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健脾清结汤内服配合消炎清结汤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6例,应用健脾清结汤(主要由党参、炒白术、陈皮、黄连、地榆、赤石脂等15味中药组成),内服配合消失清结汤(主要由败酱草、白芨、五倍子、黄连、地榆等12味中药组成)灌肠进行治疗,其中血便轻者17例(65.4%),重者9例(34.6%),伴饮食不振,左下腹或下腹压痛,腹泻4次/d以上24例(92.3%),腹泻便秘交替2例(7.7%).男24例,女2例,年龄18岁~49岁,其中26岁~42岁者22例(84.6%),病程1a~10a以上,其中5a~10a23例(88.5%).纤维肠镜检查2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糜烂及点状出血,其中病变在直肠5例(19.3%),结肠14例(53.8%),乙状结肠7例(2.9%),溃疡直径为0.2cm~0.5cm,深达粘膜下层6例(23.1%),复发性溃疡6例(23.1%),乙状结肠息肉表面有糜烂、出血3例(11.5%),肠粘膜活组织检查病理报告为慢性结肠炎18例(69.2%),26例均大便培养3次,均无致病菌生长,大便均有红、白细胞.30d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对患者的临床症状、纤维肠镜复查等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治疗1疗程18例,2疗程7例,不满1疗程1例.痊愈19例(73.1%),有效6例(23.1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48例,男40例,女8例;年龄23岁~50岁,平均31.6岁;病程5mo~15a,平均3.76a;<1a者11例,1a~5a者22例,5+a~10a者13例,>10a者2例.内镜检查16例肠粘膜有散在溃疡面,18例肠粘膜有轻度糜烂,14例肠粘膜充血水肿.对照组:患者42例,男36例,女6例,年龄21岁~48岁,平均30.3岁;病程6mo~14a,平均3.55a;<1a者9例,1a~5a者21例,5+a~10a者11例,>10a者1例.内镜检查16例肠粘膜有散在溃疡面,15例肠粘胶有轻度糜烂,13例肠粘膜充血水肿.两组患者一般状况、临床症状及内镜检查情况进行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两组有可比性.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及中西药灌肠法,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疗法,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2wk治疗后,治疗组:近期痊愈39例(81.3%);好转8例(16.7%),无效1例(2%),总有效率98%.对照组:近期痊愈27例(64.3%);好转9例(21.4%);无效6例(14.3%),总有效率8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较之单纯西药有良好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本组男39例,女22例,年龄18岁~39岁10问(16.4%);40岁一59岁33例(54.0%);60岁以上18例(29.5%)误诊时间2mo~6a,临床表现粘液血便36例(32.8%),便血23例(37.7%),大便次数多20例(32.8%),里急后重20例(32.8%),下腹痛15例(24.5%),大便变细8例(13.0%),腹胀6例(9.8%).病灶距肛门在3cm~12cm.本组直肠腺癌47例(7.l%),低分化癌4例(6.6%),未分化癌2例(3.3%),分类不清8例(13.l%)误诊菌痢23例(37.7%),痔疮9例(14.8%),慢性结肠炎9例(14.8%),溃疡性结肠…  相似文献   

4.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本组1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男11例,女4例,年龄27岁~76岁,平均47.6岁.病史2mo至4a,平均8.5mo.肿瘤距齿线距离均在5cm以下.病理类型均为腺癌.肿瘤占直肠周径1/4圈7例,1/2圈6例,3/4圈2例.按Dukes分期,A期8例(53.3%),B期5例(33.3%),C期2例(13.3%).1.2方法本组所采用吻合器均为美国外科公司生产,抵钉座可测性弯轴管型吻合器(PremiumPlusCEEA),其规格为29mm~32mm;缝合器为可曲式线型缝合器(Roticntaterr)30~V3及55~3.5.2结果本组15例均一次吻合成功,病理证实两端切缘均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达那唑在老年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中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对年龄≥60岁的老年难治性ITP患者应用达那唑10~15mg·kg^-1·d^-1治疗。以血小板计数≥30×10^9/L、出血症状改善和停用糖皮质激素为治疗目标和疗效评价指标。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血细胞计数、生化指标、出血症状和不良反应进行随访和观察。结果:共有23例患者进入本研究,年龄60~69岁,其中男性12例,女性11例,平均(62.3±2.3)岁。8例有效,有效率34.8%(8/23),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没有性别差异(P=0.673)。平均疗效出现时间(14.1±4.5)d。对缓解患者进行随访,随访中位时间7.5m(3~18m),中位维持治疗时间4m(3~6m),中位疗效持续时间6m(2~18m),平均治疗剂量(450.0±141.4)mg/d,5例合并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4例患者停药,1例患者醋酸泼尼松减到维持剂量2.5mg/d,合并药物停药率80%(4/5)。3例患者失去治疗反应,复发率37.5%(3/8)。治疗开始时,87.0%(20/23)患者存在Ⅰ-Ⅱ级出血。治疗有效的患者出血症状消失。12例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占52.2%(12/23),治疗有效组和无反应组分别有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0% vs 40.0%,P=0.193)。其他不良反应还有多毛和视物模糊。不良反应均可逆。结论达那唑是有效的治疗老年难治性ITP的药物,安全性高,老年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急性胆道感染性疾病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认识老年人急性胆道感染疾病的特征方法分别就门诊、住院的老年人胆道病变特点与中青年人胆道病变进行比较分析.主要数据如下:①急性胆道感染住院的12例老年患者:@男11例(91.7%)、平均年龄67.6岁,有慢性胆道病史及烟酒嗜好各9例(75%),有胆道术史、糖尿病及心绞痛史各2例(16.7%);⑤起病时表现为突然发热、畏寒者6例(50%),腹痛4例(33.3%),胸痛1例(8.3%),巩膜黄疸2例(16.7%),休克2例(16.7%);临床上出现有上腹压痛、剑突下压痛、黄菲氏征阳性者7例(58%),肝肿大4例(33.3%);@化验:白总分异常者6例(50%),血总胆红素升高8例(66.7%),混合性黄疸(肝细胞 梗阻性)6例(50%),血离子紊乱、酸碱失衡4例(33.3%)碱性磷酸酶升高4例(33.3%),转氨酶升高2例(16.7%);③B超检查均或有肝内、外胆管结石、胆囊结石或胆道蛔虫胆囊肿大、胆囊壁增厚、欠光滑,而胆总管梗阻或扩张8例(66.7%),其他患者有心电图异常改变者6例(50%),腹部X线透视发现液平、脱水2例(16.7%);@诊断急性化脓性胆管炎8例(66.7%),重症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3例(25%),因并发肝衰、肾衰及DIC致多脏器衰竭(MOF)死亡2例(16.7%).②患急性胆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25例高龄慢性胃炎患者进行长期随访以观察其与胃癌之间的关系.方法25例老人中,男20例,女5例(男女比4:1),年龄67岁~88岁,平均77岁,随访2a者1例,~5a者1例,~6a者3例,7a~10a者8例,10a~12a者12例,嗜烟者3例,嗜酒者6例,根据临床症状分为轻、中、重三等,按胃粘膜病理变化分为轻、中、重三级,活动与非活动性病变及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定期进行内镜检查.结果本组25例老年患者,平均年龄77岁,经内镜下观察呈慢性浅表性胃炎者11例(44%);其中有4例(36%)转变成慢性萎缩性胃炎;14例(56%)呈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消化道的结构及功能均有改变有关.老年人胃窦部病变10例,胃体部9例,幽门部4例,主要病变在胃窦部,呈非活动性改变者居多.萎缩和肠化生的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年龄愈长随访越久加重者越多,萎缩性胃炎有2例(18%)转变成胃癌,肠化生者幽门螺杆菌感染者18例(72%).结论高龄慢性胃炎患者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55例青年人胃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院自!985年1月至1995年1月的10年间,共收治青年同范55例,占同期确诊胃癌(2417例)的2.27%.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年龄最小19岁,24~30岁者42例(76.3%).平均年龄为28.5岁.其中男20例,女35例,男女之比为1:且.75.自出现症状6个月以内就诊者3O例(54.5%);6个月~1年者16例(29%);超过1年者9例(16%).二、临床症状除早癌1例外,依次为:上腹部疼痛43例(7%),其中节律性疼痛14例,治疗后缓解者8例;呕吐27例(4%);反酸24例(44%);食欲减退13例(236%);体重减轻12例(21.8%);黑便13例(2…  相似文献   

9.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本组共527例,均以上消化道症状就诊,其中男432例,女95例,年龄17岁~84岁,平均40.7岁,病程3d~30a,平均9.5a,全部病例均经纤维内镜检查确诊,其中慢性胃炎238例(45.16%),消化性溃疡155例(29.14%),十二指肠球炎62例(11.76%),胃食管反流性疾病23例(4.36%),上消化道息肉10例(1.89%),胃粘膜脱垂15例(2.84%),上消化道癌16例(3.03%),另外8例(1.51%)内镜检查未见明显病变1.2方法被检查者于2wk前停服铋剂、质子泵抑制剂及抗生素,检查当中忌烟,先由指定专人(医师)用无菌牙签…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治疗胃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过程中,部分患者并发幽门梗阻或十二指肠不完全性梗阻,自1991~1997年,我们采用疏肝健脾、活血化瘀法治疗32例,现将临床观察结果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l.1一般资料:本组共32例,诊断标准均符合消化性溃疡并发幽门梗阻或十二指肠不完全梗阻诊断标准[’]。其中门诊患者14例,住院患者18例;男25例,女7例;年龄24~46岁,平均(32.8士6.3)岁(王士.5,下同);病程4~19年,平均(8.77土4.67)年;胃溃疡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4例,复合型溃疡2例;脑力劳动者ZI例(65.6%),体力劳动者1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愈溃灵胶囊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组患者110例,慢性胃炎22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18例,慢性结肠炎及溃疡性52例,由塞氏病6例,慢性胃炎合并结肠炎12例.随机分组为治疗组62例;对照组48例.治疗组用自制愈溃灵胶囊(主要由黄芪,白术,黄连,青木香,元胡,生地榆,白芨等26味药组成)进行治疗,对照组服得乐冲剂.治疗组男41例,女性21例,年龄22岁~67岁,其中40岁~60岁53例(85.5%);病程1a以上者7例,1a~9a者28例,10a~19a者16例,20a以上者11例;对照组男34例,女14例;其中35岁~54岁者36例(75%).两组分别于用药前和用药3mo后,进行内镜和胃粘膜尿素酶检测,结合肠纤镜检查,对治疗组与对照组效果做出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服愈溃灵胶囊3mo后,痊愈51例(86.3%),好转9例(12.3%),无效2例(1.4%);对照组痊愈9例(18.7%),好转28例(58.3%),无效11例(23%).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6%,痊愈率86.3%;对照组总有效率达77%,痊愈18.7%,经统计学处理(P<0.01).临床症状、体征:胃痛48例,痞满54例,嘈杂28例,吞酸19例,嗳气36例,便脓血38例,眼、口、生殖器溃疡6例.分别治疗3mo后,两组症状,体征消失情况不尽相同,治疗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人血脂水平与心电图相关性。方法对193例老年人健康查体者采用标准化方法测定血清胆固醇(CHO)、甘油三脂(TG)水平,且与常规12导联心电图对比分析。结果本组中,血清胆固醇(CHO)与甘油三脂(TG)均正常者61例,但心电图改变35例(占57.4%);单项甘油三脂(1℃)升高者10例,其中心电图改变达9例(占90%);单项血清胆田醇(CHO)升高者80倒,其中心电图改变为61例(占76.25%);甘油三脂(TC)和血清胆田醇(CHO)均升高者16例,其心电图改变为11例(占68.8%)。血糖升高者28例,心电图改变达27例(96.4%)。结论老年人血脂、血糖水平升高与心电图改变呈正相关。说明降低血脂、血糖水平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确诊的31例无并发症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年龄61.2±8.4岁)在梗塞后25.5±6.1天行平板运动试验,并随访23.5±8.2个月。结果显示,阳性25例中ST既有Q波导联抬高,也有非Q波导联下移,或二者兼而有之(分别为11、6和8例)。10例室壁瘤者均有Q波导联静息ST段抬高或运动后抬高。随访期间4例发生心绞痛,3例死亡,死亡者均有室壁瘤。运动时有ST段改变或胸闷者易发心绞痛。结果提示无并发症AMI早期运动试验时有ST段改变者具有一定的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分析邵阳地区心脏瓣膜病的发病率、病因及其演变。方法 对单一中心的1010名18~74岁人群在自填调查表的基础上普查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心脏彩超)、心电图、心脏听诊等。结果心脏瓣膜病总发病率为5.3%,男性发病率3.8%,女性6.9%(P〉0.05)。各瓣膜病发病率: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5%,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1.5%,单纯二尖瓣狭窄0.1%,单纯三尖瓣关闭不全0.1%,二尖瓣脱垂0.2%,多瓣膜病1.0%,未检出单纯主动脉瓣、三尖瓣狭窄者,亦未检出肺动脉瓣病变者。各年龄段发病率:18~29岁为1.5%,30~39岁为2.7%,40~49岁为1.8%,50~59岁为4.8%,60~74岁为13.2%。原发病:老年退行性瓣膜病占31.5%,高血压病、冠心病各占16.7%,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高冠心病)占1.9%,风心病占13.0%,扩张型心肌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各占3.7%,心肌炎、先心病各占1.9%,糖尿病(可能原因)占3.7%,另有5.6%原因不明。结论 邵阳地区心脏瓣膜病总发病率5.3%,男女发病无显著差异,其原发病已由风心病为主逐渐演变为老年退行性瓣膜病为主。  相似文献   

15.
李珍 《山东医药》2006,46(27):96-96
2002年3月~2005年7月,我们共收治异位妊娠患者96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96例,年龄23~46岁,平均35岁。其中输卵管妊娠85例,腹腔妊娠3例,卵巢妊娠2例,陈旧性宫外孕6例。有人工流产史者60例(62.5%),放宫内节育器者24例(25%),有剖宫产史者31例(32.3%),有妊娠史者68例(70.8%),无妊娠史者28例(29.2%),有盆腔炎病史者18例(18.8%),既往有异位妊娠史者8例(8.3%)。均有腹痛、肛门憋坠感、停经伴阴道不规则流血表现,4例出现晕厥。查体:宫颈举痛(+),附件区有压痛、移动性浊音(+)、腹膜刺激征(+)。B超检查90例,84例提示附件区有包块,17例提示盆腔液体。行尿妊娠试验96例,阳性者89例,弱阳性者7例。血hCG检查83例,均超过正常值。行阴道后穹穿刺23例,抽出不凝血15例;行右下腹穿刺25例,均抽出不凝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证实胃血管不良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因素之一.方法自1989/1997收到胃切除标本441例,胃血管不良者12例(2.72%),男10例,女2例,男:女为5:1;年龄:55岁~70岁10例(83.33%),25及45岁各1例(16.66%);病程3mo~6mo5例(41.66%),1.5a~2a3例(25%),2a以上4例(33.33%);临床症状:反复小量呕血、黑便者9例(75%),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休克者3例(25%);整个右侧面部先天性海绵状血管瘤1例(8.33%).结果12例胃切除标本病理检查:①巨检:发病部位:贲门下3.5cm~7.0cm11例(91.66%);幽门前区1例(8.33%);胃体前后壁多处粘膜糜烂区约0.5cm~1.5cm,最大糜烂区达2cm~4cm,呈深红色,扁平,表面有小凝血块复盖,极个别病灶呈黄色,糜烂区可见1~2个浅表溃疡;②镜检:粘膜下间隙增宽,组织疏松,小血管明显扩张,数量增多,灶性聚集,扩张的小血管以小静脉为主,小动脉及毛细血管极少,并可见扩张的淋巴管,内见淋巴细胞,胃壁肌层血管未见扩张,病理诊断为胃血管生长不良,其中2例胃粘膜糜烂区表面腺上皮呈腺癌改变,病理诊断为胃血管生长不良伴粘膜内腺癌.结论胃血管不良是导致上消化道反复出血的罕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类风湿性关节炎心脏损害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主要侵犯关节,但亦可累及心脏。我院1980年~1993年收治的121例RA患者中有心脏损害者30例(占25%)。现对其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30例中男性9例,女性ZI例,年龄23~68(平均45)岁,病程>10年25例(83.4%),5~9年4例(13.3%),M5年1例(3.3%)。2.诊断标准:30例病人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RA诊断标准,均具有RA活动。心脏损害除外其它原因,并在RA控制后心脏症状减轻或消失。3.临床表现心悸25例(83.4%)、气短21例NO%)、乏力ZO例(66.7%〕、心前区疼痛5例(16.5…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院收治年青人(16~35岁)脑梗塞25例,其中有烟酒嗜好者6例;缺血性脑卒中8例,非特异性脑动脉炎7例,风湿性脑动脉炎及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各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及脑肿瘤各2例。本组发病12~24小时就诊者15例,5天以内6例,1周以上4例。其诱因为上呼吸道感染者7例,睡眠与休息时发病8例,活动后及癫痫诱发  相似文献   

19.
老年胆道T管放置及术后处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总结老年胆道T管放置及术后处理对胆(肝)管结石的疗效影响.方法回顾近5a间118例老年不同部位胆(肝)管结石切开取石T管引流.平均年龄68.07岁(60~86),择期手术109例,急诊手术9例,其中重症胆管炎6例,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3例;曾行胆囊切除29例(24.58%),2次以上胆道探查7例(6.78%),黄疸者24例(20.34%),并存病57例(47.54%),T管平均拔除时间19.6d(14~45),黄疸者平均26.4d(23~45).结果治愈105例(88.98%),好转6例(5.08%),残留结石4例(3.38%),死亡3例(2.54%);术后肺部感染11例(9.32%),心脏病发作3例(2.54%),切口感染4例(3.38%),术后1wk电解质异常19例(16.10%);1wk内不慎T管臂脱出3例(2.54%),经负压吸引治愈,拔管后胆漏6例,5例保守治愈,1例二次开腹引流治愈;另6例拔管后1wk再发胆管炎,4例为急诊病例,经抗感染症状缓解.结论重视老年胆道T管的放置,管理和拔管时间的“个体化”;强调适应证,胆管扩张的可修复,并存病的治疗,这些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1119例分析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目的 探讨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和内镜特点。方法 将2067例RE分为老年组(1119例)和非老年组(948例),并对其临床和内镜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老年组和非老年组RE检出率分别为8.9%和4.3%(P〈0.01);呕血或/和黑便的发生率分别为14.6%和6.9%(P〈0.05);其他临床表现两组相似。老年组内镜下分级为Ⅰ级62.4%、Ⅱ级24.7%、Ⅲ级11.6%和Ⅳ级1.3%,非老年组分别为74.5%、21.1%、4.1%和0.3%,两组构成趋势一致,但老年组Ⅲ级+Ⅳ级所占的比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分别为13.0%和4.4%(P〈0.01);老年组伴发食管裂孔疝和残胃者分别为32.4%和9.8%,非老年组分别为11.9%和4.2%(均为P〈0.05);老年组合并的Barrett食管伴异型增生者占33.8%(24/71)、癌变者占4.2%(3/71),非老年组分别为11.8%(9/76)和0%(均为P〈0.05)。结论 RE是老年人常见病,检出率是非老年人的2倍;老年人RE伴发食管裂孔疝和残胃者较多,内镜下病变较重,伴出血者较多;老年人RE合并的Barrett食管更易发生异型增生和癌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