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内服、外敷、敷贴三联疗法对老年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为中医药综合治疗老年痛风性关节炎寻找理论依据。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老年原发性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按组间均衡一致原则,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在基础治疗之上,治疗组予中药三联疗法,对照组予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口服。采用中医症候积分评定法,并就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在主要症状(关节疼痛、关节红肿、关节皮温、活动障碍)积分方面,组内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 值均<0.0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值均>0.05);两组在次要症状(口渴多饮、神疲乏力、纳差、五心烦热)积分方面,组内比较治疗组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值均<0.01),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组间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值均<0.01)。从总体疗效来看,中药组的有效率93.33%,西药组则达83.33%,中药组在改善次要症状方面优于西药组。结论:①中药三联疗法可改善患者中医症候,其疗效与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相当,且有明显降低血尿酸的作用。②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尼美舒利分散片疼痛缓解后用别嘌醇片口服,观察组同时用痛风宁颗粒冲剂口服,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4.3%、对照组77.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UA、ESR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伸秦颗粒加味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和高尿酸血症的临床观察。方法:将确诊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和高尿酸血症,血尿酸≥416umol/L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疗程均为3周,治疗前后检测血尿酸(UA),血沉(ESR),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等指标,并记录临床症状变化,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在治疗后UA,ESR,WBC,N%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伸秦颗粒加味对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和高尿酸血症疗效肯定,安全性较好,患者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4.
赵用  马宝东  陈岩松 《中医药学刊》2013,(10):2275-2277
目的:观察清碧散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清碧散外敷患处;对照组37例,采用外用青鹏膏剂治疗。2周为1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36%,对照组为81.5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UA、ESR、CRP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清碧散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好,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豨莶草白虎汤加味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以豨莶草白虎汤加味治疗,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ESR、CRP、UA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优于对照组的82.50%(P0.05);治疗后治疗组ESR、CRP、UA水平较对照组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豨莶草白虎汤加味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针药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6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客观评价针药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接受针刺加麻黄左经散治疗,对照组60例接受消炎痛加别嘌呤醇治疗,疗程均为15天。观察2组患者疗效及临床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54.41%、33.33%,总有效率分别为89.71%、65.00%,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治疗后BUA、ESR、CRP、尿pH值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症状积分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胆固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未出现副反应,对照组中4例出现不良反应(P〈0.01)。结论:针药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较好疗效,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双醋瑞因联合依托考昔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中医科门诊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依托考昔120 mg口服,1次/d;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双醋瑞因50 mg口服,1次/d,2组均治疗7 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血尿酸(UA)、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IL-1)、IL-6、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症状体征积分变化,评价2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ESR、CRP、IL-18均明显下降(P均0.05),而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UA、IL-1、IL-6及TNF-α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肾功能和胃肠道反应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双醋瑞因联合依托考昔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能够早期有效地降低患者UA、IL-1、IL-6及TNF-α水平,改善关节红肿热痛症状,无明显不良反应,并且患者易于接受,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治疗湿热瘀阻型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中药外敷患处;对照组30例,采用外用青鹏剂治疗。2周为1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9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UA、ESR、CRP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UA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药外敷治疗湿热瘀阻型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好,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清痹散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制中药清痹散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扶他林乳胶剂外抹,治疗组给予自制清痹散外敷治疗。结果:2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血尿酸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尿酸、ESR、CR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清痹散可有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中药外洗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针刺结合中药外洗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VAS评分、UA、ESR及CRP浓度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UA、ESR和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VAS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UA、ESR和CRP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中药外洗可以明显减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疼痛程度,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口服中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83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自拟中药内服,对照组则服用依托考昔及苯澳马隆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中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且可避免化学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痰热痹煎剂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7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治疗组用痰热痹煎剂,对照组用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1.7%,对照组8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痹煎剂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四妙散加减为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四妙散加减为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四妙散加减为主治疗组(治疗组)和秋水仙碱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主要症状红、肿、热、痛的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5.0%,对照组为92.5%,两组疗效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有所下降,较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治疗组)和25.0%(对照组),治疗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妙散加减为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且减轻了单纯西药治疗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清热排毒胶囊对尿酸钠(MSU)诱导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踝关节浸出液中IL-1β、IL-8和TNF-α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部分作用机理。方法:选用健康SPF级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成清热排毒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组(戴芬组)、模型组、空白组。各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7天,于第5天灌胃给药1h后予尿酸钠晶体局部关节腔注射形成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测量大鼠踝关节关节肿胀度,应用ELISA法测定踝关节浸出液中IL-1β、IL-8和TNF-α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关节肿胀明显,踝关节浸出液中IL-1β、IL-8和TNF-α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清热排毒胶囊中剂量组和戴芬组大鼠关节肿胀度降低明显,IL-1β、IL-8和TNF-α的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P〈0.05);清热排毒胶囊中剂量组中IL-1β、TNF—α表达水平低于戴芬组(P〉0.05)。结论:清热排毒胶囊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发挥抗炎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滑膜组织中IL-1β、IL-8和TNF-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益经糖浆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观察。方法:对照组30例口服戊酸雌二醇,连续28天,后14天加服醋酸甲羟孕酮(安宫黄体酮),共3个周期;治疗1组31例在与对照组治疗相同的基础上加服益经糖浆,共3个周期;治疗2组30例只服用益经糖浆,共3个周期。结果:总有效率治疗1组90.0%、治疗2组73.3%、对照组66.7%,治疗1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治疗后内分泌激素(FSH、LH、E2)水平比较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3组治疗后卵巢的体积、卵泡数、卵泡大小、卵巢内血流分布(PSV、RI)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但治疗1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服药后治疗1组恶心、呕吐、失眠3例(9.7%),治疗2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恶心、呕吐、失眠11例(33.3%)。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卵巢早衰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火针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采用火针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41例予以西药口服治疗,将两组临床疗效、止痛效果及对血尿酸的调整作用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为92.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评分和血尿酸值均有下降(P0.05)。结论火针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王氏连朴饮加滑石、黄芩;茵达日-4味汤对大鼠湿热模型、炎性反应因子血清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的作用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湿热炎性反应模型,设空白组、模型组、对照药组、中药组、蒙药组分别采取不同处理方法观察记录各项指标,血清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果:中蒙医温病经典方在治疗大鼠湿热症状上具有可靠疗效,尤其在改善大鼠进食饮水减少,大便稀软,口角眼角分泌物增多等方面有显著成效。ELISA检测显示对照药组IL-1β、IL-6、TNF-α无意义,中药组TNF-α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IL-1β、IL-6无意义(P0.05),蒙药组TNF-α有统计学意义(P0.01)、IL-6有意统计学义(P0.05),对IL-1β无意义(P0.05)。结论:王氏连朴饮加滑石、黄芩;茵达日-4味汤在解除湿热症状上有切实可靠的作用,对腹腔炎性反应引起的发热及炎性反应,虽然细胞因子血清检测没有得出有力检验数据支持,但动物模型治疗后期各项体征监测都有好转。ELISA检测显示中药组TNF-α有统计学意义(P0.01);蒙药组TNF-α有统计学意义(P0.01)、IL-6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并观察补肾利湿法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白介素17(IL-17)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补肾利湿法防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GA)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空白组(BG)、模型组(MG)、中药对照组(CMCG)、西药对照组(WMCG)及中药复方低、中、高浓度组(CMLG、CMMG、CMHG),每组12只。采用MSU联合草酰钾诱导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应用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L-17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造模各组大鼠血清IL-17的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对照组、中药对照组、中药复方低、中、高浓度各组IL-17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西药对照组与中药复方中浓度组比较,IL-17含量差异不大(P>0.01)。结论:补肾利湿法处方可明显抑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IL-17的表达,对防治痛风性关节炎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