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天麻钩藤饮为胡光慈著《杂病证治新义》方。功用平肝潜阳,清火熄风。可应用于肝阳上亢,风阳上扰之眩晕。  相似文献   

2.
眩晕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病 ,可见于西医的多种疾病 ,笔者应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眩晕 2 0例 ,疗效显著 ,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年龄最小 30岁 ,最大 65岁 ;其中男 8例 ,女 12例 ,其中伴有高血压 5例 ,伴有不同程度头痛 13例 ,重症且能从事一般劳动 ,但活动即头晕者 2例。2 治疗方法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 10 g、钩藤 15g、石决明 2 0 g、川牛膝 2 0 g、益母草 15g、黄芩 10 g、山栀 10 g、杜仲10 g、寄生 2 0 g、夜交藤 2 0 g、茯苓 2 5g,肝火偏元、面红目赤加龙胆草、丹皮以清肝泄热 ;兼便秘加大黄、芒硝以通腑泄热 ;眩晕兼呕吐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治疗眩晕的疗效。方法:用天麻钩藤饮(药物组成:天麻、钩藤、石决明、栀子、黄芩、杜仲、桑寄生、怀牛膝、益母草、夜交藤、茯神)为主方,随症加减,水煎早晚两次分服,每日一剂,连服十天为一疗程。结果治愈39例,好转6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93.75%。结论: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眩晕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临床上运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眩晕30例,每每收效甚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张健 《陕西中医》2012,(9):1170-1171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高血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采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钩藤、石决明、杜仲、川牛膝、野菊花、草决明等)配合西药降血压药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单一的降压西药或合理的中药降压药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3%,对照组94.1%,两组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高血压眩晕具有镇肝熄风、滋阴潜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眩晕31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眩晕为目眩与头晕的总称,二者常同时并见,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并常伴恶心、呕吐、汗出、甚至昏倒等症状。 眩晕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可见于现代医学的多种疾病,如美尼尔氏病、迷路炎、脑动脉粥样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高血压、低血压、神经官能症等,而眩晕为主要表现者由高血压引起较为常见。笔者从1989年10月~1994年8月运用《杂病症治新义》之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引起的眩晕317例,取得较好疗效,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迪 《中医临床研究》2013,(1):68-68,70
眩晕为内科常见疾患,影响人们的工作及生活,是目前困扰人们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天麻钩藤饮是一首平熄内风的方剂,张运克教授认为眩晕应以平肝潜阳,滋养肝肾为主。  相似文献   

8.
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5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笔者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6例病人皆为我院2002年5月至2005年5月门诊经治患者。其中女性32例,男性24例。年龄55~78岁,平均62·3岁。均不同程度地表现有头痛、眩晕,或有耳鸣、失眠多梦,或心神不定、口苦面  相似文献   

9.
天麻钩藤饮治疗老年人眩晕7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自 1 998年以来 ,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70例老年人眩晕 ,临床疗效较好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70例中男性 34例 ,女性 36例 ;年龄 60~ 81岁 ,平均 67岁 ;病程 6h~ 30年 ;发病至入院时间最短 4h,最长 7天 ,平均 3天 ;并发高血压、冠心病者2 8例 ,糖尿病者 1 0例 ,高脂血症者 2 0例 ,脑梗塞者 6例 ,椎基底动脉缺血者 6例。治疗方法天麻钩藤饮 :天麻 1 5 g,钩藤 1 5 g,法半夏 1 5 g,泽泻 1 5 g,白术 1 5 g,白芍 1 5 g,丹参 1 5 g,甘草 5 g,陈皮 5 g,僵蚕 1 2 g。口干苦者加菊花 1 5 g,生地黄30 g;头痛加石决明 30 g;颈椎病者加葛根 2 0 g,…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分析天麻钩藤饮对于治疗高血压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性眩晕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参照组各40例。观察组的治疗方法是口服天麻钩藤饮加减(石决明、钩藤、杜仲、怀牛膝、天麻、栀子、黄芩、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茯神等)。对照组采用口服硝苯地平片和(或)卡托普利片,对两组作比较.对其所需检测指标包括临床症状进行观察:血清总胆固醇(CHOL),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血糖(GLU),血压(BP),血清甘油三酯(TG)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还有一年内出现的并发症等。结果:天麻钩藤饮有降低高血压眩晕患者血压的作用(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降低血脂,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差异有显著性P〈0.05)。一年后随访情况良好,无一例中风发病,参照组发生中风5例占12.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性眩晕的疗效较好,对高血压并发症也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中风急性期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天麻钩藤饮加味,嘱患者加强功能锻炼,并配合针灸、康复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95%。[结论]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中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现代医学以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病因为动脉硬化,管腔狭窄,血流减少以致脑组织血流不畅,引起缺氧。  相似文献   

13.
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0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非洛地平治疗,治疗组给予天麻钩藤饮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检测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含量,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的血压、NO、ET、SOD、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压、ET、SOD及总有效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NO、生活质量评分及显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四物二至汤加减治疗眩晕68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12月-2010年12月进行治疗的眩晕患者68例,对该68例患者选用我院四物二至汤加减进行治疗。结果:经过四物二至汤加减治疗后,痊愈:48例,好转: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7%。结论:中药四物二至汤加减治疗眩晕疗效显著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脑梗塞眩晕的临床特点及中医药辨证施治。方法:通过对41例小脑梗塞患者引起眩晕的表现及治疗情况进行总结。结果:小脑梗塞眩晕患者运用自拟"眩晕方"进行辨证施治,41例患者中有27例患者服用眩晕方治愈,12例好转,2例患者服用无效,总有效率达到95.12%。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斑块性眩晕的疗效。方法:中药汤剂,1日1剂。结果:比西医治疗临床症状缓解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治疗颈性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颈性眩晕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病人住院均行常规检查,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六味地黄丸改汤方。结果:两组患者症状和体征均得到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颈性眩晕症取得较好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刃针加艾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刃针在颈部松解加艾灸百会穴治疗;结果:治愈50例,占56.2%;显效30例,占33.7%;有效9例,占10.1%;总有效率100%。结论:刃针加艾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好,疗程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益气清眩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侧该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分别采用中西医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用自拟益气清眩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用西药治疗。两组均治疗10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l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7.1%,优于对照组的74.2%。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清眩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眩晕的疗效优于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清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疗效和相关实验室检查改变。方法:7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确诊后随机分成治疗纽和对照组,2纽综合治疗均给予西比灵、维生素E口服和维生素B6200rag、胞二磷胆碱500rag加于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qd,治疗组除上述用药外,每日口服1剂清眩汤,水煎服,分早、晚两次口服,疗程为14天。观察项目包括起效时间、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经头颅多普勒(TCD)及血流变学变化和3个月内复发率。结果:治疗组在起效时间、临床疗效、治疗前后TCD和血流变学变化及防止复发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综合治疗中,加用清眩汤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