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胞凋亡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中医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心肌细胞凋亡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中所起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时,细胞凋亡发生的确切机制还不清楚,可能与细胞在受到刺激后产生大量氧自由基、细胞内钙超载、线粒体损伤、炎性细胞浸润和基因调控有关[1,2].近年研究表明,不少中药单体、有效部位、复方、成药及针灸均有抗细胞凋亡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抑制剂西维来司钠对犬体外循环(CPB)中促炎性细胞因子IL-8和IL-1β引起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果。方法将12只犬随机分为C组(n=6)和S组(n=6),建立CPB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组于CPB前静脉注射西维来司钠40 mg/kg,C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CPB前及转机后不同时点采集静脉血,检测炎性因子的浓度;于阻断前后分别取心肌标本进行丙二醛(MDA)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检测;于阻断前,开放30、60min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阻断60min后,2组NE、IL-8和IL-1β浓度均显著升高(P<0.01);阻断60min及开放主动脉后,S组中性粒细胞数、NE、IL-8和IL-1β浓度显著低于C组(P<0.01);与C组比较,S组阻断60 min及开放主动脉60min时心肌组织匀浆MDA和MPO均显著降低(P<0.01),S组在开放主动脉30、60min时血流动力学指标恢复迅速(P<0.01)。结论 CPB中应用西维来司钠可明显减轻促炎性细胞因子和中性粒细胞介导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60只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ham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 I-R组)和瑞芬太尼不同剂量后处理组(RPO1、RPO2、RPO3组),RPO1、RPO2、RPO3组再灌注之初分别以2、4、6μg/kg静脉泵注5 min,停止5 min,重复进行三次。实验结束后留取左室心肌组织标本,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 TUNEL)检测各组心肌细胞的凋亡指数(AI);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色素C(CytC)含量。结果①光镜观察:RPO组大鼠的心肌组织损伤程度明显低于I-R组。②RPO组心肌细胞AI明显低于I-R组(P<0.05),各RPO组之间心肌组织AI呈剂量依赖性(P<0.05)。③RPO组心肌细胞胞浆中的CytC含量明显低于I-R组( P<0.05)。结论①瑞芬太尼后处理可以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②瑞芬太尼三种不同浓度后处理对减轻心肌组织损伤有明显的差别。③瑞芬太尼后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即早基因表达及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朱庆三  尹飞  郭丽  杨晓钰  刘景臣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7):2390-2391,T001
目的 细胞凋亡是受一些基因控制的。很多因素可激活这些基因而导致细胞凋亡。研究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CⅡ)后即早基因(c-fos、c-jun)表达的变化和细胞凋亡。方法 制作SCⅡ动物模塑,采用光镜、荧光显微镜、激光多普勒超声、免疫组化等技术,研究SCⅡ后即早基因(c-fos、c-jun)表达的变化和细胞凋亡。结果 缺血30min,血灌流量平均下降85.37%,再灌流即刻血灌流量迅速升高,再灌流10min左右达到最高点。再灌流30min,血灌流量基本恢复到缺血前的基线水平。以后逐渐降低。缺血的部分再灌注后出现“二次瘫痪”现象。荧光染色发现缺血再灌注后脊髓神经细胞有凋亡的形态学改变:如核固缩、边聚等。实验组动物脊髓神经细胞核中出现棕色c-fos和c-jun的阳性表达产物,对照组仅有轻微c-fos和c-jun表达。结论 脊髓缺血一定时间后恢复血液供应,可以发生再灌注损伤。脊髓缺血再灌注后c-fos和c-jun的表达均增加,而且在SCⅡ后细胞死亡以凋亡为主,c-fos和c-jun可能参与了I/R损伤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灯盏花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凋亡相关蛋白的干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对Bcl-2蛋白、c-Fos蛋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的表达影响及其对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6/09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生理学实验室进行,取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灯盏花组3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不造模,模型组和灯盏花组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后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b和灯盏花素注射液1mL/kg。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灯盏花素干预大鼠脑缺血24h后对BCl-2蛋白、c-Fos蛋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3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Bcl-2蛋白: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阳性细胞数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差异[(40.83&;#177;2.69),(2.02&;#177;0.18)个/视野,t=7.12,P&;lt;0.01],而灯盏花组又明显高于模型组[(64.88&;#177;3.13)个/视野,t=9.34,P&;lt;0.01]。②c-Fos蛋白: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c-Fos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72.47&;#177;4.23).(2.30&;#177;0.34)个/视野,t=10.22,P&;lt;0.01];灯盏花组较模型组明显减少[(48.23&;#177;5.12)个/视野,t=7.55,P&;lt;0.01]。③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126.3l&;#177;7.12),(2.30&;#177;0.64)个/视野,t=15.74,P&;lt;0.01],灯盏花组大鼠脑组织中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模型组[(42.22&;#177;4.24)个/视野,t=7.36.P&;lt;0.01]。结论:灯盏花素可能通过上调原癌期蛋白质c-bcl-2下调原癌基因蛋白质C-fos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水平,从而,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对脑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乙酰半胱氨酸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导致的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05在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麻醉学实验室完成。纳入SD大鼠81只,先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糖尿病组(链尿佐菌素55mg/kg腹腔注射诱导,45只大鼠诱导成功36只,成模率80%)和正常对照组(36只)。以穿线结扎左冠脉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两组大鼠再分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组,每组12只。乙酰半胱氨酸给药组:100mg/kg(用蒸馏水配成50g/L的溶液)灌胃,2次/d,连续1周,手术前1h再腹腔注射乙酰半胱氨酸150mg/kg;其他各组给予等量的蒸馏水。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蛋白印迹分析法检测心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mRNA和蛋白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心肌凋亡细胞并计算凋亡指数。同时检测丙二醛含量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活性。结果:去除诱导糖尿病模型失败的9只大鼠,最终有72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糖尿病与正常假手术组之间相比,丙二醛、肌酸激酶同工酶、凋亡指数、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砻缺血再灌注后,糖尿病和正常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组丙二醛、肌酸激酶同工酶、凋亡指数、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各自对应的缺血再灌注组(P〈0.01),高于各自假手术组(P〈0.01)。(固上述参数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高于正常缺血再灌注组(P〈0.01),糖尿病乙酰半胱氨酸干预组高于正常乙酰半胱氨酸干预组(P〈0.01)。结论:乙酰半胱氨酸可抑制缺血再灌注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mRNA和蛋白的表达,减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糖尿病和非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但糖尿病组的疗效低于正常组。  相似文献   

7.
全脑缺血再灌注小鼠额叶和海马c-fos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fos基因表达在全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的变化规律。方法:实验动物全部采用由白求恩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的雄性昆明小鼠,6~7周龄,体质量25~28g。①动物分组:第1批:40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5只,脑缺血再灌注组35只,根据再灌注不同时间提取标本,分别为术后1h,1d,3d,7d,2周,4周,6周,每个时间点5只。第2批:40只小鼠用于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组同上。②模型制备及检测方法:制备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不阻断颈总动脉亦不放血。采用卒中指数对各组小鼠神经病学症状进行评价。于小鼠双侧颈总动脉阻断再灌注后1h,1d,3d,7d,2周,4周,6周取小鼠额叶皮质、海马区脑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c-fos基因表达变化进行检测。结果:80只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免疫组化检测c-fos基因表达产物Fos蛋白结果:假手术组Fos蛋白有较弱表达,免疫组化染色假手术组未见Fos蛋白阳性神经元;再灌注1h在额叶皮质与海马区即可见Fos蛋白表达升高,与假手术组差异显著,再灌注1dFos蛋白表达达最高峰,并持续至2周(P〈0.01),以后随时间延长逐渐下降,到6周达假手术组水平。②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c-fos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海马区有少量c-fos mRNA表达。再灌注1hc-fos mRNA转录水平显著升高,与假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至5周时仍呈现较高转录水平(P〈0.05),随后下降,至4周时达假手术组水平。结论:全脑缺血再灌注可诱导中枢神经系统c-fos基因的持续表达。  相似文献   

8.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模型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齐志敏  王倩  张莹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0):6620-6621
目的:改进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方法,提高造模成功率,以便使其能反复地多次进行心肌缺血再灌注实验和确保心肌缺血预处理实验顺利进行。方法:采用成年SD大鼠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剪断肋骨同时结扎肋间动脉,不使用扩胸器,直接用结扎线将肋骨残端用力拉向两侧,充分暴露心脏;结扎冠状动脉操作在胸腔内进行。结果:用改进的方法造模成功率100%;用传统的方法造模的成功率为80%。应用此法造模进行反复多次缺血再灌实验的成功率为90%;而用传统的方法造模进行反复多次缺血再灌实验的成功率仅为10%。结论:改进后的方法简单易行,操作方便,成功率高。此法造模是目前完成心肌缺血再灌注实验比较好的模型,又是保证大鼠心肌缺血预处理实验成功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背景:心肌细胞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中会加速细胞的凋亡,针刺手厥阴经穴位可抑制再灌注损伤的进程,减少凋亡的心肌细胞,从而呈现出对心脏的良好保护作用。目的:观察针刺手厥阴经穴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一所中医高等院校的针灸推拿系。材料:实验于2001-04/12在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心实验室完成。选用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针刺“内关”治疗组、针刺“郄门”治疗组、针刺“支沟”对照组。方法:电针大鼠心包经穴位20mm后,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40min,心电图监测,再电针穴位20min,松扎,恢复灌流60min,摘取心脏,制成细胞悬液,流式细胞仪检测。主要观测指标:针刺对心肌细胞凋亡率变化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出现典型的凋亡峰,凋亡率明显升高,针刺心包经穴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lt;0.01),其中针刺“内关”治疗组、针刺“郄门”治疗组、针刺“支沟”对照组及模型组的凋亡率分别为(4.29&;#177;0.76)%,(5.17&;#177;0.88)%,(13.96&;#177;2.77)%,(16.01&;#177;1.04)%。结论:针刺手厥阴经穴能有效地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从而减轻由于凋亡细胞导致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随着现代医疗技术不断进步,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等治疗使得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明显下降,但随之出现的再灌注损伤则会再次加重心肌损伤。再灌注损伤发生的机制复杂多样,其主要包括氧化应激、炎症、细胞凋亡,其中细胞凋亡起着关键作用,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可有效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本文重点介绍细胞凋亡在MIRI中的作用机制,旨在为提高MIRI临床治疗效果及改善预后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血塞通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早期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血塞通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早期保护作用,并研究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开胸冠状动脉结扎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2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血塞通预处理组(PNS预处理组).再灌注后2 h测定各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MB(CK-MB)含量以及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和心肌细胞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并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IPC组及PNS预处理组血清CK-MB均明显低于I/R组(P<0.05).IPC组及PNS预处理组TUNEL阳性细胞数,Bax阳性细胞数均明显低于I/R组(P<0.05).和I/R组相比,IPC组及PNS预处理组心肌超微结构损伤减轻.结论PNS预处理后心肌细胞凋亡减少,心肌细胞损伤减轻,对I/R损伤产生有和缺血预处理类似的早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乙酰半胱氨酸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导致的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05在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麻醉学实验室完成。纳入SD大鼠81只,先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糖尿病组(链尿佐菌素55mg/kg腹腔注射诱导,45只大鼠诱导成功36只,成模率80%)和正常对照组(36只)。以穿线结扎左冠脉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两组大鼠再分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组,每组12只。乙酰半胱氨酸给药组:100mg/kg(用蒸馏水配成50g/L的溶液)灌胃,2次/d,连续1周,手术前1h再腹腔注射乙酰半胱氨酸150mg/kg;其他各组给予等量的蒸馏水。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蛋白印迹分析法检测心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mRNA和蛋白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心肌凋亡细胞并计算凋亡指数。同时检测丙二醛含量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活性。结果:去除诱导糖尿病模型失败的9只大鼠,最终有72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糖尿病与正常假手术组之间相比,丙二醛、肌酸激酶同工酶、凋亡指数、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缺血再灌注后,糖尿病和正常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组丙二醛、肌酸激酶同工酶、凋亡指数、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各自对应的缺血再灌注组(P<0.01),高于各自假手术组(P<0.01)。③上述参数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高于正常缺血再灌注组(P<0.01),糖尿病乙酰半胱氨酸干预组高于正常乙酰半胱氨酸干预组(P<0.01)。结论:乙酰半胱氨酸可抑制缺血再灌注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mRNA和蛋白的表达,减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糖尿病和非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但糖尿病组的疗效低于正常组。  相似文献   

13.
高氧液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高氧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结构和细胞凋亡参数的影响,探讨高氧液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家兔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缺血30min,再灌注2h。60只家兔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对照组(I组,n=20)只暴露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不结扎;缺血/再灌注组(Ⅱ组,I/R组,n=20),在缺血再灌注前10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0ml/kg);高氧液治疗组(Ⅲ组,n=20),在缺血前10min静脉注射高氧液(20ml/kg)。分别按TCC法染色,用图像分析系统计算梗死面积;原位末端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ABC法检测Fas、Bcl-2的含量,同时电镜观察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III组心肌梗死细胞面积为(2.29±0.02)cm,与II组的(3.38±0.07)cm比较,梗死面积明显缩小。II组的AI(20.8±0.36),明显高于I组(4.1±0.25),P<0.01,t=170.4,III组的AI(13.3±0.35)显著低于II组,P<0.01,t=66.8,但仍高于I组,P<0.01,t=92.8。I组Fas的OD值为2.80±0.07,II组3.70±0.05,III组3.10±0.04。I组Bcl-2的OD值为2.7±0.02,II组0.60±0.03,III组2.90±0.02。结论高氧液具有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Fas和Bcl-2介导的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而实现。  相似文献   

14.
自由基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60年Jennings第一次提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证实再灌注会引起心肌超微结构不可逆坏死,并逐渐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国内外大量实验证明缺血再灌注可加重心、脑、肾、肝、肺、肠等器官损伤,成为影响缺血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自由基、钙超载、心肌纤维能量代谢障碍、血管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细胞粘附分子和细胞凋亡等均可能参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过程.现就自由基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依达拉奉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对体外循环(CPB)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2004~2005年选取符合条件CPB心脏手术患者30例,随机等分为试验组(n=15)和对照组(n=15),试验组给予依达拉奉。分别于术前(T1)及主动脉开放后2(T2)、6(T3)、12(T4),24h(T5)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含量。结果 CPB开始后cTnI、CK-MB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MDA2组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SOD在开放升主动脉后持续下降,但对照组在各时间点下降的更为显著(P〈0.05)。结论 依达拉奉可以提高心肌细胞SOD活性,减少MDA的产生,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效的保护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从细胞凋亡角度研究葛根素治疗脑复苏的机制。方法 :对实验大鼠于缺血再灌注前应用葛根素注射液 10 0 mg/ kg腹腔内注射 ,然后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内海马 CA1区神经细胞凋亡数及 c fos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葛根素能减少细胞凋亡 ,下调 c fos蛋白的表达。结论 :葛根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fos基因表达在全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的变化规律。方法:实验动物全部采用由白求恩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的雄性昆明小鼠,6~7周龄,体质量25~28g。①动物分组:第1批:40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5只,脑缺血再灌注组35只,根据再灌注不同时间提取标本,分别为术后1h,1d,3d,7d,2周,4周,6周,每个时间点5只。第2批:40只小鼠用于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组同上。②模型制备及检测方法:制备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不阻断颈总动脉亦不放血。采用卒中指数对各组小鼠神经病学症状进行评价。于小鼠双侧颈总动脉阻断再灌注后1h,1d,3d,7d,2周,4周,6周取小鼠额叶皮质、海马区脑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c-fos基因表达变化进行检测。结果:80只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免疫组化检测c-fos基因表达产物Fos蛋白结果:假手术组Fos蛋白有较弱表达,免疫组化染色假手术组未见Fos蛋白阳性神经元;再灌注1h在额叶皮质与海马区即可见Fos蛋白表达升高,与假手术组差异显著,再灌注1dFos蛋白表达达最高峰,并持续至2周(P<0.01),以后随时间延长逐渐下降,到6周达假手术组水平。②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c-fos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海马区有少量c-fosmRNA表达。再灌注1hc-fosmRNA转录水平显著升高,与假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至5周时仍呈现较高转录水平(P<0.05),随后下降,至4周时达假手术组水平。结论:全脑缺血再灌注可诱导中枢神经系统c-fos基因的持续表达。  相似文献   

18.
粉防己碱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粉防己碱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心肌细胞凋亡的干预,初步探讨其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作用机制。 方法:实验于2005-03/2006-04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及心血管病研究所完成。①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粉防己碱组,各16只。粉防己碱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理学系提供,纯度〉98%。②造模前20min,粉防己碱组腹腔注射粉防己碱3mg/kg(约1.2mL)。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假手术组均腹腔注入生理盐水1.2mL。③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粉防己碱组大鼠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当结扎点远端心前壁变紫、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为冠状动脉结扎成功,松扎后抬高的ST段回落1/2以上为再灌注成功的标志。实施30min缺血,再灌注24h。假手术组不造模,在肺动脉圆锥与左心耳间穿线,不结扎,30min关胸,24h后处死。④再灌注结束后检测血清中乳酸脱氢酶活性、心肌组织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心肌梗死范围,并应用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及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各组凋亡细胞及凋亡指数。 结果:48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粉防己碱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保护作用;①生化指标测定值:心肌细胞受损后,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比较,粉防己碱组乳酸脱氢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均显著降低(t=4.337-10.810,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增高(t=4.352,P〈0.01)。②梗死范围:粉防己碱组可明显减少心肌梗死范围,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3.28&;#177;4.38)%,(43.76&;#177;6.30)%,t=7.552,P〈0.01]。粉防己碱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①琼脂糖凝胶电泳:假手术组心肌细胞DNA电泳呈一条大分子DNA片段,为正常DNA带型;缺血/再灌注损伤组DNA电泳呈“梯形结构”,可见形似云梯状的DNA片段。为凋亡的典型表现;粉防己碱组的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DNA梯形条带明显减弱。②原位末端标记:假手术组偶见凋亡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可见大量胞核呈深浅不一棕褐色的凋亡心肌细胞;粉防己碱组凋亡心肌细胞较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明显减少,但较假手术组有所增加。③凋亡指数: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粉防己碱组凋亡指数均显著增高[(0.65&;#177;0.39)%,(19.36&;#177;5.28)%.(8.62&;#177;2.45)%,t=9.096~10.006,P〈0.01];但粉防己碱组凋亡指数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t=5.224,P〈0.01)。 结论:粉防己碱预处理可明显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抑制细胞凋亡及抗氧自由基,为保护濒死心肌提供了机会窗口。  相似文献   

19.
背景心肌细胞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中会加速细胞的凋亡,针刺手厥阴经穴位可抑制再灌注损伤的进程,减少凋亡的心肌细胞,从而呈现出对心脏的良好保护作用.目的观察针刺手厥阴经穴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一所中医高等院校的针灸推拿系.材料实验于2001-04/12在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心实验室完成.选用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针刺"内关"治疗组、针刺"郄门"治疗组、针刺"支沟"对照组.方法电针大鼠心包经穴位20 min后,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40 min,心电图监测,再电针穴位20 min,松扎,恢复灌流60 min,摘取心脏,制成细胞悬液,流式细胞仪检测.主要观测指标针刺对心肌细胞凋亡率变化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出现典型的凋亡峰,凋亡率明显升高,针刺心包经穴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其中针刺"内关"治疗组、针刺"郄门"治疗组、针刺"支沟"对照组及模型组的凋亡率分别为(4.29±0.76)%,(5.17±0.88)%,(13.96±2.77)%,(16.01±1.04)%.结论针刺手厥阴经穴能有效地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从而减轻由于凋亡细胞导致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并改进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模型的制备方法。方法将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分别采用切断第4肋法,切断第2、3、4肋骨牵拉固定结扎线法,不切断肋骨使用小型扩胸器及双移液器枪头套叠代替打结法制备MIRI模型。结果 3种方法模型制备成功率分别为45%、50%、70%,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方法模型制备时间分别为(7.5±1.2)min、(9.0±1.9)min、(5.9±0.8)min,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法三组与方法一、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大鼠模型制备成功者再灌注后CK-MB值(1215±223)U/L与缺血时CK-MB值(1654±313)U/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切断肋骨,使用小型扩胸器及双移液器枪头套叠代替打结法制备MIRI模型是目前较优良的模型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