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是眼底病检查的重要方法之一,对眼底病的诊断、预后和疗效有特殊的价值,我院于2000年12月-2007年6月,共行FFA394例,现将有关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过程中如何减轻不良反应及提高成功率.方法 对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我院行眼底血管造影的412例患者在造影20min前肌肉注射苯海拉明20mg(观察组),观察造影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统计成功率,并对我院在2008年7月至2009年9月的320例造影(对照组)进行回顾分析,两组对比.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在诊断后葡萄膜炎中的价值。方法 37例后葡萄膜炎患者(69眼)均在临床检查眼底、裂隙灯、三面镜及必要的病毒学检查确诊,并均于治疗前行眼底彩照、FFA检查。结果 小柳-原田综合征12例,23只眼,其中1例1眼,合并糖尿病5例;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2例2眼;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2例,2眼;Eale’s病8例,16眼;Behcet病12例,24只眼:鸟枪弹丸样视网膜脉络膜病变1例,2眼。结论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以发现临床上难以发现的病变,对确定一些类型的葡萄膜炎有重要价值,此外还有助于分析掌握视网膜、脉络膜及视神经病变的严重程度、评价治疗的效果、玻璃体手术时机的选择和随访观察,以指导临床治疗及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4.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引起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荧光素钠是目前最常用并且公认的相对安全及性质稳定的眼底血管造影剂,毒性极微,但存在不良反应。本文通过对859病例资料进行分析,认为荧光素钠应用在眼底视网膜血管造影时,是一种相对安全的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不良反应中以恶心、呕吐为主要类型,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中青年较老年发生率为高。不同生产厂家的荧光素钠制剂对不良反应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诊断分期和指导治疗方面的价值。方法:采用FFA对135例(249只眼)糖尿病患者进行筛查,对DR临床分期进行修正,并根据FFA的分期指导治疗。结果:12只眼眼底检查未发现有DR的患者FFA显示有I期微血管瘤病变;11只眼Ⅲ期患者FFA显示毛细血管无灌注区范围比检眼镜下检出棉絮斑范围广,l3只眼出现新生血管改变;20只眼Ⅳ期患者检出比检眼镜下更多的新生毛细血管及黄斑水肿改变。结论:FFA是作为DR分期的最佳标准,且为指导激光治疗和评定光凝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1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 自1961年Alvis与Novotny首次成功拍摄了人眼视网膜与脉络膜的循环动态过程以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眼科临床得以广泛的应用。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已经是眼科临床诊治眼底病的常用检查技术。此项检查能在活体眼中反映出视网膜大血管至毛细血管水平的生理与病理情况,对眼底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指导光凝治疗及预测视力预后等方面,极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122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检眼镜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检出率情况。结果 FFA检查共检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15眼,病变检出率为94.3%,明显高于检眼镜检查的检出率(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FA造影检出非增生性DR 21眼(17.2%),增生前DR 42眼(34.4%),增生性DR 32眼(26.2%),糖尿病性黄斑病变13眼(10.7%),糖尿病性视神经乳头病变7眼(5.7%)。结论 FFA检查能够提高DR的检出率,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婷  刘蕊 《新疆医学》2012,42(1):67-69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是1961年Novothy和Alvis首先把该技术应用于临床,主要用于脉络膜、视网膜及视神经病变的诊断,是目前眼底疾病检查、诊断的常用方法,对眼底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指导眼底激光治疗、预后判定等具有重要意义.荧光素钠注射液是进行FFA所用的造影剂,常用浓度为10%~20%,成人常用量为10%的荧光素钠5mL,或按体重15 mg/kg计算,成人1次最大剂量为1.0g,一般用量为600 mg,全量在5 s左右推注完毕.  相似文献   

9.
荧光素钠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荧光素钠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中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索。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7977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患者的一般情况;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原因。结果:本组不良反应1258例(发生率15.8%。恶心711例,呕吐299例,皮肤荨麻疹110例,头晕、心慌、面色苍白,出冷汗96例,咳嗽、打喷嚏35例,一过性晕厥7例)。且年龄、性别因素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关,而不同厂家荧光索钠与不良反应的发生不相关。结论:荧光素钠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染色剂,一般只发生轻度的不良反应。而不良反应的发生多与性别、年龄等个体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多发性后极部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multifocal posterior pigment epitheliopathy,MPPE)以视网膜后极部的多发性色素上皮屏障损害造成视网膜多处泡状隆起为特征.该病1973最早由Gass[1]报道,之后引起眼科医师的注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国内对其应用于MPPE的诊断报道尚不多.现将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07年5月确诊的7例(9眼)MPPE患者的FFA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FFA)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的诊断价值。方法:对 12 0例 型糖尿病患者 2 4 0眼进行检眼镜与 FFA检查 ,分析两种检查在 DR诊断及分期中的差异。结果:检眼镜下正常眼底的 78眼中 ,FFA发现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NDR) 2 4眼 ,占 30 .77% ;检眼镜下所见 NDR139眼中 ,2 7眼 (19.4 2 % )经 FFA证实检眼镜对其病变程度估计不足。 结论 :FFA是早期诊断 DR的较好方法 ,能准确对 DR进行诊断及分期  相似文献   

12.
[背景]观察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在正确评价眼眶壁骨折患者视功能情况、及时发现伴随的眼底病变并给予相应的治疗中的意义.[病例报告]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1年8月,以眶壁骨折修复手术为目的收治的154例眼眶壁骨折患者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表现,154例154眼中视网膜震荡为36例,视网膜挫伤为10例,脉络膜破裂为1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为1例,陈旧性色素上皮病变为17例,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为2例,正常为87例.眼眶壁骨折住院患者中约30.7%的病例伴发不同程度的视网膜脉络膜损伤,13.0%的病例合并原有眼底疾病.[讨论]对眼眶壁骨折患者术前有必要常规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以便给予相应的联合治疗和判定视功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荧光素纳眼底血管造影术(FFA)和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术(ICGA)的不良反应与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种类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0年1月—2019年1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过敏试验结果阴性并行FFA和ICGA检查的31475例患者.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检查项目、性别、年龄、眼部疾病种类、是...  相似文献   

14.
张静女  陈玉梅 《现代医学》2013,(10):751-75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眼底荧光造影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按照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护理常规实施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认知和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的不良反应发生程度和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的不良反应发生程度和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认知和行为等系列护理干预措施可减少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检查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数字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视网膜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的面积,为临床工作提供正常形态学数据及技术方法。方法:采用数字FFA检查37例无眼疾就诊者中的49只正常眼,研究对象均具有屈光间质清晰、中心凹无视网膜出血等视网膜疾病。使用APS-B图像分析系统计算FAZ面积等指标,比较年轻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荧光素钠、吲哚青绿及荧光素钠加吲哚青绿三种药物眼底血管造影副作用的观察及分析,为完善配合造影时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324例行不同药物眼底血管造影术患者分为荧光素钠组(FFA组)、吲哚青绿(ICGA组),荧光素钠加吲哚青绿组(同步组)对副作用进行观察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FFA组和同步组患者出现副作用频率明显高于ICGA组(P<0.05)。结论:对FFA组和同步组患者造影前做好心理护理准备急救物品,造影过程中严密观察可及时发现副作用并尽早处理,提高此项检查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特征,以探讨该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用Heidelberg共焦激光扫描眼底血管造影仪(HRA)对48例CSC患者(96只眼)进行ICGA和FFA。结果 全部受检眼中,ICGA都可见造影早期脉络膜有因为动脉充盈延迟而表现的局限性暗荧光区,在造影中晚期,原充盈延迟区内的脉络膜可因通透性增强而有高荧光表现,或者因毛细血管小叶缺血而表现的斑片状低荧光;其相应部位的色素上皮(RPE)在FFA过程中则表现为渗漏或萎缩,此外,在7只眼中,可见脉络膜涡静脉分支扩张及渗漏。结论 脉络腊胸脉及毛细血管瘀血可能是导致FFA中RPE渗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叶永青 《吉林医学》2013,34(19):3888-3889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造影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情况。方法:将眼底荧光造影患者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护理安全管理组)80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80例,进行检查后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不安全事件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地做好各项安全防范工作,能成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少安全隐患,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保障检查的顺利进行和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9):72-75
目的探讨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amilial exudative vitreoretinopathy,FEVR)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儿34例68眼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小儿34例68眼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应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诊断。结果研究组34例患儿68只眼中,正常眼3只,占4.4%,1期眼4只,占5.9%,2期眼7只,占10.23%,3期眼2只,占2.9%,4期眼8只,占11.8%;5期眼44只,占64.7%。两组在CRA血流参数方面对比,研究组的PSV及EDV低于对照组,同时RI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PCA血流参数方面对比,研究组PSV及EDV低于对照组,同时RI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OA血流参数方面对比,研究组PSV及EDV低于对照组,同时RI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诊断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效果理想,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不良反应8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克 《中国医药导报》2008,5(36):129-130
目的:分析荧光素钠应用于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特点。方法:对我院2002年3月~2008年6月2140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室行造影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并分析。结果:2140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者共87例,占4.07%。除1例为重度不良反应外,均为轻、中度不良反应,并无死亡病例。不良反应中以恶心、呕吐最多,不良反应发生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1)。结论:荧光素钠应用在眼底血管造影时,是一种相对安全的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发生的不良反应均为轻、中度,严重不良反应极少见,死亡病例罕见。而不良反应中产生呕吐的原因可能是强烈的迷走神经反应。男性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的原因在于男性迷走神经兴奋性高,遇到不良刺激后,精神紧张而容易发生一些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