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形势越来越严峻,而中医药在疾病预防、医疗、保健、康复等各个方面具有独特的应用优势,因此将现代中医药技术应用于养老领域备受各界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养老等新兴养老模式越来越受欢迎,岭南地区因其广泛而丰富的中医药养生文化以及适合老年人生活的宜人气候,成为旅游养老的极佳选择,将中医药养生与旅游结合起来的模式更是受到老人们的青睐。大湾区作为重视创新发展的前沿窗口,也在积极探索康养新模式。其中,肇庆因其生态、地理、区位等方面的优势,定位为旅游康养生态文化名城,可利用这些优势推动建设肇庆中医药养生旅游基地,让大湾区乃至全国人民共享肇庆得天独厚的健康养生、生态旅游、创新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2.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湖南具有很好的中医药旅游资源,在中医药文化资源、中医药自然资源、中医药原料资源及旅游交通等方面具有很好的优势,同时,湖南在中医药旅游品牌及高级别管理人才等方面也存在不足,打好湖南中医药旅游牌,加大宣传力度,将提升中医药旅游在湖南旅游产业中的地位,促进湖南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铁皮石斛功效相关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根据中医药古籍中石斛功效的论述,具有“补五脏虚劳赢瘦,强阴益精,久服,厚肠胃,补内绝不足,平胃气…补肾益力,壮筋骨,暖水脏”等功效,该文通过CNKI数据库检索,结合铁皮石斛现代药理学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文献,总结出铁皮石斛主要有增强免疫、抗疲劳、抗氧化、促消化、促进唾液分泌、降血糖、降血压、抗肝损伤、抗肿瘤等方面药理作用,结合健康需求进行深入分析,为铁皮石斛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9月10日讯:甘肃省卫生计生委日前召开丝绸之路甘肃经济带陇东南中医养生保健旅游研究和甘肃省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课题论证会。会议提出,加强规划中医药产业发展,重点突出养生旅游、中医文化、保健服务、保健产品开发、中药材种植及生态园建设、野生中药材种植和动物药养殖、药膳推广及医疗旅游产品等产业的发展;加强健康服务人才培养工作,重点做好"两后生"推拿、按摩等实用技能培训,加强药膳师和月嫂培养,增设旅游养生相关专业,培养养生保健人才,全面促进中医药旅游及中医药产业发展;加强机制建设,在全省建立党政领导、部门负责、全社会参与的中医药产业发展工作机制;注重保障机制和产业政策提出,争取国家支持,特别是试验区建设规划纲要突出先行先试内容。  相似文献   

5.
铁皮石斛是我国传统珍稀名贵中草药之一,具有滋养阴津、增强体质、补益脾胃、护肝利胆、强筋降脂、降低血糖、抑制肿瘤、明亮眼睛、滋养肌肤、延年益寿等多种功效。利用SWOT分析法,分别从铁皮石斛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几方面对铁皮石斛在湖南省的营销前景进行全方位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铁皮石斛在湖南发展的前期策略和后期策略,以充分发挥铁皮石斛的药用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6.
以铁皮石斛为例,从中药资源的发掘与保护、开发利用和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方面介绍了中医药文化的科普价值,期望能通过科普的形式让更多民众了解中医药文化、热爱中医药文化,让传统的中药文化焕发出时代光彩。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引导和规范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的规划、建设、经营管理与服务,文章重点介绍了广东养生旅游示范基地试行评定标准,并以梅州雁鸣湖旅游度假村为例,从资源、文化和服务三大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的构建必须充分挖掘生态资源,夯实养生旅游基础;凸显养生文化,丰富旅游产品内涵;加强养生服务,提升养生旅游品质.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旅游是依赖于我国丰富的药物资源和博大精深的传统中医药文化发展起来的新兴旅游项目。中山市中医院为了更好地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将中医药特色文化与养生旅游相结合。文章对中山市中医院发展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的优势及现状进行剖析,指出其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并对其未来发展和规划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日前,广东省政府发布《关于印发实施粤澳合作框架协议2018年重点工作的通知》,拟以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罗浮山中医药旅游产业基地等为试点,打造国际健康旅游先行示范区。据了解,罗浮山已先后获评广东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等。目前,博罗县正在制定中药材主产区种植区域规划,发展中医药养生旅游服务新业态。此外,惠州市与澳门在中医药产业合作上已进行沟通交流,两地将在中医药产业领域加强合作。  相似文献   

10.
铁皮石斛产业化关键科学与技术的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铁皮石斛繁殖难、种植难、产品单一等产业发展重大问题,通过铁皮石斛基因组学研究,明确铁皮石斛为二倍体、有38条染色体、28 910个蛋白编码基因及在转录组水平上的器官基因表达特异性,具有大量种子而种子没有胚乳、广泛生态适应性、多糖合成的基因调控机制,为铁皮石斛遗传工程育种和活性药用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攻克了结实难、发芽难等繁育难题,建立了组培快繁体系,实现种苗工厂化生产,奠定了铁皮石斛人工种植基础;建立了铁皮石斛育种体系,明确了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育成铁皮石斛系列专用品种(品系),解决了实生后代分离严重问题,支撑铁皮石斛产业升级;揭示了目标化合物动态变化规律、养分吸收机制,突破了栽培基质、光调控、精准采收等关键技术,建立了设施栽培、活树附生、岩壁附生、立体栽培、盆栽等系列栽培模式,实现种出铁皮石斛、种出好的铁皮石斛。  相似文献   

11.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国家大力扶持、推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药产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基于湖南省中药资源和中药产业的特点,深入分析当前湖南省中药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前景,应从中药资源保护与品种培育、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生产与流通规范、传承与创新途径、发展优势领域、人才培养与教育、产业国际化等各个环节持续发力,共同推进湖湘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藏医药是中医学宝库中的瑰宝,而发祥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南派藏医药"更是镶嵌其中的明珠,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传统南派藏医药学的传承、发扬和创新是藏医药现代化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构建相应的人才支撑体系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四川省康巴藏区是"南派藏医药"的主要发祥地,成都中医药大学作为全国6所"双一流"建设中医...  相似文献   

13.
西医学习中医,简称"西学中",是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模式,60余年的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是正确的,为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西学中"是符合实际需要的,对于促进医学发展和传承中华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但"西学中"也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职业和专业背景,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法.对于西医学生而言,应在本科教育中根据专业背景分层次设立中医学课程.西医临床医生主要通过参加政府认可的"西学中"培训班来进行学习.对于护士而言,医院或科室可以组织中医专题培训以提高其中医护理技能."西学中"是一个系统工程,应纳入顶层设计,完善政策,合理规划,使这种教育模式焕发出新生命,创造出中国特色新医学.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中医医院作为中医学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不断加强自身文化建设,对于发挥中医药传统优势、坚持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体现中医医院基本特征、提高核心竞争力、满足人民群众的中医药服务需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推动中医医院的文化建设值得我们深入的思索与实践。作者通过探讨医院文化的内涵及作用,结合医院文化建设的历程,介绍文化建设工作的具体实践措施及各项建设成效,为医院文化建设的变革与创新提出建设性思路。  相似文献   

15.
“健康”已经成为全球性主流需求,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规划为中医药国际化发展带来了机遇。在这种趋势的推动下,中医药国际健康旅游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是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发展过程中依旧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本文主要从法律方面入手,分析中医药国际健康旅游发展中面临的法律问题,从立法、监管、政策、标准建设与认证等角度,提出若干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古丝绸之路为媒介,中国和印度之间存在着久远的物质文化交流。中医药作为我国四大国粹之一,具有“简便验廉”的特征,也是中印在物质文化交流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载体。搭载着古丝路的“便车”,中医药在印度地区的传播以贸易往来、西行求法、外交活动等具体形式的促进和带动为主。2013年以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医药在印度地区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但总体情况并不乐观。充分利用和借鉴古丝路下中医药在印度传播发展的经验,促进新时期中医药在印度更广泛、更深层次的普及则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在全球“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的广泛、深度融合是促进青年教师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中医院校是集教学、科研、临床于一体的机构,近年来,随着中医院校扩招,青年教师已成为课堂授课的主力军。中医院校的发展是以教师为基本,尤其是青年教师,那么如何将“互联网+”与青年教师个人发展有效结合起来,让“互联网+”时代背景助力中医类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是目前中医院校应当思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中医院校青年教师的现状,探讨了“互联网+”在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改革、科研职能、临床实践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中医药文化自信现状,为指导中医药文化建设与发展、助推文化自信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文化自信生成机制,结合中医药文化自信特点,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制中医药文化自信指数。结果:中医药文化自信指数能够反映中医药文化自信状况,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与时俱进,稳步上升。结论:基于文化自信生成机制构建的中医药文化自信指数,能够反映中医药文化自信现状,通过提升中医药文化认同,促进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促进中医药文化发展,可以提升中医药文化自信指数。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是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在“医养结合”的新时代下,中医健康管理已深入人心。中医健康状态辨识理念的提出,为糖尿病的中医健康管理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从整体上动态把握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状态,给予个性化干预方案,并对疗效进行动态评价,体现“整体、动态、个性”的中医健康管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刘宁  向丽萍  田毅  康建娅  阙华发 《陕西中医》2022,(8):1082-1085,1090
本文先从脾与胰关系溯源,得出脾、胰在中医范畴内统一关系的论点; 再根据脾、胰主消化吸收的现代生理特点,推演出其二者在中医藏象学共同的太阴脾土属性,进一步从“消渴”“脾瘅”病机方面阐述了太阴脾土与糖尿病的密切关系。随后通过梳理 “瘀”与太阴肺的内在联系,探讨了糖尿病足周围神经病变和周围血管病变与“瘀”的病理机制,分析了糖尿病高危足以及中医足痿的临床特点,指出中医“足痿”与现代医学糖尿病高危足的高度相关一致性,最后立足于“治痿独取阳明”以及“阳明太阴相表里”的经论,剖析了“足痿”与藏象太阴脾、肺之间的病因病机。本文初步从藏象学太阴视角对糖尿病高危足进行探讨,为临床从太阴防治糖尿病足提供中医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