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观察芩蒿退热口服液对内毒素所致发热家兔模型的影响以及对小鼠耳廓二甲苯致炎作用、对大鼠蛋清性足肿胀的影响,并与双黄连口服液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32健康家兔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双黄连对照组、芩蒿退热口服液大剂量组以及小剂量组,观察芩蒿退热口服液对发热家兔模型的解热作用;40只Wistar幼年大鼠和40只昆明种健康小鼠均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双黄连对照组、芩蒿退热口服液大剂量组以及小剂量组,观察芩蒿退热口服液对炎症大鼠、小鼠模型的抗炎作用。结果芩蒿退热口服液具有退热、抗炎、消除炎症水肿的作用,疗效明显优于双黄连口服液(均P0.05)。结论清热透表法为主法的芩蒿退热口服液可以治疗外感高热证,从而说明气分高热证仍可用"透热法",即入气犹可透热转卫。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热淋清颗粒对干酵母致热模型大鼠的解热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干酵母悬浊液法复制大鼠发热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热淋清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检测造模后不同时间点大鼠体温,ELISA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精氨酸加压素(AVP)及下丘脑中的前列腺素E2(PGE2)、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结果 模型组大鼠体温、血清中TNF-α、AVP含量、下丘脑中PGE2、cAMP含量均较正常组显著上升(P<0.01);热淋清颗粒高、中剂量组大鼠体温、血清中TNF-α及下丘脑中PGE2、cAMP含量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热淋清颗粒抑制发热大鼠体温上升在一定范围内存在量效关系;与模型组比较,热淋清颗粒高剂量组AVP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 热淋清颗粒具有良好的解热作用且高剂量效果最优,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机体内生热源TNF-α生成,降低体温中枢正调节介质PGE2、cAMP分泌水平,促进机体体温调节介质AVP的分泌而达到解热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金蓝颗粒对幼龄实验动物急性非特异性炎症的抑制作用和解热作用。方法:通过二甲苯性耳肿胀模型,观察金蓝颗粒对幼龄小鼠耳郭肿胀程度的影响,评价金蓝颗粒抑制急性炎症反应的作用;选用家兔内毒素发热和大鼠酵母发热两种发热模型,观察药物对外源性刺激导致幼龄实验动物发热的影响,评价药物的解热作用。结果:金蓝颗粒可不同程度地降低二甲苯所致幼龄小鼠耳郭急性炎症反应的耳肿胀度和肿胀率,阿司匹林组、清咽颗粒组和金蓝颗粒提取物各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01,0.001,0.01,0.05,0.01,0.01);金蓝颗粒在多个时间点可显著降低内毒素致幼龄家兔和酵母致幼龄大鼠的体温,具有较好的解热作用。家兔静脉注射内毒素后,模型组在0.5~5.0h之间,体温持续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0.001,0.001,0.001,0.001,0.001)。金蓝颗粒剂量1组可显著降低1~5 h内体温,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1,0.001,0.001,0.001,0.001);金蓝颗粒剂量2组可显著降低1~5 h内体温,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1,0.001,0.001,0.001,0.01);金蓝颗粒剂量3组可显著降低1~5 h内体温,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5,0.001,0.001,0.001,0.01);金蓝颗粒剂量4组可显著降低2 h、3 h体温,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幼龄大鼠背部皮下注射酵母混悬液后,模型组在0.5~6.0 h之间体温持续升高,金蓝颗粒剂量1组可显著降低1~5 h时间点体温升高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5,0.01,0.05,0.05);金蓝颗粒剂量2组可显著降低1 h、3 h、4 h时间点体温,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蓝颗粒剂量3组可显著降低3 h和4 h体温,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蓝颗粒剂量4组虽有降低体温的趋势,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蓝颗粒对幼龄小鼠二甲苯性耳肿胀非特异性急性炎症反应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内毒素致幼龄家兔发热和酵母致幼龄大鼠发热模型的体温。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返魂草提取物(FH)解热的作用。方法:通过内毒素致家兔体温升高和啤酒酵母致大鼠发热实验研究FH的解热作用;结果:返魂草提取物各剂量组对内毒素致家兔体温升高、对啤酒酵母致大鼠发热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作用强度与剂量呈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返魂草提取物具有显著地解热作用,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银莱汤对发热大鼠体温和血清IL-1β、TNF-α、IL-6含量的影响.方法 90只SD大鼠连续测温3次,选取合格大鼠背部皮下注射20%干酵母混悬液10 mL/kg建立大鼠发热模型,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银莱汤高剂量组、银莱汤中剂量组、银莱汤低剂量组共6组,每组8只大鼠.分别于造模前0.5 h和造模后5 h两次灌胃给药,造模后每小时测温一次,于末次给药后3 h取血,通过ELISA和RIA方法检测血清中炎性介质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水平.结果 银莱汤各剂量组体温均低于模型组(P<0.01),银莱汤各剂量组血清中IL-1β、TNF-α、IL-6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银莱汤对发热大鼠具有明显的退热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减少血清中IL-1β、TNF-α、IL-6的产生或加速降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羌板退热方的解热、抗炎、镇痛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啤酒酵母、伤寒Vi多糖疫苗造成动物发热模型,观察本方的解热作用;采用蛋清致大鼠足肿胀、二甲苯致小鼠耳郭肿胀观察其抗炎作用;采用热板法观察其镇痛作用。结果:本方能明显降低啤酒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和伤寒Vi多糖疫苗致家兔发热模型的体温,抑制蛋清致大鼠足肿胀及二甲苯致小鼠耳郭肿胀,提高小鼠痛阈。结论:羌板退热方具有显著解热、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绿原酸是否是双黄连发挥解热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在给家兔静脉注入内毒素造成的发热模型上,评价绿原酸对发热家兔体温的影响。结果:绿原酸表现出退热作用,呈现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关系,但起效时间较长。结论:绿原酸是双黄连发挥解热作用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银荆感冒颗粒的解热作用.方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正柴胡颗粒组,扑热息痛组及银荆感冒颗粒小、中、大剂量组,每组9只.末次给药后,大鼠背部皮下注射2,4-二硝基苯酚,测量大鼠体温的变化情况;大鼠后脚两爪脚跖皮下注射角叉莱胶悬液,测量其肛温的变化情况.结果:(1)银荆感冒颗粒小、中、大剂量组对2,4-二硝基苯酚所致大鼠发热解热作用的持续时间分别为120、150、180 min以上;(2)银荆感冒颗粒小、中、大剂量组对角叉莱胶所致大鼠发热的解热作用的持续时间分别为4、5、6 h.结论:银荆感冒颗粒具有较好的解热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槐定碱对大鼠肝硬化形成及内毒素水平的干预作用。方法将75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肝硬化模型组、槐定碱低、中、高剂量干预组。肝硬化模型组用四氯化碳复合法复制肝硬化模型,槐定碱低、中、高剂量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于皮下注射四氯化碳后1h分别腹腔注射槐定碱36、、10mg.kg-1,每周2次,注射8周。实验8周后观察肝脏的病理变化并采用显色基质鲎试剂试管法测定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结果病理观察发现肝硬化模型组肝组织有假小叶形成,而三个剂量槐定碱干预组的肝组织均无假小叶形成,纤维化程度较低。五组大鼠血浆内毒素浓度的总体均数不相等,每两组大鼠血液内毒素浓度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槐定碱可以通过抗内毒素而延缓肝硬化的形成,不同剂量槐定碱干预效果不同,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重连口服液的解热作用及其对炎性递质的影响.方法 将3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重连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和布洛芬组,每组6只.连续给药4d,采用大肠杆菌内毒素注射法复制发热模型.于注射后0.5、1.0、2.0、3.0、4.0h分别观察各组兔直肠温度的变化,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注射后4h各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结果 重连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在注射后1.0、2.0、3.0、4.0h直肠温度升高值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其解热作用较布洛芬组起效慢,但退热维持时间较长.重连口服液高剂量组血清IL-1β、TNF-α、IL-6水平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 重连口服液具有显著的退热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纳洛酮对幼年大鼠反复热惊厥后远期惊厥易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幼年大鼠反复热惊厥后远期惊厥易感性的影响.方法: 用热水浴惊厥模型诱导生后15 d的SD大鼠发生7次热性惊厥,期间两治疗组大鼠(各13只)每次惊厥一出现立即腹腔注射低剂量纳洛酮(分别为1 mg/kg和2 mg/kg),而惊厥对照组大鼠(n=13)仅腹腔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间隔2个月再热水浴1次,观察比较治疗组和惊厥对照组大鼠远期惊厥发生率、惊厥潜伏期、惊厥持续时间及惊厥程度的差异.采用Timm染色观察神经元海马齿状回苔藓纤维发芽状况.结果: 未接受纳洛酮治疗的有幼年反复热性惊厥史的对照组大鼠,2个月后再次接受热刺激时,惊厥发生率为84.6%, 惊厥潜伏期(3.65±0.77) min,惊厥持续时间(21.18±4.06) min,惊厥级别评分(4.54±0.78), 5级惊厥发生率达69.3%,且有2只大鼠出现惊厥持续状态, 其中1只抽搐后死亡;而接受纳洛酮治疗的实验组大鼠,2个月后再次接受热刺激时,惊厥发生率、惊厥潜伏期、惊厥持续时间、惊厥级别评分分别为57.7%、(3.78±0.69) min、(5.66±2.78) min、(2.97±1.18), 5级惊厥发生率仅为19.3%, 无1只出现惊厥持续状态.比较两组惊厥发生率、惊厥潜伏期差异均无显著性,但惊厥持续时间、惊厥级别评分、5级惊厥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惊厥对照组Timm染色显示大鼠海马区有明显苔藓纤维发芽现象,评分达(2.33±1.03);而治疗组大鼠Timm染色示海马区苔藓纤维发芽现象明显减轻,评分为(0.92±0.79);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提示治疗组大鼠远期惊厥脑损伤较未治疗组明显减轻.结论:应用低剂量纳洛酮对反复热性惊厥的幼年大鼠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可以降低远期惊厥易感性,减轻成年后再次惊厥所造成的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抗氧化的作用途径探讨双黄连对缺血再灌注肝脏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以25%乌拉坦6 mL/kg腹腔注射,麻醉后固定:(1)正常对照组(n=10);(2)肝缺血再灌注组(n=10),复制肝I/R模型(缺血30 min,再灌注6 h);(3)双黄连低、中、高剂量组(n=30),术前30 min鼠股静脉分别缓慢推注双黄连注射液低剂量(1 mL/kg)、中剂量(3 mL/kg)、高剂量(10 mL/kg),复制肝I/R模型.6 h后取各组大鼠新鲜血液,并处死取肝左叶;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生物化学方法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含量,以及肝脏组织匀浆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NOS)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1)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肝I/R组肝脏淤血明显,以门静脉为中心向周边呈放射状排列,肝细胞可见不同程度的肿胀变性和气球样变性,偶尔有点状出血,晚期则主要以肝细胞局灶性坏死和片状坏死为主;双黄连各剂量组均表现为肝损伤程度明显降低呈正相关;(2)血清ALT含量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I/R组ALT含量明显增高(P〈0.05);与肝I/R组比较,双黄连各剂量组ALT含量均降低(P〈0.05);(3)生化指标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I/R组肝脏组织NO、MDA含量及NOS活性均增高(P〈0.01),而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肝I/R组比较,双黄连各剂量组肝组织NO、MDA含量及NOS活性均降低(P〈0.05),而SOD活性显著提高(P〈0.01).结论双黄连注射液静脉给药能提高肝脏内相关抗炎、抗氧化机制,从而减轻肝I/R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3.
14.
机械通气肺损伤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大鼠机械通气肺损伤(VILI)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激活.方法 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300~350 g,随机分成4组(n=6).A为空白对照组;B、C、D组均行大潮气量机械通气(40 mL/kg),通气频率均为40次/min;通气时间分别为1、2和4 h.观测各组肺组织病理改变并行急性肺损伤(ALI)评分;检测肺湿/干重比值(W/D);同时检测肺灌洗液(BALF)中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总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RT-PCR检测肺组织中血管紧张素原(AGT)、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以及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1型受体(AT1)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 检测肺组织ACE蛋白的含量;ELISA法检测肺组织中ANG Ⅱ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AT1受体的表达.结果 肺组织病理观察显示:A组肺组织无明显病理改变,B、C、D组出现急性炎性损伤性改变.和A组比较,B、C、D组肺组织ALI评分、W/D,BALF 中MPO活性、总蛋白浓度、中性粒细胞计数值,肺组织AGT、ACE、AT1 mRNA的表达水平、ACE及ANG Ⅱ的含量显著增高(均P<0.01);和B组比较,C、D组上述各指标均显著增高(均P<0.05);和C组比较,D组上述各指标均显著性增高(均P<0.05).A组肺组织肺上皮细胞AT1仅有较微弱的表达,而B、C、D组肺组织肺上皮细胞AT1表达显著增多(均P<0.05);和B组相比,C、D组AT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C和D组AT1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潮气量机械通气导致VILI的同时,显著激活了RAS,肺上皮细胞AT1表达显著增多;肺组织AGT、ACE、AT1 mRNA的表达水平、ACE及ANG Ⅱ的含量可随通气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这可能是VILI的致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三七对酒精性肝病防治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三七对酒精性肝病的防治作用.方法 7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三七高剂量组、三七低剂量组和硫普罗宁组各15只;以56度红星二锅头5g/(kg·d)、玉米油2ml/(kg·d)和吡唑27.2 mg/(kg·d)每天1次灌胃,连续14周建立酒精性肝病模型,同时分别以1.2g/(kg·d)和0.6g/(kg·d)的三七粉和100mg/(kg·d)的硫普罗宁灌胃进行干预,均连续14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各组大鼠血脂、血清肝功能水平,ELISA法检测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含量,常规HE及Masson染色光镜观察肝组织的脂肪变、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结果 模型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及炎症程度、血清CHOL、HDL-C、LDL-C、AST、ALT、HA、LN水平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P<0.05),但血清TG水平则无明显升高(P>0.05).三七高低剂量组、硫普罗宁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及炎症程度、血清AST、ALT、血清HA、LN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减轻(P<0.01,P<0.05),但血清TG、CHOL、HDL-C、LDL-C水平与模型组比差异无显著性差(P>0.05).结论 (1)采用白酒-玉米油-吡唑混合液灌服大鼠14周能成功复制ALD模型,表现肝组织脂肪变和炎细胞浸润、血脂紊乱、血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升高.(2)三七可明显减轻酒精性肝病大鼠肝组织脂肪变和炎症程度,改善血清肝功能和纤维化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灯盏花素预处理Ⅰ组和Ⅱ组。灯盏花素预处理组大鼠于术前1周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灯盏花素(25、50mg/kg/d);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室间支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结扎30min,再灌注2h;采用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灯盏花素预处理可明显降低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细胞的凋亡率(P〈0.05,P〈0.01)。结论:灯盏花素预处理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Zhao S  Zhang WH  Fu YM  Cui HZ  Chi YM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2):851-854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冬虫夏草多糖合剂对大鼠腹主动脉移植慢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腹主动脉移植模型,移植后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霉酚酸酯(MMF)组、黄芪多糖(APS)组和黄芪多糖-冬虫夏草多糖合剂(APS—CPS)组,同时设立假手术组。各组动物在饲养35d后,观察移植动脉的病理变化,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胶原纤维染色,观察移植动脉TGF—β1的表达、胶原蛋白合成;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中CD4^+、CD8^+阳性T淋巴细胞。结果对照组血管内膜明显增厚,平滑肌细胞明显增生,胶原纤维增生明显;TGF—β1蛋白于内膜平滑肌细胞、单核细胞、动脉内皮细胞等均呈阳性表达。APS—CPS组血管壁三层结构清晰,内膜未见明显增生,胶原原纤维稀疏;TGF-β1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弱(P〈0.01),且移植前后CD4^+、CD8^+阳性T淋巴细胞百分率、CD4^+/CD8^+比值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APS-CPS抑制大鼠动脉移植慢性排斥反应,能下调TGF-β1表达,抑制内膜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胶原蛋白合成,维持CD4^+/CD8^+比值的正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芪丹通脉片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主动脉和单个核细胞CD40的影响. 方法: 将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个实验组:阴性对照组(n=12)给以普通饮食,模型组(n=12)给予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其余4组在给予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同时分为芪丹通脉片低剂量组[0.36 g/(kg·d)]、中剂量组[1.08 g/(kg·d)]、高剂量组[3.24 g/(kg·d)]和阳性对照辛伐他丁组[4 mg/(kg·d)]. 16 wk后通过RT-PCR检测大鼠主动脉及单个核细胞上CD40表达. 结果: 模型组CD40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给予芪丹通脉片大鼠CD40表达显著降低,高浓度组结果接近辛伐他丁组. 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主动脉及单个核细胞CD40表达增强,使用芪丹通脉片可降低CD40表达,其低、中、高浓度组CD40表达依次减少(P<0.05).  相似文献   

19.
玉米须多糖的利尿作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玉米须多糖(SMPS)的利尿作用。方法:采用代谢笼法和滤纸法测定NS负荷大、小鼠的排尿量及尿中Na+、K+、Cl-的含量.采用甘油致大鼠肾衰竭模型观察SMPS对肾衰竭大鼠排尿的影响。结果:高、中剂量的SMPS可明显增加大、小鼠的排尿量,增加尿液中K+、Cl-的含量,对Na+含量无明显影响;增肾衰竭大鼠的排尿量。结论:玉米须多糖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业已证明,醛固酮可以促进纤维化的形成,血管、脑及肝脏等肾上腺外组织能够合成醛固酮。本实验意在研究醛固酮合成酶基因—CYP11B2在正常与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评价安体舒通的治疗作用。 方法取雄性Wistar大鼠160只,体重250克左右,随机分为4组,每组40只。模型组:CCl4油0.25?ml/100?mg皮下注射,每周三次;安体舒通组:CCl4 油注射的同时予以安体舒通20?mg*kg-1*d-1灌胃,1次/日;马洛替酯组:CCl4油注射的同时予以马洛替酯50?mg*kg-1*d-1灌胃,1次/日;对照组:橄榄油皮下注射。于第2、4、6、8和10周宰杀动物,光镜及电镜下动态观察组织学改变,图像分析仪测量胶原面积。RT-PCR和原位杂交检测CYP11B2在正常及纤维化大鼠肝脏的表达。 结果原位杂交及RT-PCR显示CYP11B2表达定位于肝星形细胞胞浆,在纤维化形成时表达增强。第四、六周,安体舒通组肝纤维化分级、胶原面积低于模型组(P<0.05),安体舒通组与马洛替酯组无明显差异(P>0.05)。第八、十周,安体舒通组肝纤维化分级,胶原面积高于马洛替酯组(P<0.05)。安体舒通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结论 CYP11B2在纤维化肝脏的星形细胞中表达增强。安体舒通对早期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