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扶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给予大扶康400 mg/次,1次/d;对照组30例,给予酮康唑200 mg/次,2次/d。结果大扶康和酮康唑治疗深部真菌病的有效率分别为84.6%、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两组对浅部真菌病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4%、70%,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扶康治疗COPD并真菌感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中南药学》2019,(11):2013-2014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2岁,因"头晕4 d,胸闷2 d"于2018年7月11日入院。入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现症见:口干多饮,夜尿0~1次/晚,头晕、胸闷不适。稍感目矇,无明显肢体麻木。精神一般,余无异常。近期体重无减轻。高血压病史18年,最高血压180/120 mmHg(1mmHg=133.2 Pa),近2年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 mg bid)降压治疗,自诉平素血压控制可,约控制在130/70 mmHg左右。糖尿病史8年,近2年降糖方案为诺和灵30注射  相似文献   

3.
氟康唑是三唑类第3代抗真菌药,对真菌的细胞色素P450依赖酶具有高度特异性,能强力而特异地抑制真菌细胞膜的麦角甾醇的合成,使真菌细胞膜缺损,通透性增加,从而抑制真菌生长或使真菌死亡。目前有文献报道氟康唑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真菌感染时有不良反应发生,本例报道静滴氟康唑致严重肝功能损害1例。  相似文献   

4.
1 病例介绍 患儿,男,16个月,因"发热1 d,抽搐1次"入院.2周前曾因抽搐2次在当地医院就诊,查脑电图有痫样放电,头颅MRI示两侧脑室旁白质脱髓鞘病变,诊断为"症状性癫痫(全面性发作)、脑白质脱髓鞘病变",于本次入院前10 d开始口服丙戊酸钠(德巴金糖浆),每次2 mL,3次/d.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一三唑巴坦(特治星)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8例中、重度感染患者,给予其特治星治疗,并对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98例患者经特治星治疗后77例患者痊愈,15例患者为显效,5例患者为进步,1例患者无效,其治愈率为78.57%,有效率为87.76%;细菌清除率为86.36%,98例患者中仅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4%。结论给予中、重度感染性疾病患者特治星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甲巯咪唑致肝功能损害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1例33岁女性患者,因患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给予甲巯咪唑10 mg bid po,普萘洛尔10 mg tid po治疗。服药29天后,患者自觉厌油腻,出现黄疸(巩膜黄染)。实验室检查示:谷丙转氨酶(ALT)161 IU/L,谷草转氨酶(AST)93 U/L,直接胆红素(DB)45.2μmol/L,总胆红素(TB)105.87μmol/L。立即停用甲巯咪唑,给予甘草酸二铵针、多烯磷脂酰胆碱针静脉滴注,熊去氧胆素胶囊口服治疗后厌油腻感消失,黄疸消褪,随访肝功能有所好转:ALT 94 IU/L,AST 35 U/L,DB 16.9μmol/L,TB 29.9μmol/L。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报道抗精神病药物黛力新引起严重肝损害的不良反应。方法对我院黛力新引起的1例严重肝损害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抗精神病药黛力新合理使用的建议。结果与结论应加强对长期服用黛力新引起严重肝损害的重视,临床使用应密切观察患者症状与体征,监测肝功能,维护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口服甲状腺片致肝功能损害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 女 ,4 8a。因甲状腺手术后予甲状腺片 (上海长城生化制药厂 ,批号 2 0 0 30 10 3,每片 4 0mg) 12 0mg替代疗法。服用初有轻微HR加快 ,夜间自感燥热 ,2wk后感觉全身乏力、纳差、恶心、呕吐而来院检查。患者既往身体健康 ,手术前曾做肝功能检查正常。查体 :t36 2℃ ,P 88beats·min- 1,R 2 0beats·min- 1,BP 130 / 88mmHg(1mmHg =0 133kPa)。神志清 ,皮肤黏膜无黄染 ,心、肺、脾正常 ,肝脾未触 ;血常规 :WBC 6 1× 10 - 9·L- 1,N 0 6 2 ,L 0 38,RBC4 2 0× 10 12 ·L- 1,Hb 134g·L- 1,BPC 30 2× 10 9·L- 1;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抗结核药物引起肝功能损害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85例结核病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肝脏功能受损的临床资料,并对肝功能损害情况与患者年龄、生活习惯、既往病史、应用抗结核药物时间以及结核病类型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应用抗结核药物导致肝功能损害的时间多发生于用药2~6周;60岁以上患者发生肝功能损害的几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P<0.05);有既往病史、嗜酒和粟粒型肺结核的患者发生肝功能损害的几率较高(P<0.05)。结论用药强化期内、老年患者、有既往病史、嗜酒习惯以及患粟粒型肺结核的患者在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时易发生肝功能损害,因此应针对患者的年龄及个体状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患者 ,女 ,5 1岁。于 2 0 0 0年 1月 9日因右上腹阵发性疼痛 ,伴恶心、呕吐 2 d。来院经“B超”检查 ,确诊为胆囊炎 ,伴肝脏光点增粗。给予口服金胆片 5片 ,tid。 3 d后疼痛缓解。d4疼痛复发 ,患者 1月 16日前往私人诊所求医 ,给予口服复方颠茄片 (上海天平制药厂 ,批号 990 5 12 ) 1片 ,tid。金胆片 5片 ,tid。服用 15 d后手背出现红色皮疹 ,伴瘙痒。曾去市医院皮肤科求治 ,应用地塞米松 5 mg,10 %葡酸钙 10 m l加于 5 %葡萄糖 2 0 ml中 ,iv缓慢推注。皮疹稍有好转。过 5 d后患者面部 ,躯干部相继出现红色皮疹增多 ,瘙痒难忍 ,浮肿明显。 …  相似文献   

12.
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具有扩张脑血管、增加冠脉和脑血流量、降低血液黏度等作用,临床广泛应用于治疗中风偏瘫、淤血阻络及脑血管疾病后遗症,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属淤血阻滞者^([1])。本文报道注射用血塞通致严重肝功能损害1例,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为临床使用该药品提供必要的参考,以协助临床安全用药。1临床资料患者,男,52岁,确诊为2型糖尿病(血糖波动)、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双侧下肢动脉微小粥样硬化斑)、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于2016年2月25日因"反复口干、多饮8+年,  相似文献   

13.
张勇 《中国药房》2006,17(12):934-935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的因素。方法对我院抗结核药物致肝功能损害24例进行分析。结果肝功能损害与既往肝病史、治疗前肝功能异常、嗜酒、老年及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结论在制订结核患者用药方案时必须慎重考虑以上因素。  相似文献   

14.
例1.患者,男,64岁,因"间断胸闷、气促2年余,加重半月"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2型糖尿病病史4年,前列腺增生病史3年。入院查体:T 36.2℃,P 72次/min,R 20次/min,BP 140/90mm Hg。神志清楚,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为72次/min,心律齐,未闻及明显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  相似文献   

15.
雷公藤多苷片致急性肝功能损害1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病例】男 ,6 3a。因牙周炎反复发作伴疼痛 2wk ,于 2 0 0 1年 5月 15日来本院口腔科门诊就医 ,诊断为口腔扁平苔藓。予雷公藤多苷片 (上海医科大学红旗制药厂 ,批号 2 0 0 0 10 0 2 ) 2 0mg ,po ,tid。服用30d后 ,患者感觉乏力、纳差、厌油腻。巩膜及全身皮肤无黄  相似文献   

16.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致肝功能损害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秀琼  钟永祥 《海峡药学》2006,18(3):168-168
1病例介绍患者,男,78岁,因左基底节区脑梗塞后遗症引起右侧肢体乏力,行走不便,最近15d内因滑倒2次,经医院检查诊断为左基底节区脑梗塞后遗症、一级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前列腺增生症。给予尼莫地平20mg,1日3次,肠溶阿司匹林75mg,1日1次,蚓激酶60万μ1日3次,饭前服,特拉唑嗪2mg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58岁,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发作性胸闷、憋气,伴有头晕、头痛,无发热、咳嗽、咳痰、胸痛、咯血症状,活动后加重,有时伴有心前区疼痛,持续性超过30 s,休息或含服速效救心丸后缓解,1个月前胸闷、憋气加重,发作较前频繁,为进一步诊治,收治入院。体检:T 36.5℃,P 76次/min,R  相似文献   

18.
曲尼司特致肝损害和血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名36岁女性患者,因面部皮疹口服曲尼司特胶囊0.1g,3;L/d抗过敏治疗,共20d,期间还使用了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皮疹好转后,继续服用曲尼司特8d。在服用该药的最后4d,患者出现了尿频、尿急、尿痛,伴肉眼血尿,轻度嗜睡。入院后实验室检查显示:ALT 716U/L,AST 263U/L,TBil 41.1μmol/L,DBil 20.0μmol/L,IBil 21.1μmol/L,GGT 246U/L,ALP 372.3U/L,血嗜酸性粒细胞0.66×10^9/L.尿常规示RBC满视野/HP。入院第二天患者出现发热(T38.5℃),胃纳减少,恶心,黄疸,轻度瘙痒,右肾区叩击有不适感。给予保肝、补液、抗感染等治疗,10d后患者病情逐步好转,治疗第24天后各项指标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19.
抗结核药物致严重肝功能损害50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冯金海  吴同柱 《中国药房》2001,12(3):168-169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致严重肝功能损害的不良后果。方法 :对我院1995年1月~2000年1月住院病人中因抗结核药物所致的严重肝功能损害50例进行分析。结果 :严重肝功能损害与以下因素有关 :(1)既往有肝病史 ;(2)老年患者及营养不良患者 ;(3)慢性嗜酒者 ;(4)异烟肼、利福平与其它药物合用者 ;(5)治疗前肝功能异常者。结论 :在选择抗结核药物治疗时必须慎重考虑上述因素  相似文献   

20.
<正>患者,男,76岁,因"肺部感染"入院。入院体格检查示两肺呼吸音稍粗,左下肺可闻及少许湿罗音,未闻及胸膜摩擦音,余无异常发现。查肝肾功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34.8 U/L,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36.5 U/L,γ-谷氨酸转肽酶(GGT)81.0 U/L,直接胆红素(DBIL)8.62μmol/L,总胆红素(TBIL)19.22μmol/L,白蛋白(ALB)33.8 g/L。予抗感染及补液治疗,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商品名明可欣,意大利依赛特大药厂,批号为508313)1.5 g静脉滴注,每日2次。3d后出现皮肤、巩膜重度黄染,复查肝肾功示ALT 99.1 U/L,AST 96.5 U/L,GGT 358.5 U/L,DBIL 101.38μmol/L,TBIL 23.69μmol/L,ALB 37.5 g/L。立即停用头孢呋辛,行肝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