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癌病患者的辨证与传统有所不同,应把癌病的基本病机即癌毒内伏、正气不足作为辨证的基础;益气养阴是扶正法的基本治法,温阳散寒也应重视,在运用解毒抗癌法时应慎用苦寒。同时以复法大方治疗癌病值得探索,祛邪治疗应把放化疗考虑进去,此外在癌病的治疗中应重视顾护脾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医药在改善癌病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该文从对癌病术后病理状态的认识出发,对温潜法辨治癌病术后并发症的立法依据、具体组方及用药规律进行详细探讨,并列举相关病案,以期为癌病术后并发症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李戈教授认为癌病的发生与机体抗御疾病能力(即正气)低下有密切关系。由于正气虚损,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留滞客邪(致病因子),致使气滞血瘀、痰凝毒聚,相互胶结蕴郁而成癌。正虚是癌病发生发展的内在根本,邪气侵袭只是促使癌病发生的外在条件,正气虚弱才是决定疾病发展和病机演的关键。扶正法是治疗癌病的根本大法,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始终。  相似文献   

4.
正失眠为癌病放疗后常见症状,严重影响癌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彭暾主任医师从医40余年,为彭暾全国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工作室指导专家,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指导老师。彭暾主任医师治疗癌病放疗后失眠经验丰富。笔者有幸侍诊,现将彭师治疗癌病放疗后失眠经验通过验案介绍撷要如下。  相似文献   

5.
张成铭 《西部中医药》2010,23(12):17-18
介绍周仲瑛教授治疗癌病的经验。周师认为癌病系瘀滞、湿痰、毒、虚等多种病理因素交错,虚实夹杂的病证,常以复法大方取效,同时列举其治疗肺癌脑转移,子宫平滑肌肉瘤肝、肺转移,卵巢癌化疗后消化道出血病案各1例。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高新彦教授治疗肝郁头痛、癌病发热之经验。  相似文献   

7.
顾云浩先生为江阴市名中医,出身中医世家,从事临床医疗工作近50年,注重传统医学与现代诊疗技术相结合,擅长胃肠病、风湿病、失眠、慢性咳喘、月经不调、癌症等疑难病症的诊治,擅引经方、用药精简灵活。先生采用自制汤剂"消肿宁合剂"治疗癌病患者颇有疗效,认为"消肿宁合剂"虽为固定汤剂,但在癌病中适用性广泛,并无特殊禁忌症。无论何种癌病、病程早晚,将"消肿宁合剂"作为主要或辅助性治疗药物,均能起到显著效用。  相似文献   

8.
1966年我在上海群力草药店进修,收集了23例癌病者服蜒蚰和7例服蟾蜍的癌病者资料,以后每年进行1~2次的家庭随访,已整20年(1966~1986),这些病例都是上海市著名医院确诊,而认为无法治疗的晚期癌病者,经服蜒蚰或蟾蜍后,一般能使症状缓解,减少  相似文献   

9.
正癌病是多种恶性肿瘤的总称,以脏腑组织发生异常增生为其基本特征。临床表现主要为肿块逐渐增大,表面高低不平,质地坚硬,时有疼痛,发热,并常伴见纳差,乏力,日渐消瘦等全身症状~([1])。癌病是一种难治性疾病,中医药治疗癌病有一定疗效,能够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导师张智龙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天津市名中医,  相似文献   

10.
曹丽静 《新中医》2021,53(22):159-163
阐述分析刘保和转陀螺法治疗癌病的理论渊源及其临床应用。刘保和认为,人体气运动的基本模式是“枢轴-轮周-辐网”协调运转的圆运动(后天),其中枢轴是脾胃,轮周是肝、心、肺、肾,辐网是三焦;人体先后天气运动模式如陀螺运转。同时,认识到奇恒之腑与奇经八脉属于先天,奇邪是先天致病因素,奇病是先天性疾病,癌病即属奇病,是先天性疾病。以此理论为指导,创立转陀螺法治疗癌病。即从先后天并治着手,首先要宣降肺气,启动陀螺的旋转,同时舒达肝气,使其与肺气相辅相成,升降相因,并结合具体情况,温养奇经,和降冲气,填精补髓,补益和固护命门,消除和封堵奇邪,以有效治疗癌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抗癌中药对脾虚肠癌蛋白激酶C(PKC)及瘤体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0只SD小鼠编号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益气健脾组、益气健脾抗癌4组。每组10只。灌胃干预:正常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益气健脾组益气健脾中药,益气健脾抗癌组益气健脾抗癌中药合用。连续灌胃14 d。观察脾脏蛋白激酶C(PKC)、瘤体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脾脏PKC表达正常组高于益气健脾抗癌组、益气健脾组和模型组(P<0.01),正常组、益气健脾抗癌组均高于模型组(P<0.01),益气健脾抗癌组高于益气健脾组(P<0.05),益气健脾组高于模型组(P<0.05)。细胞凋亡益气健脾组、益气健脾抗癌组、模型组均高于模型组(P<0.01),益气健脾抗癌组高于益气健脾组(P<0.01)。结论:益气健脾中药可改善脾功能,缓解肿瘤对脾脏PKC表达抑制作用,益气健脾中药联合抗癌中药作用更加明显,有效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对EGF、VEGF表达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翦慧颖  曾普华  郜文辉 《新中医》2021,53(3):125-128
肝脾肾三脏紧密相关,在癌毒传变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肝癌早期,癌毒形成,毒瘀互结,肝郁脾虚;肝癌中期,瘀毒胶结,致肝脾肾失调;肝癌晚期,癌毒弥漫,脾气败坏,肝肾亏虚,五脏受累,脏腑功能紊乱,预后极差。从肝脾肾相关探讨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中癌毒传变理论,并结合中医药对原发性肝癌的防治经验,立足于癌毒致虚的核心病机,探寻阻断与延缓肝癌癌毒传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毛伟娇  谢敏  董夏  孟博博  应小平 《中医药导报》2021,27(1):131-133,150
通过文献研究肝癌的临床分型,发现肝郁脾虚证是肝癌众多分型中最常见证型之一,且发生于肝癌早期。此型肝癌的治疗多从肝脾同调、养肝体调肝用、顾护脾胃之气着手。分别论述3种治法治疗肝郁脾虚型肝癌的研究进展、归纳总结医家们的治疗经验,认为临床上灵活运用这些治疗方法处方选药,能够有效提高肝郁脾虚型肝癌治愈率,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胃肠恶性肿瘤给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中医学具有以人为本、整体调节的特点在我国胃肠肿瘤的防治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当代中医形成了以健脾为核心的防治理念,但各医家对脾虚内涵的理解尚不统一,应用方药差异较大,制约中医药研究质量的提高和未来的发展。本团队多年来从脾虚论治结直肠癌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并与国内多家单位一起,围绕脾虚在胃肠肿瘤领域开展循证研究工作。现结合文献和团队多年来的实践,提出瘤之成因与治疗造就胃肠恶性肿瘤病机以脾虚为主,遵循以脾虚为本、邪实自内外而生、蕴化癌毒、病久及肾的病机演变规律,正虚、邪实、癌毒是中医认识其病机的3个层面,同时兼有胃癌易于阳化、肠癌易于寒化的特点。最后从证治规律、临床试验、生物机制3个方面列举当前已有的相关研究实践作为验证。对胃肠肿瘤脾虚理论的探索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旨在促进中医肿瘤防治理论的创新,为更高质量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肝癌从温补脾肾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温阳法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作用,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肝癌的发生发展与脾肾阳气虚损休戚相关,故原发性肝癌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应以温补脾肾为主,消瘢、利水、止痛、止血、退黄为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脾虚湿盛证肝癌患者血浆代谢变化情况,探讨脾虚湿盛证肝癌患者体内代谢变化机理。方法:对30例脾虚湿盛证肝癌患者、30例非脾虚湿盛证肝癌患者和30名脾虚湿盛证健康人血浆进行核磁共振氢谱检测,谱图积分结果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PLS-DA)进行分析。结果:与脾虚湿盛证健康人比较,脾虚湿盛证肝癌患者血浆中多种氨基酸,包括亮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苯丙氨酸、谷氨酰胺、谷氨酸、酪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等含量明显下降(P<0.05),血浆中乳酸、肌酸、β-葡萄糖、α-葡萄糖、胆碱含量也明显下降(P<0.05),但是,脾虚湿盛证肝癌患者血浆中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β-羟丁酸、丙酮、乙酰乙酸以及不饱和脂类等代谢物含量却升高(P<0.05)。与非脾虚湿盛证肝癌患者相比较,脾虚湿盛证肝癌患者血浆中亮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苯丙氨酸、谷氨酰胺、谷氨酸、酪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等多种氨基酸含量明显偏低(P<0.05),血浆中肌酸、肌酸酐等代谢物含量也明显偏低(P<0.05),而脾虚湿盛证肝癌患者血浆中乳酸、丙酮、β-葡萄糖、α-葡萄糖、不饱和脂类等代谢物含量升高(P<0.05)。结论:脾虚湿盛证肝癌患者脂肪代谢增强,糖代谢紊乱,蛋白质合成代谢异常,体内多种正常生命代谢的紊乱程度较非脾虚湿盛证肝癌患者严重,其预后可能比后者差。  相似文献   

17.
探讨进展期胃癌患者脾虚状况与其生存期之间的关系。按脾虚主要症状半定量分级标准 ,将 6 1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分为轻度脾虚组和中重度脾虚组 ,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期 ,并通过对不同组别的毕格犬生存时间的比较 ,检测健脾法对胃癌术后毕格犬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 ,中重度脾虚组在生存时间及脾虚主要症状半定量积分上与轻度脾虚组相比有极其显著差异 ,且生存时间及脾虚主要症状半定量积分差值呈负相关。提示脾虚程度越严重则患者生存时间越短。这一结果同样为毕格犬模拟临床分组实验所证实。中医理论认为 ,“脾为后天之本” ,可以认为 ,观察患者的脾虚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患者的生存时间及预后情况有一个较准确的估计 ,值得扩大样本数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从大肠湿热、脾虚湿盛、肝郁脾虚、脾肾阳虚等四个方面对大肠癌术后泄泻进行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9.
256例原发性胃癌中医证候特点及演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及探讨原发性胃癌的中医证候特点及演变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256例胃癌患者按照未手术、术后无病、术后复发或转移进行频次分析,分别按照证候表现聚类分析,并对聚类分析结果进行中医辨证。结果:纳差、乏力、腹痛、腹部压痛、舌红、苔白、脉细(51.56%~75.39%)为胃癌患者最常见的证候表现。总体上胃癌的中医证候特点可概括为脾胃气虚及肝郁,兼有痰湿、胃热、肝胃不和、脾胃失和、肝郁化热、胃气上逆、胃阴虚、湿热蕴脾、脾不统血、气血两虚、脾虚湿困;未手术患者以脾胃气虚兼肝郁胃热为主;术后无病期患者以脾胃气虚为主;术后复发或转移患者以脾胃气虚、肝郁兼痰湿为主。结论:脾胃气虚证贯穿疾病始终,在疾病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医证候存在动态演变。  相似文献   

20.
郝淑兰  李宜放  杨丽芳 《光明中医》2016,(22):3247-3249
王晞星教授将"和法"学术思想与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演变规律相结合,总结出肝癌治疗四法:调和肝胃法、调和肝脾法、调和脾胃(利水)法、调和肝肾/脾法。认为原发性肝癌病位在肝,涉及肝、胃、脾、肾多脏,病机演变主要表现为不"和",出现湿、痰、瘀、毒等病理产物而成癌,临床选用"和法"治疗肝癌,配合利水祛湿、化痰解毒、软坚散结,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