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证素辨证的层次性与实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是中医学的特有概念,是对致病因素与机体反应性两方面情况的综合,是对病变某一特定阶段机体整体病理生理反应状态的本质概括,重点强调当前病变的整体、动态、邪正反应状态。证素辨证是根据中医学理论,通过对证候(症状、体征等病理信息)进行分析,认识其病位、病性等本质,并作出证名诊断的思维认识过程”。笔者现就证素辨证的层次性与实用性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神志病的针灸治疗61007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熊学琼祖国医学认为“脑为元神之府”,“心主神明”,人之神志活动与心脑功能关系密切。神志病包括郁证(梅核气、脏躁证)、癫狂证及痫证等病证,多因各种原因引起机体气血失调或逆乱,阴阳失衡,脑窍被扰,心神不宁...  相似文献   

3.
肝气(阳)虚证病理生理学基础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采取证病结合,多层次多项指标对肝气(阳)虚证进行病理生理学基础研究,研究结果发现,肝气(阳)虚证有4个方面的病理变化:91)交感神经功能活动降低;(2)调节血管平滑肌舒缩功能的活性物质显著变化微血管处于收缩状态,微循环障碍;(3)机体能量代谢水平降低,供能不足;(4)炎症介质增加,组织呈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感染后咳嗽的中医证型证素分布规律。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41例感染后咳嗽患者的中医证素,进行描述性统计。运用因子分析和“Q型”聚类分析结合方法进行非线性降维研究,提取主要病性及病位证素并加以总结分析。结果 利用因子分析共提取公因子8个,累计贡献率为62.454%。主要病性证素是风(63.48%)、湿热(48.55%)、寒饮(41.49%)、阳虚(21.99%);主要病位证素是肺(100%)、脾(73.86%)、咽(43.98%)、胃(26.14%),主要证型为风邪伏肺证(66.8%),湿热蕴肺证(61.8%),寒饮伏肺证(12.4%),痰湿蕴肺证(9.1%)。通过聚类分析得:湿热病邪可单独聚为一类,湿热可与风邪相兼聚类,风邪与湿热及阳虚相兼为患者可聚为一类。结论 感染后咳嗽的主要病性证素为风、湿热、寒饮;主要病位证素为肺、脾、咽、胃;主要证型为风邪伏肺证、湿热蕴肺证及寒饮伏肺证。不同聚类方法所得结果与临床感染后咳嗽的复杂病机相合。  相似文献   

5.
“病窦灵”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0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培本为主中药复方制剂病窦灵口服液治疗病态窦房结构综合征30列,服药1-2个疗程后多数患者头晕,黑朦,晕厥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分析疗效与动态心电图,心房调搏指标变化情况,推测该药治疗病窦的可能机制为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从而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应用培本为主中药复方制剂病窦灵口服液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0例,服药1~2个疗程后多数患者头晕、黑朦、晕厥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分析疗效与动态心电图、心房调搏指标变化情况,推测该药治疗病窦的可能机制为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从而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以往研究发现,自身免疫病(autoimmunedisecse,以下简称AID)血瘀证的形成与机体免疫损伤和自由基损伤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1],而这一损伤所导致的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endothelialcel,以下简称VEC)及血小板功能...  相似文献   

8.
细辛附子白芍为君越量临证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细辛附子白芍为君越量临证体会青岛市市立医院侯成钦(266011)关键词纠偏越量中病即止中医认为人体是处在阴阳不断地动态变化之中,某种因素破坏了这种动态平衡,机体又不能自行恢复,便产生了中医的“病”即“证”,因此中医治病就是纠正机体的动态失衡偏差,这...  相似文献   

9.
试论痞证与泻心汤陈兴汉(江苏省常州市郊区政府爱卫办常州213001)关键词痞症,病因病机,治则,泻心汤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本文通过对痞证的成因、病机和治则的研究及泻心汤方药增设的论证,希望能讨痞证的认识有所提高和对泻心汤方的掌握应用有所准绳。...  相似文献   

10.
“病”和“证”是相联系的,“病”是“证”的基础。“证”是“病”的产物和机体病理的真实反映。所以,在诊断上不能以提出病名为满足而得到治法的依据。“辨证”的特点是整体观。而辨证与辨病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整体观念指导下,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等基本理论为依据。对通过四诊所搜集到的病史、症状、体征和环境因素等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辩明其内在联系和各种病症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求得对疾病本质的认识,对疾病证候作出判断和治疗的过程。随着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广泛开展,对“辨病”和“辨证”等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目前存在着这样一种做法,依靠西医诊断,选用中医方药治病。这  相似文献   

11.
关于阿尔茨海默病中医病证归属和病名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界曾用“老年呆病”概括阿尔茨海默病(AD)与血管性痴呆(VD)等疾病,但AD与VD存在明显的差异。理应作为两种疾病分别进行探讨。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健忘”,“神病”,“癫狂”,“痴呆”四种病证,认为这四种病证都不能概括AD的主要症状,所以不能把AD归属于上述的某一病证。实际上由于古今疾病谱,死亡谱的差异。古人对AD缺乏认识,古代文献中没有一个可归属的病证。但我们可以借鉴这些病证作为现代研究AD证治的重要参考。并提出另立病名-“老年痴病”。  相似文献   

12.
血瘀证有着广泛的临床基础。对血瘀证的明确认识与正确诊断,能提高治疗相关疾病的临床疗效,对探索治疗疑难病证十分有益。在基层医院的临床诊疗中可从宏观认识和一定的客观体征上来诊断血瘀证。即一要注重辨病。在理论与客观临床中认识到很多疾病发展到一定时期都有形成血瘀证的必然规律;二要充分利用舌诊这一重要客观体征,观察舌的局部与整体变化,辨别血瘀证的不同性状与程度;三要注重脏腑组织器官的实质改变,判断血瘀证的部位与性质。从而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对慢性肝炎病因病机的认识孙方军(河北省中医药研究所050031)马淑华(石家庄市第四医院050011)孟庆生(河北省中医药研究所050031)祖国医学中并无肝炎一名,根据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性肝炎)的临床过程和证候,一般多将本病隶属于祖国医学“肝...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思路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目前慢性乙型肝炎最常应用的治疗思路与方法,结合临证体会,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抗病毒与调整免疫疗法相结合,扶正祛邪兼施;(2)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改善机体内外环境;(3)不失治疗时机及时因势利导,正复则可胜邪;(4)抗肝组织损伤,改善肝细胞功能。临床充分发挥二者优势,联合用药,综合治疗,定会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首先将人体的病理变化分为“广泛非特征性病理量变”和“小范围特征性病理质变”,并认为病机变化是对人体原有广泛非特征性病理量变、疾病所代表的小范围特征性病理质变以及由它导致的非特征性病理量变三者的综合认识。进而将总的病机变化定义为“具体病机变化”,并根据小范围特征性病理质变与广泛非特征性病理量变的特点,将它们分别定义为“基本病机变化”和“相关病机变化”。分析基本病机变化和相关病机变化在不同疾病情况下的不同关系,以及两者间关系给临床治疗带来的影响。阐述“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及“证”的内涵。指出传统四诊辨证因信息采集不足,所辨之证常常反映疾病相关病机变化的即时状态而非具体病机变化的即时状态。指明传统中医认识病机变化方面存在的缺陷,并反映出区分基本病机变化和相关病机变化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消渴病的初始病机及其演变浅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段军  仝小林 《北京中医》2007,26(3):157-159
对于消渴病的病机认识,古今文献有许多不同的学说,或从三消立论,或以脾、胃为主,或以肝、肾为本,虚实寒热各有阐发。但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加之现代医学诊疗技术的干预,消渴病的证候特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结合临床,笔者认为肝、脾、胃的功能失调是其初始的病机改变,同时消渴病做为一种经年缠绵之疾,在其缓慢的病程中,病机有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所以临床论治消渴病应当充分发挥中医在糖尿病早、中期的防治优势,谨守其初始病机,把握其病机的动态演变,才能在临证时做到灵活施治,有的放矢。下面所述为笔者的浅见,请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17.
1历代医家对“证”概念的认识要认识“证”,首先应该把“证”的概念搞清楚。由于客观对象本身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所以从古到今对“证”的认识也是不断深化,发展变化的。在古代“证”的概念与症状的“症”相同,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提出:“病有远近,证有内外。”这里的症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中医证素研究探讨代谢综合征的证候规律。方法:将912例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病历资料纳入研究。将病历资料中的中医证型拆分为病位证素与病性证素,探讨代谢综合征不同病位及兼杂病性的分布规律以及合并症的情况,分析中医证素特征以及与性别、年龄的相关性。结果:912例代谢综合征患者中,糖尿病、高血压病、肥胖为常见合并症。12种常见中医证型,出现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湿浊瘀阻、气虚湿热互结、脾虚湿瘀、气虚血瘀、阴虚血瘀、脾肾气虚、肝郁脾虚、脾肾阳虚、肝肾亏虚、水湿瘀阻、阴虚热盛、肾虚血瘀。筛选出8种常见中医证素,分别是气虚、湿、脾、瘀、阳虚、阴虚、肝、肾。病性证素按出现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气虚、湿、瘀、阴虚、阳虚;病位证素按出现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脾、肾、肝。不同性别的瘀、湿、肝、气虚证素百分比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与阴虚、气虚、瘀、肝证素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与湿证素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性别与阳虚、脾、肾不存在相关性。老年患者(年龄≥65岁)与非老年患者(年龄<65岁)的脾证素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9.
对“痹”的再认识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450074)徐木林,王秋琴关键词:痹证,中医病机,病名分类,辩证论治当前在对“痹”的认识上,多数认为“痹”是证,或以痹证为病名,少数认为“痹”是病名,即痹病,也有主张在痹证下再分病名的。笔者就这些不同的认识重温《...  相似文献   

20.
辨证即辨证论治,辨即辨病论治(西医辨病)。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近年来成为一争论的亮点,诸家大多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先辨病后辨证,尤其是一些临床工作者更是多以辨病为主,而关于辨证只是生搬硬套地给予某些证型,并未真正地进行辨证,治疗则更多靠的是经验在进行。对此,笔者深以为憾,从仲圣“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