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对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精神病人护理中,精神科护德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精神病人的护理具有其特殊性,护士在日常工作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提高血身素质和道德修养是十分必要的,只有以高尚的护德来感化病人、了解病人,才能使病人在生理、心理上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应对方式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精神科临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护士压力源量表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92名精神科临床护士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精神科临床护士主要的工作压力源为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问题和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尤以30~39岁年龄段的护士、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护士工作压力水平较大。与常模比较,较多的护士采用消极应对方式来调节困难和挫折等应激事件。结论应重视精神科临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心理健康,需要社会多方面的支持和理解,并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设法减轻工作压力,提高护士心理素质,促进个人成长,从而也提高精神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管理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以便进一步提高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评定量表(SCL-90)对我院精神科护理第一线的44名护士进行测评分析。结果精神科护士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优于一般群体,SCL-90各个子分排序前3位是:人际关系、强迫、焦虑,少数护士SCL-90总分及部分因子分高于常模。结论 建立精神科护士心理档案,提高精神科护士适应潜力,减少精神科护士的压力源将有助于维护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心身耗竭程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疲溃感程度,了解压力对精神科护士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中国护士压力源量表和心身耗竭(MBI)量表,对精神科113名护士的压力状况及心身耗竭程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在压力源量表的35个条目中,排在前十位的压力源主要为护理专业方面和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从压力引起的心身耗竭程度来看,精神科护士与常模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为中度疲倦感.结论 精神科护士的压力源主要来自服务对象和精神科护理专业本身,压力对护士心身健康的影响程度一般.提示:领导对护理工作的重视和情感支持,积极的应对方式,和谐的工作氛围,良好的安全设施,是降低职业压力,减少心身耗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精神科护士在工作中面临的职业压力。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院100名从事精神科护理护士的职业压力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精神科护士职业压力处于较高水平。结论建议从管理角度减轻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并对精神科护士进行减轻工作压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6.
精神科护士心身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估精神科护士心身健康状况,为护理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对52名精神科护士和52名非精神科护士进行SCL-90量表、心理幸福感量表测评,并进行健康体检,对其结果进行评定及分析。结果 精神科护士SCL-90焦虑、恐怖、抑郁、强迫、躯体化、人际关系因子明显高于非精神科护士,心理幸福感量表六项因子明显低于非精神科护士;心身疾病发病率明显高于非精神科护士。结论 精神科护士存在明显的心身问题,应该受到密切关注,制订切实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精神科护士心身健康状况,为护理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52名精神科护士和52名非精神科护士进行SCL-90量表、心理幸福感量表测评,并进行健康体检,对其结果进行评定及分析.结果精神科护士SCL-90焦虑、恐怖、抑郁、强迫、躯体化、人际关系因子明显高于非精神科护士,心理幸福感量表六项因子明显低于非精神科护士;心身疾病发病率明显高于非精神科护士.结论精神科护士存在明显的心身问题,应该受到密切关注,制订切实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精神科护士在工作中面临的职业压力.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院100名从事精神科护理护士的职业压力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精神科护士职业压力处于较高水平.结论 建议从管理角度减轻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并对精神科护士进行减轻工作压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9.
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神科护士是护理人员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置身于特殊的护理环境中,面对的是精神存在一定问题的特殊人群,长期工作在这种环境中,会有更高的紧张体验,因此,精神科护士更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为此,作者对我院86名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旨在探讨精神科护士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浅谈精神科护理查房四川省绵阳市精神卫生中心(621000)马通华赵长秋护理查房是护理工作中一项既有实践指导意义,又有临床教学意义的护理活动。是提高护士业务素质和护理质量的有效方法。但怎样进行精神科护理查房,尚无统一模式,为此,笔者就如何开展精神科护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精神科新护士上岗前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定。结果:SCL90各因了分较国内常模均显著增高,且男护士比女护士心理问题多,非护理专业毕业的护士比护理专业毕业的护士心理问题多,结论:对精神科新护士进行有效的岗前培训和心理疏导,有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对他们尽快适应精神科护理工作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2.
对精神科病人进行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科整体护理中除对住院病人进行入院评估 ,提出适当的护理诊断、护理问题和措施外 ,开展健康教育也是一项重要内容。但由于精神科的特殊性 ,其健康教育存在一些问题。1 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1.1 护士方面 ①相对滞后的护理观 :由于精神科整体护理起步较晚 ,护士普遍对现代护理缺乏全面的认识 ,许多认识仍受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 ,只着眼于精神疾病的护理 ,执行医嘱加常规护理构成了全部的护理工作内容 ,护士习惯从属于医生 ,而忽视了病人的整体性。②缺乏健康教育知识 :由于目前医院的护士以中专毕业为主 ,其知识结构远远不能满足以病人为…  相似文献   

13.
精神科护士的岗前培训体会樊菲目前我国护理专业的大中专教育体系中,精神科护理学几乎是个空白,绝大多数被分配至精神科的护士对精神科非常陌生,以至于在较长的时间里都不能适应专科特点而难以开展工作。同时又由于对精神科的误解,不能安心工作,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对...  相似文献   

14.
精神科护理队伍是精神卫生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如何进一步调动精神科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全面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专业素质以及护理质量,这是深化卫生改革,推动精神科护理事业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也是关系到把怎样的一支队伍带进21世纪的大问题。本着这个问题,在1997年10月对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的临床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确认精神科临床护士在工作中冲突的水平和类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和对工作的满意度。方法 随机抽取2000年7月至2002年i0月在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临床工作的护士112名,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 精神科临床护士工作中的冲突处于高水平状态,最常遇到的冲突类型为角色冲突。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不断评估精神科护士工作冲突的水平及类型,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预防冲突的升级。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文明程度的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患纠纷的数量逐年上升,这已成为困扰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的难题之一〔1〕。为了找出安全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我们在安全管理上下功夫,减少和杜绝了因护理工作缺陷造成的护理纠纷,具体做法如下: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护理道德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是护理安全的根本,培养正确的护理职业道德观,启迪护理人员职业道德觉悟和自我约束能力。科室组织开展了“假若我是病人”和“病人心目中的护士”等活动,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如…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精神科护理专业必须提出相应的要求。提高护理质量,加强护理队伍的建设实是当务之急。为此,我们对山东省地市以上10所精神病医院的护士队伍进行了现状调查,旨在了解精神科护士队伍的知识结构,护士业务素质和思想现状,发现存在问题,提出今后改进措施,为各级领导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在精神科不只是打针发药,更重要的是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等,一个优秀的精神科护士对精神病的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通过1.身心条件及献身精神;2.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3.组织管理能力;4.“保姆”式的爱心;5.敏锐的观察力和应变能力;6.心理学知识和技巧;7.善于总结经验,等七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才能做好一个精神科护士。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精神科护士和住院患者对病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观点的异同,以提高护士对优质护理的认知。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2013年住院精神病患者和病区工作的护理人员各100名,采用自行设计的"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内涵认知量表",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内涵认知调查,结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护士与患者在病区环境、专科护理、安全护理认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人为关怀、护患沟通、护士行为和其他方面的认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优质护理服务认知中,护士安全性认知明显高于患者,在人为关怀、护患沟通、护士行为等方面,护士与患者有相似的认知。  相似文献   

20.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精神科门、急诊与综合医院相比更有其独特之处。精神科病人病情复杂,危险性大,就诊者大脑功能紊乱,精神活动失常,症状表现各异,而且病人就诊集中,时间短,流动量大,环境不安静。因此,加强精神科门、急诊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尤为重要。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 加强护士素质培养 (一)培养护理人员职业情操,提高护士素质 护理工作是一个为千百万人幸福所需要的高尚职业和光荣岗位。护理工作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