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湿热证“正盛邪实”病机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热证是中医病邪辨证中的证名之一。“湿热”既属于外感六淫病邪,又具有内生五邪的特性。湿热证的病机比较复杂。“湿”与“热”两者性质相反,“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阻碍气机;“热”属阳邪,易伤阴动火。通过对病毒性肝炎、肾炎、胃炎湿热证的研究,初步探讨了这些疾病中湿热证的共同特征,认为湿热证可能概括了一些感染性疾病在特定病理阶段所表现出的免疫学特征,即湿热证处于以较强的炎症反应为主要表现的“正盛邪实”、“邪正抗争剧烈”的病理状态。湿热证的炎性反应可能存在两个方面的病理变化:致病因子的侵入直接引起炎症反应和机体免疫功能亢进造成的自身组织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中医治疗银屑病湿热证用药经验,分析银屑病湿热证用药规律,将中医理论与中药药理相结合,以指导临床治疗,提高疗效。方法:以“银屑病”为关键词,以“湿热证”为主题词,在1979-2011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1998年-2012年万方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资料内检索,重复文献除外。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搜集了用于治疗银屑病湿热证的中草药和基本方。结果:治疗银屑病湿热证的中草药共87味,基本方17首。土茯苓、白鲜皮、黄芩等23味中药治疗银屑病湿热证使用频率较高,属治疗银屑病湿热证的主药。药物归经主要归肝经,在治疗银屑病湿热证应重点从肝经论治。结论:治疗银屑病湿热证的主要方剂为:龙胆泻肝汤、萆薢渗湿汤、黄连解毒汤。  相似文献   

3.
介绍田静根据中医体质学说中"同病异治"理论基础,结合现代人中医体质特点,将"湿热体质"的痤疮患者辨证为肝胆湿热证,选取龙胆泻肝汤为主方加减,取得疗效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刘林 《中医药学刊》2004,22(9):1689
探讨叶天士《温热论》对温病湿热证“内外合邪”的病因观和强调脾胃在湿热演变中重要地位的病机观,以及对湿热证的三焦分部诊断分型和“湿去热孤,重在祛湿”、“三焦分治,重在脾胃”的治疗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叶腾辉主任医师为四川省名医,从医近50载,治疗湿热一证得心应手,立竿见影。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1湿热证的病因病机 叶天士将湿热证的病因分为内湿和外湿两方面,两者相互影响,相互致病。《湿热论》中提到“吾吴湿邪害人最广”,指的是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  相似文献   

6.
文彬  贺松其  廖荣鑫 《陕西中医》2003,24(12):1108-1110
博士生导师吴仕九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 30余载 ,精研医典 ,学贯中西 ,治学严谨 ,精心育人。对温病湿热病证论治精微 ,遣方用药独具匠心。笔者有幸师从吴教授 ,从事湿热病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工作 ,现将其论治温病湿热证的理论与临床经验总结如下。1 在诊断标准客观化方面强调宏微结合 ,中西并重 吴师长期从事湿热证的理论与临床研究 ,她认为研究湿热证必须以三焦理论为指导 ,密切结合临床 ,应用现代医学方法和手段探讨湿热证的本质。在湿热证的诊断标准客观化方面主张宏微结合 ,中西并重。湿热病证是感受湿热病邪而引起的多种外感…  相似文献   

7.
湿热证是中医最常见且治疗困难的复合证型,但其病因病机内涵及治疗策略仍欠清晰。本文通过文献及临床证据,围绕湿热证的传统认知、病因病机学演化规律,证候形成要素及治疗策略进行探讨,认为湿热证病因各有不同,湿热偏重,热后生湿和湿久化热是主要形成病机,难以自行缓解的慢性炎症状态及其继发的炎症-免疫-水液代谢紊乱状态是湿热证的内涵特征,湿热证的治疗策略应综合考虑病因、体质、当前证候及总体预后进行制定。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首先概述了温病湿热证,然后从岭南温病湿热证、岭南流感、岭南流感温病湿热证“湿阻”病机三个方面探讨了岭南流感温病湿热证“湿阻”病机的机制,最后分析了岭南流感温病湿热证“湿阻”病机和红细胞特殊结构与功能的相关性,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与中医湿热证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与中医湿热证的关系。方法对242例冠心病及脑梗塞病人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湿热体质组、湿热夹瘀体质组和非湿热体质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242例患者中,有37.19%和30.99%分别为湿热体质和湿热夹瘀体质,两者相加占总被调查病例的68.18%,也就是说,大约2/3的被调查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湿热体质特征。血脂异常和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病人分别占63.16%、46.96%,而且湿热体质组和湿热挟瘀体质组病人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明显高于非湿热体质组(P<0.01);湿热挟瘀体质组病人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病人(P<0.01)。说明湿热体质组和湿热挟瘀体质组病人存在明显的血脂紊乱和“微观血瘀证”特征。结论湿热体质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发病基础,湿热内蕴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易患因素,湿热化瘀是其主要病理环节。  相似文献   

10.
“湿热治肺”见于清朝石芾南著《医原》,此言在《湿气论》中对外感湿热证的治法中说:“治法总以轻开肺气为主,肺主气,气化则湿自化,即有兼邪,亦与之俱化……湿热治肺,千古定论也”。石氏概括了前人治外感湿热证之法,又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归纳了治疗湿热之大法,并以肯定的语气曰这种治法“千古定论”。后世医家如张聿青、丁甘仁、何廉臣等多宗其说,取此论以治湿热,从而影响甚大、充实了湿温之证治理论,对指导临床实践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湿热中阻与NEI网络关系密切,湿热证的致病作用是NEI网络影响机体的综合表现,湿热中阻证是全身性湿热证的典型代表,湿热中阻通过影响各种化学信号因子分泌异常,最终导致神经系统失调、内分泌紊乱、免疫功能下降。中医清热祛湿的方药能对NEI网络失调者具有正反两面调节作用。中医方药治疗湿热中阻可能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3大系统交流的化学信号因子及其受体作为效应靶点,进行双向调节,促使机体趋于稳态。加强NEI网络与湿热致病"因子"关系的研究对揭示中医湿热中阻的本质有进一步帮助,为中医五脏受邪的本质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王自立主任医师对湿邪的认识,介绍其对外湿、内湿、寒湿、湿热的辨证论治心得,阐释湿之寒热之性及湿热“一源三歧”之意。  相似文献   

13.
胡天成教授运用三仁汤加减治疗小儿厌食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总结胡天成教授运用出自《温病条辨》之三仁汤加减治疗中焦湿热型厌食的经验,探讨了湿热型厌食的病因。认为应注重以舌象辨证论治,治以宣畅气机、清利湿热,察舌苔观预后及饮食宜忌重调护在临床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符方智  易港  任杰  周青 《陕西中医》2022,(7):918-920,935
慢性前列腺炎(CP)为成年男性常见疾病,其中医病因多与虚、湿、热、瘀相关,表现为虚实夹杂的病性特点。基于国医大师王琦从虫毒论治男性不育经验和中医“湿热生虫”理论,认为湿热常致虫毒患生,湿热证与虫毒证常同时出现,因此提出CP中医主导病机为肾虚湿热、血瘀虫毒。中医治疗应根据辨证给予“扶正”和“祛邪”,其中“祛邪”应注重辨治湿热、血瘀、虫毒。国医大师王琦、段亚亭根据《金匮要略》注“男子加滑石半两”,将当归贝母苦参丸加滑石用于CP的治疗。分析四味药物功用特点,当归化瘀润燥以行气血,贝母清热开肺以通水道,苦参清热燥湿以祛虫毒,滑石清热利水以通前窍,共奏清热利水、活血杀虫之效,符合CP“祛邪”的中医治法。结合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当归贝母苦参丸加滑石可能在下尿路症状感染、盆腔疼痛、细菌感染等方面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功能性阳痿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刺疗法治疗功能性阳痿82例,辨证分为肾阳虚衰与湿热下注两个证型辨证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达87.6%。肾阳虚衰型痊愈率为45.0%,湿热下注型痊愈率为59.1%。结论研究表明年龄越大,疗效越差;病程越短,疗效越好;湿热下注型痊愈率较肾阳虚衰型为高。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电生理改变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电生理改变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 28例DM患者辨证分型为:气阴两虚、脾虚痰湿、阴阳两虚、阴虚燥热、湿热痹阻、气滞血瘀.并检测肌电图、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以及运动传导潜伏期(ML)等.结果 128例EMG异常肌肉382块(77.0%),其中气阴两虚型57例159块;脾虚痰湿型26例81块;阴阳两虚型1 4例38块;阴虚燥热型13例37块;湿热痹阻型10例36块;气滞血瘀型8例31块.MCV异常者823条(83.6%).其中阴虚燥热型MCV正常者最多,四种神经发生MCV异常的比率较其他证型明显减低(P<0.01),以气滞血瘀型MCV异常率最高,其次为湿热痹阻型.在6种不同证型中,以气滞血瘀型的ML最长,湿热痹阻型其次,气阴两虚型最短.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电生理改变,以气滞血瘀型最为显著,其次为脾虚痰湿型和湿热闭阻型,说明实证较虚证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机会增加,病情相对较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证型分布及生存期差异,为应用局部辨证法指导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住院病房的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102例患者进行局部辨证分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发病部位以及生存期,比较湿热毒证、寒湿毒症两种证型间患者各项资料的差异。结果: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中寒湿毒证(70.6%,72/102)患者多于湿热毒证(29.4%,30/102),两种证型患者性别、年龄、发病部位无显著性差异,寒湿毒证平均生存期为9.46个月、湿热毒证为5.2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寒湿毒证是恶性胸腔积液常见证型,且生存期长于湿热毒型。  相似文献   

18.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以三焦为纲对湿热证进行了系统详尽的论述,在继承前人理论基础上,倡导分利三焦:湿在上焦者以轻宣,重宣肺气化湿;湿在中焦者重辛开苦降,分解湿热;湿在下焦者甘淡渗下,通利水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和总结金实教授治疗慢性肝病的辨证与治疗思路。方法:通过Medcase V3.2仓公诊籍国医脉案数据记录挖掘系统,运用频数分析与关联规则分析,从症状、证型、病机、治法等多方面对金实教授治疗慢性肝病的典型医案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在纳入的1 915例慢性肝病医案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最多,占43.1%;临证中所见慢性肝病病机以湿热瘀毒互结、肝脾失调为主,分别占19.7%,10.6%;证型分类以热毒内结证、肝胆湿热证最为常见,分别占22.6%,19%;治法以调肝运脾、清热化湿最为常见,分别占12.2%,8.2%。结论:金实教授临床辨证慢性肝病以热毒内结、肝胆湿热证为主,重视湿热瘀毒互结的病理因素,治法以调肝运脾为主,辅以清热、化湿、解毒、化瘀等,可归纳为"清、疏、运、化、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甘草泻心汤临证的特点和机理。方法:运用中医学"体质学说"的理论,分析甘草泻心汤证的治疗机理,明确其临证应用的指征和辨证特点。结果:甘草泻心汤能够调节湿热内蕴患者的体质,对体质学说分类的"湿热质"患者出现的各种不适症状有较好的效果。结论:湿热质是甘草泻心汤临证应用的主要体质,掌握甘草泻心汤临证应用的指征和辨证特点能够提高其临床应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