗法治疗组的治愈率为28.1%,总有效率为78.1%.经过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浮针疗法治疗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明显优于针灸电针疗法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牙痛分区辨证配穴针灸疗法治疗牙痛的疗效。方法将180例牙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0例,采用主穴加牙痛分区辨证配穴针灸治疗;对照组90例,只采用主穴针灸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均能有效治疗牙痛,治疗组治愈率89.75%,总有效率95.75%;对照组治愈率77.86%,总有效率91.43%,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牙痛的不同区域,辨证配穴,采用主配穴配合的方法治疗牙痛,疗效明显优于传统选穴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疗法,以压痛最敏感点为主穴(均在肱骨外上髁部,部分在该点远侧约1cm处还有一敏感点),同侧手三里,肘髎为配穴,在主穴上行温针灸治疗。对照组取穴同治疗组,常规电针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和VAS疼痛评分。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3.8%(51/80)优于对照组的47.5%(38/80),治疗组愈显率86.3%(69/80)优于对照组的70.0%(56/80)(均P0.05)。两组均能明显降低VAS疼痛积分,治疗组VAS疼痛积分较对照组减轻更明显(均P0.01)。结论温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较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SRL风湿病热疗机配合推拿及中药外敷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与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SRL风湿病热疗机治疗30 min配合肱骨外上髁推拿治疗20 min后加用中药热敷20 min。对照组仅采用推拿手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7.4%,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治愈率为36.4%,总有效率为69.7%。2组比较,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SRL风湿病热疗机治疗配合推拿及中药热敷对肱骨外上髁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推拿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方法:将158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疗法治疗;治疗组在推拿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治疗。30天为1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对照组治愈41例,有效35例,无效3例,治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51.90%和96.20%。治疗组治愈67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治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84.81%和98.73%。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优于传统推拿疗法,可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火针结合温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选穴、留针时间、疗程相同,观察组行火针结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单纯行针刺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火针结合温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加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及复发率。方法将113例女性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7例)、对照组(46例)。两组取穴相同,分别采取耳穴贴压加针灸治疗或针灸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半年后观察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为8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后治疗组复发率为10.9%,对照组为5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加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总有效率优于单纯针灸治疗,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缓慢捻进针法配合隔姜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8例采用缓慢捻进针法配合隔姜灸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3.75%,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64.58%,有效率87.5%。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缓慢捻进针法配合隔姜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阿是穴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维生素B12 注射液和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于阿是穴穴位注射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结果:60例中,治愈53例,显效7例,总有效率100 %.结论:穴位注射阿是穴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确切,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用小针刀剥离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效。结果:组疗效显著差异,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与传统针灸进行比较,观察小针刀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结论:小针刀剥离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显著,是一种非常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调神法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调神法组)与对照组(取阳明经为主组)各100例.对照组取阳明经穴位为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调神穴位,10次为1疗程,观察2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治愈率65.0%,总有效率99.0%;对照组治愈率55.0%,总有效率91.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神法治疗周围性面瘫起效快,疗程短,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针灸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在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上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灸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治疗后疗效区别。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7d、14d及28d时,治疗组VAS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疗程结束时治疗组治愈率(54.39%)明显高于对照组治愈率(15.79%)(P<0.01)。治疗组有效率(91.23%)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56.14%)(P<0.01)。结论:针灸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上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发作,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任督脉穴位配合局部有效穴治疗脑卒中上肢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病人随机分成调任督配合局部针刺组(治疗组)和常规针刺组(对照组),治疗七周后观察两组患者Ashworth分级法、国内简化的FuglMeyer(FMA)运动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改善肌张力增高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同时5周后运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调任督配合局部针刺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上肢偏瘫痉挛状态,显著提高患肢的运动功能,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取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毫火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效果。方法:38例肱骨外上髁患者采取毫火针治疗。留针30min,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结果:24例治愈,占64%;12例好转,占13%;2例无效,占5%。总有效率为95%。结论:此法操作简便,起效快,易于掌握,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肌肉起止点针刺对肩周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肩周炎患者7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实验组用肌肉起止点针刺,对照组用传统针刺,疗程结束后,依据疗效评价标准,观察肌肉起止点针刺治疗法治疗肩周炎的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肉起止点针刺治疗肩周炎,对于改善病变部位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李小军 《中医正骨》2010,22(2):14-15
目的:观察痛点多向滞针提拉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方法:将76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8例。Ⅰ组采用痛点多向滞针提拉法治疗,Ⅱ组采用温针灸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的降低程度及治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降低,与Ⅱ组比较,Ⅰ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01,P=0.000);两组治愈率比较,Ⅰ组治愈率高于Ⅱ组(χ2=5.07,P=0.024)。结论:痛点多向滞针提拉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优于温针灸,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